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德献的个人简介
窦德献博士原籍我市社旗县,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先后在日本、美国学习和从事科研工作,是世界著名的分子生物和基因工程科学家。窦博士心系祖国,在美国功成名就之际,毅然回国创业,先后在烟台、青岛创办医药企业,多次到国家有关部门开展讲学交流活动,并积极为祖国争取了十分之一的世界基因工程项目。此次应市侨联侨办邀请回乡,旨在考察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并就一些合作项目达成了共识。窦德献 - 简介
美籍华人、著名分子生物和基因工程科学家窦德献博士日前回到家乡河南南阳为他创办的“今凯基因药物实验室”投入使用做前期筹备工作。
窦德献博士原籍南阳,今年4月在南阳创办“今凯基因药物实验室”。南阳市外侨办赵天才主任亲切会见了窦德献博士。会见中,赵天才主任对窦博士回家乡投资创业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了解了窦博士在国外的科研成就以及今凯基因药物实验室的筹备组建情况,表示市外侨办将继续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提供全方位服务,全力帮助实验室按期建成投入使用。窦德献博士介绍说,在南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00万元的今凯基因药物实验室前期筹备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将于9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实验室争取在2年内达到试验室自供日常运营的能力,力争在5--7年内开发出世界领先的国家一类生物医药。
窦德献博士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先后在日本、美国学习和从事科研工作,是世界著名的分子生物和基因工程科学家,拥有国内外专利30余项,成果多次在国际上获得金奖。窦博士心系祖国家乡,今年回南阳创办了“今凯基因药物实验室”,汇集了一批美、中两国在基因抗癌药物研究领域全球知名的科学家,窦德献博士和癌症“总开关”HIF基因的原始发现者西门兹博士联合担任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和开发HIF基因类药物,是一种世界领先的高效、广谱抗肿瘤药物,一期研发引进风险投资8000万元。
窦德献 - 生平介绍
窦德献1962年生。5岁那年,他背上母亲用手缝制的书包到窦观小学小叶庄分校上学。第一学期放假回来,他就拿回了奖品:作业本、铅笔。当时,他看到母亲白天上地干活,晚上点上煤油灯帮助别人做缝纫机活,太辛苦,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他的希望。
他上小学时,家里每年缺柴烧,节假日都要上地拾柴、拔豆茬,小手磨出了血泡,也不叫一声苦,仍然坚持干。他初中时的数学老师王兰增回忆说,德献平时不爱说话,学习刻苦,遇到难题,不是先问老师、问同学,而是自己钻研,直到做出来为止。“他考上大学后第一封信就是给我写的。”王老师说着眼圈都红了。
窦德献从小就有远大志向。上初中时,晚上他和村上的邻居、同学窦万怀一起去看电影,路上他说:“咱学的牛顿定律、焦耳定律、这公式那公式,都是外国人研究出来的,咱就不会也搞点发明……”谈起这些,窦万怀发自内心地说:“德献的话对我触动很大,他的远大理想终于成为现实,这绝不是偶然的。”
现在窦德献已功成名就了,但他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他在国外居住24年,始终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常说:“是祖国培养了我,是父母养育了我,我搞科学研究是为祖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无论走遍天涯,都忘不了祖国的培养、父母的养育。”
成功在千次失败背后
1978年,窦德献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79年教育部从全国重点高校中选出100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首批留学生前往日本学习,窦德献就是其中一员。他在参加日本全国高考统考中(日本高考的严格程度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出名的),以各科考试成绩全优,化学取得满分(100分),顺利地进入了郭沫若当年的母校―――日本国立岗山大学,就读生物机能开发专业。在读博士期间,他发现了远古生物ACIDIPHILIUM共66株(被命名为IH―――66H),提出“古生物存读原理学说”。并根据此生物的生长特性,首次将其应用于生物冶金。国际湿式冶金学会主席IMAI称此技术是对21世纪人类冶金前途的探寻及对生物工程的重大贡献。
然而,科学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当年窦德献的博士论文做得异常艰辛。导师交给窦德献的课题是要制造出一个既能耐酸又可抵抗重金属毒性的工程菌株。实验一次又一次失败了,在日本留学已8年的窦德献第一次感到研究竟然如此艰难。他一度心力交瘁,病倒了,病中的窦德献依然牵挂着实验,生物反应器发生重大变化,他就让日本同学搀扶他到实验室现场指挥。“一定会成功的,哪怕做1000次。”导师谆谆教导激励着他。临近1987年春节,失败实验次数真的突破了1000次,此时他已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感觉已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大胆假设的时机快到了。除夕之夜,他独自一人来到实验室,继续实验。又是一夜无眠。凌晨5点,奇迹发生了,他发现反应器里产生了生物工程内切酶AFAI!他大胆设想: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要移植的DNA被剪切成多个片段,难怪基因移植不能成功,失败的原因找到了,这一实验虽然不能产生既定目标工程菌,却能产生多达17种生物工具酶,而且生产效率奇高,比当时生产内切酶的标准方法高80多倍。多少个日日夜夜,魂牵梦绕,窦德献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以其自身的飞跃,发明了生物工程工具酶(即基因工程剪刀)AFAI等共17种。此发明于1989年在日本投产,至今仍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研究领域。博士论文顺利通过答辩,他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
1990年春,他应邀到美国底特律医学中心(DMC)从事博士后研究,从此,用自己坚实的生物工程知识,致力于探索攻克人类顽症―――癌症和心血管病的工作。为了克服癌细胞的抗药性(MDR),他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癌细胞抗药功能模型,进而又掌握了MDR分子在试管中的重组技术。1992年夏天,全世界100多位著名生物能与分子通道科学家云集美国克里佛兰参加学术会议。会上他的MDR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他发明的抗药分子通道的反向喷射法为癌症的基因疗法开辟了新路。
1994年,他在人类基因领域,研究发现了轰动科学界的人类大脑发育基因NEU?RONATIN(美国专利号5837535,美国基因库注册号U31767)。窦德献回忆起这段经历,心情依然激动不已。“我发现这一基因,当时的感觉是我不经意之间,破解了一部天书,天机不可泄漏,我能公开这一发现吗?”
他驱车来到了碧波浩淼的圣克莱尔(st.clair)湖畔,静静地思考了一下午。“我应该公开这一发现。破解大脑发育基因不是偶然现象,是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大进展。”当年秋天该成果在华盛顿召开的世界人类基因组织年会上展出,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世界著名杂志《大脑研究》(BRAINRE?SEARCH)将他的研究成果刊登在1996年6月号的封面上。在美国有许多世界著名公司和研究机构向他提出合作计划。
目前,窦德献已在国际、国内申请拥有专利30多项。2003年《人民日报》举荐他为“21世纪创新人才”,他被邀请加入世界人类基因工程学会,成为世界人类基因组织HUGO的早期会员。
我以我心报祖国
窦德献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代出国留学生,报效祖国一直是他心底的愿望,在他看来,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祖国的需要就是命运的召唤,他决定以创业报效祖国。
2002年,他怀着满腔热情回到祖国,用自己拥有的智慧和知识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当年9月,他在烟台创建了华大药业有限公司,出任公司总裁。他以振兴民族药业为己任,目前已投产并在市场上销售良好的皮生长因子(EGF),是获诺贝尔奖的项目,在医药上有很广泛的用途。他采用世界先进的基因重组工程技术,成功研制全新溶栓药物―――人类纤溶酶,其溶血栓的药效比同类产品更加快速且安全可靠。该药于2003年12月10日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002年11月,窦德献又参与组建青岛海澜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总裁。
一直走在科技前沿的窦德献,密切关注并支持着中国传统的医药行业。例如:利用现代化生物技术,他很快开发出新型庆大霉素。普通庆大霉素存在的问题是有效成分CI含量低,非有效成分副作用大。而他研制的新型庆大霉素CI含量高达51%~75%,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25%~50%,这一创新,有望重新制定庆大霉素的国家标准,也必将为中国抗生素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窦德献,这棵在科技领域中成长的树,始终如一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他的根已深深植在祖国这片活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