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鸟圭介

时间:2023-12-30 11:48:11编辑:小周

大鸟圭介的个人简介

大鸟圭介(おおとり けいすけ、 天保4年 2月25日( 1833年 4月14日) - 明治44年( 1911年) 6月15日))日本的 西洋军事学者、幕臣、军人、官僚、外交官 ,大鸟圭介(1832――1911年),生于日本天保三年,明治六年(1873年)进 陆军省任职。八年,任工部权头兼制作头及工学头

大鸟圭介

十四年(1881年)升工部技监。十五年,任工部大学校长及元老院议官。十九年(1886年)兼学习院院长。二十二年(1889年)出任驻中国特命全权公使。二十六年(1893年)转任驻朝鲜特命全权公使。是日本政府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

西洋学者

播磨国赤穗郡赤松村(现在的兵库县赤穗郡上郡町)医生小林直辅的儿子。乳名庆太郎。1852年(嘉永5年)通过通过父亲的介绍到闲谷学校学习汉学,儒学,中医医学。在1849年(嘉永2年)上郡时回老家,成为兰方医生中岛意草庵的助手。(这时候把名字改成圭介)1852年(嘉永5年)5月2日兰学修行,在著名兰医学者绪方洪庵的私塾学习了兰学和西洋医学,1854年(安政元年)和私塾时代的朋友一起向江户进发。得到萨摩藩主岛津齐彬的赏识,做了助理翻译,后来成为坪井塾的塾长,兴趣转移到军事学,工学。学习西式兵法和摄影术 。同期得胜海船的赏识。1857年(安政4年),作为兵法教授被邀请到绳武馆(江川塾)讲学,在这里跟中滨万次郎学习了英语。1858年(安政5年),由于服部元彰的介绍到尼崎藩工作。工资是一般武士的8倍。1859年在德岛藩在搞翻译。1860年出版了《炮术新编》。 在日本首次制作合金铅版。被称作了大鸟活字。后来大鸟活字被普及,成为多数出版物的首选。

乱世忠臣

1861年(文久元年)12月,据江川英敏的推荐,作为枪术教师和兰学翻译出仕幕府。1863年8月20日,海陆军兵书取调方出役。兼开成所教授,建议幕府采用两院制议会。1865年1月28日转入幕府陆军,成为旗本。1867年10月23日,成为校级步兵教头,担任幕府陆军的培养和训练。

1868年(庆应4年)1月28日,步兵头晋升。在鸟羽伏见之战后的江户会议上与小栗忠顺,水野忠德,本武扬一起主张继续打下去。2月28日晋升步兵奉行(将官级)。江户开城后带着传习队出走,据说此人兵学学得不错,但实际操作不行,打仗老是输,没赢过,大鸟自己给自己解嘲是“虽然没有将才,但有将器,本官怎么输也始终面不改色”。历经本所,市川,在小山,宇都宫和今市,藤原,会津松平太郎等战役,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和本武扬从仙台一直退到了虾夷(北海道),成为箱馆政权的陆军奉行。一直到带的兵全输没了以后才在箱馆向明治军队投降。1869年(明治2年)5月18日在五棱城郭城破以后,被押送到东京,关在军务局监狱追究责任。

治世能臣

1872年(明治5年)1月8日根据特赦出狱后,为新政府工作,历任左院少议官,北海道开荒使等,兼任大藏小丞的工作,为了开荒机器的视察和公债行的谈判的历访了欧美各国。1874年3月,回国后,继续当北海道开荒使,授陆军大佐军衔,工部省四等职员。作为技术官僚为殖产兴业政策献策。工部局局长,主管国营企业。日本的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水泥,玻璃,造船,纺织,石油,铁道,矿业等重要行业的发展,都有他一份功劳。后来作为国内劝业博览会的审查员,为日本国内诸产业的普及和民力提高尽力,发刊「工业新的消息」致力了于先进的技术的普及以外,还翻译了「堰堤筑法新按」向民间介绍水利水库技术的新发展。

1877年(明治10年)工部大学校(现在的东京大学工学部的前身)校长,1881年12月3日,晋升工部技监。成为敕任技术人员到最高等级。1885年12月28日就任元老院的议员。1886年4月10日,成为学习院院长兼贵族女子学校校长。1889年6月3日驻清国特命全权公使。11月上任。1893年7月兼任朝鲜公使,翌年6月肩负着挑起战争的目的到朝鲜走马上任。向朝鲜兴宣大院君建议进行近代化改革,从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挑起战争

1894年6月,日本政府决心利用朝鲜“东学道”事件发动侵朝援华战争。6月5日,成立大本营。并决定以保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回任为名,派兵入侵朝鲜。6日,又决定派大岛混成旅团一个步兵大队入朝。并派海军陆战队400人、巡查20人,护卫大鸟圭介回任。10日,大鸟圭介奉外相陆奥宗光之命率兵420人强行进入汉城,并按照日本政府训令,开始对朝鲜政府进行一系列讹诈。6月14日,朝鲜政府质问日本派兵进入朝鲜的理由,大鸟蛮横无礼地答复“韩匪不能自除,请华代戡”,自然无力保护日人,故率兵“自卫”。 到6月16日,大岛少将已经带着近三千人马在任川登陆了,加上一户兵卫少佐的先遣队,第一混成旅团已经来了一半左右的四千人了,加上海军的松岛、吉野、千代田、八重山、筑紫、大和、高雄、赤城八舰,兵力远在中国军队以上,已占有绝对优势。整个混成旅团八千人的任川登陆完毕是6月27日,这时日军在汉城方面已经全部展开,随时可以投入战斗。这一来朝鲜政府和李鸿章袁世凯们都发了傻了。一开始就没有想到日本会派兵,而且会派重兵的李鸿章居然到此时还没有认真地想过日本是不是有向中国开战的可能。李鸿章能想到的仅仅是日本出兵朝鲜妨碍了他进一步直接控制朝鲜。在日本大军登陆的时候还在作着中日联合撤军的美梦。其实发了傻还有大鸟圭介:东学党动乱居然平息了。

原来朝鲜朝廷上下和东学党一看日清两国大兵压阵,一付要在朝鲜国土上开战的架势,阶级矛盾立即就让位于了民族矛盾。政府和东学党谈判成功,签订了内容包括“停止迫害起义者和东学道徒,合力维持社会秩序;严惩贪官污吏,横暴富豪,不良儒林两班;烧毁奴婢文书;改善贱民待遇;许青年寡妇再嫁;废除一切扰民的苛捐杂税;打破门阀界限,登用人才;严惩私通日本者;取消一切公私债务和平均分配土地”的《全州和约》,东学党义军也退出了全州,动乱结束了。

东学党动乱既已平息,外国军队就没有继续在朝鲜半岛上羁留的任何理由。如果大清撤兵,则日本由于其外交上的孤立只能撤出朝鲜而等待以后的机会。所以大鸟当时的全副精力就是防止大清从朝鲜撤军,为了把水搅浑,大鸟干脆提出了一个“清日共同促进朝鲜内政改革”这么一个明知道大清根本没有可能接受的提案来争取时间。21日,清政府复照拒绝。22日,日本内阁召开御前会议,决心单独“改革”朝鲜内政。26日,大鸟圭介奉命谒见朝鲜国王,提出改革内政的要求。并多次威胁朝鲜政府,提出“贵国不同意我提案,我即认为系斥我之劝告”,“今后我政府将惟我利害是视,欲以强力执其手段,谨此预先通知”。7月18日,朝鲜政府断然拒绝了大鸟圭介提出的改革内政的要求。19日,日本政府秘密电告大鸟圭介,要求不择手段,立即挑起战争。

20日,大鸟圭介绍秉承日本政府意旨,向朝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朝鲜政府废除与中国的藩属关系,“令清军退出境外”,并限令22日夜12时前答复。当夜,大鸟又照会朝鲜政府,要求其废除与中国签订的所有条约。 22日,朝鲜政府复照日本政府,指明中国派兵系依据《天津条约》,“未便撤退”。大鸟接到答复后,立即杀气腾腾地向朝鲜外务督办赵秉稷发出最后通牒威胁,提出朝鲜如不满足日本的要求,日本将动用武力。其实早在提出最后通牒前,大鸟圭介已经与日本混成旅团旅团长大岛义昌约定7月23日派兵进入汉城,攻占王宫。

7月23日凌晨,大鸟圭介赤膊上阵,亲自率领一个联队日军攻占了朝鲜王宫,囚禁朝鲜高宗国王李熙,建立了由兴宣大院君李g应为首的政府。大院君所发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任命大鸟圭介为朝鲜国王政治顾问。接下来大院君又于7月25日更迭了内阁,向清廷驻朝鲜公使唐绍仪通告朝鲜单方面废弃清朝之间存在的所有外交条约,并且要求在牙山驻扎的所有清军和丰岛海面上的北洋水师所有舰只立即撤退。大院君的身后站着日本公使大鸟圭介,站着日本陆军和海军联合舰队,这是日本帝国在向清朝宣战,同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舰船,悍然挑起了甲午战争。

最后岁月

甲午战争爆发后,11月,大鸟圭介被调回国,任枢密顾问官。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封男爵。晚年,由于小田原大海啸受灾,儿子死在了他的前头。他不得不忍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1911年,在神奈川县国府津的别墅中因为食管癌死去。享年78。

动漫薄樱鬼中的大鸟圭介

年轻帅气的 旧幕府军步兵奉行,在《薄樱鬼碧血录》第五话中初次登场,天真,淳朴,第一次见到土方岁三时有些害羞,腼腆。有责任心,对土方岁三等人很是关心。喜欢开土方与千鹤的玩笑,在《碧血录》第九话中,洞察了土方的心思,任命千鹤为土方的侍童从而将千鹤接到虾夷(今北海道)。第十话中因被土方等新选组成员的精神所感化而宣称自己同样会高挂“诚”字旗而战斗。

声优:内匠靖明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

中国方面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王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政府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

欧美方面

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袁世凯为何不是大鸟圭介的对手

袁世凯有才――这几乎是当世甚至后世人的共识。

然而,那是一种什么才?内才还是外才,抑或色厉内荏之才呢?且看他与日本人的交手结果,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近代日本和中国的第一交锋,可以说是在朝鲜问题上的碰撞。朝鲜的危机,是考验中日两国实力的机会,也是验出两国公使水平的时刻。彼时大清驻日公使袁世凯,日本驻朝公使则是大鸟圭介。

公使的地位是由国家实力来决定的,决定外交最后成败的往往是战争。然而,公使的个人能力和判断力也不可小觑,它也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对外策略与方向。

李鸿章之后,清政府里最“优秀”的官员当属袁世凯。可这位官员的素质拿到日本官员面前一比如何呢?

朝鲜战争爆发前,因为清朝的老底还未完全掉落在附属国面前,所以朝鲜对清国还是唯唯诺诺。袁世凯在朝有囊助一切的权力,犹如监国。韩王欲换一宫内小臣,都不能自主。“世凯自命其权力地位,亦在各国驻韩公使之上。遇有各国公使会议筹商事务,则派翻译唐绍仪充代,车马服从亦极丽,至韩宫府行为,外交动作,事无大小悉加干涉,韩无一事能自主。”

在交往仪式上,袁世凯与朝鲜官员交往,均用平行照会;朝鲜政府遇有“公会”,袁世凯为“宾中之王”,其席位在朝鲜官主位之上。

然而,一切因为朝鲜战争爆发而改变。袁世凯在朝的“好日子”因为这场战争而宣告结束。

朝鲜内战一爆发,袁世凯的对手大鸟圭介爆发出蛇一样的灵敏与攻击力。而那位高高在上的袁公使,其反应速度与果决力差得不止一拍。先是等靠上司指令,失去对局面的自我判定,然后一看形势不妙,脚底抹油――开溜。

朝鲜战争初始,大鸟圭介听从外相陆奥光宗的指令,采取韬晦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贯专横狂妄的袁世凯在韬光养晦的对手面前,失去了对局面发展的基本判断力。他果然中计,电告李鸿章:日方没有出兵干预迹象。得到错误信号的清廷胆壮不少,遂做好出师朝鲜平乱准备。

平心而论,袁世凯是懂些军事的,但文化不高的他,对时局的判断力与见识实在有限。

清廷在袁世凯的“误导”请求下,率兵一千五百入朝,并依据《天津条约》照会日本外务省。可是没想到的是,当清兵入朝后,日本不顾朝鲜强烈反对,率兵近九千挺进朝鲜。朝鲜局势迅速恶化。日本大兵压至朝鲜,的确令袁世凯张皇失措。

袁世凯也知道“大鸟来汉,必有挟议”,当初大鸟与前任日本驻朝公使换岗时,袁世凯是极力向朝鲜王室陈述反对意见、阻止大鸟出使朝鲜的。袁世凯在力阻大鸟来汉、阻止日兵进汉城方面做了很多“外交努力”。其心虚之态溢于言表。

大鸟圭介是日本著名好战派。 他的到来,宣告袁世凯天敌的降临。袁世凯在大鸟面前,他深感底气不足,提出中日两国同时撤兵朝鲜之建议,不啻于率先对日本露怯。羽翼丰满、对朝鲜虎视以久的日本不愿撤兵朝鲜,拒绝各国公使之调停,进一步提出“朝鲜内政改革案”,彻底否定中朝宗藩关系,冲突加剧。

大鸟等人后来在叙述这段历史时,多为自豪,“清料我必不能出兵,不知我国历来整军经武,待之久矣”。日本备战演练已久,就等着这个时刻的到来了。日本在出兵朝鲜前,用了足足数年功夫来备课。他们派“征韩派”对中国国情进行调查,以供日本政府决策。这些以留学或者考察之名对中国进行调查者,了解到腐朽帝国的实情后,对中国多有鄙视,前后有《斗清策案》、《清国征讨策案》、《邻邦兵备略》、《进邻邦兵备略表》、《军备意见书》等行世,极力煽动中日决战。

于是,当日本进军朝鲜,赶走清兵后,遂转头扭向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朝鲜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袁世凯遂向李鸿章告病假,仓皇回国。袁世凯结束了他在朝鲜十二年的政治生涯,回到了天津。这位在战争爆发前先走一步的公使大人,当然“担心成了俘虏”。

袁世凯从朝鲜回国后,一反常态,由一意主战转变谨慎观望,最终成为“议和团”主要骨干,也许自此他有了自知之明。清国不是日本的对手,自己也远不及大鸟圭介的胆略。在日本人面前,还是老实点好。

为什么在国内那么“优秀”的官员,在国外却是那么地不堪呢?《狼图腾》的作者把中国君臣怕“夷”的传统归结为“狼道与羊道”的差异。其实,以笔者看来,中国君臣在国内实施的仍是狼道,只不过他们是羊圈里的狼。

历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名为儒家信徒,实则法家信徒。他们用法家的残暴使庶民变成儒家的羔羊。他们是狼,但把庶民培养成了羊,把国家变成了羊圈,他们信步羊圈,固然自得,但羊圈中的狼,对羊想吃就吃,根本不用逐猎,久而久之,还具备与野狼抗衡的胆略与实力吗?

而“夷”之狼道,则是狼群中的狼。他们基本是在猎食中茁壮成长起来的,野性不消反强。

羊圈里的狼王与狼群中的狼王,践行的狼道内外有别,最终会成为两种无法同日而语的物种。甲午战争时,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娘俩及其李鸿章袁世凯其实是都站在了一起,但结果说明:无论“帝党”还是“后党”,即便是加起来,也不是蕞尔小国“小夷王”的对手。因为这是两个物种的对决,正所谓:“羊圈狼”必不敌“草原狼”也。

以大鸟圭介为代表的日本鹰派,对中国素有鄙视的心态,说清廷“自甘愚陋”,“遂造成一般麻木不仁之官吏”。这个描述跟“羊圈狼”的写照差不多。袁世凯既是“自甘愚陋”的朝廷产物,就不可能逃出“麻木不仁之官吏”群。也就是说,他也是 “羊圈狼”的本色。

通过朝鲜战争现出原型的袁大人,在与大鸟圭介的较量下已经一落千丈。羊圈里的狼和狼群里的狼就这样高低分明。袁世凯之才,依然不能走出国门,他终归是一匹窝里横的羊圈狼。所谓难得人才,不过如此耳。

上一篇:布莱恩·阿克顿

下一篇:毕宿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