曹操的个人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现安徽亳州市),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曹操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2009年,河南省安阳市对外宣称发现曹操墓,引起轰动和争议。2012年底,复旦大学用DNA技术确认了曹操家族DNA。人物生平
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地位显赫的宦官。父曹嵩,官至太尉。曹操自幼机警,既长,喜结交名士。20岁时,受州郡举荐,以“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在任期间,造五色棒悬于尉廨门上,有犯禁者,不论地位高低,皆棒杀之。后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后迁顿丘令,征拜议郎。灵帝光和7年(184),改任骑都尉,随皇甫嵩镇压颖州黄巾军,迁为济南相。中平6年(189),曹操与袁绍讨伐董卓兵败。后镇压黄巾军,队伍日益壮大,于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都许县,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从此,曹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先声夺人的优势,而兴修水利,推行"屯田制",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曹操坚持"荐贤任能,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多方延揽人才。在军事上曹操"自作兵书十余万言",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深得兵法之要。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征战中度过的,指挥作战"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若神"。从39岁至53岁的14年间,他经历50余战,先后消灭了杨奉、韩暹、袁绍、袁术、陶谦、吕布,收降了张绣,征服了乌桓,统一了北方。赤壁兵败之后,曹操仍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战合肥,逐马超,据关中,平定河西、陇右诸地,巩固了北方统一。在文学上,曹操倡导文学新风,创作了许多优秀诗歌和散文,对建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元189年,董卓带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看不惯董卓的骄横跋扈,于是逃出了洛阳。到陈留后,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公元190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联军。2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自己则焚毁宫室,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二百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曹操认为董卓倒行逆施,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应乘机与之决战,于是独自引军西进,结果遭遇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双方兵力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好得到堂弟的救护。
回到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别向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进军,围困董卓,关东诸将并不合作。他们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不久,联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合军至此解散。曹操单独去了扬州,在那里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公元193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曹操在众人推举下出任兖州牧,领兵对抗黄巾军。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军击败。曹操将黄巾军的精锐力量收为己用,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实力大增。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公元195年,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连粮食也不充裕。这时,驻兵在许城(今河南许昌)的曹操接受了谋士毛d“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亲自到洛阳朝见献帝。公元196年,汉帝迁都许城,从那时起,许城成了东汉的临时首都,改名为许都。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家庭出身曹操,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他是曹嵩之子,而其父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早年经历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J对他说:“汉室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小说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起义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关中李唷⑿熘萋啦肌⒒茨显酰⒔邮芰苏判宓耐督怠
崭露头角公元174年【甲寅年】(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戚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但是曹操也因此得罪了蹇硕等一些当朝权贵,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曹操被调至远离洛阳的顿丘(今河南清丰)。任顿丘令。这一年,曹操二十三岁。曹操给其子曹植的一封书信《戒子植》写道:“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
三矣,可不勉欤!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封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公元188年(中平五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凉州刺史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何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军,参加讨董军。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自己则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200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而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于难。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不肯从。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合军至此解散。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初平四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
逐鹿中原公元193年(初平四年)秋,曹操的父亲曹嵩来曹操处路上,被陶谦派兵杀害,曹操遂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尽,撤围回军。
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陈留太守张邈和曹操部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先为董卓部,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夏侯燃崾兀问埔斐N<薄2懿俅有熘莞匣兀德啦纪陀阱а簦旖Чュа簟6喑职儆嗳眨仍执笃穑酵U剑懿倬观渤恰4耸保懿偈チ速鹬荩敢丫。芘扇死慈八迪肴貌懿偻犊克懿倬偌仪ǖ节兀ㄔ诮窈颖绷僬南匚魉氖铮┑比酥省2懿俦敬蛩愦鹩υ埽嗫鞒剃湃白瑁懿俨糯蛳飧瞿钔贰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三败之,破定陶、庸丘等,平定兖州。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辛亥,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昌。冬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军事,百官总己以听。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春正月,曹操讨张绣,军于U水,绣举众降,旋即复叛,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典韦战死。此后,曹操又两度攻击张绣,都没有彻底击破。秋,九月,曹操东征袁术,袁术弃军而逃至淮河,枭袁术留守四。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遣谒者裴茂率中郎段煨讨李啵娜濉>旁拢懿俣餍熘荩ゾ糜胨械穆啦肌T诓芫ナ浦拢啦季舷吕胄模拢啦疾课盒⑺蜗艿壬艹鹿榻挡懿佟B啦技笫埔讶ィ鲁峭督怠2懿俳啦肌⒊鹿⒏咚车热舜λ溃战德啦疾空帕梢约疤┥胶澜荜鞍浴⑺锕鄣热耍醪娇刂屏诵熘荨9199年(建安四年),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官渡之战消灭睦固后,为了应对之后与袁绍的战争,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巩固右翼;又命大于禁屯军黄河南岸,监视袁军。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军,解除了后顾之忧。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十二月,曹操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刘备在陶谦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吕布攻占,刘备投奔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先后表他为豫州牧、左军。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术准备逃往青州往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去截击。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为了免于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时诸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他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袁绍命大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河南滑县北),自率大军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三国志》中说不足一万),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曹操的兵力也远不及袁绍,其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据《武帝纪》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裴松之认为此数不准确,曹操的兵力不会如此之少,但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却是毫无疑问的。
袁绍大军来攻,许都震动。曹操安慰众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
二月,袁绍大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他采纳谋士荀攸之计,先进军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白马以西),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迅速赶往白马。曹操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颜良被关羽斩首,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命文丑、刘备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于道。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阵斩文丑。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
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土山,由上向曹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设投石机、挖掘沟壑之法破解。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久战之下,曹操处境极为困难。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这时袁绍谋士许攸因向袁绍献偷袭许都之计不成,且在河北的家眷犯法被抓,心生悔恨,而来投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巢。曹操大喜,跣足出迎,之后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军队人衔枚,马勒口,换袁军军装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见“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草。而当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时,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由于曹操预留兵力精且多,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大张A、高览等人率部投降曹操,袁军溃散。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勾结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从客观条件上说,曹操本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官渡之战,曹操击溃了最大的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官渡之战也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远征乌桓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拼。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滏阳河)为营,曹操进军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县)。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青二州平定。于是,曹操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
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曹操攻灭高干,平定并州。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
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天津蓟县)。时正雨季,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田畴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带),“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
八月,二军相遇,时曹军辎重在后,“被甲者少,”而敌军军势甚盛。曹操登高t望,见敌军虽多,但阵势不整,遂命大张辽为前锋,乘敌阵稍动之机,向敌军发动猛攻。乌桓军大乱,曹军阵斩蹋顿,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袁尚等人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这时,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其首级献与曹操。诸不明所以,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
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其名王来贺。同年郭嘉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在曹操北归前病逝。归程途中,《曹瞒传》曰:“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开辟玄武池训练水军。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
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
新野(今属河南),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
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今属湖北)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今湖北襄樊)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刘备追上,大破其军,随后进占江陵。
由于曹操的进军威胁了江东孙权的统治,孙权命都督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的两万人马组成联军抵抗曹操。曹操自江陵东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孙、刘联军接战不利,暂驻军于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与对方隔江对峙。
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船头钉上大钉,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陆路撤回江陵。撤军北还。
平定凉州赤壁战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率大夏侯渊以讨伐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张鲁为名进兵关中。关中马超、韩遂、杨秋等十部心生疑惧,一时俱反。曹操立即派大曹仁进攻关中,马超等人屯据潼关。
七月,曹操率大军亲征关中。九月,大破关中诸军,马超、韩遂逃至凉州,杨秋逃至安定(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南)。十月,曹操进军安定,杨秋投降。曹操率军撤回,命夏侯渊督众继续西征,在两年内,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凉州地区基本平定。
创建曹魏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公孙阳。孙权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二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自己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
同年五月,复《禹贡》九州。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军等百官。献帝还准许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夏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他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七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来朝贺,被扣留在邺城,曹操借机南匈奴分为五部,选汉人为司马加以监督。冬十月,汉献帝又赐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以五官中郎曹丕为魏太子。
相争汉中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五月,攻克河池,斩氐王窦茂;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珍宝。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春,曹操再次南征,率军猛攻濡须口,击败孙权,孙权派都尉徐详求降,曹操同意,并允结为姻亲。
曹操主力退出汉中后,刘备随后向汉中发动进攻。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刘备亲率大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等人与刘备夹关对峙,曹军多次击退刘备军猛烈攻势。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赶往关中,坐镇长安,以便随时指挥汉中战局。同时,边塞硝烟再起,曹操命曹彰、田豫北征,大破乌桓鲜卑联军。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今汉水),依山而进,驻军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夏侯渊出兵与刘备争夺地势,被黄忠斩杀,曹军大败。之后,曹操亲率大军来夺汉中,但是刘备坚壁不出,曹军与刘备军相距数月,无利,遂放弃汉中。
击退关羽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刚刚从汉中撤出,刘备大关羽就从荆州向他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曹操闻知,立刻派大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关羽乘洪水泛滥之机,擒于禁,斩庞德,乘势进军,樊城围住。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曹仁率军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领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
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且他早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联结曹操,准备以大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后,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继续坚守,自己进至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经过恶战,关羽大败而走。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撤往益州,路上被孙权军擒杀。
壮士暮年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曹操自己还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历史成就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嗟攘怪菥У酱ν郎比嗣瘛⑶澜俨莆铮褪谴蜃徘谕跗旌诺亩搅煲病白荼印薄R蚨毡槌鱿至恕懊袢讼嗍常堇锵籼酢钡幕牧咕跋蟆5喽缘乃担骶е洌暇够故怯兴畋鸬摹D貌懿倮此担淙徽蜓构┟衿鹨搴屠纳惫薰既嗣瘢铀谡巍⒕隆⒕酶鞣矫娴谋硐掷纯矗缺凰鸬哪切┚Щ故鞘す怀锏摹1热缢菩型吞铮诵匏敌醒翁俾糁贫龋陨缁峋玫幕指春途玫恼倨鹆嘶饔谩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曹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曹所败。曹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曹“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曹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曹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d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总的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说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政治三国演义中曹操描写为一个汉朝的篡逆者,其实并不公平。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争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步入建安年代,东汉朝廷早已无可救药。对此,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袁术称帝刻玺、袁绍欲私立新帝的乱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尊敬。
早在中平五年,就有人阴谋推翻汉灵帝另立新主,拉拢当时任议郎的曹操时被其拒绝;联军讨伐董卓时,与其他人观望顾虑相比,曹操身先士卒奋力进取;初平二年韩馥、袁绍等人又想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再次为曹操所拒绝,并明确提出:“诸君北面,我自西向。”;李嗟热嘶雎页ぐ玻椎垡恍欣潜反铀鞘窒绿用保晃奘诱哂校没鸫蚪僬哂校渚率咭灿校懿偈俏欢嗟募父鲋鞫酉椎鄣娜耍唤ò捕哪晔拢何夂献骰魃惫赜鸷笏锶ㄉ媳砣敖瞥迹懿僖膊惶骸罢庑∽邮窍氚盐曳旁诨鹕峡景。 闭庖幌盗械难孕兄兴淙挥胁懿俚纳髦厝保凸凵喜荒芊袢鲜嵌猿⒌淖鹬亍
至于曹操诛杀董承、伏寿等皇亲国戚,毕竟是他们动手于前曹操反击于后,难道能指望曹操高高兴兴地等死吗?况且,东汉的败落就是败落在外戚宦官的手里,目睹着天下如何大乱的曹操对此一清二楚。诛董承杀伏完的同时,曹操也规定了自己亲属一律不得违反朝廷律令,即使对亲儿子曹彰等人也是“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人放荡,曾私自“开司马门而出”,他的车夫立刻就被处死。综合这些回头看曹操并不是一个汉朝的篡逆者。
曹操的军事、文学才能很少有人否认,稍微有争议的是他的政绩。他的政绩与军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回顾三国前的历史,东汉桓帝年间,中国的人口曾经达到五千多万,但到了三国时锐减到七百多万,甚至还不如四五百年前动不动就“斩首十万”的战国时代。杀光这么多人不可能,但饿死却不难。究其根源,无非是天灾人祸。自东汉桓帝灵帝以来,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叛乱不断,民不聊生之余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根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按照这个估计,仅此一年这两地就饿死了大约三四百万;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光和五年二月,大疫。”,“光和六年夏,大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诸胡叛乱或入侵,不计其数。加上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和随后的军阀混战后,生产遭到了完全的破坏。这样的乱世中,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使民众丰衣足食,是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然而,汉末三国中的各个诸侯中,军事上有才能的不少,内政上有作为的不多。政治经济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自然的反映在军事上,大多数人因此吃尽苦头,最终受困于“米”而连证明自己是否是“巧妇”的机会都没有。恢复生产的方法,无非是开源节流,这两方面曹操做得都非常出色。
屯田制的实行,实际上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这些政策之厉害,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来:第一,曹操在汉中打过两仗,先战胜张鲁后败于刘备,但由于北方的元气恢复他前后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想想蜀汉投降时不过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就能明白这对刘备是什么样的釜底抽薪!毕竟,兵民是抗战之本。第二,建安十九年五月,吕蒙提醒孙权,曹操在皖城(即庐江)一带屯田,如果坐等他们收获,无异于如虎添翼。因此东吴趁雨季来临水军来去自如之机,孙权大动干戈亲征皖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吕蒙、甘宁全上阵后俘获太守朱光,迁数万百姓回吴。有统计称,孙策、孙权兄弟曾先后四次打到周瑜的故乡淮南舒城一带,但毫无例外的是劫掠而还。因此周瑜的老家出现了这样的滑稽:曹魏拼命建设大兴土木,孙吴拼命破坏杀人越货。
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衣服没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的咄咄怪事。
建安十四年,曹操反过来不得不下令来纠正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相比之下,刘备、孙权的晚年则是昏聩糊涂。《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记载:“刘备称汉中王,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后来成了陈群劝谏曹逼莼展业姆疵娼滩模骸拔袅醣缸猿啥贾涟姿嘧鞔幔朔讶艘郏嬷淦C褚病!焙罄吹囊牧曛街辛醣傅谋硐郑透也蝗潭昧恕K锶ǖ摹袄虾俊本透嗔耍踔敛焕系氖焙蚨加行┖浚灾劣谡耪岩枣醯摹熬瞥厝饬帧奔右约シ怼:罄此锶ㄔ谔臃狭⑸系暮锤前讶撼寂盟姆治辶盐匏蚀樱丫闪诵Ρ恕 诚然,曹操并不是个完人。他在徐州的屠城等都是应该受谴责的。但综合看他的成功决不是偶然,无愧于陈寿“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论。
军事汉末三国的军事家首推曹操。曹操深通兵法,他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并注《孙武兵法》十三篇,流传至今。曹操也善于带兵,他治军严整,法令严明,《通典·兵典》中收录的《魏武军令》、《魏武船战令》、《魏武步战令》等,便反映了他严明的军令。曹操更善于用兵,史称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他确实是一个极为杰出的军事家。李靖的《李卫公问对》、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等著作都赞誉曹操的行军用兵。
文学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曹操诗语言多古朴质直,少华美词藻;情调悲壮,激昂慷慨;音调昂扬,气魄雄伟;形象鲜明,善用比兴。
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胸襟,不加润饰。
思想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书法后人称曹操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武双全、文艺兼亥之人。而曹操是一代书法家却鲜为人知,这主要是曹操传世的书法作品较少的缘故。历史上见过曹操书法作品的人,无不赞其书作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之大美。汉朝末期,书法评论家评出章草大家有五人,即:崔瑗、崔实、张芝、张昶、曹操。南朝的书法评论家梁瘐肩在其《书 品》中,把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作上、中、下,共九品;他把曹操的书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唐代书法家兼评论家张玉灌,按历代书法家的艺术成就,把它们划分为神、妙、能三类:杰立特出者为神,运用精美者为妙,离俗不谬者为能;他在书法评论专著《书 断》中称曹操的书法作品为妙品。由此看来,曹操的书法作品虽不能列为神品、上品,但在全国名书法家中是数得着的。按理说,他也是个书法大家。
因中国的文字都是方块形状,所以极重书写的形式、讲究形体美。一旦某种字体被世人称为美,且固定下来,人们一看便知这种字体是出于何人手笔,遂便成为中国文字史上不可磨灭的精神。所以,几千年来,数以忆万计的中外文化人为在中国文字史上占有一席位,便不惜财力、物力去研究它、发展它,并倾其一生为之而奋斗。自古迄今,习练书法者浩如烟海,形式虽有千变万化,但最终还是脱不了:正(真)、草、隶、篆四体;成为书法大家者,也不过数百人而己。自成一体者,也只有颜、柳、欧、苏、黄、米、董、赵而己。随着中国书法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自然而然地也使书法成为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同时,也出现了众多的书法理论家、评论家。
史书记载,曹操青少年时 “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博览群书,特好兵法”,除读书习武外,特喜“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大有游侠气质、风范;而从未提及他是如何关在房中习练书法的。曹操何时练的书法呢?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入朝为郎;后来当洛阳北部尉,迁顿丘县令一年,既因从妹夫宋奇事,被“从坐免官”解职回家。虽说回亳后“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但不久,朝庭又以其“能明古学”,复征拜他为议郎,当骑都尉、济南国相……三十五岁开始“兴义兵,诛暴乱”,直到六十六岁去世的三十一年间,他为使中国实现统一,结束全国混战、动荡的局面,安定秩序、恢复生产,不是南征北战,就是为稳定复杂动乱的政局,把大量精力用在治理国家和应付险恶的明争暗斗上。作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他,倍感时间的宝贵,经常发出:“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的感叹。曹操习练书法的机会是极少的。有书说,曹操喜读贴、擅观摩。有一定道理。
曹操虽善书,大概因忙于战事、政事,没有机会写吧,所以他流传于世的墨迹很少。
宋郑樵在所著《通志·金石略》中,仅收录曹操书写的一篇《大飨碑》;明杨慎在《丹铅总录》中,也只是说到元朝时还有曹操书写的《贺捷表》;清叶奕苞在《金石录》中说,曹操在武昌“黄鹤楼”侧曾写有特大、凛凛有生气、正书的“涌月台”三字。现留存于世的只有两个字了,即曹操在征汉中时,写在石门南褒河一块大石上的“衮雪”二字,现已迁入汉中博物馆内。我们在亳州《曹操地下运兵道》处所见到的“衮雪”二字,系依拓本刻写;上边两个隶书小字落款“魏王”,因系直题,又模糊不清,乃后人仿题的。
成事条件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的谋士毛d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曹操被封为大军、武平侯。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o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迎献帝、迁都于许和恢复农业生产是曹操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
选官标准
唯才是举
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从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亲属成员
直系 养祖父曹腾父亲 曹嵩叔父曹胤叔父曹炽叔父曹鼎妻妾曹操正妻及侧室,据《魏志·后妃传》及《武文世王公传》,可考者有15位:
丁夫人,曹操的原配正室夫人,因曹昂之死而与曹操反目,曹操曾欲迎回而不可得。武宣皇后,即卞氏,丁夫人被废后才扶正,生有曹丕、曹植、曹彰、曹熊四子。刘夫人,曹操之妾,早年病亡,生有曹昂、曹铄两子,女儿清河公主。环夫人,曹操之妾,生有三个儿子曹冲、曹据、曹宇。杜夫人,曹操之妾。和前夫秦宜禄生有儿子秦朗。和曹操生有儿子曹林、曹衮,女儿金乡公主。秦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t、曹峻二子。尹夫人,曹操之妾。和前夫何咸生有儿子何晏,和曹操生有曹矩一子。王昭仪,曹操之妾,曹干生母早卒,曹操命其抚养。孙姬,曹操之妾,生有曹上、曹彪、曹勤三子。李姬,曹操之妾,生有曹乘、曹整、曹京三子。周姬,曹操之妾,生有曹均一子。刘姬,曹操之妾,生有曹棘一子。宋姬,曹操之妾,生有曹徽一子。赵姬,曹操之妾,生有曹茂一子。陈妾,曹操之妾,生有曹干一子。野史记载有一位:
来莺儿,东汉洛阳之名妓,后爱上曹操的侍卫王图。
子女 曹安民,曹操之侄曹氏,曹操弟海阳哀侯(名不详)女,嫁夏侯衡曹氏,曹操侄女,嫁孙匡据《魏志·文帝纪》、《任城陈萧王传》、《武文世王公传》,曹操的儿子有25位:
曹昂(? - 197年),曹操长子,庶出,但是由曹操原配丁氏抚养长大,年轻时曾举孝廉。因张绣反叛而死于战乱之中。曹丕(187年 - 226年),曹操嫡长子,建安廿五年(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曹彰(? - 223年),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223年封任城王。曹植(192年 - 232年),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从施展抱负。225年立为陈王。曹熊(? - 220年),早薨。曹铄(? - ?),早薨,侄魏明帝曹睿后追封其为殇王。有子曹潜及孙曹偃,曹偃死后绝子嗣。曹冲(195年 - 207年),为著名神童,未成年便夭折。曹据(? - ?),太和六年(232年)封为彭城王。曹宇(? - 278年),太和六年(232年)封为燕王。曹林(? - 256年),太和六年(232年)封为沛王。曹衮(? - 235年),太和六年(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曹t(? - ?),建安十六年(211年)封为西乡侯。曹峻(? - 259年),太和六年(232年)封为陈留王。曹矩(? - ?),早薨。曹干(216年 - 261年),太和六年(232年)封为赵王。曹上(? - ?),早薨。曹彪(195年 - 251年),太和六年(232年)封为楚王。嘉平三年(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泄,被赐死。曹勤(? - ?),早薨。曹乘(? - ?),早薨。曹整(? - 218年),建安廿二年(217年)封为d侯。曹京(? - ?),早薨。曹均(? - 219年),建安廿二年(217年)封为樊侯。曹棘(? - ?),早薨。曹徽(? - 241年),太和六年(232年)封为东平王。曹茂(? - ?),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太和六年(232年)封为曲阳王。曹操的女儿,可考证者6位,及其相关史书:
曹宪(? - ?),汉献帝贵人。(《后汉书·皇后纪下》)曹节(? - 260年),汉献帝皇后。(《后汉书·皇后纪下》、《后汉书·孝献帝纪》)曹华(? - ?),汉献帝贵人。(《后汉书·皇后纪下》)安阳公主(? - ?),名不详,为荀恽之妻。(《魏志·荀传》)金乡公主(? - ?),名不详,尹夫人或杜夫人之女,何晏之妻。(《魏志·曹真传》引《魏末传》)清河公主(? - ?),名不详,夏侯蕖#ā段褐·夏侯芬段郝浴罚另《昭明文选》陆机《吊魏武文》刘善注引《魏略》曰:太祖杜夫人生沛王豹及高城公主。未知高城公主与金乡公主是否一人。
曹操的养子,可考证者3位:
曹真何晏秦朗旁系 弟曹德:《后汉书·曹腾传》称“曹疾”,《后汉书·应劭传》则作“曹德”。夏侯ǎ浚220年):字元让,有记载的活动期间约为189年-220年。初为奋武将军司马。建安十二年(207年)封邑2500户。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死后谥为忠侯,其七子二孙皆为关内侯。青龙元年(233年)入太祖庙庭,配享祭祀。其子夏侯曹操之女清河公主。夏侯渊(?-219年):字妙才,宓埽淦尬懿僭浞蛉硕∈现茫屑窃氐幕疃诩湮189年-219年。初为别部司马、骑都尉。建安廿一年(216年)封邑800户。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建安廿四年(219年)死于与刘备、黄忠的争夺汉中的战役。死后谥为愍侯。正始四年(243年)在太祖庙庭,享祭祀。其子夏侯衡娶曹操弟海阳哀侯之女。曹仁(168-223年):字子孝,太祖从弟,祖父曹褒曾任颖川太守,父亲曹炽曾任侍中、长水校尉。其有记载的活动期间为187年-223年。初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权。建安廿五年(220年)封邑3500户,封陈侯。文帝年间官至大将军。死后谥为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入太祖庙庭,配享祭祀。曹纯(170-210年):字子和,曹仁之弟,有记载的活动期间为196年后-210年。初为议郎。约建安十二年(207年)封邑300户,封高陵亭侯。死后谥为威侯。从弟曹洪(?-232年):字子廉,太祖从弟,伯父曹鼎曾为尚书令。其有记载的活动时间为189年-232年。初为鹰扬校尉。黄初年间,封邑2100户。官至骠骑将军,封乐城侯。死后谥为恭侯。正始四年(243年)在太祖庙庭,享祭祀。曹休(?-228年):字文烈,太祖族子,其祖父曾为吴郡太守。有记载的活动时间约为188年-228年。十余岁时,父死,独与一家仆携母亲渡江至吴。曹操起兵,变更姓名,辗转荆州,以投奔曹操。初为虎豹骑宿卫。黄初七年(226年)封邑2500户。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死后谥为壮候。正始四年(243年)在太祖庙庭,享祭祀。曹真(?-231年):字子丹,太祖养子,其父曹邵为曹操招兵被人所杀。《魏略》中说其本姓秦,其父为掩护曹操,为追兵所杀,曹操收养真,改其姓为曹。有记载的活动时间189年-231年。初讲虎豹骑。太和三年(229年)封邑2900户。官至大司马,封邵陵侯。死后谥号为元侯。正始四年(243年)在太祖庙庭,享祭祀。后裔 曹霸,曹髦后人,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官至左武卫将军,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表达对其画艺的赞叹。侍卫 典韦 (?-197年):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与曹操之长子曹昂和曹操之侄曹安民战死于宛城,为救曹操而断后。许褚 (?-?):字仲康,被曹操称为虎痴,典韦死后继续保护曹操,后曹操被马超追杀,许褚虎视马超,马超才退兵,曹操逝世后许褚痛哭至吐血。人物评价
史书评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武帝纪》)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王沈《魏书》)
名人评说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宫:“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曹操),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袁绍:“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刘表:“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吕布:“明公(曹操)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于禁:“且公聪明,谮诉何缘!”(《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荀:“将军(曹操)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郭嘉:“真吾主也。”“公奉顺以率天下;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为才所宜,不问远近,;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检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董昭:“将军(曹操)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田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刘备:“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孙权:“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周瑜:“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鲁肃:“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彼曹公者,实严敌也”(裴松之注引《魏书》及《九州春秋》)“曹公威力实重”(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韩嵩:“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诸葛亮:“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第五》)张松:“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目示)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搅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人之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裴松之在三国志注:“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陆机:“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辨亡论》)张悌:“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石勒:“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晋书·载记第五·石勒下》)崔浩:“刘裕平逆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习凿齿:“昔齐桓公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是以君子劳谦日昃,虑以下人,功高而居之以上,势尊而守之以卑。情近于物,故虽贵而人不厌其重;德洽群生,故业广而天下愈欣其庆。夫然,故能有其富贵,保其功业,隆显当时,传福百世,何骄矜之有哉!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汉晋春秋》)李世民:对曹操用兵才能评价:“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李世民:对曹操品德评价:“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贞观政要》)刘知几:“贼杀母后,幽迫主上,罪百田常,祸千王莽。”(《史通u2022探赜篇》)王安石:“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司马光:“知人善任,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资治通鉴》)元好问:“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论诗绝句》)张溥:“究其(曹操)初,一名孝廉也……孟德奋跳,当涂大振,易汉而魏,虽附会曹参,难洗宗耻……孟德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兼草书亚崔、张,音乐比桓、蔡,围棋埒王、郭;复好养性,解方药。周公所谓多材多艺,孟德诚有之。使彼不称王谋篡,获与周旋,画讲武策,夜论经传;或登高赋诗,被之管弦。又观其射飞鸟,擒猛兽,殆可终身忘老,乃竟甘心作贼者,谓时不我容耳。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布,孟德实兼其长;此两人不死,杀孟德有余。《述志》一令,似乎欺人,未尝不抽序心腹,慨当以慷也。”(《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魏武帝集题辞》)陈祚明:“德天分甚高,因缘所至,成此功业。”黄摩西:“魏武雄才大略,草创英雄中,亦当占上座;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全不用权谋而成事者?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毛泽东:“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后人赞诗《邺都引》 张说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
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曼F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邺城引》 张鼎
君不见汉家失统三灵变,魏武争雄六龙战。荡海吞江制中国,回天运斗应南面。
隐隐都城紫陌开,迢迢分野黄星见。流年不驻漳河水,明月俄终邺国宴。
文章犹入管弦新,帷座空销狐兔尘。可惜望陵歌舞处,松风四面暮愁人。
《次相州》王安石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骐埋没几春秋。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邺中歌》 钟惺
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
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
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呜呼!
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五言】
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
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
《浪淘沙 北戴河》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大事年表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大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12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曹操就任东汉帝国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今湖北黄冈)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公,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15年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
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后人集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和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身世争议
陈寿观点曹操的父亲曹嵩被宦官曹腾收养,其本来身份一直存在争议。《三国志》作者陈寿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引用的《曹瞒传》和郭颁《世语》则记载曹嵩本姓夏侯,是夏侯氖甯浮
何焯观点关于曹嵩出自夏侯氏的记载,何焯提出夏侯亩酉暮⒘瞬懿俚呐搴庸鳎暮钤ǖ亩酉暮詈庖踩⒘瞬芗业呐樱哉庵炙捣ㄊ堑卸苑蕉獾拇牛豢刹尚拧6嗣肌⒘止蕖⒁Ψ逗驼砸磺逶蛉衔率俳暮⑾暮钤ā⒉苋省⒉芎椤⒉苄荨⒉苷妗⑾暮钌蟹旁谕桓隽写校⑾暮钍鲜遣芪旱淖谑遥懿偈窍暮钍系淖铀铮砸磺寤怪赋霾懿侔雅薷暮蟾攀窍胙诟亲约旱某錾恚浅5丶檎戊叹荽吮缰げ懿俨皇窍暮钍系淖铀铮耆堑叩故率怠
恽敬观点恽敬则认为曹操虽然阴险狡猾,也不应该做出近亲通婚之事。曹氏与夏侯氏世代通婚,而夏侯⑾暮钤ê筒苋省⒉芎椤⒉苄荨⒉苷娴仁遣芪嚎撬篮螅芩胂暮钚叫簧保笕ü橛谒韭硎希猿率俳暮钍嫌氩苁虾洗煤笕丝吹讲芪盒怂サ脑涤桑馐浅率傩词肥槎ㄏ碌氖费Хü妗
洪亮吉说洪亮吉猜测陈寿大概是因为当时世传曹操是夏侯氏的子孙,所以在评论中特别注明夏侯氏和曹氏世代通婚,以表明此说的错误,洪亮吉还认为将《曹瞒传》和《世语》当做信史的人都是不善于读史书的。
刘咸运刘咸匀衔幢悴茚允窍暮钍系淖铀铮暮笠嵋参幢夭荒苡胂暮钍贤椋蛭郊乙丫遣煌辶耍陆镁褪侨绱恕H绻茚晕暮钍系淖铀锊皇浅笫拢槐匾芑洌茚允腔鹿傺尤怂仓苁霞易逡裁欢源耸卤芑洌槐芑溲佣芑涑鲎韵暮钍鲜遣唤饲榈模源怂挡蛔阈拧A跸匀衔⒕此龅牟苁稀⑾暮钍虾洗慕馐秃侠恚率倨缆壑胁苁虾舷暮钍鲜来榫褪撬庋⒋睦碛桑榱良党率僖庠诒婷髁餮缘氖欠欠炊饬顺率俚囊馑肌
李景星说李景星认为“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是陈寿揭露曹操家世的丑闻。
吴金华说吴金华总结各家观点,指出陈寿“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是一种曲笔,他还提出曹嵩为夏侯氏的三个证据:
《三国志注·吴主传》中引《魏略》记载了孙权写给浩周的书信,当中有“今子当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为可上连缀宗室若夏侯氏”,此时孙权向曹魏称臣,魏臣浩周以为孙权之子可以如同夏侯氏一样和曹魏宗室连结在一起,这已证明曹嵩出自夏侯氏并非敌对方的传闻。
裴松之说《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夏侯ナ赖氖焙颍崴芍谩段菏椤贰巴跛胤亿敲欧А保忠锸⒌钠兰邸霸诶瘢熳涌尥沼谧诿砻胖狻?抻诔敲牛渌病!彼锸⑹嵌比耍浴傲际贰敝疲恼庀钇兰垡圆茇Ш拖暮眨っ鞑茚猿鲎韵暮钍险庖坏阍谒锸⑹贝晕怂仓
周寿昌说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九年安徽亳县城南出土了曹氏墓砖,刻辞有“夏侯右”。
关于夏侯氏和曹氏世代通婚之事,周寿昌指出陈矫原为刘氏子孙,后成为舅舅家养子改姓陈,又娶了刘颂的女儿,刘颂与陈矫是近亲,曹操因爱惜陈矫的才华,为他周全,特别下令禁止诽谤此事。周寿昌认为曹操禁止人们议论同姓通婚,也是为自己的私事提供方便。
其他观点吴金华也提出曹魏时期同姓通婚毫不奇怪,甚至有同母兄妹结为夫妇的情况,如《三国志注·曹爽传》引《魏末传》记载曹操义子何晏就娶了同母妹妹金乡公主。吴金华指出只要知道这一点,就会对曹嵩出自夏侯氏没有任何疑问。此后朱子彦和韩升仍旧以《曹瞒传》和《世语》不可信,夏侯⑾暮詈狻⑾暮钌腥⒉苁吓绰壑げ懿俨皇窍暮钍系暮笠帷
考古鉴定2011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韩N、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来到曹氏宗族墓所在地―安徽亳州。在当地文物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课题组专家在库房内找到两颗牙齿―均是上世纪70年代从曹氏宗族墓“元宝坑一号墓”中出土的。
结合曹氏宗族墓考古挖掘领队李灿和现场挖掘人的口述,以及“元宝坑一号墓”墓室内中央位置的墓砖铭文“河间明府”,课题组最终确定两个牙齿均来源于曹操叔祖父河间相曹鼎。曹鼎和曹腾是兄弟关系,这在《后汉书》中有明确记载:“又劾奏河间相曹鼎臧罪千万。鼎者,中常侍腾之弟也。”
课题组带回一颗保存较好的牙齿,回到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课题组严谨提取牙齿中的古DNA,经过一个月一次、反复6次的测试,最终确认该牙齿中的古DNA中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就是之前找到的O2*-M268。
2012年底,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复旦课题组最终100%确定了曹操家族的DNA:家谱记载为曹操直系后代的现代8个独立家族中,有6个家族的Y染色体为少见的O2*-M268,这证明曹操Y染色体是该类型,安徽亳州的曹操祖辈墓葬“元宝坑一号墓”的遗骨(曹鼎)也属于此类型,但夏侯氏、曹参后人都不是该类型。
目前通过DNA鉴定,共找到了9支曹操的后人(其中6支有家谱记载),分别来自安徽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