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红

时间:2024-01-05 12:58:49编辑:小周

查文红的个人简介

查文红,女,1950年8月9日生,原籍江苏建湖。1968年8月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1970年6月回上海任普陀区百货公司下属百货商店营业员。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8月,她来到安徽砀山,在魏庙小学义务执教3年多来,从不拿学校一分钱津贴。1998年底,查文红赴安徽农村义务执教的感人事迹,被普陀区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事”之一,被市评为“上海职工精神文明百件好事”之一。

人物简介

1998年,为了看望希望工程的结对学生,47岁的上海下岗女工查文红第一次来到梨花飘香的砀山县,并就此留下,做了一名不拿一分钱工资的支教老师。 2011年9月20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事迹头条刊发

她的事迹曾经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感动了皖沪两省市人民。然而,就在查文红送走两届小学毕业生后,却病倒在教育最新一届学生的“征程”上。

事迹

查文红,女,1950年8月9日生,原籍江苏建湖。1968年8月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1970年6月回上海任普陀区百货公司下属百货商店营业员。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她从报纸上看到“希望工程”的消息后,就每月至少寄30元钱,给安徽砀山曹庄乡一对孤儿马小峰、马小云,供他俩上学读书。这一寄就是整整5年。1997年查文红的丈夫下岗,安徽孤儿马小峰得知这一情况后,起了辍学的念头。查文红急了,她驱车几百里路,来到曹庄乡去看望马小峰一家,鼓励马小峰要继续上学念书,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1998年她所在的永昌百货总汇歇业,领导上安排她去离家比较远的桃浦商场工作,但她心里想的是安徽农村那些孩子们,便回绝了去桃浦商场工作的安排。武宁百货公司领导了解查文红的心思后,就积极支持她去实现自己的心愿。为了照顾她的经济状况,他们设法从上级部门争取到一个提前退休的名额,查文红提前退休。退休后,同年8月,她再次来到安徽砀山,并在魏庙小学义务执教。她从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做起,主教语文兼教品德。为教好每堂课,她每天在微弱的烛光下备课到深夜,第二天清晨5点多又起床翻书,熟悉教学内容,学校放学后,她还抽时间进行家访。查文红虽然不是教学的科班出身,由于她刻苦钻研,一心扑在教学上,几年来由她执教的学生成绩都有明显提高,班级考试成绩名列全镇小学第一。她在魏庙小学执教3年多来,从不拿学校一分钱津贴,所有开销全部是她自己的。一次学校里给每位老师发了30元奖金,也给了她一份,可她怎么也不肯收这30元钱。她说:“我是为孩子们来的,在这里我感到活得很有价值,这就够了。”

十佳

1998年底,查文红赴安徽农村义务执教的感人事迹,被普陀区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u2018十佳u2019好事”之一,被市评为“上海职工精神文明百件好事”之一。

各种奖项

1999年5月,又获“安徽省希望工程园丁奖”。2000年3月获“安徽省宿州市希望工程特别贡献奖”,同年6月又获“安徽省儿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9月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安徽省师德标兵”,同年12月又获“上海市教师楷模、师德标兵”称号。2001年11月28日,普陀区召开查文红先进事迹报告会,授予查文红“普陀区u2018四爱五比u2019主题活动先进标兵”、“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媒体采访

并发出《关于在全区开展向查文红同志学习的通知》,进一步掀起学习查文红的热潮。查文红的先进事迹,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新闻媒体作了多次采访报道,新华社还以《教师的道德楷模――查文红》为题,播发了长篇通讯。上海青年沪剧团、长宁沪剧团还把她的事迹搬上了戏剧舞台。查文红到安徽偏远农村义务执教的感人事迹,在浦江两岸广为传颂,市文明委首次授予查文红“精神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评为2001年上海十大精神文明建设新闻之一。

直把他乡当故乡

“六一”儿童节,支教安徽砀山魏庙12年的查文红老师,带着31个当地孩子,到上海来看世博会。
走在繁华的上海街头,一个孩子突然抱住查文红嚎啕大哭:上海好漂亮,老师,你怎么会舍得这里啊,你会不会离开我们啊?――这场景很戏剧化,但常人很难想象这些第一次到上海的孩子所受的冲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甚至是第一次使用抽水马桶。上海美得如此炫目,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家乡没有任何理由留得住查老师。
其实,因为查文红去年的一场大病,“会不会离开魏庙”这个问题老是被不同的人一次次提起。查文红的回答是反复的,有时候她说:暑假后我就不再去了;有时候她又说:我死在魏庙也知足了。
不管怎么样,这一次,在上海三天,查文红没有回家。昨天,她上了回安徽的列车后,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我犯了一个错误,(这次)没有回家,今天是儿童节也没给宝宝(外孙)打个电话,我怕赵静(女儿)怪我,现在想起来也许太晚了……
查文红:“有时觉得回不来了”
如果不理解孩子们的梦想,就很难理解查文红的执着。
14岁的金玉微,是这次到上海的魏庙学校的31个孩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由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安排,在上海的两个晚上,她住到了上海学生赵亿的家里。两个孩子都是回族,拥有一样的回族名字“阿依舍”,却有着完全两样的人生。“她们家小到一支写字的笔,大到一台电视机,都那么漂亮,我从来没见过……”金玉微说。微妙的感受,不止是在物质上。在魏庙希望学校,金玉微是大队长、文艺积极分子,爱好演讲,县里比赛得过一等奖,但昨天与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的学生一起庆“六一”,上海学生的表演却让她自惭形秽,戏剧社、钢琴社、吹奏乐团……这些她从没听过见过的“学生社团”,还有那些拿过国际大奖的表演,离她,那么遥远。
三天很短,要走了。“我很舍不得上海,想哭。”金玉微说,她记住了赵亿爸爸闲聊时提到的一所大学:“复旦”,她说她要努力考上这所学校,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农村的孩子都很有志气,不甘于平凡。”
而在12年前,查文红到魏庙支教之初,有一次她问学生:“你们长大了做什么?”学生们的回答是:“挣钱买牛,造房子。”接着问:“造房子干什么呢?”回答是:“娶媳妇,生娃。”那一天,查文红在黑板上重重写下“理想”两个字,“知道北京、上海吗?你们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文化知识,长大以后把家乡建设得像北京、上海一样美。”
她把城市文明带给这些孩子――每次上课前给孩子们洗手,一字一顿地教学生们说“谢谢”、“对不起”,学生们在村里说文明用语,常常成为乡亲们的笑料。但最终,她坚持下来了。
传授文明,也编织梦想――每一个假期,查文红都带不同的孩子到上海来,经常吃住就在自己家里,“要让他们认识外面精彩的世界,睁大眼睛直面城市文明,”查文红说。几年前,她还千方百计从一家企业“化缘”来一架钢琴。“农村学校要钢琴干啥?”有人不解。“我们不一定要让孩子会弹钢琴,可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世上有钢琴这样的西洋乐器,知道钢琴发出何种美妙声音……”
这一次,呈现在31个孩子面前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价格不菲的门票让查文红费了番心思,最后,在洋泾菊园实验学校、新普陀小学和仁恒物业管理公司的帮助下解决了困难。“建筑好宏伟啊,还有,我第一次见到外国人。”金玉微说,她的普通话和上海孩子一样标准。倒是查文红,这个地道的上海人,如今讲着一口“侉侉”的砀山话,她经常说,在上海不习惯:“你看我,皮肤这么粗糙,这么黑,穿得这么土,走在上海街上都不自在。”
她拉近了大上海和那些乡村孩子们的距离,但当自己回家时,有时却觉得已经回不来了。
魏庙学生:“请您留下来吧”
去年的一场大病之后,还没有完全康复,查文红就不想待在上海了。“在家吃了睡,睡了吃,像u2018戆大u2019(傻瓜),没病也要憋出病来,”她说,宁愿回“一到冬天就吃不上绿叶菜”的魏庙。
深层次的原因也许是,在上海她只是一位貌不惊人的普通“阿姨”,在魏庙她才是“最被需要”的“查老师”。到魏庙的第二天,她就为以前一位学生魏尔兰奔走。14岁的魏尔兰,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因家贫一直没有手术,查老师之前也想过办法,但始终未凑齐手术费。这次,魏尔兰哭着来找她,跟她说:“查老师,这几天胸口一直好闷,怕是快要死了,我只有一个愿望,我死之前你不要离开魏庙。”
“说实话我很愧疚,她后来不在我班上,(手术的)事就拖延下来了。”这一次查文红全力以赴,在安徽媒体的帮助下,终于为魏尔兰筹来了手术费。3月31日,安徽医科大学二附院为魏尔兰进行了心脏手术,如今,魏尔兰已经回到课堂,还能上体育课了。
“这算是我回魏庙后做的一件事。”查文红说。看得出来,她很怕自己没事做,这次回魏庙,学校考虑到她身体的原因,减少了她的课时,她感到不自在,觉得自己是不是没用了。
她在道德上对自己甚至家人要求很高,有时苛刻得有些不可理喻。这一次,魏庙的几个老师到上海后,瞒着查文红,从参观动物园途中离场去了查老师家看望她丈夫老赵,查文红知道后,打电话痛骂老赵:你知不知道他们很累,为什么要告诉他们家里的地址?!
她忙得自己不顾家,也认为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魏庙这样的乡村学校,学生70%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年老的祖父母在家照顾孙辈,孩子们普遍缺乏关注和爱。有一次,查文红带几个孩子到上海玩,其中一个女孩是别的班的,查文红给她洗头,换了5盆水,居然还是在毛巾上找到了57个虱子。捧着毛巾,查文红哭了。
因为这件事,她后来在学校的教师节大会上发了火:“我们老师有没有真正关心过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知不知道他们的父母在不在身边,每一顿饭有没有吃饱,有多久没有洗澡了……”
“我们都有点怕查老师。”魏庙希望学校的老师张瑞玲说,查文红在上海治病的日子里,魏庙几个年轻的老师烫或染了头发,查老师回来一看就生气了,“她觉得爱打扮不是好事,老师要把心思全部放在学生身上。”
据说她对学生也很严厉,把学生骂哭过,但学生们爱她。学生阚增光给上海的小朋友朗诵自己写的诗:“元宵节到了,同学们拿着烟花,捧着自制的萝卜灯,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查老师的简易平房,我们说:查老师,我们爱你,请您留下来吧。”
每一个孩子,都泪水涟涟。
魏庙老师:“查文红之后,谁来?”
昨天,魏庙希望学校孩子们在上海最后的“节目”,是逛南京路,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的张老师和几个同学为他们做导游。一路上,魏庙学区党支部书记蒋献节一会儿指着上海老师,“组织能力这么好的老师,到哪去找。”一会儿指着上海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可比不上上海的孩子。”
差距是全方位的,从待人接物,到学习能力,再到才艺特长……说到原因,蒋老师说,“教育投资硬件上追得上,软件上就难了。”查文红支教魏庙的12年里,在上海与安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原是破庙的魏庙希望学校,建起了三幢教学楼,一座综合楼,雕塑、假山、湖心亭,赏心悦目;图书室、电脑室、实验室,一应俱全,是砀山设施最好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
“但是我们缺人才,”另一位年轻的老师谭彦说,12年来,除了几位大学生曾来短暂支教外,查老师是唯一一位大城市来的老师,而魏庙60多位当地老师中,正式师范大专毕业的寥寥无几,音乐、体育、外语专业“科班出身”的,更是一个没有。张瑞玲老师是一年级的班主任,语文、数学、体育、劳动、音乐……统统一肩挑。而老师的工资一个月才几百块,还要种地补贴家用,“你看上海的老师都笑眯眯的,特别爱鼓励孩子,我们不行,上课、干农活,累都累死了,学生一捣蛋,火u2018蹭u2019地就上来了。”
“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家庭教育几乎等于零,学习气氛很淡薄,可以说,新的读书无用论很流行。”蒋献节说,这几年,农村辍学打工的孩子多了。查文红教的那个班,有8个考上了重点中学砀山中学,这样的成绩,在砀山的农村学校中可以说绝无仅有。魏庙希望学校有1500多名学生,大多数孩子的出路,是到城市当农民工。蒋献节说,老师们很痛苦,但无力改变。
长久以来,查文红是魏庙学校联系大城市、提升自己的一座桥梁,但师生们也知道,查文红终究要回上海。“如果查老师走了,谁会来呢?”蒋献节说,他并不苛求大城市的老师们像查老师这样在魏庙一待十几年,“哪怕一个月,教会我们魏庙的老师唱一首歌,我们也可以教给学生啊。”那些天资聪明的农村孩子,他们也应当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拥有和上海孩子一样光明的未来。他们和那些朴实的农村老师,才是农村教育长久的基石。
“查老师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所感悟。”已经三次邀请魏庙师生到上海的洋泾菊园实验学校校长王涣文说。
采访中,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四年级的赵亿认真地告诉记者,“我的理想是像查老师一样,去贫困地区教小朋友读书。”她说,看到查老师生病的新闻之后就有了这个念头,“我还跟妈妈说了呢,妈妈说好啊,长大了可别反悔。”
“任何人的力量左右不了我的去留。”查文红曾这样告诉记者。在她心中,也许已经分不清,魏庙与上海,哪一个地方才是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
只愿,到有一天查老师终于要离开魏庙的时候,这个问题不再让她、让魏庙的师生那么烦恼。

烛光里的查妈妈

捐钱,死鲜Φ恼煞蚝团永疵挥蟹炊怨J昀矗宋暮斓摹罢孕帧泵磕甓家次好砹酱巍!八脑路堇矗讯斓暮褚路厣虾#奶斓囊路矗皇辉路菰倮匆淮危讯滤屠矗严奶斓囊路摺!闭源锪置看卫椿挂显谏虾k缰坪玫南倘狻⒂恪⒔础⒍垢傻龋褂性诘钡夭惶寐虻降摹吧虾G嗖恕薄

“赵兄”告诉记者,今年春节第一天,上海华东医院的俞院长到家里对查老师进行了心肺听诊和神经系统体检。令人高兴的是,查老师除了血压稍高,一切体征正常。“当时她就立即提出,要在年初七、初八回砀山。”曾经发誓“说什么也不会让她回去,怕她丢了命”的“赵兄”笑着摇了摇头,说:“她在家待不住啊。”

这次病重,宋暮煸谏虾4袅5个多月。这是十二年来,宋暮斓谝淮卫肟好碚饷闯な奔洹<词故欠昴旯凇⒑罴伲彩抢慈ゴ颐Γ肀呋钩34潘难宋暮焐虾5募遥袷俏好碜ど虾5慕哟尽D压9岁的小外孙一直喊她“查老师”,从不肯叫“外婆”。家人都希望,查老师的这个假期能无限期持续下去。

面对宋暮斓木龆ǎ胰说娜敖馑亢敛黄鹱饔谩!霸诩腋陕铮砍商熳谏撤⑸峡吹缡樱僬庋氯ノ页僭缟档簟!辈槔鲜Ω嫠呒胰耍腿ノ好硌?纯矗呐虏淮巍4竽瓿跗撸谡孕值呐惆橄拢宋暮旎氐搅宋好硇⊙А!暗搅苏饫锞捅湄浴2蝗盟危趺慈痰米∴福

上一篇:杜树声

下一篇:曹洪(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