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阁

时间:2024-01-05 15:27:54编辑:小周

陈云阁的个人简介

陈云阁(1910~1989年),丹阳后巷陈巷村人。抗战初期参加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民国28年(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基本内容

(1910~1989年),丹阳后巷 陈巷村人。抗战初期参加丹阳抗日

自卫总团,民国28年(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丹北特支组

织委员、 丹阳县工委书记、京沪路北特委宣传部长、 江镇县委书记、苏中

五地委组织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丹北中心县委书记和华中

十地委常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以及华中二地委江南工委副书记等职。

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苏南镇江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江苏省卫生

厅副厅长、劳动局局长、交通工作部副部长和镇江地委副书记、专员、江

苏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镇江农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1980年

1月,任镇江地区行署顾问组长。1982年12月离休,1989年3月7日逝世。

陈云阁同志是我校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是一位一九三九年入党的老同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长期坚持 苏南敌后武装斗争,曾任丹阳工委书记、京沪路北特委宣传部长、苏中五地委组织部长、华中十地委常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华中二地委江南工委副书记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中共镇江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镇江行署专员、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劳动局局长、省委交通工作部副部长、江苏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务。

一九六二年初,陈云阁被任命为镇江农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当时正值建校初期,基建任务繁重,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异常艰苦。他家住镇江市区,却大部分时间住在建校工地,一间简易平房,既是办公室又当宿舍,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尽心尽责,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在主持党委工作中作风民主、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遇有分歧,不匆忙作出结论,而在会后沟通、交换意见,取得共识。

陈云阁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给农机学院的师生员工树立了良好榜样,至今仍有不少老教师、老同志念念不忘。他虽经历过革命战争的千难万险,为革命和建设事业作了许多贡献,但从不居功自傲,求名图利。他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优良革命传统,遵守党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公私分明,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他对子女严格要求,经常教育他们要有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的四个子女,没有一个进学校工作,尤其是他的大女儿因下放农村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回城后,他要女儿服从地方政府安置,分配在镇江市民政系统的一个集体小厂工作。以后又自费为她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曾有人建议他女儿可到学校工作,也被他谢绝。

解放前,陈云阁一直在 苏南坚持地下武装斗争,在长期残酷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形成了较多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他打游击时的房东,有当地的基层干部,也有一些当时的统战对象。他们经常因各种个人遭遇来找他请求帮助。他总是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党的政策,尽其所能,给予帮助,甚至经常自掏饭菜票到食堂招待吃饭,有的还要给回程路费。当时总务处长闫义同志见他负担太重,同时感到这也不纯是他个人交往,因而提议由学校帮助接待。但陈云阁不同意,他说:“当年他们在那样险要环境中掩护我、帮助我,如果没有他们,我不可能坚持敌后斗争,恐怕连生命都保不住,今天他们来找我也不容易,我应该尽力。”有关这方面的接待费用,每年都不是小数目,一直都由他个人负担。

陈云阁的艰苦朴素和节俭精神还表现在出差和用车等方面,凡是同他一起出差的同志都知道他对住宿饮食条件从不计较。他到北京向农机厂领导汇报工作,按级别他可住单间,但他却坚持与同行基建处干部同住三人间、四人间。他对大家说:“我们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享受的,有地方吃饭睡觉就可以了。”他常说:“现在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人不能忘本。”建校初期,从学校到市区只有几趟长途班车,很多同志到市区常常步行两个多小时,陈云阁也多次徒步往返。当时学校只有一辆旧改装旅行车和一辆旧吉普车,他私事绝不用车,每次因公外出也总要问有无其他人搭车。每当他的车经过汽车站看到学校的人,只要车上有空位,都会叫司机停车带人,很多乘过他便车的同志倍受感动。

陈云阁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但始终把自己作为普通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处处与群众打成一片。他平易近人的作风,给大家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李汉中教授回忆在一九六二年的一天,与陈云阁同在食堂吃饭时,他非常关心地问李老师:“你现在一天工作几小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啊?选”又问“你有几个孩子?”当听到已有三个小孩时,他说:“负担不轻啊?选”陈云阁非常注意团结党外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一位留美回国的教授,平时说话尖刻,态度高傲。有人说他脾气怪,难合作。他耐心地说服大家:“一个教授,教学认真,讲课极好,受到学生欢迎,这是最大的长处,其他方面就不要苛求。我们要更好地尊重他,照顾他。”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经常到这位教授家里探望、交谈、下棋,成为朋友。他对老教授的爱戴,也赢得这位教授对他的尊敬,当陈云阁离校多年,他们仍保持来往。在他生病住院逝世前,这位教授还不顾自己重病在身专程到医院探望。

陈云阁在六二年困难时期,对群众生活极其关心,当时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紧张,不少同志营养不足得了浮肿病,他把镇江市照顾他家里的营养品送到食堂,给大家做病号饭。查杰民教授回忆说:“当年我刚被分配来当教师,这里的教学、生活条件很差,缺水、断电,粮食和副食品供应困难,生活艰苦。但看到陈云阁等老一辈领导同志对我们处处关心,与我们同甘共苦,共同劳动建校,他们的精神使我们感动。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他们的优良作风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十年动乱时期,陈云阁首当其冲,深受摧残迫害。无论在被批斗、迫供或在接待外调人员时,他始终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提供真实材料,由此他遭受长期隔离审查,吃尽苦头而无怨无悔。当一九七○年初解放干部,他被分配去宜兴围湖造田创办五?七农场。他已年过六旬,但精神饱满,带头挖泥排土,埋头苦干,带领下乡师生突击建成隔湖农场,夺得当年水稻丰收。郭骅教授回忆当时情景:“七○年一月到宜兴创办农场,第一天上工,大家站在隔湖边上,天寒地冻,不觉都有点犹豫,只见陈云阁一挽裤腿,赤脚第一个跳入湖边淤泥中开始揽泥。”随着政策落实,陈云阁从农场调回学校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院革委副主任,在一九七三年四月第二届全院党员大会上当选为党委书记,同年十二月任革委会主任,粉碎“四人帮”后,复任党委书记、院长,为学校的恢复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直到一九八○年调离学校。

陈云阁于一九八九年三月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九岁。他在农机学院工作近20年,与广大师生员工同心协力,艰苦创业,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他以自己的高风亮节,获得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敬爱和怀念。

上一篇:东方虬

下一篇:尔西坡夫斯基 · 亚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