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尼尼

时间:2023-12-29 16:44:36编辑:小周

贝尔尼尼的个人简介

贝尔尼尼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巴洛克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巴洛克艺术的创始者。另外贝尔尼尼(Bernini)还可以指台湾著名的女装品牌。

贝尔尼尼 - 意大利艺术家

人物简介

姓名:贝尔尼尼
原名:G?L?Bernini
生卒年:1598~1680
国籍:意大利
职业:雕塑家、建筑家。
社会评价:伟大的艺术家
代表作品: 《阿波罗与达芙妮》

生平经历

贝尔尼尼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巴洛克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创始者。 1598年12月7日出生于那不勒斯,1604-1605年全家迁居至罗马。1680年11月28日故于罗马。 他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他用一件件杰作把罗马点缀成了一座巴洛克式的城市,漫步罗马街头,这些作品随处可见。他的作品将建筑与雕刻、绘画等姊妹艺术完美地融合为一个整体。他的作品证明当艺术与教廷互相满足彼此需要之时,促进了彼此的繁荣和发展,并由此引导了时尚。

贝尔尼尼生于拿波里,父亲也是一位雕塑家,1605年举家迁至罗马。据说,他在8岁时就作了一个小孩头像,这件事使他父亲大吃一惊。至17岁时已能独立地给大主教萨道尼作一件很不错的胸像了。后来又结识了显赫一时的红衣主教斯皮奥涅?波尔盖兹。在贝尔尼尼初出茅庐的时候,波尔盖兹为了装饰自己的花园,曾向他订购了一系列作品。通过制作这些作品,贝尔尼尼可谓初露锋芒,展示了自己的天才,获得了出人意外的成功,赢得了极大的荣誉。他在1619年(也有人认为是在1623年)作的《大卫》就是其中之一。

贝尔尼尼塑造的人物总是处于激烈的运动中。大理石在他手中好像已失去了重量,人物的衣服总是随风轻轻飘起,给人以一种轻快、活泼和不安的感觉。贝尔尼尼刻划的人体的数量上不亚于米开朗基罗,而他更善于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和人体在激烈的运动之中。从其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古典主义传统对他的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风格,很明显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响。当组雕《阿波罗和达芙妮》完成后,贝尔尼尼赢得了整个罗马的赞美,连一些宗教界的高级人士都为之感动,其中包括不久后成为教皇的乌尔班八世也对贝尔尼尼大加赏识。后来,他进入教廷,受教皇之托,为圣彼得大教堂了豪华的青铜华盖,这是雕刻与建筑紧密结合的作品。这件雕刻的十分生动的作品,充分显示出贝尔尼尼一心为宗教服务的思想,也显示出巴洛克艺术的综合性、豪华性、装饰性、戏剧性等特点。其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柱廊的创造,气势宏大,富于动感,与米开朗基罗的大教堂圆顶相呼应,使这处景观成为罗马最壮丽的景观。祭坛雕塑《圣德列萨祭坛》的成功,标志着贝尔尼尼雕塑的顶峰的到来。在这件作品中,贝尔尼尼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它反映了人的尊严、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是贝尔尼尼创作中的积极成分,也是与一般的巴洛克艺术的不同的地方。

贝尔尼尼的肖像雕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奉教皇、国王之命所作的肖像雕塑。这类作品多般华丽有余,个性不足,往往缺乏人物内心的刻划。第二类是他为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所作的肖像雕塑。在制作朋友和家人肖像时,他有更大的自由,所以表现得更为生动些。晚期,1665年他曾被法王路易十四邀请到法国参加设计卢浮宫的东正面。但这时贝尔尼尼的雕塑越来越显示出一些程式化倾向,而人文主义色彩淡薄了,现实主义的因素也减少了,更多的是宗教神秘色彩。虽然在创作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然而不少作品已缺乏生气和创新。

贝尔尼尼的艺术生涯是在父亲手下开始的。父彼得罗?贝尔尼尼(1562~1629)是佛罗伦斯有几分才能的雕刻家,最后移居罗马。贝尔尼尼是个神童,工作又极为勤奋,因而得到画家卡拉齐(annibale carracci)的赞赏和教宗(教皇)保禄五世(paul v)的资助,不久自立门户,成为一位完全独立的雕刻家。他仔细研究梵谛冈内的古希腊罗马大理石雕刻品,受到强烈的影响;他对16世纪初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也造诣很深。在为枢机主教巴尔贝里尼(maffeo barberini)雕刻的《圣塞巴斯蒂安》(st. sebastian, 1617?)中显示出他对米开朗基罗的研究。巴尔贝里尼后来成为教宗乌尔班八世(urban viii),是贝尔尼尼最主要的资助人。
贝尔尼尼的早期作品引起枢机主教博盖塞(scipione borghese)的重视,此人为当权教宗家族的成员,在他的资助下,贝尔尼尼雕刻出他第一个重要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群像。这一群像表明贝尔尼尼已经从《埃涅阿斯、安喀塞斯和阿斯卡尼俄斯逃离特洛亚》(aeneas, anchises and ascanius fleeing troy)的几乎杂乱无章的单视域进展到《阿波罗和达佛涅》(apollo and daphne)的充满美妙想像的立体感,要使人由一处看去有如浮雕品一般。在这一类作品中,他对皮肤和头发的表面纹理观察入微,对于明暗有别开生面的处理方法,从而打破米开朗基罗的陈规旧套,标志著西方雕刻史新时代的出现。

乌尔班八世任教宗时期(1623~1644),贝尔尼尼开始大量创作,技艺不断提高。乌尔班八世要求他的被保护人绘画和从事建筑工作。虽然贝尔尼尼的绘画无大价值,但少数几幅,特别是两幅自画像(约1620和约1640年),是值得赞扬的。他的第一次建筑任务是改建罗马的圣比边纳(santa bibiana)教堂。

与此同时,贝尔尼尼受委托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内的圣彼得墓上造一象征性的结构,即1624~1633年间制成的著名巨型青铜镀金华盖。螺旋形柱子和金属的「幕帘」令人想起置在重要人物或场所上方的荣誉伞。贝尔尼尼对于收尾工程最有独创性的贡献是用4位天使支承上方的宝球与十字架构造。这一华盖也是教宗个人的象征U在华盖顶端附近是教宗的三重冕,整个纪念物都嵌著巴尔贝里尼家族的纹章图形――蜜蜂、太阳和月桂卷须。华盖的形体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十分相宜,人们几乎体会不到它有4层楼那N高。华盖也是圣彼得大教堂内部有规画的装饰的中心,4根支承穹顶的柱子用巨型雕像装饰,其中之一《圣朗吉努斯》(st. longinus)是贝尔尼尼设计的。

1629年马代尔诺(carlo maderno)去世后,建筑成为贝尔尼尼的主要职责。这一年,他成为圣彼得大教堂和巴尔贝里尼宫的建筑师。当时,由于受委托的工程项目日益增多,他不仅亲自动手去做,而且也依靠他人的协助。他在组织工作班子和工程设计方面取得卓越成效,以致由一伙人制成的雕刻和装饰竟然天衣无缝,如出一人之手。贝尔尼尼的作品也是由他那强烈的天主教信仰形成的,当时如此,而且始终如此(他每天望弥撒,每周领两次圣体)。他肯定同意特伦托会议(council of trent, 1545~1563)的意见U宗教艺术的宗旨是教育和启发虔诚信徒,并为天主教会做宣传工作。宗教艺术永远应该明白易懂而且写实,首先是要从情感上激发虔诚。贝尔尼尼的宗教艺术的发展主要是由他自觉地努力符合那些原则来决定的。

在乌尔班八世手下 ,贝尔尼尼还开始制作新的和不同种类的纪念性艺术品――陵墓和喷泉。乌尔班八世的陵墓雕刻出这位教宗的坐像,他举起一支胳臂,作指挥的姿态。坐像下面是青铜镀金的棺材,棺材两侧各有一道德天使,一边为博爱,一边为正义,均用白色大理石刻成。棺材上方有一死神形像似乎在一片树叶上写乌尔班的名字,以此作为墓碑。这是贝尔尼尼运用「主题思想」(意大利语concetto,英语作idea或古语conceit)的一个典范。灵活的主题思想把新颖别致和色彩富丽的陵墓的各种不同要素结为统一的整体。在这些年代里,贝尔尼尼还设计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小型陵墓纪念物,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玛丽亚?拉吉墓(1643)。

贝尔尼尼的喷泉是他对罗马市最显著的贡献。他的第一个喷泉是在西班牙广场的《破船》(barcaccia, 1627~1629),与华盖同样把雕刻和建筑融合在一起。《特里同》(triton)是罗马式喷泉的大变样,传统的几何形式广场喷泉的重叠水池看起来栩栩如生。4条弯形鱼举起一个巨大的贝壳,海神站在贝壳上由一个海螺壳号角向上方喷水。

但是贝尔尼尼早期的建筑设计并不是全部都成功的。1637年他开始圣彼得大教堂正面上方的钟楼。但是到1646年,当钟楼的重量开始使建筑物产生裂痕时,就把它们拆掉,贝尔尼尼一时失宠。

贝尔尼尼所作的舞台设计现有少量存世,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他那善于综合的想像力。贝尔尼尼的剧场的实质与其艺术的实质相同。他打破陈规旧套,与观众建立直接且往往出人意外的接触。他以在演出时使用真火闻名,有一次他甚至用大水淹没舞台,至少在一瞬间使得观众成为参加演出的热情演员。

艺术之最


罗马维多利亚圣母堂

贝尔尼尼的成熟艺术最最杰出的范例是罗马维多利亚圣母堂(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的柯尔纳罗小礼拜堂,他从艺术生涯最初就开始的不断摸索前进至此臻于大成。小礼拜堂由枢机主教柯尔纳罗(federigo cornaro)委托建造,在小教堂的一个不深的耳堂中。正中心为《圣特雷萨的沉迷》(the ecstasy of st. teresa),描绘西班牙加尔默罗会伟大改革家阿维拉的圣特雷萨(saint teresa of avila, 1515~1582)的一次神秘体验。特雷萨梦见一位天使用上帝之爱的火红的箭穿入她的心。贝尔尼尼是根据特雷萨本人叙述的情况进行艺术创作的。雕像的姿态是这位沉迷的圣徒正晕倒在太虚幻境之中,前遮一直垂纱幔,置放于祭坛上方的一个壁内,用空中光线照明。这一作品把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的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而且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在左右两边类似歌剧院包厢的空间可以看到柯尔纳罗家族的许多成员,他们或是交谈,或是读书,或是祈祷,都是精神饱满的样子。柯尔纳罗小礼拜堂百分之百地体现了贝尔尼尼的立体图画的理想。圣特雷萨和天使的形像是用白色大理石雕刻的,但是观看者识别不出它们究竟是立体雕刻或仅仅是深浮雕。天然的日光构成这一雕刻作品的组成部分,它从隐藏的光源照射两个形像的上方和背后,金光闪闪。《圣特雷萨的沉迷》不是传统意义的雕刻,而是一幅有组织的风景画,它由雕刻、绘画和光线构成,还包括宗教剧中的崇拜者。

圣彼得大教堂前环绕广场的柱廊

贝尔尼尼最伟大的建筑艺术成就是圣彼得大教堂前环绕广场的柱廊。巨大空间的主要功能是在复活节和其他特殊场合容纳前来聆听教宗祝福的群众。贝尔尼尼设计的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图案,而连接教堂处则为一梯形前庭。他用这种形式比喻教堂是母亲,两臂作环抱状。为了满足可以自由出入的场地需要,设计各自独立的列柱是一种石破天惊的解决办法。广场引导游人走向教堂,并弥补圣彼得大教堂正面过宽的缺点。贝尔尼尼的椭圆形广场正中为1586年被西克斯图斯五世(sixtus v)移至教堂前面的梵谛冈方尖碑。贝尔尼尼把过去马代尔诺建造的一个喷泉移入广场的长轴,为了配景完美,在对面新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这一设计与贝尔尼尼所设计的奎里纳尔丘(quirinale)圣安德烈亚(sant’andrea)广场形象相似,而意义与功能又不相同,但两个椭圆形图案同样令人心旷神怡。

圣彼得宝座

贝尔尼尼最华丽的宗教装饰是1657~1666年完成的圣彼得宝座(throne of st. peter)亦即教宗座椅(cathedra petri),在中世纪木制教宗宝座(座椅)上加青铜镀金面。贝尔尼尼的任务不仅是给椅子装饰外表,而且是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后堂中为参诣该大教堂开创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宝座的外观是由4位鼎鼎大名人物的青铜像支承,即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圣安布罗斯(st. ambrose)、圣亚大纳西(st. athanasius)、圣约翰?克里索斯托(st. john chrysostom)和圣奥古斯丁(st. au间ustine)。上方有云端天使们的金色光轮和绘在椭圆形窗户上的圣神(dove of the holy spirit)散发的光线。圣神显现所靠的天然照明变成上帝的慈悲通过教堂源源不断流遍整个世界的可见的象征。座椅的创作时间与广场大致相同,这两件作品的明显不同显示出贝尔尼尼的多才多艺实在惊人。两件作品均为齐吉(chigi)家族出身的教宗亚历山大七世(1655~1667年在位)创制。

方尖碑

贝尔尼尼最出色的公共纪念性创作是在16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完成的。罗马那沃纳广场(piazza navona)的《四河喷泉》是在一大块空心岩石上方坚立一个古代埃及的方尖碑,岩石顶上有4个大理石像,象征著17世纪的世界四大江河,即欧洲的多瑙河、非洲的尼罗河、亚洲的恒河和美洲的拉布拉他河。方尖塔顶端有教宗的盾形纹章和衔棕栏枝的鸽子(教宗英诺森十世的家徽),这把意义表示得很清楚U罗马教廷已经恢复而且生气勃勃,它以上帝名义统治全世界。尽管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贝尔尼尼的喷泉乃是他最出色的永久性作品。

作品欣赏

作品评述

贝尼尼在大卫像的雕塑过程中,对其赋予了感情,与米开朗基罗的同名作品不同,前者的作品是动感的,而后者似乎是准备采取行动的姿态。其扭曲的躯干和紧皱的双眉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积淀下的巴洛克艺术特点。米开朗基罗表现了大卫的英雄本质,而贝尼尼抓住了大卫的英雄气质的瞬间。这座作品是贝尼尼的主要资助人鲍格才枢机主教在其25岁的时候委托雕刻的。

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的特点是运用矫揉的手法( 如断檐、波浪形墙面、重叠柱等)以及透视深远的壁画、姿势夸张的雕像,使建筑在透视和光影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追求 豪华的内部装饰和动势与起伏的形态 ;将建筑、雕塑、绘画融为一体。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人物是G.L.贝尼尼 和F.博罗米尼。前者的代表作是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祭坛设计的圣彼得法座,作者巧妙地将圣徒、天使和圣灵之光与建筑相结合,使其更富有热烈奔放的巴洛克特征。

人物评价

作为意大利巴洛克美术的首席,贝尔尼尼可谓是多才多艺。他能文善画,颇具文艺复兴时代的遗风。对于贝尔尼尼,当时人们曾经这样写道:“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他给予他那个时代的影响在历史上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

贝尔尼尼不但是著名的雕塑家、建筑师, 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关于这一点很少有人提起,其实他一生所作的一百多幅作品中,有不少是优秀之作。另外,他还画了一些漫画作品,贝尔尼尼也是17世纪著名的漫画家。贝尔尼尼本质上是一位充满信仰的人。他没有写过一篇文章来阐明自己的主张,但贝尔尼尼是独一无二的:一些艺术家会同样地充满热情,另一些艺术家则一样富有创造力,但在整个艺术史上可能不会再出现一位为信仰而战的更伟大的战士了。

贝尔尼尼 - 贝尔尼尼女装

集团简介

中文名称:贝尔尼尼

英文名:Bernini

发源地:台湾

1978年,Bernini Group创办人苏锦未与法国流行预测公司Nelly Rod创立了Bernini品牌。从企划,设计至行销规划全在法国完成,而生产线在当年成衣王国的台湾更是如鱼得水,顺利造就出贝尔尼尼在台湾的精品地位。“创造自己的时尚概念与个性新主张”,Bernini Group所做的不仅是设计,而是树立一种高尚品味的文化风尚。贝尔尼尼坚持将服饰多样风格,流行感觉,时尚生活相融合,一切围绕都市女性的生活需求。塑造一个“年轻,都市感十足,对生活充满自信的你”将成为贝尔尼尼最终目的!

品牌风格

“奢华性感” V.S “时尚优雅”的设计风格
精致的材质选料,细腻的裁剪打造,是Bernini多年来一直秉持的理念,运用线条的变化让服装在人体上表现立体的弧度,采用柔软贴身的丝质布料,搭配合身的剪裁,展现绝对女性化的特质,再加上蕾丝、亮片、多彩宝石、刺绣的大量运用;在色调上,娇嫩的粉红、桃红,华丽的金、银,都是常见的服装色彩。展现高贵典雅的顶级性感奢华质感;而本季为职场女性新推出的系列商品,在简洁的剪裁中,以简约的白及性感的黑为基调搭配其它颜色的变化,流露出一种无拘束但又不失优雅的悠闲品味,绽放出冷静性感和浪漫的气质。如纽约客的雅痞风潮般,此系列商品的行动力、时尚化,表现出一种自然休闲的时尚观,非常受到上流社会仕女们的喜爱。

企业文化

BERNINI GROUP忠于不断结合高雅和创造性,混和传统与创新,提炼优质的产品和文化价值,让梦想和幻想不断的再被点燃。 BERNINI GROUP籍由精纯的产品与服务,让美由内而生,这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精致艺术的呈现,我们相信只有懂得完全释放女性的极致风华,才有BERNINI GROUP生命力的延伸。
为了这个使命,集团所有成员共同秉持着五种根本价值:
兼具创造力与创新性
不断追求更高的产品优质化
不断提升自我主人翁精神
以最大的热情推广及提升品牌理念
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由细节开始

发展历程

1975年 集团创办人苏锦的世界之旅,打开了集团辉煌历史的第一页
1976年 贝尔尼尼集团正式成立,开启了高级服饰量产化的先趋
1978年 BERNINI贝尔尼尼品牌诞生
1985年 创立BERNIS贝尔尼斯
1988年 首创业界新猷,商品企划,目录拍摄等均在欧洲完成
1993年 开发出第三个品牌 FROU FROU:与法国着名企划公司 NELLY RODI 及英国 DESIGN INTELLIGENCE合作
1997年 成立海外营业部,代理并发掘国外潜力品牌,如:WHISTLES, STELLA CADENTE, SEVERLINE PERAUDINE ISABELLMARANT, CALIGOLA ,BABARA TADDEI, SFIZIO
1999年 ROBYN HUNG 品牌成立
2000年 前进中国大陆市场
2005年 以集团30年优良发展历史为后盾,积极进军欧洲与美洲市场
2006年 BERNINI GOLD金色领标系列诞生
2009年 BERNINI GOLD 系列正式更名,BERNINI 1976 品牌诞生

旗下品牌

BERNINI
无论是裤装的洗练,还是裙装的优雅,贝尔尼尼对于流行的诠释总是散发着一种非常布尔雅的时尚语汇,或简约、或奢华,营造出现代都会女性的万种风情。专为独立自主、在职场各领风骚,而又十分注重生活品位的女性打造流行品味,设计中尤为强调服饰实用机能与华丽质感的融会统一,使Bernini的流行品味卓然于外。

ROBYN
Robyn是新生代的服饰品牌,诚如年轻的设计师Robyn本人,喜爱旅行的Robyn以灵感记录了每一个城市的律动,在每一季都深入不同的民族,体会并采撷不同的文化元素,结合时尚而实穿的设计理念,赋予了服饰一张张鲜明的表情,因而Robyn的服饰总流露出Global Style的风情,籍以呈现个人独特的穿衣品位。

BERNINI 1976
BERNINI 1976以一种散发内敛光芒的优雅气质呈现整体服饰的表情,追求更具全球流行性的欧式风格,以更为利落精简的线条,精致感的重点设计搭配进口精良优质的素材,带领大家找出最符合自己的独特品味!

BERNIS
BERNIS秉持能够提供现代女性因应各种场合所需之穿着为目标,不管是简单的基本款式,或是当季必备流行款,亦或者是休闲运动系列、晚宴礼服系列,皆在简单典雅的设计下,展现自信风采。

上一篇:成道福

下一篇:丁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