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宁(人物)

时间:2024-01-05 05:55:03编辑:小周

卜宁(人物)的个人简介

(1917年―2002年10月11日),又名卜乃夫,笔名无名氏,中国现代小说家,亦是著名的反共作家,香港著名报人卜少夫之弟,江苏南京人(原籍扬州)。

经历

自学成名,三十年代即从事写作。其《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二书在抗战时更是风靡一时,号称“中国新文学第一畅销书”,多年来各销五百数十版,历久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卜宁曾被囚禁二十余年,1985年辗转经香港来到台湾,晚年定居台北木栅,颇为困顿,几依稿费维生。

著作

由于卜宁一生反共,因此其作品虽在中国大陆颇为流行,但却无地位可言。其代表作为“《无名书》”,共六卷,二百六十万字,包括:《野兽、野兽、野兽》、《海艳》、《金色的蛇夜》、《死的岩层》、《开花在星云之外》、《创世纪大菩提》等。其全部作品目前已达三十种左右。卜宁曾被囚禁二十余年,1985年辗转经香港来到台湾,晚年定居台北木栅,颇为困顿,几依稿费维生。

人物生平

卜乃夫自己说过:“平生最不能忘情的,是外婆家和我的童年生活。”6岁那年,他的父亲卜世良突然去世,母亲卢淑贞把卜乃夫送到扬州邗江黄珏的大卢庄。卜乃夫在这里接受了启蒙教育,进了镇上惟一的一所小学。他在这里上了四年小学,当他和同学第一次把“比人头大的”足球拿到草地上踢玩时,轰动乡里,全镇男女老少把小学生看成“疯子”,小学校就成了“疯人院”,任课的焦老师成了“疯人院院长”。在南京,他从实验小学就开始跳级,中学也跳了一级,在高中将要毕业之前,他却只身一人挑战考试制度,来到北大旁听,遨游于北平图书馆,结束了充满浪漫和激情的少年。看到消瘦的儿子,母亲不放心,督促他到医院检查方才发现患了初期肺癌病。过完1937年春节,卜乃夫遵母命二返黄珏桥外婆那里去养病,可还是带了一箱沉沉的书。黄珏桥不远处是北湖,波光粼粼,极目千里。有时卜乃夫划一条小船,泊于湖畔柳阴,听潇潇雨声,赏柳堤烟树,看日出日落,而大多数时间还是读书。三个月后,他的身体也恢复如初,此时,“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卜乃夫不愿再囿于乡间,向外婆告别,离开扬州。2001年,卜乃夫回大陆处理出版事宜,在南京与笔者谈起家乡,感慨良多。他说,想当年在方巷卜家庄,在外婆家黄珏桥,曾亲耳聆听清代大儒焦循的孙子的教诲,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功底。记得不远处有座雕菰楼,小时候常常去玩,不知卢庄现在还有哪些后辈。当年我还坐过独轮车到槐子桥、凤凰桥。我们卜家好多人都是扬州北乡的,嫂子是槐子桥的,舅妈的弟弟在公道桥,还有个姨娘在大仪,不知方巷还有没有我祖父的墓。你们别看我身居台湾,心里却牵挂着扬州。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扬州,我的老友赵无极作为他的顾问随行,并在北京开画展,这些我都知道。我下一步写回忆录,要回扬州收集资料。乡音犹在,斯人已逝。若假以天年,卜乃夫看到扬州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定会为家乡谱写出新的篇章。

相关内容

“无名氏”好大胆,竟然称自己为现代文学创作迄今仍健在的“第七号老字号作家了。”(《随笔》1999年第4期)。

“无名氏”何许人也,据其《文坛敲门》一文称:他叫卜宁。害得我暑天好苦,为了寻找这位世纪末置身于苏雪林、冰心、巴金、施蛰存、陈白尘、吴祖光之后的七号作家,我找出《中国文学家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11月1版)查找,均不见其大名。这位

自称“1938年至1939年”,被靳以发表两个短篇小说、五篇散文的作家,并且作为北大出身的排名在何其芳、卞之琳之后,确是成了“无名氏”。也可能是这些书出版稍早,或因某种政治历史原因未能刊上,这也不奇怪。但我又找出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10月2版),专翻阅30年代的作家及作品,也不见卜宁。

倒是在翻阅这些工具书时,我发现在苏雪林、冰心先后逝世后,仍然健在的30年代便开始创作的作家,除了巴金、施蛰存、陈白尘、吴祖光外,恐怕可以开出张光年(诗人)、柯灵(散文家)、草明(小说家)等一长串名字,甚至连做学问,也偶尔客串于文坛的钟敬文、张中行、贾植芳、杨绛先生也列入其间,那么卜宁的第七名作家的排位,恐怕更站不住脚了。年届八十有二的卜宁老先生,对文坛排座次竟有如此大的兴趣,这就匪夷所思了。

上一篇:法贝尔

下一篇:董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