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卡波特的个人简介
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英语:Truman Garcia Capote,发音为 /·tru·m·n k··po·ti/;1924年9月30日-1984年8月25日),本名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是一位美国作家,著有多部经典文学作品,包括中篇小说《第凡内早餐》 (1958) 与《冷血》 (1965) 。
在《冷血》一书中,卡波特开创了“真实罪行”类纪实文学,被公认是大众文化的里程碑。两次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1924年生于新奥尔良,他自幼父母离异,17岁便高中辍学,受雇于《纽约客》开始写作生涯。
2005年好莱坞在大银幕上再现了这位传奇作家写作《冷血》的经历,该片为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赢得了奥斯卡影帝。
代表作品
卡波特从17岁起经常在《纽约客》、《大西洋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46年,卡波特凭借短篇小说《米利亚姆》(Miriam)获得了欧·亨利小说奖,成为美国文坛新秀。1948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Other Voices,Other Rooms),该小说旋即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1951年,他又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草竖琴》。同年,他以短篇小说《花房》第二次获得欧·亨利小说奖。1959年他获得美国文学艺术院创作奖,1964年被选为该院院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还有两篇短篇小说《听我说说这回事》和《手刻小棺材》被翻译成中文,和中国读者见面。《听我说说这回事》把家庭纠葛中的有关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手刻小棺材》则将一起凶杀案以纪实的方式表述出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上的黑暗。
卡波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为发表于1958年的《蒂凡尼早餐》,该小说于1961年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片中奥黛丽.赫本深植人心的完美形象将影片推上了影史经典的位置,但真正奠定卡波特文坛地位的作品则是出版于1966年的《冷血》一书。依照卡波特本人的说法,他在《冷》中采用了独创的“非虚构小说”的文体形式,该文体集传统小说想象力与新闻报道纪实性于一身,带给读者的是另一种接近超现实之美的阅读体验。《冷》正式出版后,盘踞畅销书榜首位长达1年之久,售出了数百万册,隔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卡波特可谓名利双收。
曾经两次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1924年生于新奥尔良,1948年以第一部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获得世界性的成功。1958年,他完成了最著名的小说《第凡内早餐》,小说不久即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完美的小说原著加上奥黛丽·赫本深植人心的完美表演,使得该片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1966年,卡波特出版了真正奠定文坛地位的杰作----《冷血》。这部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分水岭作品”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的所有才华和精力,此后,他再也没有写出像样的作品。1984年8月25日晚,敏感、复杂和饱受争议的卡波特因用药过度,猝死于友人家中,终年59岁。
人物经历
1924年生于新奥尔良,17岁受雇于《纽约客》开始写作生涯。卡波特从17岁起经常在《纽约客》、《大西洋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
1946年,卡波特凭借短篇小说《米利亚姆》(Miriam)获得了欧·亨利小说奖,成为美国文坛新秀。
1948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Other Voices,Other Rooms),该小说旋即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
五十年代初,他进入二十世纪福斯影片公司担任编剧,其主要作品有《击破魔鬼》等。
1951年,他又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草竖琴》。同年,他以短篇小说《花房》第二次获得欧·亨利小说奖。
1958年,奠定其大师地位的杰作《蒂凡尼的早餐》出版。
1959年他获得美国文学艺术院创作奖,1964年被选为该院院士。
1966年,完成了巅峰之作《冷血》。
1984年8月25日晚,敏感、复杂和饱受争议的卡波特,因用药过度,猝死于友人家中,终年59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还有两篇短篇小说《听我说说这回事》和《手刻小棺材》被翻译成中文,和中国读者见面。《听我说说这回事》把家庭纠葛中的有关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手刻小棺材》则将一起凶杀案以纪实的方式表述出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上的黑暗。
个人生活
杜鲁门·卡波蒂(1924―1984)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生于新奥尔良,病死于洛杉矶。作者曾这样自述自己的生平:“我在1924年出生于新奥尔良,在南方的好几个地区长大――冬天在新奥尔良,夏天在阿拉巴马和新佐治亚。我在学龄前就已开始读书,此后一直按照我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从不在乎别人的想法。我受的教育主要是自学。直到今天,我都背不出字母表或乘法表。我从14岁开始写短篇小说,其中有几篇还发表了。我在15岁辍学,16岁到《纽约人》杂志社工作,这是我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正式工作。我看上去那么年轻,他们始终不敢派我出去采访。因此我u2018退隐u2019到路易西安那一个农场上呆了两年,写了《别的声音,别的房间》。我在希腊、意大利、西班牙、非洲和西印度群岛居住过,也曾去苏联和东方旅游。”卡波蒂的早期著作如短篇小说集《夜树》(1949)和长篇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1948)和《草竖琴》(1951)探索梦幻与现实、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分界线,刻画了两种梦幻世界:黑夜与白天,或者黑暗与光明,被认为是典型的哥特式南方小说,但他著名的中篇小说《在提凡尼早冶》(1958)发表后,就转换方向,创作所谓“非虚构小说”,并一再否认自己是南方作家。1965年发表非虚构小说《残杀》,引起轰动和争议,销售数高达300万册。此后他致力于写新闻报道,再没有巨著问世。
作为公开的同性恋者,卡波特热衷于参加各式“上流社会”的聚会,他妙语如珠、言辞辛辣风趣,是纽约名流派对圈的活跃分子,但他同时重度嗜酒嗜药,或许是糟糕的身体状况遏制了他的写作热情,或者是长达6年、费劲思虑的《冷血》的写作过程榨乾了他所剩的才华,《冷血》出版后他几乎没有像样的作品问世。晚年的荒淫纵欲与不知节制,使卡波特与许多曾经才华洋溢而不可一世的艺术家一样,他的人生舞台谢幕得并不精彩,1984年8月25日晚卡波特因用药过度猝死于女性友人家中,享年59岁。
作为公开的同性恋者,卡波特热衷于参加各式“上流社会”的聚会,他妙语如珠、言辞辛辣风趣,是纽约名流派对圈的活跃分子,但他同时重度嗜酒嗜药,或许是糟糕的身体状况遏制了他的写作热情,或者是长达6年、费劲思虑的《冷血》的写作过程榨乾了他所剩的才华,《冷血》出版后他几乎没有像样的作品问世。
早年生活由于母亲是个“少女妈妈”,生下他时才17岁,所以卡波特出生不久就被寄养到阿拉巴马州的亲戚家,直到9岁才被改嫁到纽约的母亲及有钱的继父正式收养。他天资聪慧,5岁能文,12岁作文比赛获奖,但17岁却从高中辍学,在社会上闯荡。
创作生涯因为异样的童年遭遇使卡波特敏感、反叛而早熟,不愿意上大学走普通人的道路,而是去著名的文学刊物《纽约客》杂志做小工。慢慢地,他开始在杂志上发表作品,短篇小说《米里亚姆》(Miriam)得了欧·亨利短篇小说奖,也为他赢得了出版商的注意,随后出版了几本较有反响的小说集。作为一个公开的同性恋,他写作之外的另一大爱好就是社交。纽约名流圈聚会的生活细节被他写进中篇小说《蒂法尼的早餐》里,获得了极大成功。
杜鲁门·卡波特
卡波特一直在寻找机会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希望创造出一种文体,能够把他的小说技巧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结合在一起。1959年,机会来了。一件发生在美国中部堪萨斯州的凶杀案引起了卡波特的强烈兴趣。他邀请儿时伙伴、女作家哈珀·李同行(后来李发表了著名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花大量的时间采访调查,做了6000多页笔记。期间,他常常与已经定罪、并被判绞刑的杀人犯之一的佩里·史密斯深谈,使卡波特对佩里悲哀的生存状态有了深层了解,特别是他们相似的被父母抛弃的童年遭遇,让卡波特又生出一种超出友谊之外的同情和爱怜。卡波特有能力替佩里请位好律师,以争取上诉不被绞死,但最终是他对于写作的“私心”占了上风,需要一个更加“悲剧”的形象出现在他书里,因此他亲自目睹了佩里的绞刑,而这个杀人犯确实成了他书中最具个性的人物。历经6年,《冷血》问世,并在全美国造成轰动。它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纪实文体,既具有时效性、可读性,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它也成了涉及犯罪心理学、美国中西部心脏地带的民风民情等多方面的经典。
但是《冷血》的成功,使得卡波特更加沉醉于声名娱乐:举办盛大的化装舞会,在电视上频频露脸,不停地透露自己下一步写作计划,却没有东西出来,公开承认酗酒吸毒的嗜好。卡波特构想自己的另一部巨著是刻画上流社会的荒淫生活,但一篇暴露名人隐私的短篇不仅让评论家失望,也使他从此被纽约名流圈除名。此后,他再也写不出高质量的作品,生活开始迅速下滑。[1]
晚年生活晚年的荒淫纵欲与不知节制,使卡波特与许多曾经才华洋溢而不可一世的艺术家一样,他的人生舞台谢幕得并不精彩,1984年8月25日晚卡波特因用药过度猝死于女性友人家中,享年59岁。著名作品还有《草竖琴》(The Grass Harp,1951)。
其他作品
著名作品还有《草竖琴》(The Grass Harp,1951)。
卡波特结束《纽约客》的工作后,他在杂志上发表了《米里亚姆》、《银壶》、《夜树》等几个短篇小说,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二十四岁时,他发表了长篇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并一次真正作为作家而崭露头角,转瞬之间既成为文坛的宠儿。随后,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夜树》、中篇小说《草竖琴》等,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与诺曼·梅勒、J.D.塞林格、欧文.肖、卡森·麦卡勒等人一道,成为战后辈出的青年才俊作家之一。
另有作品 《圣诞忆旧集》 《夏日十字街头》
荣誉
1946年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简体作品
1. 《冷血》
2.《蒂法尼的早餐》
3.《圣诞忆旧集》
4.《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长篇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中篇小说《草竖琴》(The Grass Harp,1951)
短片小说《米里亚姆》、《银壶》、《夜树》
短篇小说集《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