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伯奎(教授)

时间:2024-01-03 02:22:46编辑:小周

丁伯奎(教授)的个人简介

丁伯奎,1944年出生,湖南常德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篆刻艺术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篆刻研究会艺术顾问。

人物经历

丁伯奎,196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73年调入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著有《驼踪》、《毕加索少年时期的绘画》、《书法美》等著作出版发行。文章和作品先后发表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知远》等报刊。《中国产经新闻》以《古文字视觉美的拓展者》为题整版介绍其作品。1985年应邀随李骆公访澳,1989年以邀访问日本并举办个人作品展。退休后,全力从事以古篆为形体依据的书法篆刻创作,主要有《蜀道难》、《将进酒》、《离骚》等篆书作品。

师承渊源

师承著名金石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李骆公先生。为李先生助手和撰稿人。在老师李骆公的引导下,与刘海粟,关良,程十发,江丰,李可染,张仃,罗铭,彦涵,华君武,丁聪,黄宗江,燕鸣等诸多艺术家前辈相识,相交。并在诸位前辈的鞭策鼓励下,潜心治学,刻苦研究以商周钟鼎文为主体的大篆书法,作为李骆公大篆与金石篆刻唯一传人的丁伯奎继李骆公之后又创作了大量的水墨篆书。2004年应邀参加台湾国父纪念馆以及维也纳艺术巡展,其大篆作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大会堂中央厅收藏。 丁伯奎与李骆公的师承关系很特殊,他既是李骆公的徒弟,又是女婿。但不管是哪种身份,都使他对李骆公充满敬意,李骆公的创新精神也不断感染着他,使他获益良多。丁伯奎长时间跟随在李骆公身边,经常与其一聊就聊到半夜,还时常帮助其加工一些石头,撰写一些文章。后来李骆公每每制作组合印的时候,都会把他叫来。组合印已经从传统篆刻意义中跳出来,它的创意和最终效果都已和小的名章、闲章不同,已经成为单独的作品。比如《离骚》里面的20多方印,篆法、刀法、章法、阴阳都不同,效果非常生动。

相关流派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风格多样,真正“创新”尤难。水墨大篆书法自出现起,一洗历代流派风格,其完全标新立异而又源自郭老中华文明传统的风貌立即引起“褒”和“贬”,“肯定”和“否定”两种完全不同的争议,但是,它的美,它从另一种意韵诠释着书法艺术的美,无可厚非。

丁伯奎作品业内评价

丁伯奎自小喜欢绘画,1973年到河北师大任教时,教的也是基础绘画,素描、色彩、结构等等,但这段经历对他后来在大篆上取得的成绩来说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他师从李骆公之后开始正式学习篆刻,青年时期打下的绘画基础使他对大篆有了异于旁人的见解和主张,并支持他为此奋斗至今。 伯奎是个十分尊敬老一辈艺术家的人。他十分怀念曾在一旁聆听李可染、张仃、黄永玉等大师们一起探讨艺术的时光,一些熟悉的名字经常被他提起:“随李骆公先生学习这几年,是人生的一大转变,使我一直感到对古文字的学习还远远不够。李骆公先生和他的朋友们经常在说说笑笑中就把艺术推向了一个高潮,有机会在他们身边学习,我感到很幸运。”

成就荣誉

李骆公后半生都在钻研钟鼎文,丁伯奎亦为此付出许多精力。他的大篆无论起首、收尾,还是布字过程中字体的大小、疏密、间隔,不求横平竖直,或长或扁,或方或圆,相互挪借空间

,构成一种特殊的整体美。 现今单篇钟鼎铭文成书的还没人做,尚属空白,现有作品只是把各个拓片的字整理出来汇总、分类。但单篇的钟鼎铭文很有视觉冲击力,构成不一,风格多样,字典是无法反映出来的。正如丁伯奎在《美哉大篆》一文中所言:“在造型艺术中,汉字书法(含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笔锋线法、表现技艺卓立于艺林。两千年来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历朝历代都曾产生过杰出的大家,理论著述颇为丰厚完善,而先秦大篆则少有涉足,更少有经典论著。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今天,这种不平衡状态理应有所改变。”

为了改变现状,丁伯奎开始致力于整理商、周的钟鼎铭文。他不仅自己承担所需费用,还坚持亲自手写,避免本已不甚清晰的拓片更为凌乱。“10年前我功夫还不到,线的力量还不行。后来我每天坚持练字,平均一年下来光篆字起码写了10万,都熟练透了。但再老了也不行,眼、手都会跟不上。现在这个年龄段最合适。”他的书架上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严格的作息时间。也许正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如此苛刻,目前进度喜人,总共700余件样稿已完成了400余件,预计再有两年左右就可以完成。对于面对困难迎头而上的丁伯奎,记者由衷祝愿他取得成功。

个人作品

基本信息

《线的艺术语言:书法美――新世纪新育系列丛书》

作者:丁伯奎编

出版社:河北少儿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1-1

版次:1

页数:184

印刷时间:2003/01/01

纸张:胶版纸

ISBN:9787537625111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琳琅满目、万象绘呈的汉字艺术。有的远古而神秘;有的通俗而现实;浩繁的流派,风格迥异,使人目不暇接,从而可以欣赏到书法的形式美。以不同历史时期书法家的艺术实践活动,展现了书法的审美历程。以形象的、易懂的、饶有趣味的审美特征,使我们解除了迈进书法艺术殿堂的畏难和顾虑。从用笔、线条、形体等最基本的要素,由本及末、由浅入深地逐渐总结其规律,使读者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形成系统的认识,这就是这本书的初衷。 本书试图通过对历史的沿革,时代的变迁、人文理念和技术材料发展的介绍,讨论与之同步的书法发展演变史实,来说明书法的意义及审美功能,启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红楼梦诗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干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上一篇:

下一篇:达芙尼·沙尔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