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华(湖大教授)

时间:2024-01-12 14:53:15编辑:小周

陈伟华(湖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陈伟华,男,汉族,1976年9月生,湖南省常宁市(原常宁县)人,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现任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人物档案

姓名:陈伟华

性别:男

籍贯:湖南

博士毕业院校:中山大学

博士后经历:北京大学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位:文学博士

现任专业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湖南大学文学院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3年至1996年,常宁市第一中学(湖南省重点中学),高中阶段。系保送入学。

1996年至2000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0年至2002年,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阶段,被保送攻读博士学位。

2002年至2005年,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吴定宇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5年6月起任教于湖南大学文学院。

2006年10月被评为副教授。

主讲课程

(一)本科生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大学基础写作、文学与电影等。

(二)研究生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与方法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研究等。

获奖情况

1. 2002年11月,获“羊城晚报第6届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及奖学金。

2. 2003年 11月,获“中山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及奖学金。

3. 2004年11月,获“中山大学奖学金基金光华教育奖学金”。

4. 2005年4月,获第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5. 2006年1月,被评为广东省2005年南粤优秀博士生。

6. 2007年12月,“《湖南文学》研究”获湖南大学sit项目评比三等奖。

7. 2008年1月,《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新质》(专著,独著)获长沙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8. 2008年9月,湘楚文化精神与道德人格修养,获湖南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5。

9. 2009年,被湖南大学推荐为湖南省2009年度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10. 2010年,获2009年度长沙市社会科学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社会兼职

1、湖南大学第二届社科联委员。

2、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5级1班班导,该班获2007年度湖南省先进班集体。

3、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2班班导师

近年主要科研成果

(一)课题及项目

科研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2项;博士后基金课题1项。

教研教改项目:校、省级精品课程及校级教学团队重要骨干成员并负责课程网站建设;指导湖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SIT项目4项。

1、“中国小说叙事的现代转型与基督教文化”,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主持。

2、书稿《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新质》(独著),获第十一届湖南省优秀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助立项全额资助。

3、“中国现代电影与文学叙事的交融与间离”,2008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主持。

4、任副主编组织编撰《中山大学校史(1924~2004)》(共80万字),并撰写15万字,2003~2006。

5、2009年度湖南省精品课程:“大学基础写作”,骨干成员。

6、2009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项目;湖南省教育厅。

7、2007年度湖南大学校级教学团队:“中国文学课程群”教学团队,主要成员。

8、2008年度湖南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大学基础写作”,骨干成员。

9、指导湖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SIT项目4项。

(二)专著

1、《中山大学校史》(1924~2004)(合著,副主编,80万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新质》(独著,28.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3、《鲁迅郭沫若研究札记》(独著,33.9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4、《大学基础写作》(教材,合著,撰写第四及第五章),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5、《中国现代电影与文学之关联研究――以历史与比较为视角》(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6、《青春飞扬的日子――湖南大学本科生习作选(第1辑)》(副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

(三)论文(部分论文题目)

1. 《缘情而生,因情而灭――试析徐志摩文学创作发生、衰竭之因》(独著),《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

2. 《文学研究中的图文互文法》(独著),《学术研究》(CSSCI),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专题》,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3. 《文学史和学术史比较略论――以〈中国小说史略〉和〈清代学术概论〉为例》(独著),《鲁迅研究月刊》(CSSCI),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

4. 《中国小说叙事意象的现代转型与基督教文化》(独著),《鲁迅研究月刊》(CSSCI),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

5. 《诗可以怨》(独著),收入《巴金:新世纪的阐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

6. 《“破茧”与“自足”》(独著),《粤海风》,2004年第2期。

7. 《简论转型时期的文化整合与鲁迅思想》(独著),《鲁迅研究月刊》(CSSCI),2004年第8期。

8. 《新月理论家们的“硬译”――论新月派诗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独著),《中国文学研究》(CSSCI扩展版),2005年第1期。

9. 《蚕蜕里的新生――试论新月诗论与中国传统诗论》(独著),《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0. 《文心与模型: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独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5年第6期。

11. 《在转型时期的文化整合中应运而生――试论中国现代文学之起始》(独著),《鲁迅研究月刊》(CSSCI),2006年第9期。

12. 《论穆时英小说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独著),收入《全球地域化语境下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研究前沿文存:2005年广州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 《中国书信体小说之兴盛与基督教文化》(独著),《学术研究》(CSSCI),2007年第10期。

14. 《1907:思想家鲁迅的成熟》(独著),《鲁迅研究月刊》(CSSCI),2008年第11期。

15. 《一代有一代之国学》(独著),《博览群书》,2008年12期。后收集《读书与阅世――〈博览群书〉2006―2008精选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16. 《论当代婚外情小说与基督教文化》(独著),《求索》(CSSCI),2009年第5期。以《耶稣与罪妇――中国当代婚外情小说与基督教文化》为题收入《灵魂拯救?灵性文学》,新加坡青年书局,2009年版。

17. 《论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技法》(独著),《求索》(CSSCI),2010年第4期。

18. 《大学语文应强调文化品性――――大学语文教材及理想模式略探》(独著),收入《教育教学研究论丛?第2辑?湖南大学2006年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独著),《中国大学教学》(CSSCI),2010年第3期。

20.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大学教学――以〈阿Q正传〉为例》(独著),《中国大学教学》(CSSCI),2011年。

21. 《简论文学与中国电影之创建》(独著),《文学评论》(CSSCI,重点期刊),2012年。

22. 《略论电影寓教于乐之典型技法》(独著),《求索》(CSSCI),2012年。

23. 《论老舍小说〈离婚〉的电影改编》(独著),《山东社会科学》(CSSCI,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2年。

(四)学术会议

1、基督教在中国:比较研究的视角与方法青年学者研讨会(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历史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2006年11月。

2、第三届“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年青学者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历史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2006年12月)。

3、汉语灵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2008年10月)

4、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2008年10月)

5、纪实文学的创作现状与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湖南大学文学院主办,2008年11月)

6、湖南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南华大学文法学院),2009年12月。

上一篇:柴国柱

下一篇:陈照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