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山的个人简介
曾明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简介
1972年出生,籍贯湖南,现职东莞市寮步镇组织人事办主任。1993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安徽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评论和报告文学30多万字。曾获2008年中国散文年会一等奖、2008年安徽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作品入选2009(上半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多篇散文和小说入选《2008我最喜爱的散文》、《2009我最喜爱的散文》、《新世纪精美散文随笔选》、《小说精品》等选本。
作品
《一个人的江南》(散文集,作家出版社,2010年8月)
《暗夜潜行》(中篇小说,《青年文学》下半月版,2008年第8期)等。)
《一个人的江南》简介
一本关于江南乡村生活的童心录和心灵史。全书分为《记忆江南》、《风物江南》、《故事江南》、《随想江南》四部分。作者通过对童年旧事的朝花夕拾,个人成长史的记忆打捞,记述他的故乡、童年、理想和欲望,他的痛和快乐、爱与自省。作者利用怀乡的视角,借助故乡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氛围,以独到的视角、独特的感受,来观察 世界、表达世界和判断世界,呈现给读者一幅江南水墨画、江南行吟图。这里的江南,不再是一个单纯抽象的地标符号,而是一方肥美的沃土、一处温馨的家园、一片最美的景致,随处都蕴含着婉约精巧、充溢着淳朴憨厚、激荡着正义善良。小家庭折射大社会,小事件承载大时代,小人物凸显大众生。通过个体生命体验的回顾和审视,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点滴的深切怀念,揭示令人深思的人生真谛和工业化进程中环境破坏的历史反思。
有关评论
一片风景惹情思 (载《人民日报》2010年12月08日24版)
毕胜(《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评论家)
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秀的文字皆与情字纠结。
曾明山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江南》,围绕着故土、亲情、人伦书写家乡情怀,抒发游子情感。“谁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亲情、人文风物,在时下描写故乡,回忆往事的散文中是其主要的情节。“一个人的江南”亦复如此。在这些常规的题旨中,注入了作者深挚的情感。但作者从更为廓大的时空范围,回望家乡,描绘亲情,思考现代化进程中的家乡变化,表达了一个游子对故园的理性认知。
故园风情、故土人文,是一片优美的风景,在作者的笔下有生动的展示。他心中的江南,那湘北一带人文风情,凝聚为浓浓的故乡情结,温暖、明丽而深挚。孩提时代的顽皮往事,打架,上树,捉鱼,打谷,渔猎,生病,偷桃等等,写来轻松自然,情趣横生。而这些又多是从过往的认知和感受中,以一个成年人的触角来描绘的。他写事,童年往事,亲人故事,农事情事,等等,信手而出。写人,家乡的达人、贤士,以及芸芸众生,性格各异。写物,花草林木,农事物件等等,这些都为一片风景增加了绵长醇厚的情味。
这些过往的记忆,坦诚直率。当年作者劳作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爱之情深,但也有孤独和伤感,有少不更事的懵懂 ,有向往和追求,为了更大的天地,他期待着逃离和出走:“我已经厌倦了家乡温柔的风景。我一定得离开家乡,离开滋养我的湖湘大地,我的洞庭湖平原。”这样的一种情感,是成长中的真实过程。多年后,他以游子心情回望故土亲情。那块给了他生命,滋养了他的灵魂,埋葬着他的亲人,令他魂牵梦萦的土地,也是一块丰厚的文化宝地,也是一片令人忧虑的风景。他从现代都市生活的视角来回望,心中五味杂陈,剪不断,理还乱――“我不知道,是现在的世界日益美好,还是记忆之中山川河流更为美丽?”
于是,他在书写自己“一个人”的感受时,他把“江南”当做一个更大心理情感上的成长历程,一个精神的泊地,进行真诚而坦诚的揭示。“我力求对生活和人物的本色进行真实的还原,对人物和人生的内涵进行理性的思考。”他写道,江南是我生命中的原风景,是铭刻在心中的文化符号。他说,往事如风,那些属于我和不属于我的故事在记忆里已然尘封。在时光的流逝中,心终于安稳了下来,世界寂静只留下一个忧伤的背景。这些,既是一个游子的情怀,也是一个当代青年成长的精神历程的展示。家乡的往事,成长的路向,或者,对那块土地的更大期待与向往,共同营造了一本散文的题旨指向。
散文的叙事与抒情兼备,是最见斤两的文体,其好坏优劣,成为阅读上的快意或是滞涩分野。本书的文字表达是讲究的,也注意节制和语感的控制。散文,实际上是“巧文”,机巧和轻巧的文字,它灵动而轻松。有些章节,多是精章短制,长不过两千。在句式上,有诗化的味道,精简而不零碎。我以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在节奏上的注意,精简去繁,而文气的连贯和理趣的表达,鲜活灵动。我还注意到,作者写事状物力求灵巧机趣,常常有哲理抒发,或者,文字表达上的理趣和哲思共见。散文的语言是最讲究的,可是,恰也为众多作家忽略不计,一是因为作者本身语言修炼上的粗疏和力所不及,再是,好多所谓长而杂的大散文横空出世,误导了作者们的自觉而精细的追求。所以,一本在语言上讲究,在情感上绵细深挚,也有知性理趣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文心,读到了这片独好的风景。
一个人的江南,一代人的记忆 (载《长篇小说》2010年第12期)
吕先富(文艺报社副总编辑)
时常能读到思乡的文字,曾明山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江南》却让我爱不释手。全书分《记忆江南》《风物江南》《故事江南》《随想江南》四个部分,作者以优美细腻的文笔所记下的种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真切浓郁的乡情,对于逝去的乡情、亲情、人与自然关系的怀恋和处于现实困境中的思考,使我的情感闸门一次次地被撞开。作者属于“70”后,但这部作品承载的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乡村度过童年的那一代人的情感和记忆。
记述故乡必须做到真切精细,最忌浮泛浅薄。关于故乡的风物、世象、亲情的记忆必须建立在可感可触的细节之上,是要带着鲜明的声音、色彩和气味的。《一个人的江南》中的故乡,正如作者所言,已经是自己的身体对其产生依赖的物质:比如那股牛粪味――乡下建土屋,用牛粪拌了泥糊墙壁,糊了一层又一层,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层牛粪味;比如蛐蛐的鸣声--小村中,走到哪里,总是有蛐蛐在草丛中、泥缝里“丝丝”地叫,一跺脚就噤声了,一走后又在背后响起来,似乎在和你作对;比如从声音即可感知到的四季分明――春声清脆,夏声浓醇,冬声冽冽,只有秋声是淡远的。而作品中的“我”,恰如那一代人一样,有着兄弟姐妹,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过着贫寒、劳碌却饱含温情的日子,并且是“放养”在大自然中的,“像田里的稻草,微不足道地、葱绿地生长着”。那个“拖着长长的鼻涕,一只手拉扯着快掉下去的裤子,跟在货郎后面,像一条跟屁虫一样”的“我”,不正是很多人的童年形象吗?
《一个人的江南》中的很多篇章都是优美的散文诗,有着令人沉醉的细致的景物描写。在《水塘小记》中,我们享受到诗情与画意:“塘边的树与藤的叶仿佛要般配这水塘的小巧,一律作了椭圆或狭长的带状,绿色如凝脂般沉淀到叶脉中去了。它们垂向了水面,叶覆着叶,像已不堪重负了,但水面荡漾自如的舒展并不因此而被压抑。”那一组散文诗《柳枝》《柳叶》《柳腰》《柳絮》则精致而感人。“女人,飘动的长发是抽自你体内的情思吗?那么,我甘愿做它俘获的一只青绿色的翠鸟//翩然而起的蝶是我爱情的信物,旋于你的秀发之顶,静美成一只紫罗兰色的蝴蝶结” (《柳枝》),这样美妙的语句俯拾皆是。难得的是作者拥有敏锐过人的观察感悟能力,可以从干枯的草尖寻找最后一丝震颤,在一千片树叶中寻找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听得懂风声的独特与不可言传的禅机――这种能力正是一个优秀的散文家所应具备的禀赋,是娓娓情思之所以能倾泄而出的前提。
对故乡不是停留在田园诗般的唯美的虚写,而是深切地写出乡人的生活,《一个人的江南》由此打开了广阔的生活界面和情感空间,因而作品也就富于感染力。作者能迅速地由景及人,如《打谷记》的开头:“由蜿蜒的田埂上望去,金黄金黄的一片,是成熟后沉甸甸低垂下头的稻穗。比稻穗更黄的,是这个秋季收割稻谷的人们衣裤上沾满的黄色泥浆。”有些篇章中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生命的顽强或仓促:奄奄一息的四哥在得不到任何救助的情况下竟然神奇地活过来,此后再无大的病患;健壮的汉子倏忽间变成病号,靠堂客伺候,“再过几年回去,以前他晒太阳的地方就见不到人了,只留下一张断了腿的躺椅。”乡村老人的处境非常令人牵挂:“在他们终于老去的时候,就是儿子们和他分家的时候。儿子认为自己已能独创家业,带着老迈的父母便吃亏了。这时候,父母一辈子建立的家业,会让儿媳们瓜分,自己睡在了柴房。”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则充满了痴情、掩饰、压抑与无奈,作品由此揭示了乡村现实困境和传统秩序对年轻人情感的束缚。作品中有关亲情的部分感人至深,如记述与亲人的永别:“自知这次的离开,将和母亲难以再见。我走出了家门,背着行囊,开始奔跑,放声大哭,当着许多熟识的和陌生的面孔。”刻画湖湘人的霸蛮更是精彩:“老子教训儿子,不分青红皂白,恶狠狠地上来就刮几巴掌,儿子越哭,他就越打。”“做父亲的和他爷老子闹开了,想打老爷子又不敢,就将头往墙壁上碰,碰得砰砰响,那意思是说,我打不着你,我打你的崽还不成吗?”可谓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面对乡村图景的远逝,身处现代文明的焦灼之下,作者陷入浓浓的忧伤和深深的思索中。忧伤,是因为流动迁徙中的现代人越来越感到失去了故乡,丢失了精神家园,也在于现实中的故乡在现代化的裹挟中所发生的人类对于自然的侵害、金钱对于人心的侵蚀以及乡村社会结构的剧变,甚至于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疏远,就像“我”工作后再回到村里,“村上的牛不认识我,善意的用牛眼瞪一瞪我,我就心虚地走开了。”思索,是基于忧伤和自省,又指向生命的意义。该省思之处,作者不放过一桩小小的往事,比如童年时纠缠着想和五哥一起去供销社卖金银花,担心五哥自己去卖,那卖来的钱岂不是都归五哥了,因此,“卖金银花得来的十几元钱,一直成为对我心灵的一种拷问。”对于人类造成的生态破坏,作者发出了沉痛的呐喊:“我们无节制地攫取资源,剥夺了后人的生存权利,将他们置于一个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危险境地。”对“比起自行车,更喜欢在宝马车里哭泣”的现代拜金女则进行了人格上的解剖,认为一个人意志是否坚定、能否抵御住诱惑,是其是否成熟的标志,也决定了一生成就大小,进而提出,是人还是兽,取决于你的意志力。作品从久远的故乡和应当坚守的道德信条出发,指涉纷繁多变的现实,辨析生命的价值,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思想是支撑生命的重要内容,也构筑了作品丰厚的意蕴和崭新的境界。
散文集《一个人的江南》尽管在文字上仍有待锤炼之处,表达上也可更注意掌握火候,但那份纯净的情感和浓烈的忧思,那些在深夜里真诚的扪心自问,却让我们一次次享受到阅读的欣喜,也促使我们在内心深处、世俗之外辟一个纯净之所,让心灵安憩,让灵魂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