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卫

时间:2024-01-12 07:52:41编辑:小周

卜卫的个人简介

卜卫,女,1957年生,当过工人、教师。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传播与儿童发展研究。现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怀有一颗童心,总以拥有许多儿童、少年朋友为自豪!关心孩子门正在看什么、听什么、玩什么和想什么,每日琢磨他们怎么才能在这个五光十色、四通八达的“地球村”里过得快乐!

基本介绍

卜卫,女,1957年3月25日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

人物简介

卜卫,女,1957年出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卜卫同志从事传播与儿童的研究工作已20年。自1997年担任媒介传播与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英国救助儿童会的顾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儿童保护、艾滋病、传播等部门的顾问。主持课题研究,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大众传播对儿童的影响”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机构的儿童研究项目,其内容包括儿童与媒介新技术、改善儿童青少年公共健康、艾滋病预防与干预、女童教育、减少针对儿童的暴力、促进儿童福利制度、反对针对儿童拐卖、发展儿童青少年草根文化以及促进媒介素养教育。其《进入地球村-大众传播与中国儿童》为我国第一本有关儿童与传播的研究著作,以后出版《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媒介与儿童教育》、《促进农村校外青少年健康教育的传播战略研究》等六本专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及内部研究报告约400万字。曾获1997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文化部“蒲公英奖”少儿文化论文专著金奖等。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专家评估组成员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专家评估组成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性别与法律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北京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北京市律师协会“北京市未成年人维权律师”专家支持系统成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教授)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

英国救助儿童会(中国)顾问

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顾问

个人作品

主要著作与论文如下:

媒介与青少年

研究焦点:儿童青少年的媒介采用、使用及其影响;通过儿童参与媒介促进儿童权利;媒介新技术(如互联网)的使用与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媒介教育等。

主要著作

● 专著《进入“地球村”――中国儿童与大众传播》(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7年再版),1997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同一年获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奖(最高奖)(团中央和中国社科院颁发)。

●1996至1999年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大众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出版专著《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新华出版社,2001年),2003年获文化部“蒲公英”奖少儿文化论文专著金奖。

●媒介教育系列著作三本《电视》,《广告》和《新闻》(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普及读物《儿童权利传播手册》(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2003年,与宋小卫合作)

●著作《媒介与儿童教育》,新世纪出版社,2002年10月

主要论文

――“大众媒介与儿童权利导论”,《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三期。

――“全国五城市儿童阅读状况系列研究报告”,1998年12月4日,12月11日,1998年12月18日,1998年12月25日,中国图书商报

――“2001年中国五城市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的报告”,《中国信息年鉴》,2002年。

――“2003年中国七城市青少年互联网采用、使用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中国新闻调查年鉴》,2004年

――“捍卫童年―评《童年的消逝》”,《读书》,2000年3月。

――“儿童电视:谁是主体?――兼论我国儿童电视的成人化问题”,《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第二期。

――“大众传媒与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青年研究》,1997.年第二期。

――“关于我国城市儿童媒介接触与道德发展的研究报告”,《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1期

――“试论媒介内容对儿童现代观念的影响”,《台湾新闻学研究》,1994.48期

――“儿童媒介需要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3期

――“关于青少年与电子游戏机需要的研究报告“,《青年研究》,1996.6

――“报刊、电视、互联网――大众媒介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与刘晓红合作),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项目,2002年。

――“通过媒体报道透视童工现象――关于中国童工报道的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刊物《青年研究》,2002年第8期,p10-19。

英文论文:

―― “Chinese Families and Media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PLAY,JOURNAL 4, 1996

――Adoption, Usage, and Impact of the Internet: Youth Participation and the Digital Divide in China, Internet, Governance, Democracy: Democratic Transitions from Asian and European Perspectives, compiled by Jens Hoff, Nias press, 2006, p.123-142.

主要干预与倡导项目

●1999年8月至12月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媒介顾问,研究报告:Report on Media Opportunities for UNICEF China,1999。

●利用互联网促进儿童权利:儿童表达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2000-2002。

●2000年为英国儿童救助会儿童权利培训项目评估顾问,评估报告“A Participatory Review of Save the Children (UK) Chinau2019s Child Rights Training Program”(with Neelam Singh)。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网站项目评估研究报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2003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政府跨部门女童教育合作项目:女童议题倡导与针对媒体的社会性别培训,2004-2006, 关于针对媒体的女童报道参与式多步培训的研究报告。

性别与媒介研究

研究焦点:媒介内容的社会性别分析;性别与媒介接收;女性媒介在中国社会的角色与作用;性别平等的媒介干预策略研究等。

主要出版物

● 论文集《媒介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 普及读物:女性与互联网,《生活在网络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中文论文

――“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2

――“社会性别视角中的传播新技术与女性”,《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2月,P37-43

――“挑战公私分界:探讨女性形象的媒体再现、社会现实及其干预”,《中国女性文化大系丛书之一:女性·社会焦点问题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6月。

――“我国主导报纸中的女童形象研究”,《中国女性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3月,p91-102。

―― “有关传播法规与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增刊(2005年12月出版),第47,48和70页(与宋小卫合作)。

――“妇女与传媒――媒介与性别十年回顾报告”,《妇女发展蓝皮书:中国妇女发展报告(;95+10)》,王金玲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p.291-333。

――“女童发展十年回顾报告”,《妇女发展蓝皮书:中国妇女发展报告(;95+10)》,王金玲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p.358-396。

――建立研究、政策与实践的桥梁――关于福特基金会发展妇女/社会性别学项目的研究报告,2005年。

主要倡导和顾问项目如下:

●针对媒体的社会性别培训项目,1999年在北京与WACC、印度妇女组织合作举办“媒介与社会性别”参与式研讨班等,参加2003年广东媒体社会性别培训,2004首都媒介高层领导人“优化妇女舆论环境座谈会”等。

●中国法学会反对家庭暴力网站项目负责人,2001-2006。

●世界银行性别顾问,2000年

●福特基金会性别项目顾问,2004年。

3.通过传播赋权研究

研究焦点:边缘群体的媒介采用及资源分析;传播信息技术鸿沟与消除策略研究;替代性媒介研究;NGO的媒介战略研究;IEC战略研究等。

重要论文如下:

1.“大众媒介传播与农民现代化”,《中国农民》,1996.1―2

2. “中国大众媒介中的艾滋病报道研究”(与刘晓红合作);艾滋病报道指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卫生部国际项目处、中华预防医学会疾病控制司项目,2001年。

3. “从受众分层看中国预防肺结核病IEC媒介战略”(与邱林川合作),2002, 世界银行、英国使馆与中国卫生部项目。

4. “四川省打击拐卖妇女的媒介宣传教育战略分析”(与邱林川合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全国妇联国际项目处,2002年。

5. “探讨替代性媒体的作用:反暴力网站的个案研究”,《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国际视角与实证研究》,荣维毅、黄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6. “中国困境儿童报道的内容分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儿童发展中心项目,2003。

7. “河南、陕西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的媒介倡导研究”,英国马丽斯特普基金会与共青团中央项目,2004年-2005年。

8. “促进农村校外青少年健康教育的传播战略研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卫生部健康教育所合作项目,2005年――2006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与刘晓红合作)

英文论文:

Organizing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u2013Exploring the Use of a Popular Theatre Troupe as Alternative Media in Rural China, Women and Gender in Chinese Studies, edited by Nicola Spakowski and Cecilia Milwertz, Chinese History and Society (Berliner China-Hefte) 2005, Vol. 29, Die Deutsche Bibliothek, p.48-63.

4. 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受众研究

●《媒介u2022人u2022现代化》(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 《大众传播心理研究》(刘晓红、卜卫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有关大众媒介影响的重要论文:

――.“关于人民日报读者情况的调查报告“,人民日报《编采业务》,1993.9.30

――“关于厦门受众收听海外电台的调查”,《民意》,1994.2

――“受众的媒介观念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2

――“媒介与社会文化变迁――试论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中加传播研究》,93.12.13

●有关媒介新技术影响的重要论文:

――“关于瀛海威网络用户的调查报告”,《青年研究》,1997年第四期

――“因特网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1998年11月,社科文献出版社

――“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信息时代记者培训的重要课程”,《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第一期

――“关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记者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调查报告”,《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3期

――“V-chip 与美国的言论自由”,《读书》,1999年5期。

5. 社会科学与传播学方法研究

●1994年至1997年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指标体系的研究与设计》,出版专著《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卜卫、周海宏、刘晓红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三等奖。

●重要论文:

――“传播学实证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2

――“论传播学调查报告的分析与评价”,《 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4.3

――传播学研究方法系列论文(7篇),《国际新闻界》,1996~1997。

英文论文

u2018Looking for ’the Insider’s Perspective’: Human Trafficking in Sichuanu2019, in DOING FIELDWORK IN CHINA, Maria Heimer & Stig Thøgersen, eds, Copenhagen: NIAS(Nordic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Press, 2006, pp.209-224

上一篇:貂依

下一篇:单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