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良(院士)的个人简介
陈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5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历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材料系主任、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曾多次组织国内和国际专业会议任会议主席及做特邀报告,并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田纳西大学、德国马普所担任高级研究人员。
人物生平
1934年3月2日,陈国良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
1951年9月,考入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冶金系学习(至1952年9月)。
1952年9月,因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转入清华大学学习(至1953年9月)。
1953年9月,转到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88年定名为北京科技大学)金相热处理专业学习(至1955年9月)。
195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9月,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
1979年8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和研究(至1981年9月)。
1989年11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田纳西大学及德国马普研究所(至1990年7月)。
1992年1月,担任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至1998年9月)。
1998年1月,担任北京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至2011年5月)。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金属材料)。
2003年1月,担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2011年5月25日,去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科研综述
陈国良主要从事高温合金物理冶金、高温部件力学冶金及寿命估算、金属间化合物新型结构材料、大块金属玻璃及其他新金属材料、雾化喷射成型技术等材料置备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代涡轮盘的研究:60年代后期,冶金部确定其牵头合作研究,生产高质量的轮盘以替代原有老合金涡轮盘。同有关单位进行联合攻关,全面研究了生产和应用中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技术上有自己特色的轮盘和环件,经过试车、试飞并大量成功使用。
2.第二代涡轮盘的研究:70年代中后期中国炼油工业烟气能量回收装置的核心是烟气轮机,当时烟机大型涡轮盘质量有问题,1981年底受石油部委托负责试制,本人及研究组在第一代涡轮盘研究成果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生产工艺路线、关键工艺参数和国际先进的技术条件,又研制出了新一带烟机转子材料,使中国能量回收装置的发展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高性能钛铝合金的研究:80年代后期,对钛铝新型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取得重要创新成果。1980年作为第一作者获得第四届高温合金国际会议(美国)唯一最佳论文奖,取得国家专利。1995年第一届国际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合金会议(美国)主席在大会报告中认为,中国发展的高铌TiAl合金是发展高温高性能TiAl合金的“首例”,应邀在1999年2月第二届国际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合金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发展高温高性能钛铝合金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还发展了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系统的理论和热端部件寿命估算方法,并已应用实践。
4.大块金属玻璃的研究:9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普通铸造大块金属玻璃的研究并取得突破,获得“863”研究项目,在国内召开首次大块玻璃国际会议,取得很大成功。
学术论著专利4项。发表《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物理金属学基础》等著作和译著,学术论文300多篇。
1988年高温合金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年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物理金属学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年金属材料学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年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年块体非晶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陈国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四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1990年YL型烟气轮机用GH132大型涡轮盘和K213合金精铸叶片的研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7年高温合金中微量元素的控制及其作用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人才培养陈国良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50多人。
50年代和60年代,为了解决国家急需的高温合金高级技术人才,共培养了高温合金本科生及进修教师480名,并建设了高温合金实验室。
80年代,在发展研究生和建设学位制度方面取得重大的进展;
1987年通过国家教委金属材料专业博士点全国评估,名列第一。
90年代,以较低的成本组装了一台高水平雾化喷射成型装置,建设了一个高水平的新金属材料国家级研究基地,1995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1998年通过了国家教委的评估。该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水平已与国际同步,有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社会任职
2005年01月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7年01月至-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金属间化合物与大块非晶合金委员会理事长
曾多次组织国内和国际专业会议任会议主席及做特邀报告,是兼任INTERMETALLICS杂志编委和美国金属学会MATERIALSREVIEW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
被聘为美国金属学会“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委员会委员和“INTERMETALLICS”杂志的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