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教授)

时间:2024-01-09 06:03:14编辑:小周

陈涛(教授)的个人简介

陈涛,男,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简介

陈涛,男,1981年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2000年至2004年 本科就读于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获传播学学士学位

2004年至2007年 硕士就读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7年至2012年 博士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中国当代电影与新媒体艺术

城市电影与体感理论

数码特效的美学研究

欧美早期电影与城市现代性

教授课程

City and Modernity in Early Western Films(全英文课)

电影导论

新媒体艺术概论

世界电影史

电影中的城市

世界电影专题

影视剪辑

艺术管理学

大众文化专题

影视文化研究

重要获奖

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2017)

中国人民大学十佳班主任(2017)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17)

中国人民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优秀教案奖(2015)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2014、2015)

中国人民大学工会积极分子校级奖(2015、2016)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军训工作先进个人(2014)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影像实验室 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人员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挂职干事(2014-2015)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HCI) 同行评审人

代表性论文

(1)《“戏法片”与早期电影的身体耸动性》,《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2)《艺术品牌与类型策略:巴兹?鲁赫曼的“红幕布三部曲”》,《当代电影》,2018年第3期。

(3)《城市与早期电影:交互的现代性》,《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4)《听觉性“震惊体验”:早期电影的声音风景》,《四川戏剧》,2018年第5期。

(5)《感觉真实、叙事性与体感:数码时代的“现实主义”影像》,《艺术百家》,2018年第1期。

(6)《数码爆破:动力学电影特效的美学特征》,《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7)“Cinematic Landscape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A&HCI), December 2017.

(8)《科幻恐怖片的社会语境与意识形态――以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系列电影为例》,《当代电影》,2017年第10期。

(9)《数码绘景的美学特征》,《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10)《中国当代先锋艺术中的长城》,《当代文坛》,2017年第4期。

(11)《早期电影的脸:特写与身体镜头》,《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

(12)《境况电影的风景美学》,《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13)《底层、怀旧与坎普:陈子谦电影中的过去与记忆》,《影视文化》,2017年第1期。

(14)《数码合成的美学特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15)《火车与早期电影中的城乡对立》,《当代文坛》,2017年第1期。

(16)《“幻影之旅”镜头的美学特征》,《文艺研究》,201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

(17)《魔幻影像与“感觉现实主义”――彼得?杰克逊电影中的数码特效》,《当代电影》,2016年第7期。

(18)《中国摇滚电影中的北京空间》,《当代文坛》,2016年第1期。

(19)《都市叙事与体感: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出租车》,《文化研究》,第24辑,2016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1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0)《都市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世界出租车司机掠“影”》,《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21)《从巴赞理论的翻译看20 世纪80 年代初中国电影观念的转变――以伊文佐哈的“多元系统论”为视角》,《文化艺术研究》,2015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16年第5期全文转载)

(22)《科学选择与伦理身份:阿西莫夫小说中的人机伦理关系》,《华中学术》,第12辑,2015年第2期。

(23)《网络恶搞配音》,《文化研究》,第20辑,2014年第3期。

(24)《“系列电影”的核心生产力:好莱坞模式的借鉴意义》,《影博?影响》,2014年第8期。

(25)《拆呐,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对拆迁的再现》,《南大语言文化学报》(新加坡),第七卷第2期,2012年。

(26)《体感上海的方法:21世纪初电影叙事与城市空间》,《文艺研究》,2012年第8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12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7)《中国式全家福:当代先锋艺术中的“三口之家”构图》,《中国摄影家》,2012年第5期。

(28)《怀旧与招魂:当代中国观念摄影中的家庭记忆》,《文艺研究》,2011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

(29)《拆迁、搬迁与变迁:中国当代电影对城市拆迁的再现》,《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第3期。

(30)《种族和谐与中国本位:从黄遵宪的诗歌到老舍的童话》,《文化研究月报》(台湾),2010年第11期。

(31)《游的寓言与飞的童话――贾樟柯电影〈世界〉和〈三峡好人〉中的“底层旅行”》,《韩中言语文化研究》(韩国),2009年10月,第21辑。

(32)《影响的焦虑――浅析许鞍华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跨领域对话与碰撞》(黄贤强、柯思仁合编,新加坡:青年书局,2009年),第225-243页。

主要著作

主要专著

(1)《城市与现代性:重绘早期欧美电影》,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

(2)《电影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3)《底层再现: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城市游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5年6月。

主要译著

(1)《高行健与跨文化剧场》(英译中,合译,柯思仁著),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2015年11月。

(2)《银色金属恋人》(英译中,Tanith Lee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

(3)《一只鸟的选择》(英译中,Iain Reid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4)《再见,西方文化》(英译中,合译,Norman Douglas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

(5)《美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五大贡献》(英译中,合译,Charles William Eliot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科研项目

(1)“欧美早期电影的知觉范式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主持人,2018年。

(2)“当代电影中的北京城市空间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主持人,2015年。

(3)“当代新加坡电影的空间与认同”,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主持人,2014年。

(4)“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城市游民”,中国人民大学新教师启动金项目,项目主持人,2014年。

上一篇:陈邵(将领)

下一篇:陈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