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先群的个人简介
邓先群,女,1935年12月出生,四川广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邓小平同父异母之妹。
邓先群195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群众工作处处长。1992年起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副部长、部长。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5年退役。
个人简历
姓名:邓先群
生卒:(公元1935――)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35年12月
籍贯:四川广安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邓小平同父异母之妹。丈夫栗前明中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员。邓先群195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在国防部第七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二炮兵部队、解放军军事法院等单位工作,先后担任资料员、档案员、秘书、研究员。1990年 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群众工作处处长。1992年 起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群众工作部副部长、部长。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5年退役。
家庭生活
同学撮合军事工程学院不仅用知识为邓先群铸造了搏击长天的翅膀,也使她找到了爱情的归宿。当时,与她同班的几个同学都是她在北京的熟人,由于她比他们大几岁,大伙儿都亲热地叫她小姑姑。彼此间情同手足,这些同学认为已经二十好几的她该考虑个人问题了,便主动张罗着为她物色对象,最后认为比她高几届的栗前明,是最合适的人选,结果还真把“小姑姑”和“栗大哥”撮合到了一起。栗前明虽出身于北京一个高级干部之家,却从没有一些高干子弟常见的那种娇气与傲气,为人忠厚本分,学习成绩又好,邓先群看重的就是这一点。
结婚过程栗前明毕业后,分配到天津。1963年夏天,邓先群也毕业分配到了栗前明所在的单位。11月,他们准备结婚,组织上给了他们3天婚假,同事和同学们都私下约定,这回要好好地闹一闹。两个人很有人缘,同事和同学们当然要趁这个机会“泡”一“泡”他们。一向敦厚的栗前明听到风声,可真有点儿“吓”坏了:大伙儿真的嬉闹起来,自己没有一点儿应付的经验,说不准会在婚礼上出什么洋相。还是邓先群有主意:“干脆,咱们穿着军装结婚。”栗前明连连叫好:有军装作掩护,同事和同学们闹起来总得掌握分寸。结果,尽管只买了两斤糖果和一斤茶叶,婚礼却热闹而不失庄重。3天婚假,这对新人竟不大好意思休息,婚礼第二天便像往常一样上班。
第二年元旦放假,邓先群夫妇才回到北京拜见双方家长。一向喜爱这个小妹妹的大哥大嫂特意给小两口买了两床红绸被面,置办了床单、枕头等床上用品,算是陪嫁。尔后,又请栗前明的父母吃了一顿饭,算补了喜酒。之后,大哥邓小平满意地说:“这个样子好,又和气又节俭,以后孩子们的婚事都这么办!”果然,以后邓先群的侄子侄女都以这种简朴的方式办婚姻大事,大伙儿戏称这为“邓家模式”。
意外事件婚后第二年,邓先群怀孕了。尽管她心里充满了喜悦与期望,但是有了妊娠反应,她总是躲在一边悄悄地吐,悄悄地难受。她既不愿意让同事们知道此事而在工作中给自己种种照顾,也不愿意在工作上落后。结果就惹出了麻烦。那时所里办了一个学业务的夜校,一天晚上大伙儿到了教室见老师还没来,便说说笑笑十分热闹。这时邓先群走了进来,径自走到一个座位上。没想到后面常和她开玩笑的同事伸腿悄悄地把凳子一勾,正要坐下去的邓先群摔倒在坚硬冰凉的水泥地上。当下,她的肚子疼得如刀绞一般,坐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大伙儿赶紧把她扶到医院。一看流血见红了,邓先群立即恳求医生一定要保住已经三个月的孩子,可最终没能如愿。那位开玩笑的同事自然吓坏了,连连向邓先群和栗前明赔不是。尽管邓先群夫妇盼子心切,但通情达理的他们仍一再安慰那位同事,原谅了她。以后,夫妇二人仍与那位同事保持很好的关系。
文革磨难风平浪静的生活,突然被“文革”的狂潮冲击得日夜不宁。邓小平成了“党内第二号走资派”。邓先群和栗前明双双被下放到湖北当阳一个农场“劳动改造”。夫妇俩含泪将4岁的儿子托付给11岁的女儿,去日复一日的开荒种地,难见油星的伙食,很快就使身子单薄的邓先群得了肾炎,全身浮肿加上尿血,没有医生,没有药品,又使她的病转成了慢性。可病成这样,她还得跳进冰冷刺骨的水田里插秧。浮肿的脚被水田泡得溃烂,疼得钻心。由于肾炎不能吃盐,可长期不吃盐浑身又没有力气,往往干不了一会儿,她就支持不住了,好多次差点儿晕倒在水田里。
看着妻子病成这个样子,栗前明焦虑万分。听说吃红糖和猪大油可以缓解肾病,增加力气,劳累了多日的栗前明便利用休息日跑了几十里山路,买回一些红糖和猪大油。看着这些山里难得见到的东西,邓先群心里感动极了,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位相濡以沫的好伴侣。
70年代初期,林彪自我爆炸,邓小平重新回到中国的政治舞台。1975年,邓先群夫妇落实政策后,调到了二炮工作。重新穿上军装,他们满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了。哪想到,没过多久掀起的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再一次将他们卷入一场政治旋风之中。他们被内部控制起来,限制了自由。那些日子,邓先群和栗前明作了最坏的打算。邓先群在女儿栗小兵的贴身背心里缝了一个小口袋,将10元钱和10斤粮票缝在里面,然后将儿子的小手放进女儿的小手里,叮嘱道:“一旦爸爸妈妈不见了,你就领着弟弟去找你们的叔叔,千万要带好弟弟!”11岁的栗小兵似乎明白爸爸妈妈眼下的处境,十分懂事地说:“妈妈,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带好弟弟的。”听到这些话,邓先群的心几乎碎了。将4岁的儿子托付给11岁的女儿,一个母亲内心的痛苦是难以形容的。
好在历史很快撕去了那可悲的一页。“四人帮”倒台后,在老百姓的盼望中,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并发挥了举世瞩目的作用。自此,邓先群夫妇的生活才算真正安定下来。磨难,使邓先群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豁达,她以更大的热情勤奋地工作。后来,她被调到总政治部群工部工作。栗前明也以扎扎实实的脚步走上了领导岗位,曾担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
幸福之泉不论当一般干部,还是成为副司令员、部长、将军,邓先群夫妇始终保持着朴实的生活作风。
“文革”中的一天深夜,邓先群带着正上小学的女儿乘地铁回家。已经11点了,最后一班地铁车厢内十分拥挤。一位抱着小孩的妇女下车时,孩子的鞋子被挤掉了一只却浑然不知。站在一边的邓先群见状,忙拾起鞋子,挤出车厢追了下去。可当她反身准备回到车上时,却见车门正在关闭,车内的女儿见母亲还没有上车,“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列车缓缓地驶离站台。焦急中,邓先群赶忙找到地铁服务员,把情况一说,人家倒很热心,立即通过电话与下一站联系。最后,她在下一站找到了女儿。
正因为这样,女儿从小就留下了“妈妈爱管闲事”的印象。担任总政群工部领导后,邓先群管的事儿更多了,女儿外出散步时,便常常跟爸爸走,把妈妈“排除”在外。邓先群向孩子提出“抗议”,女儿却有她的理由:“妈妈一出去就走不动,爱管闲事。”邓先群则不以为然:“我们都住一个大院儿,几十年的老邻居、老同事,怎么能不打招呼,怎么能不听完人家的意见?”
女儿栗小兵17岁就参军,去二炮一个地处深山的基地里。在连队,清清秀秀的栗小兵跟大家一起摸爬滚打,受到了严格的磨练。有一次,连队吃包子,她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没成想内里包的是一团白面糊糊,喷了她一脸。原来这是一个男兵的恶作剧。又气又羞的栗小兵当下就将包子扔进了泔水缸。哪想到,队长批评她不该扔掉包子。队长想吓唬吓唬这个一脸稚气的小女兵,便板着脸说:有两个选择,一是吃掉这个包子,一是给一个处分。栗小兵一想,背个处分,一向严格要求自己的爸爸妈妈知道了,肯定会大发脾气的。于是,她一下抓起桌子上那个从泔水缸里捞起的包子,几口就咽进了肚子,结果反吓得队长不知所措,没想到这个小女兵还当了真。邓先群和栗前明夫妇对子女要求之严格,于此可见一斑。
岁月之河,转瞬间流过了30多个春夏秋冬。邓先群和栗前明已经度过了珍贵的银婚纪念日,彼此间的感情如一瓶老酒浓香而醇厚。走上领导岗位之后,邓先群和栗前明都比以前更忙碌了,开会,出差,使他们少有闲暇,甚至在家里碰面的机会也少了许多。正因为这样,两个人都格外珍惜共同相处的日子,相互之间更多了一些体贴与关心。
邓先群的肾一直不好,按说不该喝酒,可是作为群工部领导,与地方打交道迎送应酬的机会不少,很难做到滴酒不沾。为此,深知妻子性格的栗前明总有几分忧虑,常常打电话给群工部的同志:“麻烦大家一定替老邓挡一挡,多关照她一点儿。”在平时,夫妻俩却十分随便,高兴了总开开玩笑。栗前明一招呼妻子,邓先群总是有些调皮且响亮地应一声:“到!首长有什么指示!”这时候,栗前明笑了,似乎又看到了当年那个活泼开朗的四川姑娘。
谈论小平
喜欢小孩邓先群老人介绍说,家里没有断过小孩,从姐姐的孩子到妹妹的孩子,后来又有了孙子辈的孩子。像大多数的老人一样,这些孩子都是邓小平最疼爱的人,与这些孩子在一起,他感到放松和快乐。家里人都知道邓小平喜欢孩子,有时候看到邓小平工作时间长了,邓小平爱人卓琳会将孩子赶进他的办公室,用这种方法让他得到休息。为了照顾邓小平的身体,一次吃饭时,卓琳特意为他加了一个菜,他却将菜夹给孩子吃,给这个一口,给那个一口,最后他自己一口都没吃。
善于思考家里人都爱说话,唯独邓小平是一个例外。家里人多,孩子也多,饭桌上就是家人谈天说地的场所,吃饭时特别热闹,但邓小平很少发言,他总是在静静地听,其实也是在思考,有用的话他都会记住。邓先群老人介绍说,邓小平的人生观是说得再多但没有做到就是没用,所以他不爱多言,但却是最善于思考的人,就连走路的时候都在思考问题。邓先群说:邓小平理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他经过深入的实践和这样的深思熟虑才出台的。
生活节俭他和我们所有家庭中的老人一样,吃饭、穿衣等生活各方面都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上一顿的剩饭,他会让下一顿再热一热接着吃。即使是剩下的菜汤,也要加上点白菜、粉丝烩一烩下顿饭接着吃。”身居高位却生活节俭,这一点,让邓先群老人记忆犹新。
无私无畏邓先群老人说小平同志曾为她题过两回字,第一次是在小平80岁的时候,那次他送给妹妹的是“实事求是”四个字,这四个字体现了他的一贯态度,那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次是在小平85岁的时候,他又送给邓先群四个字“无私无畏”,激励她即使遇到再大再多的困难挫折,也不要畏惧退缩。反映了他只要认为是真理,砍头也要坚持的一贯作风。
邓先群说在我们兄妹身上,我可以感受到的是我学到了他诚实做人、处理事情实事求是的品格。我一直在以哥哥为榜样,努力地学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