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莘农

时间:2024-01-12 09:12:30编辑:小周

程莘农的个人简介

程莘农,男,1921年8月出生,生于江苏淮安,原籍安徽绩溪,是中国著名的针灸专家。程莘农教授独创了“程式三才”针灸手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被称为中国针灸界的泰斗。程莘农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本科班。历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针灸教研室组长,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教学研究室主任,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针灸学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1983年被聘为加拿大传统医学院名誉教授。1984年被聘为墨西哥针灸学会名誉常务理事。长期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工作。著有《中国针灸学概要》 。2015年5月9日9时,程莘农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珠海逝世,终年94岁。

人物介绍

程莘农,安徽绩溪人,生于江苏淮阴(今淮安)。教授,博士研究生和师带徒导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著名针灸学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48年获民国考试院中医师证书,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第一期医本科进修班,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国家攀登计划之一“经络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教研室主任,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名誉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特约评议组成员,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经络研究委员会顾问,北京市针灸学会顾问,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兼医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组)。

曾荣获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中西医结合研究会“荣誉教师”证书;世界文化理事会颁发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状”。培养针灸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多名,特别是在培养国际针灸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幼承家学,后于1936年师从著名老中医温热病专家陆慕韩学习内科和妇科,数十年潜心研究,深谙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善于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特别对偏瘫、高血压、面瘫、坐骨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很高;在经络理论的实质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主持了“循经感传和可见的经络现象的研究”和“十四经穴点穴法”的研究;主编和撰写针灸专业教科书7部,成为国内外针灸教学的主要范本。并负责北京国际针灸教学工作,去过十多个国家,进行针灸学术交流。

人物履历

1936年师从著名老中医温热病专家陆慕韩学习内科和妇科。

1948年获民国考试院中医师证书。

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第一期医本科进修班。

1957年奉调北京中医学院,任针灸教研组组长,兼附属医院针灸科组长、副主任、主任医师,统管针灸教研工作。

1975年,北京中医学院并入中医研究院后,他转调中医研究院工作,任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针灸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等。

1990年获世界文化理事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1993年被国家科委聘为国家八五重大基础理论科研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00年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

人物事迹

拜师学艺

程莘农的父亲程序生为清朝末期科举秀才。在程莘农6岁时,其父就为他讲授《四书》、《五经》的含义和哲理,同时还让他练习书法。10岁时,父亲教程莘农学习《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内经》、《难经》等中医学书籍。

1936年春,其父怀揣数百元大洋,带其叩拜当地著名老中医陆慕韩先生为师。在父亲严格的训教、陆老先生的精心培养下,程莘农练就了一手过硬扎实的中医临证基本功。特别是在学习陆氏内科、妇科等杂病诊治方面,一脉相承。陆氏去逝前曾撰写《验舌辨证歌括》,后经程莘农收集、释注,整理为《养生草堂方案偶存》。

1947年11月,程莘农获得“中华民国考试院”颁发的医师证书。他仍然边行医边学习,8年后,他以苏北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即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的本科班。

治病救人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又有精湛医疗技术的学科带头人。1956年,程莘农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第一期中医本科进修毕业后,组织选拔任命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教研组长。他治疗疾病也从“用药为主”,转移到“用针”为主。他在研究针灸的同时,整理出版了《难经语释》。

1957年,程莘农服从国家需要,又调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任针灸教研组组长,负责针灸教学和科研。同时兼任该校附属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组长、副主任,主攻针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中风、三叉神经痛等病,取得重大进展。

1976年,程莘农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任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针灸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1976年“文革”结束后,依据当时有关政策,程莘农也结束了6年半的下放劳动,得以恢复了工作。1980年2月,程莘农当选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专业组成员。

撰写精典

1955年,程莘农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针灸教研组组长,他一面负责针灸教学,一面结合工作和教学实际,撰写了《难经语译》(初稿),带领针灸教研组编写和绘制的“经络循行与病侯关系示意图”,受到卫生部领导的肯定,对学校中医教研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程莘农调往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后,他除了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外,还承担着教材编写和教具研制。期间,他与裘沛然、邵经明教授对针灸教材作了修订。他们大胆创新,引入针灸方解,改变了长期以来针术秘而不宣,习者无所适从的情况,成为当时公认的好教材。

1959年,由程莘农编写的《简明针灸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成为中国第一本规范系统的针灸学专业读本。

196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针灸学讲义(中医高等院校教本)》。196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针灸学概要(国际针灸培训教材)》中英文本。1985年,印度有关机构内部印刷发行了程莘农主编的《针灸讲义(英文本)》。特别是198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针灸学》中英文读本和中国台湾繁体字本后,中国针灸技术在世界快速传播。直到现在,《中国针灸学》仍是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国针灸医师资格考试的出题依据和评判范本。20多年来,《中国针灸学》再版20多次,成为国内中医药高校的必选教材。

培育传人

程莘农共培养出了20多名针灸硕士和博士。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已成为中国针灸学科的学术骨干。程莘农“带徒”很少说教,经常是“师做徒看”,亲身示范。有一年,一位外地研究生来所学习,表现得有些“飘飘然”,程莘农问其中医的28脉,结果这位学生费了很大工夫,才写出17种。程莘农当场一字不落地背出了28种脉象。从此,这名研究生开始虚心地学习了。

弘扬国粹

20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国与世界开始了较大范围的文化交流,中国针灸热也在许多国家迅速升温。应世界卫生组织要求,1975年,中国政府在北京成立了“外国医生针灸学习班”,后正名为“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第二年,程莘农被任命为国际针灸班副主任。

程莘农承担针灸研究教学的几十年中,多次应邀到日本、印度、菲律宾、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南斯拉夫、瑞士、巴西、美国、英国、挪威等国家的几十个城市进行针灸讲学,出席国际针灸医疗学术交流会议,不仅有力拓展了中医针灸科学在世界上的传播范围,同时也使程莘农高超的针灸技术名扬四海,不少国外针灸科研、教学机构向程莘农多次发出任职邀请。虽然再三婉拒和谢绝,时至今日,程莘农还得兼任加拿大传统针灸学院名誉教授,美国中医针灸委员会名誉理事,墨西哥城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南斯拉夫针灸学会名誉主席,挪威针灸学校名誉校长等职务。

成就荣誉

程式三才法

“我捏着针,别人根本拔不走,只要三下就能得气。”针灸大夫指力要求很高,程老持针强调“手如握虎,伏如横弓”,运针讲究指实腕虚,气随人意。得气就是扎上针后酸麻胀痛的感觉,对于扎针灸来说,必须要有这种感觉才能有效果。针灸的手法有上百种,这种三下得气的方法,也叫“三才法”。程老对元朝传下来的“三才法”潜心研究几十年后进行改进,独创了“程式三才”。他解释说:“天、地、人为三才,天就是浅,人就是在中间,地就是深。实际上为患者行针大多时候只要掌握好浅、中、深三步就够了。”

正是运用“程式三才”,程老扎一针只需一两秒钟,一个病人扎十针八针,他不到一分钟就可全部完成。因此在程老每天早晨6点至8点的2小时“补时”里,17张床位,他能给40多名病人治疗。在针灸门诊,人们对他的普遍评价是:进针快、穴位准、见效快。

个人荣誉

1990年获世界文化理事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曾被聘为加拿大传统针灸学院名誉教授,美国美东中医针灸师联合会名誉理事,南斯拉夫针灸学会名誉主席,挪威针灸学校名誉校长等职。

1993年被国家科委聘为国家八五重大基础理论科研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曾任中华针灸进修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现高级顾问),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名誉主任),是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00年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

因病离世

2015年5月9日9时,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首席研究员、首届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珠海逝世,终年94岁。

上一篇:陈兴瑜

下一篇:陈平(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