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生

时间:2024-01-12 06:20:39编辑:小周

陈锡生的个人简介

陈锡生,程控交换技术专家,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在国产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中曾发挥重要作用,在引进的S1240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消化吸收中成绩突出,对我国通信网迈向程控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话务理论及其工程应用上颇有建树,提出了新型数字交换网络系列化的阻塞计算方法。另有同名作家。

程控交换技术专家

生平简介

陈锡生,1934年8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祖籍泰州市,父辈长期居住于常州市。1951年在省立常州中学毕业后,曾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因父亲长期在邮局工作,青睐于邮电行业,所以于1951年改入江苏省邮电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工作年余又于1953年9月进入南京电信学校市话特别(大专)班学习,1956年2月毕业后留校工作。1958年南京电信学校升格为南京邮电学院,陈锡生一直在该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40余年来,陈锡生长期从事电话交换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除了本科教学以外,还培养了20名硕士研究生,并多次参与大型程控交换培训班的教学活动,编写了6种教材,包括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现代电信交换》,曾获得原邮电部优秀教材特等奖、一等奖和原机电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20世纪80年代初期,正是我国通信网迈向程控化的年代。陈锡生作为项目负责人,与江西省邮电科研所合作,成功研制了CKJ128门程控用户交换机。这是我国最早自主研制的程控用户交换机之一,获得原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3年,原邮电部拟引进S1240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先后派出两批专家到比利时贝尔电话制造(BTM)公司考察和学习。作为第二批专家组副组长,陈锡生于1983年8月至1984年1月在比利时BTM公司进修,学习掌握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全分布式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在专家组中发挥了业务先导的作用。1984 年初回国时,正值我国正式引进该系统的生产线,成立上海贝尔电话制造公司,于是他立即以满腔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S1240系统的消化吸收和培训工作,并率先把数字程控交换技术作为高校本科教学内容,编写了各种教材和专著,为S1240系统的国产化和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

80年代中期,大中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列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陈锡生作为子课题“程控交换机环境模拟器”的项目负责人,组织南京邮电学院交换教研室、数字电路教研室共同攻关,取得成功,获得原邮电部“七五”攻关项目一等奖。

90年代以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取得群体突破,这是我国通信网内国产机逐渐走向主导地位,通信设备制造业开始走向世界的重大里程碑。陈锡生积极参与了其中中兴公司的ZXJ系列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和总体设计,在ZXJ 系列机的开发与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锡生在程控交换机总体设计和软件开发、话务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等方面颇有建树,特别是在新型数字交换网络的阻塞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他在交换技术领域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1种。由于他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成绩突出,1985年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得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并于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还兼任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委员,网络与交换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兴通讯技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陈锡生1986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88~2002年,历任第七届、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届、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江苏省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和第八届副主任委员。

宜兴作家

笔 名: 羊羊、阳阳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5

民 族: 汉族

江苏宜兴人。大专毕业。1973年赴江苏宜兴大贤岭林场插队务农,后历任林场工区副主任、场团总支书记,宜兴陶瓷公司合新厂工人、教师、会计,江苏宜兴电视台编辑、经济部副主任、新闻部主任、专题文艺部副主任、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小城风流》,散文集《走进秋天》,中篇小说《葛家窑》、《壶殇》,短篇小说《晒稻》、《鞭炮》、《窑场人物》、《窑场女子》、《老窑》、《短篇二题》、《山魂》、《孙大个》、《平头百姓》、《情债》、《秀风》、《小说两题》等。

上一篇:陈焕焕

下一篇:蔡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