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艳的个人简介
陈景艳,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使父母摆脱贫困命运,她从小立志上学读书,小学到中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通过各种奖学金以及免交学费的特殊奖励维持到中学毕业,并于1950年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从北京女子三中毕业后,考取了北方交通大学(原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系,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国家急需人才且成绩优秀,她于1954年提前大学毕业,留校担任高干班助教兼秘书工作。
人物生平
1956年,陈景艳考取留苏研究生,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和哲学。1957年赴前苏联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攻读研究生。到莫斯科不久,就受到毛主席接见,聆听了毛主席“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教诲,这是陈景艳一生学习和工作的永恒动力。肩负着为祖国争光,为民族振兴的重担,陈景艳不仅按研究生培养计划学习研究,还利用一切机会扩大学习领域,参加各种学术研讨和交流会议,较系统地学习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陈景艳的导师季米特列耶夫教授的超前意识,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待人诚恳的品德,对陈景艳的学习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61 年研究生毕业,获前苏联经济科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到北京铁道学院经济系任讲师。回国后,陈景艳决心将国外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1963年至1964年间,在征得铁道部运输局计划处的同意后,深入到东北伊春林区,从木材产地源头开始,对木材生产、加工、废料处理全过程进行了详细考察,分析了木材不合理运输的关键环节,并利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计算机完成了我国木材合理调运方案的制定,为当年全国定货会议采纳,节约了大量经费,得到运输局的肯定和好评。
1970年至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景艳下放到郑州铁路局新乡车站货运车间,3个月后被调到郑州局统计工厂、局计划处工作,主要承担统计工厂统计自动化系统研制任务。郑州铁路局统计工厂当时仅有一台5万字符内存的国产数据处理机,尽管条件差,任务重,要求急,但通过与统计工厂同志的长期奋战,终于如期完成了用计算机进行运输精密统计一套报表的编制工作,按时上报铁道部计划局,这是我国铁路第一次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统计工作。
1973年,陈景艳从郑州铁路局调回北方交通大学为外国留学生授课,同时在学校424计算机工厂从事科研工作。
1974年至1979年,铁道部运输局为了恢复正常运输秩序,成立了课题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调运方案,以便上报国务院批准执行。课题组由铁道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和北方交通大学参加,主要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方法、编程和系统分析等课题攻关。为了使方案更具科学性,课题组决定采用两种计算方法同时进行比较。陈景艳承担了具有挑战性的“解加数法”编程任务,陈景艳利用在前苏联学习的知识,大胆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1979年,北方交通大学成立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陈景艳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边教学边搞科研。陈景艳承担了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配棉工作中的艰巨任务,并按质按量完成。1983年该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陈景艳晋升一级工资并获校优秀个人称号。同年被纳入欧美同学会1980 年出版的《志在振兴中华名人录》(续集)和《当代科技名人成就大典》中。
1986年陈景艳从计算机系调到经济系任教授,教研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学报编委,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自考委员会委员,铁路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理事,中国软科学专家组成员,全国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经济分会副理事长,吉林大学工商学院兼职教授等。
1990年开始招博士生,作为博士生导师,陈景艳的任务更重了。面临经济转型时期很多问题需要学习,需要研究,需要发展。
研究领域
陈景艳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产业经济(运输经济)、信息经济、信息系统、运输经济理论分析、企业管理理论与战略等。
荣誉表彰
在陈景艳完成的研究课题中,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各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铁道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陈景艳本人还获得北方交通大学优秀教师、铁道部优秀教师、中华全国优秀女职工、全国铁路优秀科技工作者、“九五”铁道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突出贡献者等光荣称号,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获第二届茅以升铁道科技奖。
社会评价
陈景艳,铁路运输经济专家。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是推动计算机技术在铁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应用的先行者。陈景艳主持完成了“资产评估理论与准则体系”“投融资理论与实践”等多项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在将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经济实践中,取得重要成果,为铁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