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云

时间:2023-12-29 20:37:29编辑:小周

忏云的个人简介

忏云法师(1915-2009年)是佛教界享有盛誉的法师。法师法名成空、信众尊称他为忏公。法师于1915年10月18日生于东北安东省与韩国交界处、鸭绿江畔小镇上曹氏世家。曾经留学日本,学习美术。忏云法师一生生活俭朴,淡泊名利,持戒谨严,弘扬净土。他不仅是现代高僧中严持戒律的典范,而且也是推动净土信仰的中流砥柱。他一生以弘扬戒律和净土为己任,鞠躬尽瘁,不遗余力,为推动戒律的持守和丰富净土宗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只有继承法师的遗愿,以法师佛教思想理论为指导来宣扬佛法,真实行持,才是对法师最好的告慰。

简介

忏云法师(1915-2009年)是佛教界享有盛誉的法师。法师法名成空、信众尊称他为忏公。法师于1915年10月18日生于东北安东省与韩国交界处、鸭绿江畔小镇上曹氏世家。曾经留学日本,学习美术。精持戒律,宣扬净宗,创建莲因寺。是台湾佛教界享誉盛名的法师,信众皆尊称他为“忏公”。

生平

忏云法师于1915年10月18日生于东北安东省与韩国交界处、鸭绿江畔小镇上曹氏世家。曾经留学日本,学习美术。24岁皈依佛门,开始正式学佛。26岁受五戒,30岁在北京广济寺出家受具足戒。此后进入北平(今北京)中国佛教学院求学四年。1948年忏云法师行脚至福州亲近慈舟法师,跟从慈舟法师学习戒律。1949年,离开大陆到宝岛台湾弘法。1956年,与弟子于台湾南投县埔里镇观音山搭建印弘茅蓬,因八七水灾,土石崩落而毁。1963年,与弟子性因法师于南投县水里乡顶村创建莲因寺,从此开始了在台湾弘法的历程。1966年,开办大专青年斋戒学会。每年寒暑假各开办八关斋戒一次,暑期每次两届,寒假一届。忏云法师还与各大专学院的佛学社密切交流,定期举办佛七,方便大学生学佛。

忏云法师是一位以持戒谨严而著称的法师,他在年轻时曾亲近慈舟、弘一等近代著名的弘扬律宗祖师。由此特别重视对戒律的受持,他在平日生活中,一直以戒为师,出家之后,一直奉行“过午不食”的戒条,一生未尝一日间断。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他对弟子的要求也从不放松,对于生活随意、不守戒规的弟子,他常会给予严厉的呵责,让他们不敢放荡随意。

忏云法师在戒律的行持和研究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在戒律学研究上最为信徒推崇是他编写的《五戒表解》一文。该表解是忏云法师根据五戒内容,花费多年心血编写而成。法师分别对五戒的每一条戒进行详细的解释。例如:杀戒,忏云法师分别从释名、制意、次第、具缘、轻重、开遮、犯戒果报与持戒果报等几方面作了详细的解释。通过这样详细列表的方式解释五戒的制戒因缘、制定戒律的意义,犯戒的因缘,以及犯戒的果报,大大方便了信徒对五戒的全面认识。忏云法师的《五戒表解》编写出来之后,受到信徒的普遍欢迎,很多佛学院都把他的《五戒表解》作为学习戒律的指定教材。

忏云法师在行持上,除了持戒的谨严和注重戒律的弘传之外,还特别推崇净土法门,提倡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法师对净土的信仰不只是推崇念佛名号,而且他还研读了大量的净土经典和历代净土祖师有关净土思想的论述。并将有关的净土思想理论加以总结,形成了自己一系列净土思想理论。在这些净土思想的指导下,忏云法师一方面自己潜心修持净土法门,另一方面还向信徒广泛宣传祖师及经典的净土思想名言,让弟子通过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忏云法师在向弟子开示时曾引述幽溪大师的法语说:“u2018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u2019此两语乃刮翳眼之金t,治膏肓之圣药。凡有志于求生极乐者,宜书于屋壁,铭之肌肤,时时庄诵,念念提撕。”法师此语告诉弟子,要远离世间爱恨的牵缠,做到一念不生,精进念佛求生西方。法师还以印光大师“念佛得一心”的道理来开示学人――欲得心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着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法师以此来劝诫弟子,念佛首先要具有了脱生死的心,还应至诚恳切发愿往生,切实发自内心地念佛。忏云法师还常常以《观无量寿佛经》中所论述的净业三福的理论来告诉弟子,在日常修行中,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同时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还应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忏云法师还以往生净土应当具有三心的理论来教化弟子,他说:“若发愿求生净土者,应当具有三心,第一至诚心,第二深信,第三回向发愿心。”

忏云法师特别推崇彻悟大师的修行净土八要理论,他在启发弟子时,经常以这八要理论来接引他们。彻悟大师的净土八要内容为: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彻悟大师的净土八要涉及到修行净土三资粮信愿行,强调修心,持戒、行苦行,忏云法师认为,信徒若能按照彻悟大师的净土八要来修持,最终就能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忏云法师常说:“念佛心,由于生死心不切,须将死字贴在额头上。若将作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念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

对于克服在念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忏云法师提出了自己的应对办法。他说:“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相。励志念佛,不起他种念头,久则自可澄清。又说,至于念佛,必须志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乃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凡有适意时,不可过于欢喜,否则必着欢喜魔。”他还说:“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若不如是,与佛相反,决难感通。”忏云法师的这些净土思想理论与实践,不仅对自己的修行起到了真实受用,而且他还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别人,引导更多的人修持净土法门,即便在他年老体弱之时,还念念不忘对净土法门的弘传,除了兴办多年暑期大专斋戒会引导青年学佛,推动净土思想,办理精进佛七数十年,引导信徒念佛之外,还经常奔波于大陆各大净土宗道场,向信徒宣扬净土思想,接引了大批信徒。

忏云法师一生的弘法足迹遍及国内外诸多道场,每到一处,他都苦口婆心地向信徒讲解在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对治方法。他向信徒讲述的《防着魔》的开示,以语言通俗,入情入理,受到信徒的普遍欢迎,并成为对治修行问题的理论指南。忏云法师认为,修行人修行方法不当或心理不健康,都有可能着魔,为了防止魔障的侵入,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精神宁静。法师认为,世俗上所谓精神分裂,大多是这样的:爱其人以至于屋上之鸟,恨其人以至于他屋上之鸟,恨得那么厉害。一时爱、一时恨,精神就要分裂。要是能保持精神集中,就是戒定慧的定,宁静安定,就没有这些。我们由着心去,感情若是很猛烈激动,一贪一_、一憎一爱,就会精神分裂,所以要避免这些。二、正当生活。忏云法师认为,一个人从事的职业一定要是正命。正命是正当的生活,也包括职业在内,要是不正当的生活,就差。三、行善积德孝顺仁厚。普通人多做善事是阴德,不外显出来给人家看,外显给人看是为了招名、招利,或是有什么作用。像虚大师扫厕所还不给人看。做善事、做阴德,可以消灾延寿。再就是好好孝顺父母,多忠厚仁义,比较好。大体上,这是在世俗上求不着魔、不得精神病的办法。四、贪_妄想。在佛法中,要是打坐时尽打妄想,一边贪心、淫欲心,一边又念佛,这怕要着魔。一边打着罪恶的妄想,而又念着万德洪名,怕要着魔,这是贪心。其次就是_心,我想报仇,写暗信,给暗箭,教他不知道,让他吃亏受苦;这个信我怎么编、怎么写,或是我怎么报仇,这也是怕要着魔。在念佛的时候起这种心,也容易着魔。五、超出人我对待。法师认为,在人事上,我们要看清楚,超出一等,不和一般人勾心斗角,起我相、人相对待。在人事上不去对待,不去纠缠。纠缠不清,也容易着魔。六、不染名利五浊。法师认为,贪财、贪名这些事情,有点着魔!这是社会病态:按阿弥陀经最后所说,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们只有认清楚了这些名利的祸患,不去贪求,就不会染上魔障。

贡献影响

忏云法师持戒严谨、以戒为师,一心宣扬净土。“礼佛”与“放蒙山”均为每日修行之功课。提倡诵念阿弥陀佛佛号,是台湾净土宗极为重要的法师。法师30岁出家后,即行“过中不食”之戒律,无一间日。法师对于弟子的训练也是依法解行并重。

此外,忏云法师与各大学佛学社来住密切,在导引青年学佛上,贡献良多。

忏云法师一生生活俭朴,淡泊名利,持戒谨严,弘扬净土。他不仅是现代高僧中严持戒律的典范,而且也是推动净土信仰的中流砥柱。他一生以弘扬戒律和净土为己任,鞠躬尽瘁,不遗余力,为推动戒律的持守和丰富净土宗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只有继承法师的遗愿,以法师佛教思想理论为指导来宣扬佛法,真实行持,才是对法师最好的告慰。

上一篇:范晓威

下一篇:第一花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