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晓波

时间:2024-01-07 15:40:55编辑:小周

初晓波的个人简介

初晓波,日本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所长 、副教授,法学博士。

专著:

1、《从华夷到万国的先声--徐光启对外观念研究》(获得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所授课程

《东北亚政治与外交》;《新中国对外关系》;《跨文化交流学》;《中文报刊选读》等

著作

[中米军用机接触事件からみる中国の外交危机管理]、载日本《创ㄑА返31卷第三号,2002年3月。

《911事件后的日本外交危机管理研究》,载李玉、陆庭恩主编:《中国与周边及“9?11”后的国际局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

以及中日文论文20余篇。

专著:

1、《从华夷到万国的先声――徐光启对外观念研究》(获得2006年下半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合著:

1、邹积贵主编:《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负责《科学技术革命的三次浪潮》一章,青岛海洋大学出版 社,1995年2月(本书系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成果)   2、陈建民主编:《海湾危机与萨达姆之谜》,负责《萨达姆之谜》一章,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3、姜士林主编:《惩治国家首脑贪污纪实》,负责《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涉嫌洛克希德案纪实》一章,1999年3月   4、吴强主编:《末日疯狂》,负责《日本驻秘鲁大使馆人质劫持事件》一章,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1月   5、郝平、程瑞芳主编:《创新与挑战》,负责《精英的摇篮――东京大学》与《自敬自重、自主独立――京都大学》两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6、王新生主编:《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 政治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负责《邓颖超与中日关系》、《天皇与中日关系》两章。   7、i平、谢寿光、王新生ほか编著、高原明生监U:『中日v系史1978-2008』、「邓颖超と中日v系」、「天皇と中日v系」、东京大学出版会、2009年。

译著:

1、[美]史蒂文?巴克曼著:《美国宪法入门》,东方出版社,1998年11月   2、[日]神田喜一郎著:《敦煌学五十年》(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译 文:

译文:

1、《战后日本宗教复兴》,[日]冈野正纯著,载李玉、严绍T主编:《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日中间贸易问题与合作课题》,[日]上原秀树著,载潘国华、张锡镇主编:《东亚地区合作与合作机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论文;

1、《“解脱”与印度教对理想人生设计》(与尚会鹏教授合作),载《南亚研究季刊》,1995年,第4期(本文获得1996年北京大学挑战杯学术竞赛一等奖)   2、《与基督的遭遇――对当前农村基督教传播的考察》(与尚会鹏教授合作),载《宗教与世界》,1996年,第12期   3、《甘地与基督教关系初探》,载《亚非研究》,第8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4、?中米军用机接触事件からみる中国の外交危机管理?(日文)、日本《创ㄑА返31卷第三号,2002年3月   5、《u20189.11u2019事件后的日本外交危机管理研究》,载李玉、陆庭恩主编:《中国与周边及“9.11”后的国际局势》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   6、《中日关系中的相互理解》,载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编:《日本学》,第1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7、《中国的“日本警戒论”与中日关系》,载李玉、浦野起央主编:《中日相互认识论集》,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1月   8、《相互理解的前提与限度――对当前中日关系研究的思考》,载梁守德主编:《新形势与新国际观》,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7月   9、《浅析中文“亚细亚”的词源及早期影响》,载《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第1期   10、《读书在燕园》,载《北大讲座》,第八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非暴力思想与21世纪国家间关系发展》,载王新生编:《21世纪东方思想的展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12、《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与“日本军事大国化论”》,载梁守德编:《国际政治新视角》,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9月   13、《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与中日关系》,载《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8期   14、《迫在眉睫的中国危机管理体制构建》,载《中国与世界观察》,第1期,商务印书馆,2005年。整理后收入王缉思、袁明、陈志瑞主编:《北大国际论丛200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15、Harmony spirit and the formation of East Asian identity(与日本大学商学部长谷川启之教授合作),2007年3月发表于The Study of Business and Industry、No.23, pp37-50.   16、《日本社会发展与中日关系走向》,载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课题《中日关系前瞻性中期战略报告》报告书,2007年3月。   17、《如何面对中日现实利益之争》,载《南风窗》,第331期,2007年4月1日。   18、《身份与权力:冷战后日本的海洋战略》,《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4期。本文收入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编辑:《国际政治》,2008年第4期。   19、《危机意识事关执政兴国要务》,载《绿叶》2008年第3期   20、《“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与中国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载《国际战略研究简报》,第15期,2008年5月13日   21、《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决策读后有感》《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第2期   22、《徐光启的日本观研究》,《日本学》第十四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4月。   23、《亚洲复兴的目的不是“华夷秩序”》,载《环球时报》,2008年10月31日   24、《世界多元文明激荡交融中的印度文明》,载袁明教授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的中国文化建设和文化安全研究”报告书,四万字,2008年11月。   25、Chu Xiaobo, REVIEW ESSAY: A review of Chinau2019s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 during the Cold War,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ol. 2, No. 2, December 2008, 255u2013268   26、《陈乐民与徐光启》,载《文汇报?笔会》,5000字,2009年3月26日。   27、《西洋火器引入与徐光启对外新观念》,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35卷)。   28、《日本战略型人才的培养――以外交领域为中心的考察》,载《绿叶》2009年第11期   29、《从民主党胜选看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载《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0》,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   30、《浅析冷战后中国的外交危机管理决策》,载《外交评论》,2010年第4期。本文被选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1年第1期。   31、《摆脱成为现有政策的注脚――日本战略人才的启示》,载《绿叶》2010年第7期。   32、《启蒙与再启蒙――以日本为视角的研究》,载资中筠:《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33、《以史为鉴,未来中国非“日”非“美”》,载《绿叶》,2011年第2期。   34、《人口老龄化与国际安全战略》,载《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1》,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

国际会议论文:

1、2003.10.23-2003.10.28参加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东亚可持续性发展与合作体系构建”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日文论文“中国语で“アジア”という言叶の语源学分析”,并作主题发言。   2、2004.10.23-2003.10.28参加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东亚合作与区域身份构建”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英文论文“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Identity through 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Northeast Asia”,并作主题发言。   3、2006.10.20-2003.10.23参加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东亚经济社会变化与政府角色”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英文论文“Harmony spirit and the formation of East Asian identity”,并作主题发言。   4、2007年6月参加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的关于思想库在外交和安全决策中作用的青年学者研讨班,提交英文报告“American Think Tanku2019s Role o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5、2010年7月4日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启蒙与中国社会转型研讨会”,发表论文《启蒙与再启蒙――以日本为视角的思考》。   6、2010年8月29日,参加在北京召开的“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发表论文《日本的低碳城市建设――以东京都为中心的研究》。

报刊评论:

1、《奥姆真理教警示录》,载《科学时报》,1999年8月2日   2、《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理解+耐心》,载《科学时报》,1999年8月11日   3、《居相近与心相知――读尚会鹏与徐晨阳新著〈东边的邻人〉》,载《留学生新闻》(日本),2001年4月15日   4、《莫斯科庆典触动日俄敏感关系》,载《民营经济报?天下周刊》2005年3月14日   5、《赖斯亚洲之行走钢丝》,载《民营经济报?天下周刊》,2005年3月21日   6、《中国周边外交再展风采》,载《民营经济报?天下周刊》,2005年4月25日   7、《大国心态的"三心二意"》, 载《广州日报》,2006年6月12日   8、《小泉访美断想》,载《广州日报》,2006年06月28日   9、《解决朝鲜导弹问题考验中国外交能力》,载《广州日报》,2006年07月10 日   10、《八国峰会与俄罗斯的大国博弈》,载《广州日报》, 2006年07月16日   11、《放下武器需要更多勇气》,载《广州日报》,2006年07月30日   12、《日本社会舆论"以邪压正"令人忧》,载《广州日报》,2006年09月11日   13、《小泉五年执政,留下些什么》,载《广州日报》,2006年09月25日   14、《轻松登顶后安倍的日子不轻松》,载《广州日报》,2006年09月28日   15、《中非峰会之后话合作》,载《广州日报》,2006年11月08日   16、《日本为何加快修改教育基本法》,载《广州日报》2006年11月23日   17、《大国崛起的辩证观》,载《广州日报》2006年12月4日   18、《防卫厅升格,意在何为?》,载《广州日报》2006年12月25日   19、《十年沧桑话安南》,载《广州日报》2006年12月28日   20、《日美直面睚眦之怨》,载《广州日报》2007年02月06日   21、《中日战略互惠要从点滴做起》,载《广州日报》2007年03月06日   22、《不要侮辱她们的灵魂》,载《广州日报》2007年03月20日   23、《读不懂李登辉的日本之行》,载《广州日报》2007年06月25日   24、《说句道歉真就那么难吗?》,载《广州日报》2007年07月3日   25、《韩国政府该不该向人质索赔?》,载《广州日报》2007年09月3日   26、《历史学家曾预言布什会发动伊拉克战争》,载《中国青年报》,2007年09月24日   26、《日本政坛更替的背后》,《北京大学校报》,2007年9月29日   27、《五问福田访华》,《广州日报》,2007年12月26日   28、《从幼儿园养老院看日本》,载《新华网》,2008年5月6日   29、《木棉花谢》,载《北京大学校报》,2010年4月5日   30、《地震重创日本 “余震”影响几何?》,载《南方日报》,2011年3月16日

科研项目

日本外交危机管理研究;对外观念研究。

1、2002年――2003年参加李玉教授主持的《中日历史认识比较研究》课题组,负责“中国的日本警戒 论”一章撰写工作,已经出版。   2、2003年4月参加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项目《中日民间外交新模式的探讨》课题组,负责“中日民间教育交流”项目,2004年6月已经结项。   3、2005年3月承担日本财团项目《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2005年5月份提交报告书。   4、2005年7月负责日本学术振兴会支持项目《日本社会危机管理研究》课题,赴日本政府机构、民间团体、大学科研机构等处进行实地调查,已经结项。   5、2006年~2007年参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课题《中日关系前瞻性中期战略报告》课题,负责“日本社会发展与中日关系走向”一章,2007年3月结项。   6、2005年参加袁明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的中国文化建设和文化安全研究”(项目编号052402 ),承担“世界多元文明激荡交融中的印度文明”一章,2008年11月已经结项。   7、2007年3月参加王缉思、牛军教授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冷战期间美国重大外交政策研究》(项目编号06JZD001 ),负责“冷战时期美国危机处理决策研究”一章内容,2009年已经结项。   8、2008年参加朱锋教授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中国特色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创新研究》,参加“中国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研究历史回顾”部分,预定2011年结项。   9、2009年参加王缉思教授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中国国际战略环境预测与国家应对战略研究》,负责“非传统安全(人口变化与国际战略)”部分,预定2012年结项。   10、2010年主持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研究项目《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公共外交:以日本东京为参照的研究》,预定2012年9月结项。

上一篇:成弘(将领)

下一篇:陈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