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炎

时间:2023-12-29 19:28:11编辑:小周

陈铭炎的个人简介

(1911―1945),广东合浦县人(今属广西)。193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乡宗亲陈铭枢拟派他往某县当县官,他婉言谢绝了。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由曾生同志介绍到惠阳县任坪山小学校长,在那里建立了党支部,他任支部书记。1938年冬,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成立,他任工委委员兼坪山区委书记,翌年,改任中共惠阳县委宣传部长。

基本内容

陈铭炎(1911~1945),又名陈辉、陈大英,合浦公馆(今曲樟)客家人,中共东江地区早期负责人之一。中国青年同盟会员,1935年参加广州一二九运动,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193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陈铭炎,1911年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现属广西自治区)豪屋村多背圹的一户有钱人家。父亲是个名中医,与国民党广东省高级官员陈铭枢同宗。陈铭炎在乡读私塾多年,后在广州读至大学毕业。父亲希望他“光宗耀祖”,并委托陈铭枢“多加关照”。

陈铭炎在校结识了进步同学曾生。1935年北平爱国学生掀起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曾生、陈铭炎和同学们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愤怒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

1936年,陈铭炎毕业于中山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陈铭枢欲聘他当县长。陈铭炎不想为官,谢绝了陈铭枢的“关照”,毅然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陈铭炎在惠阳坪山小学校当教师,以职业为掩护从事地下斗争,与同校共产党员黎柏枢、黎孟特等组成抗战时期坪山地区最早的一个党小组,陈铭炎任组长。他以学校为阵地,组织附近乡村教师,成立“教师联谊会”,白天教书,晚上办夜校,学时事、文化,教唱歌,利用群众赶集日,上演“放下你的鞭子”、“东洋鬼子”等活报剧,发展一批进步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壮大党的力量。陈铭炎主编了一份抗日救亡的刊物《坪潮》,每期印发200份,共出版十多期,发到坪山一带乡村,对宣传、唤醒群众参加抗日救国保家乡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38年10月,日寇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对华南地区施行血腥统治。同年10月底,由曾生等人组成中共惠(阳)宝(安)工委,陈铭炎任委员。后成立中共坪山中心区委时,陈铭炎兼任区委书记。

1939年7月,因斗争形势需要,地方与部队的党组织要分开活动。此时,陈铭炎任中共惠阳县委组织部长,经常深入到坪山、龙岗地区发动民众、宣传民众、组织民众,支援部队。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肆意制造反共摩擦,广东东江地区的顽固派也亦步亦趋,甚嚣尘上,企图以“集训”为名,对曾生、王作尧部队下毒手,一网打尽东江抗日部队。曾、王部队被迫转移。在这黑云压城之际,陈铭炎危难受命,任中共东莞县委书记。陈铭炎意识到在内忧外患中,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坚持武装斗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搞好党的建设。因此,他在县委会上提出: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加强党的建设,带领东莞党组织,坚定贯彻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不久,陈铭炎接到东江特委的通知,曾生、王作尧部队遵照党中央“五八”指示,重返东莞、宝安抗日。陈铭炎即赴东莞大岭山根据地,与大岭山区委一起发动群众,充分做好迎接部队回驻的一切准备工作。10月,曾生率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大岭山时,受到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11月,东莞黄潭坑抗击日寇战斗胜利后,部队声威大振。此时,陈铭炎抓住时机,发动群众参加部队,出现了父送子、母送儿,妹送哥,妻送郎参加抗日部队的热潮,并把筹集到的子弹、粮食、药品等支援部队,建立起军民鱼水深情。

为了加强党的建设,壮大党的力量。陈铭炎先后在牛牯岭、锦涡、温圹、厚街等地举办党训班,培养了一批党员骨干。至1941年底,全县发展党员达500多人,开创了东莞组织的新局面。陈铭炎在党训班上亲自上课。他说:党员好比一颗红色的种子,要富于生命力,播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结果;并以红军长征和瞿秋白烈士的事迹勉励党员:要经得起严峻斗争的考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一个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

陈铭炎十分重视交通情报工作,常说:交通情报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它比明枪明刀和敌人较量更为艰巨,要在特殊的环境中,学会特殊的战斗。在反共逆流中,龟缩在广九线上石马乡的国民党东莞、宝安两县的党政军的反动头目,蠢蠢欲动,秉承国民党东江当局的顽固派香翰萍的意旨,虎视眈眈地伺机捕杀共产党人。为了粉碎顽固派制造反共磨擦的阴谋,陈铭炎就在敌人的眼皮下进一步办好了石马“赠产所”和石鼓“爱群医社”两个交通情报点,并和已打入国民党圹厦区署的共产党员罗涛取得联系,又把国民党第七纵队邓琦昌司令部的上尉译电员温巩章争取过来(后发展为共产党员)。交通情报工作形成了邓琦昌司令部――圹厦区署――石马赠产所――石鼓爱群医社――清圹区委会――县委和部队强有力的网络,有效地领导着东莞党组织开展打击敌伪顽反动势力的斗争。陈铭炎在特殊的斗争中,充分利用情报工作,保护同志的安全。1941年清圹区委书记苏万顺不幸被捕,陈铭炎接情报后,即迅速到清圹区委与县委组织部长黄树佳研究对策,及时把苏万顺营救出来,并转移到大岭山根据地去。1942年冬,宝安大队后方办事处主任张作铭叛变革命。该叛徒了解我打入敌人内部任警长的罗涛的情况,为免敌人对罗下毒手,陈铭炎获悉后,当机立断通知清圹区委,迅速将罗转移到水乡,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继续地下斗争。

陈铭炎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1942年5月,粤北省委遭到破坏,一时间,形势显得严峻。东莞县委根据上级指示,采取措施,划分一、二线,陈铭炎分管二线县委领导工作。1943年县委又重新合并改为特派员制,陈铭炎任特派员。在敌伪顽势力重重包围下,陈铭炎根据东莞地区有土榨蔗糖生产的环境,其以蔗糖商人的身份掩护地下斗争,其他基层领导则分别以教师、小贩、商人、医生等的职业为掩护。根据水乡土匪多,既各据一方又与敌伪顽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横行乡里,鱼肉乡民的情况,陈铭炎派出一批精干的党员打入伪乡村政权里去当乡长、村长、保、甲长,既有合法身份又便于从事隐蔽斗争。这种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如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1943年,陈铭炎洞悉温圹据点情况可疑,为了更好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减少损失,他当机立断,将该据点人员撤走转移到水乡古屋村隐蔽起来,继续开展新的对敌斗争。

在艰苦的岁月里,部队弹药匮乏,陈铭炎就以糖业商人的身份,领导水乡地下党,秘密地把一万余发子弹藏在糖缸里,巧妙地运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有力支援部队,粉碎了敌人号称的“万人大扫荡”行动。

1943年12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庄严宣告成立。1944年春,党中央指示各地党组织恢复活动。面对这一新形势,陈铭炎召开东莞各党组织负责人会议,贯彻中央指示。他号召到会同志,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开展群众运动,主动配合部队狠狠打击敌人,以夺取东江地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4年,中共东江前线特委恢复,黄宇任书记,陈铭炎任组织部长。特委紧跟形势,在宝安沙鱼涌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县级党员干部整风学习班,由黄宇、陈铭炎主持,学习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经验。通过这次整风式的学习,提高了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了团结,为夺取东江地区抗日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1945年7月,陈铭炎出席了广东省临时省委在博罗罗浮山召开的干部扩大会议,聆听了关于中共七大会议精神的传达。会后他受特委的委托,在惠阳沙坑、新圩再次开办党员干部训练班,传达学习中共七大精神,为夺取东江地区抗日的最后胜利做思想、政治、组织上的准备。

1945年8月8日,中共江南(即东江南岸)地委成立,陈铭炎任委员。15日,他在新圩,从电台得悉穷凶极恶的侵华日军已宣布无条件投降。为了尽快将这一特大喜讯告知东莞各级党组织,他连夜奔赴东莞,没料到在途经东莞清溪三十峰十二崛时却不幸遇难,牺牲时年仅34岁。

上一篇:德瓦勒拉

下一篇:樊作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