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森房吉的个人简介
大森房吉(Omori Fusakichi,1868-10-30~1923-11-08),福井县人,日本明治、大正时期地震学家,理学博士。
生平
1868年10月30日,生于福井。1890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受到英籍地震学家J.米尔恩的鼓励,开始研究地震。
1891年,参加浓尾大地震调查后,发现大地震的余震频数随时间作双曲线式的衰减,由此求出著名的大森余震公式。终身从事地震学研究。
1892年,为日本文部省震灾预防调查会委员。
1893年,任东京大学地震学讲师。
1895年,曾去德国和意大利进修。
1897年,回国后任帝大教授,后被推为学士院会员。
1897―1923年,任地震学教授和震灾预防调查会的总干事。
1917年,主持震灾预防调查会,参与世界地震学协会创立。
1923年,出席第二次泛太平洋学术会议时,闻及关东大地震讯息归国。途中发病,归国后去世(一说赴会途中发病客死)。
贡献
大森房吉为日本地震学创始者,对日本的地震学很有贡献。
除了大森公式,他还设计了各种型式的地震仪,其中大森式水平摆地震仪最有名。他发现近地震记录中S波(横波)以前的振动持续时间与震源距成线性关系,这个关系后来成为测定震中位置的最早的根据。大森房吉的研究涉及地震学的各个领域。他还研究了地震时的地面振动、地震破坏、地震区划、地震发生的周期性以及火山等,并参与编辑了日本历史地震目录和地震史料。他的论文极多,达数千页,多发表在早期出版的英、日文刊物中。
他是第一个试图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提出完整计算理论的人,结构抗震的静力理论的创始人。静力理论是假定结构为绝对的刚体,当受到地震作用时,处于水平振动状态,因此在任何瞬间结构上各点的加速度都相等,惯性力在结构上的分布与质量分布成正比,结构所受到得地震力等于地震载荷乘以一个地震系数。由于静力理论忽视了实际结构的弹性性质及其有关的动力特性,虽然计算简单,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