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潭洲的个人简介
邓潭洲(1925-1991) 历史学家,哲学史专家。长沙浏阳人物简介
邓潭洲(1925-1991) 历史学家, 哲学史专家。长沙浏阳人。人物历程
1、1947年结业于湖南国学社。
2、50年代在常德、慈利任中学教员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后来结集为《中国古典文学论稿》出版。
3、1957年调入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曾参加《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的编撰。
4、1958年错划为“右派”。
5、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在浏阳县一中任语文教员,此期间对王夫之、谭嗣同等进行深入研究,出版了《谭嗣同传论》、《王船山传论》。
6、1984年调回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任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船山学刊》副主编等职。
7、著有《韩愈研究》、《为改革而献身的谭嗣同》等。
事迹
1946年春,邓经人举荐,受聘于常德信国中学教国文。此后在浏阳县立一中、桃源县桃源中学相继任教。1949年考入湖南革命大学中教部学习,毕业后派往南县等地参加土改工作,旋调慈利县一中任教。教学之余继续研究经史,发表了数十篇文、史、哲方面的论文。其中《读屈原赋今译》刊于《光明日报》,对郭沫若译《离骚》之译文,凡训诂、段落、句读,持异议者数处,郭阅报后致邓,称该文“颇有见地”。另其所撰《论白居易讽喻诗》获湖南省首届文艺理论奖,邓潭洲亦因此加入省作家协会和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分别任理事和古典文学小组组长。
1955年底调入常德师范任文史教员。其间所著《杨幺起义故事》和《中国古典文学论稿》相继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韩愈研究》《柳宗元研究》等亦定稿待印。1957年春调入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任副研究员。1960年春与数名高校教授一道被遣往郴州莽山林场开荒种地。在郴州期间,虽忍饥挨饿仍坚持看书研究。两年后回原单位,旋又因在中央期刊《历史研究》发表《十九世纪末湖南维新运动》一文受到批判,停止工作。
1964年春,邓潭洲被下放到浏阳一中教书。授课之余撰写了《唐才常评传》《蔡锷评传》《黄兴评传》等几部专著。“文化大革命”初期,邓以“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并开除公职,家中所存《韩愈研究》《柳宗元研究》等几部书稿悉数被抄,后虽多次派人去浏阳查找无果。
革职后返乡务农,所得难以自给,而妻子和尚未参加工作的六个子女在长沙生活亦极度困苦。一年后邓因病来长沙治疗,在拖板车养家糊口之时,仍坚持学术研究,幸得省图书馆罗桃珍馆员相助,借得大量书籍资料,撰写了《谭嗣同传论》和《王船山传论》等专著。
1978年落实政策,邓仍回浏阳一中任教,并先后当选为首届浏阳县政协常委、第五届省政协委员,专著《谭嗣同传论》于198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调湖南人民出版社任编辑,编辑了二十多部文、史、哲、佛学、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并出版了个人专著《王船山传论》。两部专著在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均有一定的影响。
1984年春,邓调回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任哲学史研究室主任,晋升为研究员,兼任湖南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求索》杂志社副主编,船山学社秘书长、副社长,《船山学报》副主编,受命主持筹办了全国第二届王船山学术讨论会。不久当选为第七届湖南省人大代表。
邓潭洲是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有相当造诣的学者,从不恃才傲物、盛气凌人。邓潭洲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循循善诱,不熟的东西习而后教,学生深受其益;编书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字斟句酌,严密考证,认真润色,不清楚的东西学而后编,与作者共同琢磨;治学科研是一名严肃的学者,对自己的工作有着高度的责任感,确定课题有益学术繁荣,提出观点有助于给读者以启发。
1990年,邓与其他八位高校教授一起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聘为首届聘任制参事。邓在任参事期间,曾在会上或向有关领导提出建议,认为国家要快速发展,必须加大文化教育的投入,文化科研、教育要适时进行内部改革,出版亦要大力改革,要加强古籍、典籍、社科理论著作的出版发行;农村改革要解放生产力,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经过培训后,可以向城镇企业和服务业转移;农村要推广集约化生产和多种经营、摈弃传统的小地块无序耕作做法。邓还建议有关部门大力搞好水利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特别是修好损毁或有隐患的水库坝塘设施,防止水、旱灾害。同时要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地方行政乱收费、乱摊派。有关领导肯定了其建议,并当即拍板由省政府两位处长陪同邓往宁乡、浏阳等地考察村水利农田建设和农民减负工作。
1990年春,邓重撰《韩愈研究》。因原稿在“文革”中被抄,资料荡然无存,重撰之难,不啻初稿。邓力争短期付梓,乃昼夜疾书,数月足不出户。1991年待书成,恰院内职工体检,查出患肺癌晚期,旋入湘雅附二医院住院治疗 。
1992年,由邓为浏阳谭嗣同纪念馆所撰写的《为改革而献身的谭嗣同》一书由岳麓书社出版发行,深受各界人士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