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旭

时间:2024-01-07 16:25:36编辑:小周

陈世旭的个人简介

陈世旭,男,汉族。1948年1月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64年9月初中毕业往赣北农场务农。1970年由九江县委宣传部借调从事新闻报道1977年12月调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 1979年创作小说《小镇上的将军》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年由《十月》杂志推荐入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现鲁迅文学院)学习。1981年调江西省文艺研究所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及研究。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插班学习,1987年毕业,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任江西省文艺研究所副研究员,1991年转为文学创作二级职称,1993年晋升为文学创作一级。

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现任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

人物简介

陈世旭,上世纪80年代以《小镇上的将军》一举成名,20年来笔耕不辍,“日写五千文字”,被称为中国文坛“常青树”,江西文坛的“领袖”;近年其作品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灵魂漂泊、精神成长进行了精当描述”,“表达了消费时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性割裂与精神u2018沙化u2019的深切忧虑”。2005年初,陈世旭连续推出两部表达当代知识分子焦虑的长篇巨著――《边唱边晃》(上海文艺出版社)、《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无疑是江西文坛的一大盛事。

工作履历

1977年12月调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

1979年创作小说《小镇上的将军》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0年由《十月》杂志推荐入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现鲁迅文学院)学习。

1981年调江西省文艺研究所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及研究。

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插班学习。

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协理事。

1987年毕业,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1988年任江西省文艺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1年转为文学创作二级职称。

1993年晋升为文学创作一级。

2000年当选为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

现任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梦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裸体问题》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 《将军镇》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小说集

《带海风的螺壳》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天鹅湖畔》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陈世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陈世旭小说精选》台湾金安出版社

散文集

《风花雪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都市牧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创作之路

陈世旭初中毕业以后(1964年),插队8年,在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分别做了4年的新闻报道和文化干部,后改写小说,《小镇上的将军》就是当年创作的,在《小镇上的将军》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调入南昌,由省作协副主席干到了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和文联主席。

在小学五年级时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这给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是个很大的鼓励。在初中时他们就在学校组织文学社团,诗、散文成为我早期的文学练习。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隐隐地感到:我是一辈子从事文学创作这件事的人,我会一辈子从事文学事业,文学是我的宿命。

陈世旭在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文笔好受到老师的赏识。从与老师的交流中,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知道普希金、老舍等这些国内外文坛巨匠。16岁时,他下乡到农村劳动,长期的劳动始终没有让他放弃对文学的爱好和追求。他经常会在很晚的时候,还点着煤油灯写作,从劳动中体会生活的艰辛。《桥头青松》作为他早期的作品发表在《江西日报》上,成为他文学创作道路的又一个转折点。文革十年的动荡,工作的调动,写作组的责任,他更加执着地热爱着文学写作。

由于学历不高,知识层面有限,陈世旭决定报考武汉大学进行再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37岁时,他进武汉大学求学。期间长篇小说《裸体问题》的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争议。

短篇小说《小镇上的将军》发表在1979年的创刊杂志《十月》上,这也因此改变了陈世旭的一生。小说取材与生活。主人公的原形是生活在作者朋友身边的一位退休老将军,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在朋友给作者叙述将军退休后的生活故事后,作者抓住了老将军"与炊事员的趣事""将军救小孩"这两件感染人心的典型事件,写成了该部作品。小说以盖房子(前奏)--将军到来(开始)--将军发火、将军救孩子(发展)--将军和小镇人们痛悼总理,并与代表恶势力的镇长产生冲突(高潮)--将军去世(结束)这一整条线索,叙述了老将军的一生。小说没有错综复杂、让人费琢磨的什么交叉结构,而是一件一件顺序发展,一浪高过一浪,既明快又颇具气势,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也就与此同时,随着上述这一线索的向前行进,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语言干净、利落、质朴而又蕴含着哲理的思考,使整篇小说在哲理上走向深沉、引发读者去思索。1979年,该部小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写作风格

陈世旭的语言可能过于朴素,小说表现的手法过于单一。但他个人,对小说作为艺术形式的理解至今没有发生变化,小说,它就是小说。谈到语言,从本质上讲,语言其实是人的内心的一种外化,如果这些东西没发生变化,那么对小说的认识也不会发生变化。如今,他唯一的变化是他的语言更精炼了一些,有些话深刻了一些。他始终将语言当作文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冯梦龙的一句话至今被他视为“金科玉律”,那就是:“话必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他觉得语言永远是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而不是壁垒。

写一个人物,以前以为u2018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u2019就会没事,现在看来,有些乐观了。而今的情形是,说不定浙江、北京、山西的人会一起跳起来兴师问罪。甚至与浙、京、晋毫无干系的湘、鄂、赣或陕、甘、宁也会有义士过境奋起。写了电灯泡,先前只有瘌痢头不依不饶,而今连只是开始脱发远未及秃顶的人也会大光其火。”

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是“文以载道”。单就小说来讲,从明清到五四,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它的高潮是梁启超,梁启超说“小说就是革命”,是革命的工具,这在当时影响很大。那时鲁迅提出了小说“为人生”写作的观点,尽管他的诸多小说是“为时代、为社会”写作的。所以到今天为止,中国负责任的作家在骨子里,就有一种历史的使命感。

写作可以随心所欲地凭借直接和间接的经验重新打造一个合乎自己愿望的世界,等于上帝创世纪;在那个虚构的世界里,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惩恶扬善,一切可以由自己说了算;还可以文字组织由混乱到清晰,由繁杂到简洁,乃至莫名其妙跑出来的一句自以为得意的话。可以与活着的人对话、辩论,而这种对话和辩论与口头上的辩论是多么的不同。

在“小镇文化”、“农村系列”之外,这几年来,由于知识分子命运处境的变化,陈世旭开始关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和生存处境。作家的现实主义情怀必然让他要审视自身及同代人、同类人的命运与心灵变迁。作家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依然是故我式的---强烈的现实感,深厚的人文底蕴。在《世纪神话》的“后记”中作家说他小说的思路是想对当代文化人的精神问题作一些摸索。应该说,作家的探索在方肃这一形象上得到了很好的彰显,方肃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家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度开掘,一如贾平凹《废都》中庄之蝶的形象,都事关心灵,是“安妥心灵的作品”。

陈世旭塑造人物最大的特点是立体地写人、客观地写人,在各种矛盾冲突之中凸显人物鲜明的个性。

个人影响

陈世旭创作关注社会现实是作家始终的使命。作家曾经说过:“剥离流行和娱乐的外衣,真正的文学作品都应该在对现实的追问中体现它的思想价值。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能做到u2018以天下为己任u2019,但即便是洁身自好,他也应该关注生活现实,表达人的尊严,声张正义。”作家的这种

使命感,在他最新的长篇《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里体现得较为透彻。作家以“时代书记官”的现实主义情怀,描绘了一群平常人的不平常人生,他们命运与心灵的跌宕,发人深思。在小说中主人公所困惑的,所寻找的,也正是作家所困惑的,所寻找的。作品和作家向来是同一种底色。

在时代的大变中,陈世旭所寻找的依然是他的现实主义,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他沉着地克服认识的难度、表现的难度,以扎实的现实主义情怀、深刻的笔力,终于有了累累硕果。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陈世旭走到今天,成了江西作家的“头号人物”----江西省文联主席、江西省作协主席都由他一个担任。但当官和写作向来是两种不同的事业,弄不好两头荒废是常有的事。陈世旭是一个以写作为毕生追求的,很清楚自己价值会在哪里体现得很好的人---选择文学不仅是种情结,更是一种宿命。而且年纪还不算太老,他必将还是未来江西文学的重要参与者、收获者。

人物评价

陈世旭嫉恶如仇,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敢说敢为,对看不惯的事和人毫不留情。一次笔会,一个俗不可耐的人自己乱丢乱扔,却又像个封建老爷,呵斥服务员没好好为他服务。大家虽然看不惯,但碍着面子谁都不吱声。没想到陈世旭却勃然大怒,一脸北方二杆子的愣劲,正言厉色地与人家“理论”。

陈世旭却又胆小得让人惊讶。从狮子老虎到小猫小狗,他全都恐惧,几乎害怕人类以外所有的哺乳动物。他说,小时候随同学逛皮草店,连柜台上的兽皮也不敢触摸;到现在,在街上见到别人遛的狗也是能躲多远躲多远。参观环球电影拍摄场地,坐在游览车上驰过人猿泰山身边,他会没出息得闭眼埋头一动不动。

陈世旭还有女人式的洁癖。他忍受不了丝毫的肮脏。在美国访问,长途跋涉,几乎每天换一个城市,有时天不明起来,半夜才到住处,大家全累得贼死。他却一路亢奋,每到新的住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卫生间,拧开水龙头,哗啦哗啦地大洗不止。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热爱洗手,会场,街道,各种场所,他总在找水龙头,吃完水果要洗,吃完面包要洗,百洗不厌。

与陈世旭容易亲近,但不容易亲和。他灵魂中的孤独里有一种深刻的忧郁。由于相隔千里,见面不易,每次与他分手,都有些说不出的感伤,他那两只让人既能想到婴儿又能想到野兽的眼睛,常常令人稀里糊涂地激动。

简单的陈世旭

陈世旭是个被岁月饶过的人。他那双纯净、忧郁、锐利、“有点女性化的眼睛”里所流露出的拒绝成熟,使他比同龄人看上去年轻20岁。关于他的“年轻化”,基本是各类会议和朋友聚会他必须面对的话题。我问过他,有什么可使人不老的秘诀?他就回了一句话:我就是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生活。啧,他倒是真简单了,弄得别人无论多急的事也甭想晚上联系上他。

要我体会陈世旭,他不仅生活简单,头脑也简单,简单到把执拗、率性都落实在行动上。就说参加中国作协的各类会议吧,我就没听他发过言,有一次我想采访他,他竟然说,别浪费你时间了,除了折腾自己的文字,别的事都没怎么闹明白,说不负责任的话干嘛?这家伙根本就不想我是带着任务,横穿北京东西部,赶几十里地跑来的。气得我说他“躲进大楼成饭桶”,除了吃,连句正经话都懒得说。

陈世旭把写作视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一写就是30年。全国作家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我在完成了对许多新老作家的采访后,突然发现他,觉得这人消失了多年,从哪儿又冒出来了。我当时除了看过他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小镇上的将军》以外,就没有读过他别的作品,觉得他这个人和他那红极一时的小说所属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十分久远了。然而就在那之后,他的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接二连三发表。

陈世旭出道和成名很早,但他不愠不火30年,从来没有石破天惊,也始终没有消失身影。他稳健、韧性地生活、写作,再怎么温吞,文坛也没法子忽视他的存在。要说他看着“文讲所”的同班同学们如日中天而一点不落寞,那是假话,可他从不干那种找领导题词、作序,找朋友拉赞助、搞宣传,请评论家写评论、报纸上专版这类的活计。陈世旭这种脑子,复杂的事他根本无意操办。设想一个天黑就睡,天亮就起,遇上公务饭局好像给他上刑,而且又非要在文学这棵树上吊死的主儿,也就只能“无事静坐,有福读书;偶得所感,作文遣兴”啦。

陈世旭显年轻,的确和他坚定不移的简单生活有关,也和他拒绝“成熟”的“逆反”性格有关。酒桌上他几乎从不敬酒,也从不招惹别人,如果谁跟他叫板,最终的结果八成是那人把自己搞醉。有一次在江苏,朋友拉他去喝酒,第一次喊他,他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第二次喊他,他也不咸不淡地应着。大伙儿都了解他,知道他必得等到热烈欢迎的程度才肯出山。我们一商量,轮着往他房间打电话,直吵得他说:烦死了,我就下楼。到了饭店,我们上来就说不让他喝酒,他说:别来这套,又“将”我是吧。来吧,和朋友喝酒喝死也高兴!那晚他喝得很多,回宾馆一路画着8字!

陈世旭挺随和的。在江西,孤独如碑的日子是他的享受。出门,也不拒绝绚丽而浮躁的场合。有一次在外地采风,我和范小青想让一个酒量大的人多喝点,就动员大家去敬酒,轮到该陈世旭了,动员了半天他才出击,而且自己把啤酒换成了大杯白酒,并且要求人家也换白的,一饮而尽后先说,是她俩非让我来灌你,又说,你们让我用啤酒,我用了白酒,表现不错吧!弄得我和范小青又尴又尬。

陈世旭的书法在文学界算是写出点名堂的,凡是见面我都会提一下申请留念的愿望,好多年过去,仍没收到他的墨宝。那次到江西,顺便看了他那一亩八分地的办公室,看着满墙挂着他的行楷隶彖和狂草,在场的每个人都积极热烈地求字。我说,我的呢?他非常认真地说,我没感觉你非要不可啊!回北京我收到他一张四尺草书,还附了一封短信,大意是:你不真想要,我干嘛非得给你啊。嘁,这老陈,跟小孩一样的心性。

陈世旭“被动”的性格,如今时髦的说法叫低调。陈世旭告诉我,这低调也常被人误会。有一次陈世旭在路上遇见一个老同事,仔细审视他一番说:兄弟,千万想开些。陈世旭不知此话何意,回家照镜子,一脸吃饱喝足的傻相:怎么能让别人感觉自己想不开呢。我说,你大部分时间都沾在电脑上,你是如拥美人,寸步不愿离开,同事们是不理解你把写作当情人的感觉。他说,不写干什么?只要有一家杂志约我稿,我就一定写下去,不要别人理解。看看,他又来劲了,必须得有人约稿在先,他这等待“追求”的假性被动性格暴露无遗。

陈世旭对文学非常低调,对文学之外的爱好,反而争强好胜,和人理论起来又极端又偏激。那次我随团“重走长征路”,在南昌停了一站,当晚和当地作家联欢,陈世旭坐在一边不言也不语。我看不过去了,劝他:你别在这里熬了,既不会唱也不会跳,回去歇吧。我没说完他拉着我就往中间走,舞步娴熟,绅士得很。只是嘴里不停地说:谁说我不会跳舞,跳完我再给你们唱一个。接下来他唱了《蒙古人》,实实在在的男高音,激动得女士们纷纷献花,他是越夸越来劲。

陈世旭看上去儒雅温和,其实个性强烈。我就看着他对一些人不理不睬,对一些事愤怒无比。他敏感的时候,针尖麦芒都不放过;他犯劲的时候,谁劝也不行,等事一过,他比一般人都随和大度。我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蒋子龙说:这正是典型的文学性格,或者叫优秀作家的性格。

获得荣誉

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梦洲》、《裸体问题》、《将军镇》、《世纪神话》、《边唱边晃》、《一半是黑色 一半是白色》等以及《风花雪月》、《都市牧歌》、《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u2022陈世旭卷》等散文随笔集、中短篇小说集多部。发表有关先秦诸子文论、中国小说史及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数十篇并有多篇被转载。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

短篇小说《小镇上的将军》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惊涛》获全国第四届优秀短篇小说奖,《马车》获全国1987年-1988年优秀小说奖,《镇长之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等。

上一篇:董作宾

下一篇:陈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