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隽平

时间:2024-01-07 00:46:50编辑:小周

曹隽平的个人简介

曹隽平,湖南永兴人,先后师从邬惕予、欧阳中石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兼职硕导,现任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艺术中国》杂志主编,湖南省文化系列高级职称评委。

艺术履历

从事书法教学二十二年,在《中国书法》、《书法》、《收藏》等,发表论文逾百篇;

书法作品入选“当代名家楹联书法展”、“首届书堂山当代文人书法展”等;

2009年,经湖南省文化厅“百人工程”选拔考入湖南省群众艺术馆,其所主编的《艺术中国》杂志业已成为湖南文化的一块品牌;

2014年6月,专著《抱朴求真》丛书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共分四卷,分别为《人文自古重精神》、《淘尽黄沙始得金》、《江山代有才人出》、《纵是馆阁亦风雅》,收录曹隽平历年文物考证、书画评论、收藏轶事、访谈随笔七十余篇,共计30万字,以及曹隽平书法作品68幅。

艺术文章

毛泽东龙钮大印

2010年12月初,我应邀来到韶山毛泽东遗物馆参观著名画家贺安成的画展。当我们一行走进遗物馆大厅时,一个巨大的印章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原来,这是毛泽东遗物馆的镇馆之宝毛泽东龙钮大印的复制品。 毛泽东龙钮大印原印系国家一级文物。隔着幽幽的灯光,我绕着圈细细地欣赏它。印为寿山冻石,色泽柔和,长6厘米,宽6厘米,高5.5厘米,顶部印钮为两条矫健屈曲的盘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边款署“1963年8月敬献毛主席,散木琢。时年六十有六”。印面刻“毛泽东”三字。 此印在章法上独具匠心。印文中,繁体“毛泽东”三字从右往左依次排列,“泽”字三点从左边挪到了右下端,从而使详略更为得当,结构更为严谨,布局更为优美。笔画较少的“毛”字的最后一笔反向倒旋,以寓“反手掌乾坤”之意,从布局上填补了“泽”字右上端空白。?

毛泽东龙钮大印的作者邓散木(1898-1963),是20世纪著名篆刻家、书法家。他原名铁,学名士杰,字纯铁,别号且渠子、粪翁,更号一夔、一足,斋名厕简楼、豹皮室。其书法气雄力健,浑厚流丽,富金石韵味。精篆、隶、正、草各书,篆刻广采博古,上追周秦古玺,遍摹浙皖诸派,取各家之长,以其沉雄朴茂、清新古拙、老辣奇崛、大气磅礴的风格在印坛上独树一帜。

解放前,在印坛上享有“北齐(白石)南邓(散木)”之誉。 1963年1月9日,66岁的邓散木摘去“右派”帽子。5月1日,在北京举办个人书画展。此时,他已截去一足,癌细胞也扩散至肝脏。8月的一天,章士钊的秘书益知先生来到邓散木家,提及毛主席很喜欢篆刻及书法艺术,章老有意请邓散木给毛主席治一印及写几幅字。邓散木一口答应。硬撑病躯,寻觅金石,裁纸打格,书就篆、楷、隶、草四体毛主席诗词及刻就“毛泽东”一印,托益知先生带给章士钊。 “毛泽东”白文三字线条横不平,竖不直,似欹斜荒疏,然而读来大有“返淳归朴”之感。章老见之赞曰:“好个龙钮大印,刀力非凡!”印章刻完后不到两月,10月8日,邓散木辞世。?

毛泽东生前曾有不少篆刻家为其治印,如齐白石的“狮子滚绣球钮”、傅抱石的“神兽吉祥钮印”、谢梅奴的“弧形钮印”、吴朴堂的“圆钮印”、曹立庵的“平顶钮印”,但他最钟爱的还是邓散木刻的这方龙钮大印。此印后由中央办公厅移交韶山毛泽东纪念馆。 2006年伊始,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进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建设,场馆设施焕然一新。为充分体现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形象,必须设计一个毛泽东纪念馆的标志。 承担纪念馆整体方案设计的专家组,与纪念馆负责人前后否决60多个方案,最后终于敲定仿照这枚毛泽东龙钮大印作为新落成的毛泽东纪念馆的镇馆之宝。该方案确定为:将原印章实物放大至宽度为1150厘米,寓意毛泽东诞辰115周年;将印章的高度定为1226厘米,寓意毛泽东出生时间为12月26日。整个印章用一块完整的原石雕刻而成。在此之前,整个雕刻界从来没有出现过尺寸这么大、石质这么完整、质地这么纯的雕刻石,更别提雕刻这么大的中国印了。那么,到哪去找这么完整高贵的石料呢? 2006年10月2日,福州遭遇罕见的台风袭击。寿山提前封山。狂风暴雨整整肆虐了一天,上山的路全部被冲毁。台风过后,当地人重新修好上山的路,发现从寿山大山矿冲下来一整块巨大的石材。寿山石向来是根据石材外形来进行雕刻的。此后,却没有哪位雕刻大师敢动手雕刻这么巨大的作品。这块罕见的石材也就搁置了两年。

2008年8月,在对全国各地的制印石材进行考察后,湖南省“一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张烈博士在寿山一眼看中了这块巨石,脱口而出:“就是它了!” 2008年11月13日,这方凝聚着众多雕刻大师、技术专家心血的毛泽东寿山石龙钮大印,顺利完成。 每一个来到韶山故居瞻仰的游客,都会不由自主地驻足在龙钮大印前欣赏、留影,追忆伟人的丰功伟绩。

晚清名将刘光才珍瓷记

笔者日前赴新宁~山参加一个会议,夜访新宁籍收藏家陈湘舟。陈先生自言只有小学文化,受父亲影响,收藏20余年,酷爱收藏瓷器和文房用品,家藏多有精品。其收藏的一件晚清御窑督陶官唐基桐四方棕瓶,存世不上3件。另收藏晚清重臣刘坤一、刘长佑、翟国彦等历史名人匾额数块,尤其是同治皇帝御赐晚清广东水师提督新宁籍翟国彦父母和祖父母的五色一品诰命圣旨匾,材质为整板楠木,五色圣旨匾存世罕见,殊为珍贵。

陈先生将历年所藏菁华一一取出给我欣赏,内有落款“华轩自识”的全品浅绛彩帽筒和水盂各一对,品相完好,画面精美,令我为之一振。  新宁一地,自晚清江忠源后,人才辈出,先后产生了20多位二品以上官员,其中最著名者有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云贵总督刘长佑,以及江南提督刘光才,均为出身湘军的重要将领。

刘光才,字华轩,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生于新宁白马田乡,出身贫苦,青年时以帮工、捕鱼为生。  1857年,刘光才随江忠源之弟江忠义从军,在湖南、广西、江西、安徽等地与太平军作战,被保荐为参将,赏戴花翎。光绪年间,刘历任苏州城参将,江宁城守协副参将,九江镇、大同镇总兵,广西、贵州、上海松江提督,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刘光才统兵数十年,历大小数百战,在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回军、回民起义、义和团中有功。在其负责海防期间,多次率部抵抗外国侵略军队,为保卫中国海防作出了较大贡献。他还参加过甲午战争。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至陕西。时任大同镇统制的刘光才奉旨由江宁率部取道山东、河北,急返山西加强防务。在井陉,修筑关卡、长墙、炮台,开挖地洞地营,埋设地雷,迎击西犯的侵略军,共打死打伤法、德侵略军1800多名,大长中国人的志气。清政府在白石岭上树“刘光才抗法碑”,以志纪念。

宣统三年(1911年)秋,刘光才告老还乡,先后为家乡做过不少公益事业。刘光才于1918年2月22日病逝,享年78岁,葬于今~山紫霞峒景区内。2003年,其墓被公布为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幼未读书,从军后才识字,位居高官后,在幕僚影响下,好学不倦,且嗜好收藏文物。在九江镇任总兵期间,景德镇在其防区内,其时正逢浅绛彩瓷兴盛之际。刘光才结识了很多御窑画师,如任焕章、蒋锡臣、方延辉、汪友棠等。刘告老还乡时曾带回大批浅绛彩瓷器,多为名家手笔,现尚有部分藏于新宁县文管所。

刘光才字华轩,陈湘舟所藏的这对“华轩自识”帽筒,即出自刘光才后裔家中。帽筒高29厘米,口径宽12.4厘米,品相完好,胎釉精良。画面为传统的“三段式”构图,层次分明,设色淡雅,远山近水,茅屋低垂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渔人舟子,神情怡然横亘于微风江波之上,颇有物我两忘之境。款以隶书题写,分别为:“G乃一声山水绿”和“ 红树青山好放船”,时间是“庚寅冬月”,距今恰好120年。此对帽筒看画工似为浅绛彩大名家任焕章所作。帽筒,俗称“官帽筒”,创制于嘉庆年间,是清代官员在上朝前休息时置放花翎顶戴用的,在同治、光绪年间颇为流行。由于它同时具有实用和陈设性,后被民间广泛接受。随着清朝的没落,光绪后期到民国初期,帽筒逐步演变为普通人家的陈设器。

陈先生另藏有两只水洗,落款亦为“华轩自识”。水洗呈方形,中有圆孔,外方内圆,暗合中国传统处世之道。水洗边长6.6厘米,高6.21厘米,小巧可爱,可握于掌中把玩,堪称文房精品。四周除绘山水舟人,还有山石花鸟,皆为常见题材,其中一只水盂上绘一缩头而立的鹭鸶鸟,神形毕肖,极有情趣。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间,由于文人画家参与景德镇瓷器绘制而兴盛,他们将诗、书、画艺术表现在瓷器上,创造出了瓷画的全新面貌,提高了瓷器品位,近些年逐渐成为收藏家的新宠,价格逐年攀升。浅绛彩瓷上落有从一品大员名款极其罕见,而陈先生恰恰收藏了刘光才的两对珍瓷,一经在浅绛彩网上亮相,即令无数藏家艳羡。

左宗棠题“澹圃”匾

2007年9月,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来到湖南长沙鉴宝,当时人头攒动,宝物云集。笔者静候台下,忽然见人抬上一块古匾,上题两个古拙奇崛的篆书大字“澹圃”,在“澹圃”左侧密密麻麻书有大段题跋。虽遥遥相望,我仍立马断定是左宗棠的手笔,走近一看,果不其然。此前我曾多次见过左宗棠的篆书对联,但以大段行书题跋的作品却是极为少见。当时曾想拍照留念,谁知鉴宝大会散后,匆忙中主人何时抬走了古匾都不知道。此后几年我曾多次和书友谈及左宗棠此匾的书法,也为没有留下照片而怅然。

2010年6月,在一次会议中,湖南省收藏协会的秘书长林安国先生送我一本他个人的藏品集。林安国先生以收藏珍贵家具闻名收藏界,没曾料到,我在他的藏品集中居然发现了当年擦肩而过的左宗棠所题匾额,兴奋之余我向林安国先生说起了几年前的故事,他爽快地邀请我前往家中赏宝。

左宗棠题“澹圃”匾长184厘米,高81厘米,题跋内容为:衡廉访归湘山养疴,别余泾州营次,属篆此,额其居。余方度陇,驻师瓦云驵,治兵之暇于隙地遍种南蔬,时雨既零,青葱弥望,盖老兵而兼老圃矣!子衡之圃与吾之圃其澹也将毋同,作此质诸异日可否。 款曰:“同治八年中秋前五日左宗棠并记。”匾之左下角有阴阳印章各一,分别是:“太子太保”、“恪靖侯章” 。

左宗棠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起义和收复新疆(清收复新疆之战)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其书法崇碑版,擅篆、隶、行、草,笔力雄健,风格豪迈,楹联作品流传颇多,为时人所爱。他才情极高,行书融篆隶、魏碑于一体,个性鲜明。其书风沉着激迈,文辞通畅,瘦劲的笔致、清峭的结字和疏朗的布局,透露出一种踌躇满志的盛气。近人评价他的书法称:“文襄公行书出清臣(颜真卿)、诚恳(柳公权),北碑亦时凑笔端,故肃然森立、劲中见厚。”左宗棠的书作在拍卖市场上也有可观的行情, 2008年《行书七言联》在匡时国际以11.2万元拍出。另有《篆书七言联》在中贸圣佳获价33.6万元。

此匾的行书题跋,结体峭拔,行笔爽利,字里行间显露出左宗棠果断敢为、一身正气的个性。清人曾有“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一说。 曾国藩从心底佩服左宗棠,他说:“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1867年,左宗棠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入陕西攻剿西捻军和西北反清回民军,残酷镇压了陕甘回民起义。此匾落款“同治八年中秋” (1869年),正是左宗棠在甘肃镇压陕甘起义期间,匾中的“子衡”是他的部下湖南平江人张岳龄。?

张岳龄(1818-1885)字子衡,名南瞻,晚年自号铁瓶道人,今平江县瓮江镇人。同治五年(1866)署赣南兵备道。次年,左宗棠移督陕甘,推荐他任甘肃按察使(正三品),以功赐号策勇巴图鲁。  张岳龄故居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此后8年才辞官),位于平江县城北隅河东村的英集岭下。青砖小瓦,斗拱飞檐,占地数亩,颇具规模。故居中还有曾国藩题写“味蓼书屋”石匾。左宗棠所题“澹圃”匾,当是张岳龄书斋所用。想当年,张岳龄新宅落成,能同时拥有曾国藩、左宗棠的题匾,何其荣耀!

与张岳龄一样,左宗棠虽然在外厮杀多年,却无日不向往宁静的家乡田园生活。1857年他在今天长沙司马桥自己设计建了一座宅院,又名“左公馆”。在公馆中挖池塘,开菜园。匾中“治兵之暇于隙地遍种南蔬……盖老兵而兼老圃矣!子衡之圃与吾之圃其澹也将毋同”,在遥远的西北战场,左宗棠不忘“遍种南蔬”,其思乡求“澹”之情,由此可窥一斑。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功名事业,他最终要回归家庭和故乡,只有在故乡尘俗的家庭生活中,他才能找到人生最平淡最真实的幸福,这,或许就是声名赫赫的左宗棠为张岳龄题写跋文的初衷吧!

曹隽平:如何收藏当代名家书法

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感叹:收藏当代书画,等于收藏废纸。总之,你要想成功收藏当代名家书法,一定要多跑市场,虚心向专家、商户、资深藏家请教,真心与书法家交朋友。你还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博览群书,不妨练练书法,懂得欣赏书法,收藏当代名家书法自然会游刃有余。

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感叹:收藏当代书画,等于收藏废纸。话虽有点过,但针对那些杂耍书法而言,倒也比较准确!

收藏当代名家书法,首先应看其书法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而不能只看他的“名气”。现在许多投资者由于自身欣赏水平欠缺,热衷于购买各级书协主席、副主席、理事的作品。其实,这类书法家不少人有行政职务之名,却无专业水平之实。投资当代名家的书法,应该重在看他们的书法是否扎根于传统之中而又个性鲜明,这类作品才有生命力,其中老一辈的书法家如启功、欧阳中石、沈鹏、李铎、孙伯翔、周慧B等;中青年的如言恭达、王家新等。

就湖南省而言,已故的书法家如周昭怡、胡六皆、史穆、颜家龙、李立、王超尘、邬惕予等;时下活跃的中老年书法家如刘振涛、余德泉、王友智、张锡良、鄢福初等;年轻书法家如胡紫桂、蒋冰、李莹波等。

其次,收藏当代名家书法,还需要结合其学术和教育成就来看。赵朴初、林散之、沙孟海、启功等书家,由于学术、艺术造诣全面,弟子众多,影响极大,故他们去世之后,价位反而逐年增高,其中赵朴初的书法更是高达每平尺人民币20万元。

再次,具体到某一位书家,在收藏他们的作品时,还要结合其作品本身书写的内容、纸张、形式来看。一般来说,内容高雅、纸张精美的,更受收藏家的喜爱和追捧,这类作品的价格往往在书法家普通作品的一倍甚至数倍之上,如赵朴初的一张“随缘”,不足半平尺 ,在拍卖会上以20多万元的高价成交。建议藏友们在收藏书法家的作品时,多与书法家沟通具体书写内容。书法家也要对自己负责,不要应付了事。

总之,你要想成功收藏当代名家书法,一定要多跑市场,虚心向专家、商户、资深藏家请教,真心与书法家交朋友。同时,你还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博览群书,不妨练练书法,懂得欣赏书法,收藏当代名家书法自然会游刃有余。

三栖人曹隽平

曹隽平是一个忙人,但他的心似乎很静。说他忙,那是真忙,忙于书法,忙于收藏,忙于主编《艺术中国》,忙于奔走天南海北……说他心静,半点不虚,他的书法以楷书见长,字字有沉静之气;他的收藏,能于纷繁的表象中洞悉真赝,眼到心到;办刊物则思谋长远,取势广大;作文则澄心见性,见识拔俗。若心不静,不能如此。

隽平出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交往近十年,其才华、学识和能干,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隽平的才智与悟性,成就了他的三栖人身份:写书法、做收藏、办刊物。

多年前见到隽平的楷书,便很惊讶,首先是惊讶于他不大的年纪,已将楷书写得极有功力。再就是当年书法界一派热闹喧哗,奇人怪书不绝于眼,许多年轻人心浮气躁,恨不能一夜成名。而隽平却能澄心蓄气,静处湘南一隅,潜心书法正道,尤为难得。后来知道他的楷书师从邬惕予,以欧字为法,入乎欧字,出乎欧字,又能广览博识,取法古今大家,心追手摹,参破机窍,渐能自成格局与气象。近年又拜欧阳中石为师,得其大气贯注、骨力沉雄之真谛,所以隽平的楷书,结体端秀而又飘逸大气。近年隽平在书法艺术上硕果累累,国务院参事室、中国文史馆举办的“首届当代中国实力派青年书法家邀请展”、“全国首届楷书创新论坛”及各种书法展,都有他的精品力作或书论。不久前,“湖南省艺术馆展览厅”开馆在即,同为书法家的湖南省文化厅厅长周用金点名要隽平以楷书题额。

说隽平是三栖人,当然不能不说到他的收藏。他涉及此领域时间既长,收藏门类亦广。如古今书画、文房杂项等等。隽平是属于那种以小博大的藏家,这种藏家往往需要独到的眼力。我一直认为,收藏是有门槛的,不是谁都能做收藏家。我也常说,收藏许多时候不是斗钱,而是靠一双慧眼、真知灼见,它需要足够的财力与广博的知识,需要有过人的眼力和得失淡然的心态。因此他的收藏往往能有令人意外的惊奇。他玩砚,竟能纵横江湖,入中国砚研究会,游刃于国内诸藏家之间,以低价买回珍贵的古砚;他玩字画,常能力排众议,披伪斩赝,得古今名家真迹。隽平的眼力,在鉴藏界,得到公认,这也是难得的,从他近年来在《中国收藏》等专业刊物发表的数十篇文物考证文章,可窥其学养的深厚。?

隽平原来在大学是书法副教授,弟子过万,其中俊逸之士,也不乏登堂入室者。2009年隽平通过省文化厅招考,进入《艺术中国》杂志社。他来长沙之前没办过刊物,恰恰我曾从事办刊有15年之久。隽平事业心极强,抱负远大,他想把杂志办成中国一流的艺术刊物,于是专程来到寒舍请教。我们从杂志内容的调整到创办新的栏目,到装帧设计,到如何引领当代艺术思潮,打造杂志品位,都有许多深入探讨。如今,《艺术中国》杂志已广泛影响到国内艺术及收藏领域,渐成品牌。

性格决定成败,爱好成就事业,办刊、收藏、书法,成就了隽平的三栖人身份,相信隽平的明天会更辉煌!

上一篇:德川家基

下一篇:池锡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