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来庚

时间:2024-01-09 18:43:25编辑:小周

窦来庚的个人简介

窦来庚(1900-1942.7.19),字峰山,山东省临朐县营子乡窦家洼村人。自幼尚武,1914年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临朐师范讲习所,1919年考入济南一中,当年转入山东省武术传习所学习。毕业后任临朐县高等小学国术教员。大革命时期,去镇江任江苏省立第九师范国术教员。不久到南京中央保健司任职员。其间,他曾在全国武术考试中夺得~最特优第一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参与发起并组织全国杭州武术擂台赛。1931年任济南民众体育场场长。1932年任山东省国术馆副馆长(馆长由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兼任)。1935年承办“志成国术研究社”,兼任过济南一中和齐鲁大学的武术教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国民第三集团军司令部(韩复榘任总司令)警卫武士队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济南失守,武士队被改编为国民军义勇队,任队长,率120人来到临朐。先后驻寺头和南道、北道(今青州辖)一带,筹集装备,队伍很快扩展到300多人。1938年1月日军侵占临朐城。4月12日率部与30多名日军、50多名伪军激战两个多小时,收复临朐城。5月24日,七八百名日军、3000多名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犯临朐城,亲率执法队防守南门。因日伪军势众,装备精良,义勇队被迫突围出城。这次战斗从凌晨一直激战到下午3点,击毙日军指挥官1人,打死日伪军70多人。1938年秋,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将国民军义勇队改编为山东省保安第17旅,任命为旅长。赞同“国共合作”、“枪口对外”、“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主张,同共产党马保三部队保持联系,亲自掩护过中共地下党员任铭剑。1938年后率保安17旅官兵先后在临朐城、烟冢铺、黑山、岩头、半中、南流、赵家庄、牛山、盘阳、大郝庄、龙诜铺等地与日伪军作战20余次。1942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牟中珩疑其与共产党有联系,将其调离军队,委任为山东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拖延40余日,拒不就职。8月29日,日军调集张店、淄博、益都、寿光、昌乐、广饶等十几个县的日伪军3000多人包抄保安17旅。得知消息后,立即在北福山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会上多数人主张避敌主力,暂时转移,他却主张抵抗。命令部队坚守阵地,与日军决一死战。
1942年7月19日凌晨,日伪军分多路向窦部发起进攻,保安17旅因兵力、武器与敌悬殊,节节失利,先退至福山、八埠顶一带,后退到邬家官庄。激战到下午4点,2000多人的17旅只剩不足100人,自己亦中弹负伤。誓死不当俘虏,开枪自尽,牺牲时42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感其忠烈,追晋为陆军少将。1988年2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据窦璋口述,其父窦来庚(字峰山)1900年生,山东临朐人,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窦来庚自幼喜爱武术,19岁考入济南一中,当年转入马良创办的武术传习所,不久成为该所的高材生,任临朐县高等小学国术教员,后考入中央国术馆,毕业后到镇江任江苏省立第九师范国术教官,不久到中央保健司任职员,后到济南一中、齐鲁大学、民众体育场等任国术教员。据聂景康老先生回忆,他于1935年考人济南一中(时称山东省立济南初级中学),课程表中有“国术”课,学校非常重视,有一个小操场专门用于练武,仓库里排列着很多兵刃,包括峨嵋刺、九钉耙在内远非十八般兵器。在聂老的印象中,窦来庚约1.80米的身高,当时教他们弹腿,同学们对他表演的大刀赞不绝口,当时还有一名老师经常跟随窦老师协助教学。在窦璋的记忆中,窦来庚1928年参加第一届国术国考,名列最优等,后任山东省国术馆副馆长。期间,他曾组织14个班,并设志诚国术研究社和民众班及两期师范班。他的主张是“国术救国”“强种”“强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窦来庚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肆意践踏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杀戮无辜的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心驱使着他带领山东国术馆120余人到沂蒙山区临朐一带进行抗日战争,与日寇作战60余次,规模较大的有20多次,打死打伤日寇70余人(其中少将一名),并一度收复了临朐县城,阻止了日军南侵自临朐到临沂、安徽等地的作战路线计划。因此,成为日寇的眼中钉。此时,很多爱国人士仰慕窦来庚的爱国豪情,纷纷加入义勇队,队伍扩充到3000多人。当时正值荒年,部队生活难以维持,窦来庚变卖自己全部家产供给部队,但仍维持不了多久。当时的山东省主席沈鸿烈闻听义勇军越来越壮大,便收编为“山东保安十七旅”,窦来庚任旅长(少将军衔,抗日战争胜利后追认中将)。
1937年至1942年,这支队伍沉重打击了日寇。由于部队非正规编制,装备简陋,没有军饷、军装、军粮,条件非常艰苦。十七旅成立了武术队,山东国术馆的馆员们则成了武术队的中坚力量。他们教官兵习练武术,用大刀与日寇作战,当年的“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歌曲豪迈激昂,抒发了爱国将士的豪情壮志和对日寇的切齿痛恨以及扬我国威的痛快淋漓之感。据聂景康老先生介绍,当时对“大刀片”的技术要求很高,“七个铜板摞在一起,一刀下去劈成两半,大刀不卷刃”,这种高超的武艺是与当时军队的需要密切相关的。

上一篇:曾令弟

下一篇:曹世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