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曙的个人简介
原名陈作梅,广东台山人。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曾为左联暨南大学小组组长、左联闸北区小组负责人,同时与他人发起组织“中国诗歌会”并任领导成员、《新诗歌》编委,1936年任香港、上海学校教师,1949年后历任广东台山师范校长,县文教科长,广西师范学院教师,广西文联常委、文学部副部长,桂林市文联副主席、代主席,《红水河》、《广西文艺》编辑部副主任。广西儿童文学会、民间文学会副主任。
著有诗集《松涛集》、《火线下之歌》、《五月祭?》、《草珠集》、《雪天里》,长诗《夜的交响》、《杨亚》等。
1997年7月后人将其部分作品汇集成《陈白曙作品选》。
人物生平
姓 名: 陈白曙
笔 名: 白曙、江奔涛、方未艾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12年12月4日-1986年12月9日
民 族: 汉族
原名:陈作梅,曾用名:陈子桢。出生于广东台山一个清贫的华侨家庭,7岁入蒙塾,后就读于台山中学、受五四潮流影响,从中学时期即开始文学创作 ,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处女作散文《虎炎日记》获台山当地报刊连续刊载一个多月,同期写有长诗《矿工三部曲》。
旧制四年初中毕业后,为追求真理与光明,白曙只身到达上海,报考入读暨南大学,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1932年夏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秋任左联暨南大学小组组长,是左联闸北区小组负责人。同时,他与穆木天、任钧、杨骚、柳倩、蒲风等6人发起组织了“中国诗歌会”,并任领导组成员。由于工作需要,时常与鲁迅先生直接联系,深受鲁迅的教育与帮助,白曙的文学才能也就愈益发展。
担任《新诗歌》编委期间,积极开展诗歌大众化运动,为提倡现实主义新诗歌中作出了贡献。在该刊发表了《天未明》、《暮耕》、《是什么世界》等大众化诗歌。1934年负责《文学新地》诗歌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文艺家协会,在同年3月《夜莺》1卷期发表小说《她的忧郁》,在4月《文学丛报》诞生号和7月《现实文学》1期发表诗歌《雪原上》和《山谷的风》。他先后主编了《前奏》、《现实文学》、《第一年》、《第一年》(续集)、《第二年》、《大华文艺丛书》、《朝花》旬刊等等杂志。同时,他除了写诗,先后出版了《雪天里》、《草珠集》、《松涛集》、《火线下之歌》、《五月祭》等诗集外,还写有话剧、歌舞剧、小说、童话、散文等。u200b
早在三十年代,所写的话剧《天亮前》,曾在上海公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写过的歌舞剧有《春之歌》,主题曲由冼星海先生谱写,当时冼星海刚从巴黎回国,谱写的旋律十分优美;任职广西后,还写过《西津水库大合唱》、《红灯高挂照宁明》两部歌舞剧。五十年代初期与刘克嘉合作编写了桂剧《传家宝》,一改桂剧过去只是表演传统剧目的面貌,为地方剧团演出现代戏摸索出一套经验。六十年代,与沈奕巨、肖世荣等同志合作写了以中法战争为内容的电影剧本《黑旗军》。小说有《慧姑》、《饿》、《黑夜》、《古渡头》、《志士》、《割弃》、《春闺梦》等;散文则有《我的绿沉枪》、《蝶的故事》、《遗珠》、《夜,旷野》、《春雨》、《给凤凰花》、《星花》等等。
1981年所写的诗《红花少年之歌》由音乐家詹景森谱曲,是白曙最后一次正式发表在报刊上的作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白曙已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他坚持在孤岛从事抗战文学工作,并参加党领导下的地下教联。期间他将抗战前期的优秀文学作品,编成《第一年》和《第二年》出版,对抗战宣传起了极好的作用,也为抗战文学研究留下最初的珍贵史料。他满怀激情的诗作《哨岗上的玫瑰》,塑造了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斗的、崇高的女战士英姿,被新四军谱成歌曲,在抗日战士中传唱。
1941年10月日寇在上海搜捕抗日分子甚急,白曙多次收到恐吓信,经教联常委同意,白曙去了香港,除了教书外还继续进步文化活动。香港沦陷后,他又回到广东台山,担任了台山中学的教导主任。
1936年任上海粤东中学教师,1949年后历任台山中学教导主任、广东台山师范校长,县文教科长,广西师范学院教师,广西文联常委、文学部副部长,桂林市文联副主席、代主席,《红水河》、《广西文艺》编辑部副主任。广西儿童文学会、民间文学会副主任。
文学成就
著有诗集《雪天里》、《草珠集》、《松涛集》、《火线下之歌》、《五月祭》,长诗《夜的交响》、《杨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