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先志

时间:2024-01-05 12:01:54编辑:小周

鲍先志的个人简介

鲍先志(1911年3月6日―1988年12月30日),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土城寨村鲍家湾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团政委、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政委。他认真执行党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积极发展抗日武装,为巩固和发展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旅政委、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鄂豫军区副政委、中央鄂东工委书记、皖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11军政委。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英勇善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鲍先志同志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12月30日逝世于南京,享年78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911年3月6日鲍先志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土城寨村鲍家湾。1岁丧 母,5岁丧父,由叔祖父抚养长大。8岁时曾入私塾读书1年,因家贫辍学参加劳动。

1926年秋,参加村少年儿童队并任 队长。

土地革命时期

1929年3月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村团支部书记,后又任乡青年总队 长、青年俱乐部主任、苏维埃青年团委书记,领导青年开展反霸斗争,开始了早期的革命活动。

1930年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鄂豫皖红四军第十一师经理处粮秣员、班长、副排长,第十师二十八团二营四连文书、书记、团政治处秘书,师司令部秘书,师司令部书记,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司令部书记,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三十一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代主任,红四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

1936年11月至1937年8月任红四军卫生部政治委员。

参加了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一至四次反“围剿”作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 长征。长征中,三过草地,环境恶劣,带领部队多次突破敌人围追堵截,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七六九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参加了夜袭阳明堡烧毁24架敌机的战斗,后转战山西平定、昔阳一带,参加创建太行山区抗日民主根据地。

1938年2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政治处副主任,同年8月任该团政治委员。

1940年8月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著名的 百团大战,日夜连续战斗,击溃板井大队,消灭了赤边大队,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作战中他沉着勇敢,指挥果断,旅部授予他二等奖章。

1942年6月任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认真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积极发展抗日武装,带领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为巩固和发展太行山区抗日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43年10月至1944年10月任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 百团大战和 太行山区反“扫荡”斗争,巩固和发展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冀鲁豫的代表出席了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三纵队八旅政治委员,参加了平汉战役。

1945年11月至1946年7月任晋冀鲁豫区第六纵队政治部主任。认真总结了王克勤的带兵经验,组织部队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

1947年6月任第六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挥下,与纵队其他领导一道,率部跋山涉水,日夜兼程,突破黄河防线,一战定陶,二战六营集,三战羊山集,连战连捷。尔后跨过黄泛区,强渡汝河、淮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心脏地区,为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拉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7年9月任鄂豫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鄂东工委书记,积极扩展解放区,建设地方政权。

1948年7月任皖西军区副司令员,在坚持大别山地区游击战争中 ,他不畏环境险恶,斗争残酷,带领部队灵活作战,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巩固扩大了解放区。

1949年3月任二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政治委员,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和刘、邓首长关于渡江作战的指示,指挥部队由安庆一举突破长江天险,全歼国民党一七四师及九十六军一部,为 渡江战役的胜利,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接着他带领部队乘胜追击,连功克衢州、丽水、金华等十余座县城,歼敌五、六万人,解放了浙南全境。后又进军西南,参加了歼灭宋浠廉、罗文广两个兵团的战斗。此后,进攻重庆、逼近成都,参加成都战役,与兄弟部队一道,聚歼胡宗南部30余万人。成都解放后,进入川东,兼任万县地委书记,帮助建立政权,肃清残敌匪特,为川东地区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参加了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 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战斗。

建国后

1949年10月至1950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第十一军政 治委员、党委书记。

1949年12月至1951年3月兼任中共四川 万县 地委书记、川东区委委员。

1950年1月至1951年2月任万县军分区党委书记,万县地委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保卫委员会书记。

1950年2月至1951年2月任万县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万县市委书记。

1950年9月至1951年2月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部政治委员。

1951年3月至1952年11月任第十一军政治委员、军党委书记。

1952年11月至1954年2月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干部管理部军法处处长。

1953年1月至1954年2月任山东军区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54年2月至1955年3月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

1955年3月至1956年10月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11月至1960年2月任中共南京军区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1956年5月至1960年2月任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6年10月至1963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

1960年2月至1963年7月任政治部党委书记。

1960年7月至1969年4月任中共南京军区监察委员会书记。

1963年3月至1969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党委常委。

1969年12月至1975年8月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

1970年7月至1975年8月任济南军区党委常委。

1978年3月至1983年6月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鲍先志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为军区机关和部队建设、民兵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12月30日鲍先志逝世于南京,享年78岁。骨灰安放于麻城市革命公墓。

人物轶事

严格治家

鲍先志对家属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他常常教育子女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子女结婚,鲍先志只给100元钱。组织上给他配的专车,家人谁也不准用。但鲍先志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却总是关怀备至。在得知家中的炊事员得了肝炎后,鲍先志亲自与其谈心、联系医疗单位,并拿出500元贴补医用,这在当时不是一个笔小数目。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将小伙子送上火车,嘱咐他安心治疗。

苦瓜精神

鲍先志经常给子女讲,做人要像"苦瓜"一样,苦瓜无论和什么菜一起炒,只有苦瓜苦,而其它菜不但不苦反而更香。其子女都把"苦瓜"精神作为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并且讲给儿孙,使之成为鲍家的"传世家训"。

脾气最好

在外孙林晖的眼里,外公鲍先志是全家脾气最好、最容易被"欺负"的人。那时林晖和表姊妹5人都在外公家生活,家里无论谁做错了事,鲍先志都只是笑笑,最严重的也就是"瞪瞪"眼睛。因而他们都觉得,只要有外公在就会格外胆大,因为无论怎样淘气都会被保护、被原谅。

宽容别人

可有一次却不同,不但没保护他们,还向着外人。鲍先志家的院子里有个很大的果园,果子成熟的时候,因为听说有人偷果子,林晖和表姊妹便学着儿童团的样子,扛着大人做的木质红缨枪,"看守"果园。后来果然"抓到"好几个翻墙过来摘桃子的小孩。他们很兴奋地报告鲍先志,但"处理结果"却是鲍先志送了一大堆水果给那些小孩。林晖和表姊妹为此沮丧了好几天,一点成就感都没有,"站岗"的热情也就慢慢消失了。直到长大后林晖才意识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外公不知有多心疼那些小孩呢!鲍先志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告诉其后辈怎样宽容别人,包容别人,同情别人,而要把"苦",把委屈和损失留给自已。

亲属成员

夫人:韩志新

长子:鲍声苏,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原型。

次子:鲍冬冬

三子:鲍宁宁

长女:鲍棵棵

次女:鲍星星

三女:鲍燕燕

主要作品

《改进机关工作》

《百万雄师下江南》

所获荣誉

鲍先志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 中将军衔,荣获二级 八一勋章、二级 独立自由勋章、一级 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 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评价

鲍先志是军队政治工作领导者的杰出代表,被前苏联顾问誉为"中国军队政治工作的专家"。

鲍先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认真执行党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积极发展抗日武装,为巩固和发展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英勇善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病重期间,他仍然关心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保持革命的晚节。(1989年1月15日《人民日报》)

后世纪念

鲍先志是电视剧《亮剑》中赵刚政委的原型

纪念鲍先志将军诞辰一百周年

《百年先志》

上一篇:陈宝珊

下一篇:方佳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