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德拜的个人简介
彼·德拜(PeterDebye),荷兰物理化学家。1884年3月24日生于荷兰Maastricht。1910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曾在苏黎士大学、乌德勒支大学、格丁根大学和莱比锡大学讲授物理学。
1935年,任柏林威廉皇家理论物理学研究所所长。德拜的第一项研究成果是关于偶极矩,提供了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原子间距的知识。1916年,他提出粉末状态物质能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从而免除了首先要制备良好晶体这一步骤。1923年他取得了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他和E·休克尔将S·阿伦尼乌斯关于溶液中盐离解为带正、负电的原子(离子)的理论加以推广,证明不是部分电离,而是全部电离。他还与休克尔建立了阐述电解质溶液某种性质的数学表达式,即德拜―休克尔方程。德拜因对偶极矩、X射线和气体中光散射的研究成果而获得了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1940年德军入侵荷兰前两个月,德拜去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在康奈尔大学讲学,1946年加入美国籍。至1950年,作为化学系主任退休。德拜于1966年11月22日在纽约去世。享年82岁。
基本内容
成就贡献
彼·德拜一生在物理化学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1916年和他的研究生P.谢乐创立了X射线粉末法(德拜-谢乐法),适用于多晶样品的结构测定。1911年提出了分子的偶极矩公式和物质比热容的立方定律(德拜公式)。1918年和他的助手E.休克尔开始研究强电解质理论,并于1923年成功地得出了强电解质溶液的当量电导表达式(德拜-休克尔公式)。1929年提出了极性分子理论,确定了分子偶极矩的测定方法,为测定分子结构、确定化学键的类型提供数据。人们把偶极矩的单位定为德拜。1930年后他致力于光线在溶液中散射的研究,发展了测定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的技术。
他因利用偶极矩、X射线和电子衍射法测定分子结构而获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一生中获得过16所大学的名誉学位,成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性科学院的院士,曾获吉布斯、尼科尔斯、普里斯特利等重要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