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尼·卡特的个人简介
本尼·卡特 (Benny Carter) Benny Carter 是爵士乐早期的重要人物,也是最早打入好莱坞的黑人作曲家之一。
艺人介绍
Benny Carter本尼·卡特(1970-)
原名:Bennett Lester Carter
活跃年份:1930-1990
主要音乐风格:Swing
主要演奏乐器:中音萨克斯管、小号
演出相关工作:编曲、作曲、指挥
主要音乐风格:摇摆乐
绰 号:国王
人物经历
1907年8月8日生于美国纽约州的纽约市。1927年,卡特与查理·约翰逊的“天堂”乐队录制了自己的首张专辑o 1928年,卡特指挥当时最著名的大乐队在阿卡蒂亚舞厅首演大获成功并深受观众的喜爱。1930―1931年,卡特一直与弗莱切·汉德森的乐队合作演出。同时,还短时期接管过风靡一时的麦金尼的“摘棉花者”乐队。30年代初,卡特逐渐成为与约翰尼·霍奇斯齐名的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他在编曲和作曲方面的造诣也可以从当时的热门流行曲《我心中的布鲁斯》和其后的《当光线不足的时候》中窥豹一斑。1935年,卡特应英国乐队指挥亨利·霍尔邀请,赴英国著名的BBC广播管弦乐团担任作曲,爵士乐由此在英国传播开来,卡特的名字也随之家喻户晓,此外,他还在欧洲各国录制了大量的名曲,其中乐曲《布鲁斯华尔兹》是爵士乐历史上最早的爵士华尔兹。1938年,卡特返回美国,重新组建了一支大乐队。这是一支传统形式的大乐队,商业色彩很浓,重视流行性超过了艺术性。1941年,乐队以失败告终并解散。此后,卡特又组建了一支以自己为核心的七重奏乐队。1943年,卡特选择了洛杉矶作为永久的居留地,专心为电影厂担任配乐。1944,―1946年,卡特试图重现昔日的辉煌,又组建了一支大乐队。成员包括:迈尔斯·戴维斯、J.J.约翰逊和马克斯·罗奇等爵士乐大,J币,乐队后来面临种种困难而不得不解散。此后,卡特继续从事电影音乐的创作,录制自己擅长演奏的中音萨克斯管。60年代中期,卡特忙于日常事务,很少有机会演奏中音萨克斯管,直到70年代初才再次复出,在世界舞台上演奏中音萨克斯管。
人物生平
如果在描述Benny Carter的音乐家生涯的时候,只是说他有着引人注目的、多产的一生,那么这种陈述的本身已经大大低估了他的成就。作为一位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一位编曲家,作曲家,乐队指挥,一位不经常演奏的小号演奏家,本尼·卡特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一直就是最出色的几个人中的一位。至少从1928年开始他就成为了最优秀的爵土乐音乐家之一,而令人称奇的是,在1996年,也就是说他已经年满88岁高龄时,他仍然上台演奏,而且表现出来的精力和才智,丝毫未受他年龄的限制。有时人们如果单单听他的演奏,而不是在现场观看,甚至会认为他是在他鼎盛的三十年代,他的魅力丝毫没有渐弱。在他只有二十几岁时,Benny Carter就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当时最优秀的大乐队的指挥之一。
他总是充满活力,信心十足,总是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这反映出爵士乐的一种精神:如果是一位大师,当他在二十年后演奏同一支曲子时,他的演奏仍然能给人带来新的感受!爵士乐从来没有,也永远没有简单的重复。创新是爵士乐的精神,这一切带给人们音乐的灵感,而灵感的源泉都是来自音乐家心灵的反思。同许多爵士乐早期的大师一样,本尼·卡待学习乐器演奏基本上也是采取了自学的方式。在演奏丁―段时间的c调萨克斯管之后,他开始演奏小号,并最终转向了中音萨克斯管的学习,这最终成为了他最擅长的乐队演出相关工作。 1927年,Benny Carter录制了自己的首张唱片,合作者是查理·约翰逊的“天堂”乐队。1928年,他拥有了自己的首支大乐队。乐队的首演是在纽约的阿卡蒂亚舞厅举行的,初试身手,Benny Carter就大获成功。1930年到1931年期间,Fletcher Henderson一直是卡特的合作者,而当时风靡一时的麦金尼的“摘棉花者”乐队也曾短期由卡特接手掌管。
年轻的卡持成为了大乐队时代的重要人物。在三十年代初,卡特已经成为了与约翰尼·霍奇斯齐名的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尤其是他的现场演出更是受到了爵士乐迷的广泛欢迎。他在编曲和作曲方面的才能为人称道,在技巧方面他无可挑剔。他的小号演奏虽然机会不多,但却都非常精彩。 本尼·卡持在乐队演出相关工作演奏方面,是一位全才,这在六十年前,就已经是人们公认的事实。他录制过次中音萨克斯管的唱片,单簧管唱片,还有钢琴唱片,甚至于演唱他也曾尝试过,尽管他为数不多的演唱证明,即便是他也不是超人。1935年,正当摇摆乐正如日中天时,Benny Carter却到了欧洲。在伦敦,英国的乐队指挥亨利·霍尔邀请他加入乐队。这就是英国著名的BBC管弦乐队。在乐队中,卡特担任编曲一职,这使他有了充分施展自己的编曲才华的机会。由于BBC乐队在英国的巨大影响,卡特的名字在英国家喻户晓,爵士乐也由此在这个欧洲的岛国传播开来。爵士乐在英国的普及,Benny Carter功不可没。1938年欧洲政治局势动荡,大战一天天临近,甚为前途忧虑的本尼·卡持返回美国,重新组建了一支大乐队。这是一支传统形式的大乐队,但是乐队商业色彩很浓,重视流行性,超过了对艺术性的重视,最终结果是以失败告终,于1941年宣告解散。卡待在大乐队解散之后,组建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七重奏乐队。1943年,Benny Carter结束八年的飘泊生涯,选择了西海岸的洛杉矾作为自己永久的居留地。对于一位成功的爵士乐音乐家来说,这里好像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他原本打算在这里安渡后半生,却未曾料到,这里竟然成为了他重新倔起的地方。
四十年代,美国的西海岸成为了爵士乐新的中心,许多新的风格,新的流派都是在那里诞生,卡特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场所。在1943的电影《暴雨天气》中,他出演了一位鼓手,与另外一位大师范茨·Waller一道上了银幕。在此之后,他埋头苦干,专心为电影场担任配乐。在之后的三年里,他曾经尝试重现首日的辉煌,建立了一支大乐队。他的乐队阵容很强大。然而毫无疑问,大乐队时代在战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爵士乐发展的潮流,即便是Benny Carter也无法逆转。他的乐队并未如他期待的一样成功。最终他结束了尝试,放弃了努力,解散了这支大乐队,专心投入电影音乐的创作之中。卡特电影音乐创作的历史整整持续了半个世纪。 在四五十年代,Benny Carter仍不时重操旧业,录制自己所擅长的中音萨克斯管的演奏。他曾和爵士乐历史上的一支经典的乐队爵士爱乐乐团一道巡回演出,并曾参与过爵士乐著名的制作人诺曼·格兰兹的即兴演奏会的唱片的录制。这些都丰富了他辉煌的音乐历史。到了六十年代中期,由于忙于日常的任务,卡特很少有机会演奏中音萨克斯管,直到七十年代初,他才再次复出。他的演出和创作的日程安排的满满的,这对一位已经年近七十的老人来说,不能不被认为是一个奇迹。
卡特是爵士乐早期的重要人物,也是最早打入好莱坞的黑人作曲家之一,他为多部主流好莱坞电影做过配乐,其中包括《暴风雨》(StormyWeather)等经典。他的音乐生涯长达70年,合作过的名家无数,其中包括迈尔斯·戴维斯(MilesDavis)、迪兹·吉列斯比(DizzieGillespie)等影响了爵士乐进程的人物。同时,他也是引领著名爵士女歌手艾拉·费兹杰拉德(EllaFitzgerald)入行之人,在他将后者介绍给爵士乐队领队奇克·韦伯(ChickWebb)后,她的艺术生涯才正式起飞。
卡特基本上是自学成材,早年跟母亲学过一段时间的钢琴,同时,受到了邻居布伯·米利(BubberMiley)――――艾灵顿公爵(DukeEllington)的乐队成员――――的影响。15岁时,卡特已经出没在各夜店走穴。在摇摆乐(Swing)时期,他为弗莱切·韩德森(FletcherHenderson)的大乐队作曲,赢得了声誉,1928年他与韩德森的乐队一起走进了录音室,其《KeepaSonginYourSoul》一曲尤以出人意表的配器令人刮目相看。稍后他成立了自己的乐队。
如果在描述BennyCarter的音乐家生涯的时候,只是说他有着引人注目的、多产的一生,那么这种陈述的本身已经大大低估了他的成就。作为一位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一位编曲家,作曲家,乐队指挥,一位不经常演奏的小号演奏家,本尼·卡特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一直就是最出色的几个人中的一位。至少从1928年开始他就成为了最优秀的爵土乐音乐家之一,而令人称奇的是,在1996年,也就是说他已经年满88岁高龄时,他仍然上台演奏,而且表现出来的精力和才智,丝毫未受他年龄的限制。有时人们如果单单听他的演奏,而不是在现场观看,甚至会认为他是在他鼎盛的三十年代,他的魅力丝毫没有渐弱。在他只有二十几岁时,BennyCarter就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当时最优秀的大乐队的指挥之一。
他总是充满活力,信心十足,总是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这反映出爵士乐的一种精神:如果是一位大师,当他在二十年后演奏同一支曲子时,他的演奏仍然能给人带来新的感受!爵士乐从来没有,也永远没有简单的重复。创新是爵士乐的精神,这一切带给人们音乐的灵感,而灵感的源泉都是来自音乐家心灵的反思。同许多爵士乐早期的大师一样,本尼·卡待学习乐器演奏基本上也是采取了自学的方式。在演奏丁―段时间的c调萨克斯管之后,他开始演奏小号,并最终转向了中音萨克斯管的学习,这最终成为了他最擅长的乐队演出相关工作。1927年,BennyCarter录制了自己的首张唱片,合作者是查理·约翰逊的“天堂”乐队。1928年,他拥有了自己的首支大乐队。乐队的首演是在纽约的阿卡蒂亚舞厅举行的,初试身手,BennyCarter就大获成功。1930年到1931年期间,FletcherHenderson一直是卡特的合作者,而当时风靡一时的麦金尼的“摘棉花者”乐队也曾短期由卡特接手掌管。
年轻的卡持成为了大乐队时代的重要人物。在三十年代初,卡特已经成为了与约翰尼·霍奇斯齐名的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尤其是他的现场演出更是受到了爵士乐迷的广泛欢迎。他在编曲和作曲方面的才能为人称道,在技巧方面他无可挑剔。他的小号演奏虽然机会不多,但却都非常精彩。本尼·卡持在乐队演出相关工作演奏方面,是一位全才,这在六十年前,就已经是人们公认的事实。他录制过次中音萨克斯管的唱片,单簧管唱片,还有钢琴唱片,甚至于演唱他也曾尝试过,尽管他为数不多的演唱证明,即便是他也不是超人。1935年,正当摇摆乐正如日中天时,BennyCarter却到了欧洲。在伦敦,英国的乐队指挥亨利·霍尔邀请他加入乐队。这就是英国著名的BBC管弦乐队。在乐队中,卡特担任编曲一职,这使他有了充分施展自己的编曲才华的机会。由于BBC乐队在英国的巨大影响,卡特的名字在英国家喻户晓,爵士乐也由此在这个欧洲的岛国传播开来。爵士乐在英国的普及,BennyCarter功不可没。1938年欧洲政治局势动荡,大战一天天临近,甚为前途忧虑的本尼·卡持返回美国,重新组建了一支大乐队。这是一支传统形式的大乐队,但是乐队商业色彩很浓,重视流行性,超过了对艺术性的重视,最终结果是以失败告终,于1941年宣告解散。卡待在大乐队解散之后,组建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七重奏乐队。1943年,BennyCarter结束八年的飘泊生涯,选择了西海岸的洛杉矾作为自己永久的居留地。对于一位成功的爵士乐音乐家来说,这里好像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他原本打算在这里安渡后半生,却未曾料到,这里竟然成为了他重新倔起的地方。
四十年代,美国的西海岸成为了爵士乐新的中心,许多新的风格,新的流派都是在那里诞生,卡特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场所。在1943的电影《暴雨天气》中,他出演了一位鼓手,与另外一位大师范茨·Waller一道上了银幕。在此之后,他埋头苦干,专心为电影场担任配乐。在之后的三年里,他曾经尝试重现首日的辉煌,建立了一支大乐队。他的乐队阵容很强大。然而毫无疑问,大乐队时代在战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爵士乐发展的潮流,即便是BennyCarter也无法逆转。他的乐队并未如他期待的一样成功。最终他结束了尝试,放弃了努力,解散了这支大乐队,专心投入电影音乐的创作之中。卡特电影音乐创作的历史整整持续了半个世纪。
在四五十年代,BennyCarter仍不时重操旧业,录制自己所擅长的中音萨克斯管的演奏。他曾和爵士乐历史上的一支经典的乐队爵士爱乐乐团一道巡回演出,并曾参与过爵士乐著名的制作人诺曼·格兰兹的即兴演奏会的唱片的录制。这些都丰富了他辉煌的音乐历史。到了六十年代中期,由于忙于日常的任务,卡特很少有机会演奏中音萨克斯管,直到七十年代初,他才再次复出。他的演出和创作的日程安排的满满的,这对一位已经年近七十的老人来说,不能不被认为是一个奇迹。
著名专集
《我的全部》
All of me (1934 - 1959)
《进一步定义》
Further Defin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