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豫剧演员)

时间:2024-01-13 08:53:05编辑:小周

常香玉(豫剧演员)的个人简介

常香玉(1923年-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共党员。曾被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河南省文化厅顾问等职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文化部荣誉奖、中国文联优秀工作者等称号。代表剧目有:《拷红》、《白蛇传》、《花木兰》、《战洪州》、《大祭桩》等。

词条概要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第一到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文化部荣誉奖、中国文联优秀工作者等称号。代表剧目有:《拷红》、《白蛇传》、《花木兰》、《战洪州》等。

人物简介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原名张妙玲。9岁随父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玉者,高雅纯洁、坚固之意,姓、名意义相联系,表现了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要艺术之花常香不败;为人处事,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心灵纯洁,坚贞如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10岁登台,总汇于旦角。得王镇南先生帮助,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她原习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豫东、祥符各调于一炉,并广征博采,收各家各派及一些姊妹剧种之长,大胆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乃更加潜心钻研青衣、花旦之表演艺术。日寇侵华,她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显示了她作为一位爱国艺人的民族气节。

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6月1日逝世于郑州。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2年

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南河渡镇董沟村一个贫农家庭,乳名张妙玲,父亲张茂堂,母亲魏

常香玉捐献的香玉剧社号飞机

彩荣。

1928年

秋,在邻村的土台子上第一次观看了梆子戏《甩大辫》,从此心中便深深埋下了一颗艺术火种。

1930年

5月,弟弟张振有出生。

1931年

春,为了生计随父亲到密县搭班谋生,期间,为救场第一次登台演出了《铡美案》,在剧中饰演英哥(娃娃生)

端阳节,因拒做童养媳和家族亲戚决裂,随父母举家到密县谋生,中间正式跟父亲学习了第一出戏《虹桥关》,之后又陆续学了须生戏《戏牡丹》和青衣戏《阴阳河》。

秋,搭班演出了垫戏《戏牡丹》,艺术生涯正式开始。

1932年

年初,随父亲赴郑州拜师周海水未果,旋搭平燕科班习演。随后,拜京剧武生葛燕亭为师,学习京剧的各种武功技巧。

秋,随父母回乡扫墓,途径站街镇,认常会庆为干大。

1933年

年初,随父搭太乙新班习演,期间虚心向名伶王金枝徐双槐求艺,王徐倾囊相授各种绝技,武生戏《荆轲刺秦》更是徐双槐的亲授。

春,二赴郑州,随父搭周海水太乙班习演。

1934年

秋,搭五圣会班回巩县跑高台期间,遭到张氏族长的欺逐,愤而更名常香玉。

1935年

11月,三赴郑州,随父再搭周海水太乙班,进开封闯荡。

到开封不到俩月,便凭借文武不挡、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艺,崭露头角。由垫戏改为中轴,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

1936年

全年在醒豫舞台演出,期间观摩了豫东、祥符、沙河各路名角儿的精彩演出。

6月,在胜利唱片公司灌制了《秦雪梅·闹书馆》《秦雪梅·吊孝》唱片。

7月,向豫东调名角儿聂良卿学习豫东调。

8月,向京剧武功教师系统学习了“打出手”武功技巧,并移植演出了京剧武旦戏《泗州城》

全城轰动。

10月,结识剧作家王振南和史书明。

年底,周海水率班去西安演出,在父亲的帮助下重新组班继续在开封献艺。

1937年

2月,常香玉在张福仙王振南史书明等的扶持下,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

不久,中州戏曲研究社推出了王振南史书明编剧的新戏《六部西厢》,前两部部常香玉饰演闺门旦应工的崔莺莺,后四部饰演花旦应工的红娘。一经贴演,受到热烈欢迎,观者如潮。

1938年

2月,为宣传抗日,戏曲研究社排演了王振南编剧的新戏《打土地》(有资料可靠豫剧史上第一出现代戏)。

4月,开封沦陷前,随父母撤至密县,初识马金凤,并合作演出了《桃花庵》。

6月,随父母到洛阳演出。

12月,因不堪洛阳警备阎参议的捣乱,撤离洛阳,赴西安演出。

1939年

全年在西安演出

1940年

8月,应张钫之邀赴河南新安县铁门镇为千唐志斋竣工典礼助兴演出。期间,患肋膜炎辍演。

由义妹常香玲陪护在洛阳养病。

1941年

秋,大病初愈,初识崔兰田,并与汤兰香重逢,心情快慰之下与汤再次合作《贩马记》。人们奔走相告,盛况空前,以致剧院坍塌。

11月,在洛阳华洛舞台组班演出并与京剧名家刘奎官同台轮流压轴,期间,虚心向刘问艺。

刘奎官亲授《霸王别姬》中的剑舞。

1942年

2月,因不堪洛阳卢专员在后台捣乱,与之口角,怒而跳崖,幸被救起。旋即离开洛阳,二赴西安。

3月,在西安向京剧名家段崇妙、郭建英求艺,学习了京剧的绸子舞,并反串演出了京剧《黄金台》。

1943年

正月初六,应河南名士、宝鸡河南同乡会会长黄自芳之邀在宝鸡河声剧院演出黄自芳编剧的新戏《灯节缘》。

次日,在剧评会上年仅27岁才华横溢的陈宪章引起了常香玉的注意。

2月,常香玉排演了黄自芳推出的新剧《鸳鸯梦》

5月,不堪宝鸡青红帮头子李樾村的欺负,愤而吞金自杀。幸被救下,陈宪章在救援常香玉的过程中,作用无可替代。

8月,应邀赴汉中演出。

1944年

6月3日,好事多磨,天随人愿。与陈宪章结为连理,结婚仪式在西安东大街正大豫饭庄秘密举行。

1945年

4月28日,在西安《陕西青年报》上发表启事。正式公开与陈宪章的关系。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长女常小玉出生。

1946年

7月,陈宪章重新整理《西厢记》《秦雪梅》等剧,常香玉首创新强

11月,次女陈小香出生。

1947年

10月,陈宪章被国民党逮捕,常香玉竭力营救,几近倾家荡产。

1948年

春,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

6月,儿子陈嘉康出生。

1949年

2月,应张治中之邀,赴甘肃兰州献艺。

8月,兰州沦陷前,西撤。

9月20日,抵达酒泉。

9月25日,在酒泉迎来解放,开始新生。

10月,在兰州西北大厦小礼堂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演出了《秦雪梅》,彭德怀、贺龙观看并接见了全体演职员。

1950年

春,在兰州天山剧院先后上演了王景中编剧的新戏《金碧霞》、《柳化蝉》,反响强烈。

8月4日,在兰州民生剧社与京剧名家程砚秋座谈。

9月,率剧社重返陕西西安,参加西北文化部组织的观摩大会。

10月,朝鲜战争爆发,陈宪章推出了爱国题材的新剧《如姬窃符》,常香玉领衔。

1951年

8月7日,常香玉率剧社开始为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全国巡回演出。

1952年

3月4日,完成捐机任务凯旋回到西安。

9月,率剧社进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与梅兰芳、程砚秋、盖叫天、周信芳、王瑶卿、袁雪芬同获最高荣誉奖。

10月,在北京政务院小礼堂为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了《拷红》,并受到周恩来的总理宴请。

12月,随宋庆龄、郭沫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回国途中路经苏联,受到正在苏联休养的刘少奇主席的亲切接见,并赠她“和平万岁”题词。

此次访问了奥地利、匈牙利、苏联、蒙古四国。

1953年

4月,随西北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进行慰问演出,

5月25日,慰问守卫开城的部队,演出了豫剧《红娘》,金日成等观看了演出。

7月31日,彭德怀司令员观看了常香玉的《花木兰》,并接见了全体演职员。

1954年

2月――6月,率剧社随全国慰问人民解放军慰问总团第三总分团赴新疆各地慰问演出。

10月2日晚8时整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和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一起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陈毅、贺龙、邓小平、彭真、李富春、乌兰夫、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苏联的布尔加宁、越南的胡志明、朝鲜的金日成、蒙古的乔巴山等外宾,演出了豫剧《白蛇传·断桥》。

1955年

6月6日,赴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戏曲演员讲习班。

下半年,文化部决定,筹建河南省豫剧院,香玉剧社迁回河南郑州。

1956年

3月4日,河南豫剧院成立,常香玉任院长。

3月6日,率团赴长春拍摄豫剧电影《花木兰》,该片是豫剧史上的第一部影片。

12月,在郑州参加了河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了豫剧《大祭桩》,和陈素真同获最高荣誉奖。

1957年

1月14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成立,冯纪汉当选为主席,常香玉、陈素真、周奇之、庄顺义为副主席,崔兰田、马金凤等59人为理事。

7月21日,与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袁雪芬、陈书舫、郎咸芬等联名发表文章,倡议戏曲界不演坏戏。

1958年

6月――8月,率团赴西安、宝鸡、兰州演出。

11月,党中央第一次郑州会议召开,参加在省军区礼堂为大会演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观看了演出。

1959年

2、3月间,党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召开,常香玉为大会演出了豫剧《破洪州》,毛泽东、刘少奇观看了演出。

5月4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因病赴京治疗,住院期间,周总理两次派人到医院慰问。

10月2日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人代会演出了豫剧《破洪州》,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周恩来、彭真、齐燕铭亲切接见了全体演职员,

12月1日,与唐喜成、吴碧波、阎玉蓓合作在郑州省人民剧院演首演豫剧《三哭殿》。

1960年

3月15日――6月17日,赴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戏曲演员讲习班。

6月1日――11日,全国文教群英会在北京召开,常香玉、李准作为特邀代表列席会议。

7月18日,与李准、谢瑞阶等赴京参加全国第三次文代会。

8月14日,当选为中国文联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1年

1月12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批准,常香玉、谢瑞阶、李准等,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给予特需供应。

10月11日――25日,赴广东从化出席中共中央中南局召开的中南区高级人才座谈会。

1962年

2月2日,省文化局举行收徒拜师大会,常香玉收孙兰香、林秀兰等五人为徒,并在大会上发言。

7月9日――30日,省文化局邀请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阎立品、赵义庭等人座谈。省委吴芝圃、刘仰桥到会,对过去工作中的缺点进行了自我批评,向老艺人道歉。会上,探讨了如何提高豫剧质量等问题 。

11月18日,省豫剧流派名老艺人座谈会举办清唱会,常香玉参加。

1963年

2月3日,到郑州郊区演出,向农民祝贺春节。

夏季,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1月3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推陈出新,演好现代戏》一文

11月30日,在《光明日报》发表《一个演员,两重身世》一文。

1964年

1月1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参加豫剧三团演出的现代戏《朝阳沟》,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聂荣臻、彭真、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并亲切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

6月20日――7月13日,省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郑州举行,常香玉在会上展演了豫剧《李双双》,并作了发言。

1965年

6月27日,启程赴广州参加中南区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

9月20日――10月28日,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参加豫剧《人欢马叫》的拍摄工作。

11月,豫剧教育家周海水在郑州病逝,戏剧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常香玉执弟子礼,参加追悼、致哀。

12月,率团赴上海演出。

在豫剧《白蛇传·断桥》中饰演白素贞

1966年

2月,在《戏剧报》发表《用革命精神演现代戏》一文。

6月6日,被批斗,艺术活动被迫完全中断。

1967年

父亲张茂堂病逝。

1968年

12月7日,《河南日报》发表署名忠东的长篇批判文章。

1969年

春,下放周口西华农场,参加劳动改造。

1972年

奉命调回郑州,在豫剧二组工作。

1973年

4月18日――5月20日,省戏剧创作剧目调演在郑州举行,常香玉参加现代戏《百将渡》的演出。

5月1日,在人民公园露天舞台举行的庆五一晚会上,清唱了豫剧《龙江颂》中的选段。

12月,参加豫剧《杜鹃山》的排演。

1974年

10月9日,与郑州市豫剧团合作豫剧《红灯记》,饰演李奶奶。

1975年

3月14日,随团赴京参加全国文艺调演,演出《红灯记》。演出“说家史”和“刑场”。

《人民日报》刊登了常香玉的演出剧照。

1976年

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根据郭沫若的《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常香玉夫妇连夜创作了豫剧清唱《大快人心事》,并搬上舞台。

1977年

6月,赴北京参加电影《春天》的拍摄工作。

12月27日,调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

1978年

5月27日――6月5日,在京参加了中国文联三届三次会议。

11月18日――12月,在省人民剧院演出了现代豫剧《于无声处》,常香玉饰演梅林。

1979年

1月,新年期间恢复演出了豫剧《花木兰》

10月31日――11月16日,参加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常香玉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80年

3月28日――4月13日,豫剧流派汇报演出大会在郑州开幕,常香玉在会上演出了豫剧《白蛇传·断桥》。

4月29日――5月10日,在河南省第二次文代会上,当选为河南省文联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主席。

6月21日,文化部、中国剧协、省文化局、省文联在省人民会堂隆重举行会议,祝贺常香玉舞台生活五十周年,表彰她为发展豫剧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10月,收郑州市豫剧团演员王希玲为徒。

11月,排演豫剧现代戏《冰山春水》,常香玉饰演郑豫华。

1981年

6月,收郑州市豫剧二团演员虎美玲为徒。

12月16日,与郑州市豫剧团合作排演了现代豫剧《柳河湾》,常香玉饰演郭大脚。

1982年

1月13日――3月14日,率郑州市豫剧团进京演出豫剧《柳河湾》《花木兰》

11月,在《河南戏剧》上发表《愿戏曲之花更鲜艳》一文。

12月26日,省青年戏曲演员汇演期间,抱病观看了洛阳、许昌代表团的演出,并上台接见了演职人员。

1983年

6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任命常香玉为省文化厅艺术顾问,不再担任省戏曲学校校长。

10月14日,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年会在郑州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巍峙及常香玉、丁是娥、郎咸芬、崔兰田、申凤梅出席开幕式。

1984年

1月6日,在郑州会见瑞典戏剧工作者利斯蒂娜·聂柯玲女士,向她讲述了自己的艺术历程和豫剧的历史。

2月26日率领洛阳市豫剧二团进京演出豫剧《金鸡引凤》。

5月8日,收汪荃珍、李金枝等人为徒。

1985年

2月,带领小香玉、汪荃珍、虎美玲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节目录制。

12月15日上午,出席省文联、省剧协为祝贺省首届戏剧大赛闭幕而举行的茶话会。

12月15日下午,省政协文化组省剧协召开名老艺人座谈会,常香玉、阎立品、马金凤、赵义庭、赵锡铭、吴碧波等参加了会议。

1986年

1月23日,随全国人大中法友好代表团出访法国。

夏,在北京寓所,和陈宪章一起接受电视剧《常香玉》创作组一个多月的采访。

1987年

7月,赴沈阳参加全国民族声乐理论研究会。

10月7日,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中南)在武汉的开幕式及名家专场演出,与陈伯华、尹羲、红线女会面。

1988年

4月,收河南省豫剧一团演员王惠为徒。

10月1日,参加河南省第一届艺术节名老艺人专场演出。

1989年

3月,为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资料汇编《耕耘的春天》题词:“推陈出新,才能繁荣”。

12月,陈小香著《常香玉演唱艺术研究》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1990年

3月,获得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4月18日――20日,马金凤舞台生活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洛阳举行,常香玉、崔兰田、申凤梅、马少波、马泰等出席祝贺,常香玉在会上发表祝贺讲话。

5月20日,出席省委书记侯宗宾与戏剧工作者的座谈会。

10月31日,随中国戏剧家代表团访问日本。

12月,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常香玉》由河南电视台投入拍摄。

1991年

3月,为第三届戏剧大赛资料汇编《丰收集》题词:“学习、继承、创新”。

5月23日――25日,在省第三次文代会上,被推举为省文联顾问。

12月2日――3日,省剧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郑州举行,会议一致推举常香玉为名誉主席。

1992年

春节期间,电视剧《常香玉》在河南电视台首播。

6月9日,在省戏校会见台湾著名电视主持人凌峰和《八千里路云和月》摄制组。

6月17日,参加陈宪章剧作研讨会。

9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省委宣传部部长于友先向其颁发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年末,办理离休手续。

1993年

11月,《常香玉演出本精选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常香玉和马金凤、申凤梅、张新芳倡议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戏曲名家演唱会在郑州天龙戏曲茶座举行。

1994年

3月29日,陈素真在郑州病逝,享年76岁。常香玉送去花圈致哀。

4月6日,“今日中国豫剧十大名旦”比赛组委会决定,授予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五人“中国豫剧名旦功勋杯”。

6月,荣获纽约美华艺术协会、纽约市文化事业部、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奖”。

7月,担任文化厅艺术指导委员会顾问。

1995年

3月21日上午,出席王景中剧作研讨会,在会上发言。并出资赞助出版《王景中剧作选》。

7月20日,申凤梅在周口病逝,享年68岁。常香玉发唁电并送去花圈致哀。

8月14日,收菅爱梅、卢玉琴为徒。

10月6日――11日,全国中老年戏曲汇演在北京举行,常香玉出席了开幕式并登台献艺。

晚年经历

1996年

6月,母亲魏彩荣在巩义老家逝世,享年92岁。

8月28日,应邀随河南省豫剧团赴香港演出。

10月29日,出席曲剧表演艺术家张新芳舞台生活六十年座谈会。

11月5日――6日,省剧协第四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再次被理事会推举为名誉主席。

1997年

4月25日,省委决定成立振兴豫剧指导委员会,常香玉任委员。

12月,收山东菏泽豫剧团演员朱桂芹为徒。

在豫剧《花木兰·征途》中饰演花木兰

1998年

12月,收开封市豫剧团演员朱巧云为徒。

1999年

9月,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河南戏曲名家演唱会,常香玉出席并登台清唱。

2000年

7月9日,忠实爱侣、著名剧作家陈宪章在郑州病逝,享年84岁。

2001年

5月,出席第八届“香玉杯”颁奖仪式。

2002年

年底,身患癌症,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

2003年

4月5日,崔兰田在安阳逝世,享年77岁。送花圈致哀。

6月15日,出席第九届“香玉杯”颁奖晚会,并讲话。

6月18日――22日,在郑州接受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摄制组的电视专访。

12月23日,抱病参加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建筑工地慰问河南建筑工人的演出。

2004年

3月21日,从北京转进河南省人民医院。

4月12日,在病房亲切会见了前来探望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朱军、杨澜。

5月24日,会见著名声乐教育家武秀芝教授。

5月26日,会见省豫剧三团部分艺术家王善朴、魏云、柳兰芳、朱超伦。

5月28日,会见晚年琴师刘庚辰。

6月1日清晨七时零六分,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2岁。

社会活动

【贡献地位】

豫剧唱腔艺术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派别纷呈、风格迥异,特别是现代更是人才济济,名家辈出o遍布全国。其中影响较大、流传较广、印象较深、最受群众喜爱的当首推常香玉的唱腔艺术。无论是唱腔的创作方法、还是唱腔的演唱方法,可以说在豫剧唱腔音乐发展史上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发挥着承前启后的特殊作用,而且在豫剧唱腔艺术的当代命运和未来发展中更为弥足珍贵。常香玉不愧为豫剧艺术史上的一代宗师。

常香玉不仅是位杰出的豫剧表演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豫剧唱腔旋律作家。她在豫剧唱腔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豫剧唱腔的创制和拓展;二是把豫剧唱腔的演唱方法引上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制和拓展,并非是独辟蹊径的标新立异,另起炉灶的崭新样式,而是结合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对前辈们的唱腔艺术进行全面继承和融会贯通,是在此基础上的高格调追求――赋予豫剧传统唱腔以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戏曲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极为特殊的音乐现象。既有严谨的结构方法和表现体制,也有独特的美学原则和基本特征,其中,继承与发展就是一例,它既是创作原则,又是创作规律。毫不夸大的讲,戏曲音乐创作的成败,无一不与它有直接关系。没有继承,就会失去观众,像无源之水;没有发展,必然脱离时代,像静止的的文物;只有恰当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使戏曲音乐健康的发展。常香玉正是在这种明确的思想指导下从事豫剧唱腔创作的。仔细分析常香玉创制的唱腔,会发现不仅韵味纯正、风格鲜明、形象突出,而且素材丰富、手法独特、唱调新颖。她所以能够把各种不同素材和技法兼收并蓄、有机融合、为我所用、自出机杼,也在于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事物,洞察问题。例如豫西调和豫东调两大流派,虽然弦法、调式、唱法、表演等都各具特色,也都拥有各自的观众,但由于门户之见,各据一方互不往来,这就必然会给他们的艺术创造带来一定的局限,特别是在唱腔的表现力上更为明显――深沉、浑厚、悲壮、缠绵有余,而激昂、粗犷、挺拔、明朗不足;豫东调则是高亢、奔放、挺拔、粗犷有余,而深沉、浑厚、悲壮、缠绵不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豫西调虽然在表现战争的疮痍,人民的疾苦等方面较能适应,但在表现人民群众的欢乐情绪和反抗精神等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难以适应。常香玉正是敏锐地洞察到了豫西调唱腔在时代性方面的不足,才大胆而无顾忌地冲破了门户之见,顶住了习惯保守势力的压力,承受着豫剧叛徒新圣人等骂名,敢于在她原宗的豫西调这一流派中吸收豫东调等流派的素材和技法,并成功地创制出了诸如《红娘》、《白蛇传》、《花木兰》等一大批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剧目,不仅把豫剧唱腔推上了一个新阶段,而且开创了20世纪30年代豫西调和豫东调两大声腔合流的新局面,形成了豫剧一代新风。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制和拓展,绝非只限于豫西调和豫东调两大派系的合流上,她的目光已远远超过了这个范围。可以说凡能为她所用的素材和技法,都能融进她的唱腔创作之中。例如《花木兰》中“自那日才改扮乔装男子”唱段里用的河南曲剧的音调;《白蛇传·断桥》中“恨上来骂法海不如禽兽”唱段里用的河北梆子的音调;《拷红》中“尊姑娘稳坐在绣楼以上”唱段里用的京韵大鼓的音调;《李双双》中“我盼你早回来同叙家常”唱段里用的歌曲五哥放羊的音调;豫剧清唱《攻关》中用的劳动号子音调;等等。就连唱腔中运用的各种笑声,也是受了苏联歌剧演员的启发揉进自己唱腔中的。

常香玉在豫剧唱腔创制上的贡献,还表现在对板式的灵活运用和发展上。众所周知,豫剧传统板式在没有专业作曲家介入的20世纪30年代,是比较凝固的,点滴改动都要付出艰巨的代价。而常香玉凭借她紧跟时代的思想和锐意改革的精神,敢于向传统挑战,她不再是机械的套用传统板式,而是根据人物感情的需要,灵活地运用传统板式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如《大祭桩》中“恼恨爹爹心不正”的唱段很难把【二八板】和【流水板】截然分开,已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再如该剧“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唱段中的一大段夹白:“哭一声我的婆母,再叫一声婆母娘,孩儿行至三岔路口,你不问青红皂白,手持大棍,就是这样的责打,孩儿我实实地屈,婆母娘纵然将将孩儿打死,孩儿我也不敢说屈。”如果单从作曲的角度考虑,则是很谱写的,常香玉则很巧妙且富创造性地运用似白非白、似唱非唱、唱白相间的艺术手法将这段极难处理的唱词处理得入情入理、丝丝入扣,达到了百听不厌的艺术境界,至今传唱不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似韵白像吟唱的形式也是一种板式。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创制的另一贡献是发展了豫剧清唱这种演出形式,也或豫剧清唱并非始于常香玉,但因常香玉的长期艺术实践和不懈探索,创造性的发展和推动了这种艺术形式,使之更为普及,几乎为国内歌舞团所保留。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像她为郭沫若的词谱曲的《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为叶剑英词谱曲的《攻关》,还有《怀念毛主席》、《哭总理》、《继续长征歌》、《八十年代春来早》、《正月十五闹花灯》、《责任制是俺的聚宝盆》、《学春娥比着干》、《百年梦圆·贺香港回归》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可以说常香玉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音乐素材的吸收运用,都时有上乘之作。

概而言之,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制,不是简单的取人之长和机械相加,而是有机融化,化他为我,意在出新,适应时代。她创制的唱腔之所以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传唱至今,就在于它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达到了纳百川而后成大海的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以说,常香玉创制的唱腔对豫剧声腔来说是个质的飞跃,是豫剧唱腔艺术进入成熟期的主要标志。

常香玉对豫剧演唱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她创立了豫剧演唱的新方法――混声唱法(即真假声混合唱法,或曰头腔、口咽腔、胸腔联合唱法)。这种唱法的出现,为豫剧的演唱艺术开辟了新的途径,是豫剧传统唱法中单纯地运用真声(如豫西调的传统唱法)或假声(如豫东调的传统唱法)的唱法逐渐的趋于统一,从而大大扩展了豫剧演唱艺术的音域,丰富了豫剧演唱艺术的色彩,统一了豫剧真假声结合的音型,提高了豫剧演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使传统的豫剧演唱艺术向专业化和科学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里所谓专业化和科学化,即指摆脱了民间那种自然唱法,并开始研究方法、讲究音色、考究技巧。

正因为常香玉的这种治艺精神,加之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锤炼,从而获得了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纯净的音质、正确的运气方法、宏大的发声共鸣、精巧的吐字技术和娴熟的润腔手段。不管是表现高亢、激越、奔放之情,还是抒发细腻、柔美、典雅之意;不管是高低起伏还是轻重缓急抑或抑扬顿挫;等等,都显得明晰远达驾轻就熟,处处给人以字真、腔正、声圆、形美的艺术享受。

常香玉的演唱艺术,不仅获得了各个阶层的欢迎和豫剧界的广泛承认,更得到了我国声乐界的的普遍赞誉。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先后有一百多个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院校派人来学习常香玉的演唱艺术。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张权曾在题为《向民间声乐艺术学习的初步体会》一文中说过:“民间艺人的歌唱艺术的高度成就可以河南梆子演员常香玉为例,她不但在发声方面,在气息上声音的技术与艺术结合上(强弱的控制,语言的亲切,感情的饱满等)都运用自如,而且有着足够的、宽广的音域,高低音自然地结合,统一而无裂痕……因而她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是非常鲜明的,而且有高度的感染力。这种演唱方法是科学的正确的十分可贵的,也是我们现在要学习和发扬的。著名音乐家舒模早在1954年发表的《学习民族声乐遗产的一些问题》中说过:“河南梆子艺人常香玉,她的音域是那样宽阔,音质雄厚有力,尤其在真假声的混用上,甚至使人找不到它们是交接在哪一个音上。”这些肯定的文章自然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豫剧混声唱法的理解和认识。

从豫剧唱腔表演的美学旨趣看,陈素真的“俏丽、挺拔”中透视的,是对演唱内容之“感情”的抒发;崔兰田的“低回、缠绵”中所蕴含的则是对演唱内容的“韵味”化的把握;马金凤的“清脆、明亮”中所流露的则是对表达内容的“气度”展露;阎立品的“甜润、娟秀”中所表现的则是对作品内容“深度”的揭示。各据一方、各有观众、各富特色、各有千秋。她们的唱法多出自某一个声区,并都创立了各自的风格,获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常香玉则集其大成,将各种唱法优点熔于一炉,统一混用,在审美意味上能够依据具体的内容赋予其各种不同的艺术特色。这不仅说明了常香玉的戏路宽广,也显示了常香玉的艺术功力,更显露出了常香玉的创造才华。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艺术的贡献,还在于她最大限度地丰富了豫剧演唱艺术的形象性和色彩性,她通过运用声音的化妆技巧,能够在一出戏里,甚至一段唱腔里塑造出几个不同性别、不同行当、不同性格的艺术形象。如《花木兰》中,既能通过口腔、鼻腔、头腔的自如衔接和以“小管”儿为主的演唱技法,把花木兰的那种温柔、善良、贤淑、勤劳的闺门女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又能采用扩展咽腔、口腔、可变共鸣腔体,突出口腔、咽腔、头腔,以“中管”为主,使声音变得浑厚、激越、挺拔,从而塑造了一位戎马疆场、英武豪壮的武生形象,再如她在《拷红》中能形象逼真的模仿出崔夫人(老旦)和张君瑞(小生)的声音形象,甚至活泼调皮的嬉笑声、病入膏肓的呻吟、声唉声叹气的怨恨声、痛断肝肠的哭泣声,也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能将突快、突慢、渐快、渐慢、突强、突弱、渐强、渐弱等表情手段用来塑造各种不同命运、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艺术形象,并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尽可能多的受众,受到了内行外行的最广泛的赞誉。

仔细分析常派唱腔,将会发现段段充满了生活气息,曲曲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时时包含着传统的底蕴,刻刻闪耀着创造的火花。常香玉完全将自己苦与难的身世、倔与犟的性格;血与泪艺术经历、抗和争的生命体悟;民族的危难、国家的兴亡深深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使其演出的剧目或清唱,均是发自肺腑,感同身受。如果没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忠贞不渝,她就很难创制出《白蛇传》和《大祭桩》;如果没有对战争的切肤之痛和颠沛之苦,她也不可能创作好《打土地》和《花木兰》;没有文革十年浩劫的压抑磨难,就没有《于无声处》的惊雷和《粉碎四人帮》的大快人心;没有乱世流离和躬逢盛世的恍若隔世之感,更不会有《怀念毛主席》《哭总理》《继续长征歌》,这恐怕是常派艺术历久弥新传唱不衰的重要原因吧!

常香玉以兼收并蓄的海量和锐意改革的胆量所标示的继承和发展,其在豫剧唱腔艺术史上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与她的唱腔艺术流行一个甲子的艺术地位,充分说明了常香玉所走的艺术道路,是她本人的天赋条件与豫剧艺术的结合,是她本人的不懈求索与其所处的时代的结合。概而言之,时代的产物。

【影响力】

艺术造诣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义行善举】

1937年

3月,常香玉赴巩县为县立小学进行筹资义演。

1938年

9月20日,洛阳市募捐游艺会举行义演,救济遭水灾难胞,常香玉参加演出。

1939年

3月,常香玉应西安中州会馆暨河南同乡会会长张钫之邀,在同春戏院为西北中学进行筹资义演。

1940年

4月,应宝鸡河南同乡会会长黄自芳的邀请,为新建的“私立中洲小学”演戏募捐。

1941年

10月26日,为河南“伤病之友社”举行募捐,常香玉义演四天。

1942年

2月,为修筑巩县洛河拦河坝,募捐演出十天。

6月,在西安春华戏院为赈济灾民进行义演。

9月,应陕西宝鸡河南同乡会邀请,为宝鸡的河南落难同胞募捐演出,演出所得全部用来在金陵河两岸搭建一批席棚,供难民栖身;购买麸面,支起几口大锅,为难民舍粥。

10月,为病死异乡无葬身之地的河南难民筹款购买墓地(今石油东山)俗称"义地"。

1946年

12月,应宝鸡冬赈筹募委员会之邀,在河声剧院进行募捐义演。

1947年

2月,自陕抵豫,在开封和平剧院为梁苑女中筹集基金进行公演。

4月,赴许昌为《许都日报》募捐义演,历时一周。

10月,应西安妇女协会邀请,与崔兰田在中正堂合作义演。

1948年

7月,为筹建青年馆募捐,常香玉在中正堂义演,历时近二十天。

1949年

2月,常香玉在兰州文化会堂为“新光豫剧学校”进行筹资义演。

5月,应兰州河南同乡会之邀,为兰州四所大专院校进行募捐义演。

1950年

10月27日――29日,常香玉在西安雨灾互济公演。

11月3日,参加西安戏剧界为灾民寒衣劝募义卖公演。

1951年

1月14日,常香玉为慰劳志愿军和救济朝鲜难民进行义演。

5月3日――9日,自陕抵豫,在开封和平戏院与人民会场为河南土产交流大会进行演出,收入全部捐献,用来慰问志愿军。

8月7日,常香玉率团为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进行全国巡回义演,历时半年之久。

1953年

4月――9月,率团赴朝鲜对志愿军进行慰问演出,历时半年。

1954年

2月――6月,率团赴新疆各地慰问生产建设兵团和边防部队,历时五个月。

6月,返陕途中,在洛阳为建设第一拖拉机厂的工人们进行慰问演出。

1958年

9月24日――10月27日,率团南下福建前线慰问海陆空三军将士。

1960年

春节期间,赴开封、商丘、驻马店、确山慰问人民解放军驻豫部队。

1961年

1月――5月,率团赴武汉、长沙、桂林、南宁、广州、深圳、海口等地进行慰问演出。

1963年

春节期间,赴河北省邯郸市为驻军进行慰问演出。

5月,赴鸡公山为在那里疗养的解放军伤病员进行慰问演出。

1964年

春节期间,北上黑龙江大庆对石油工人进行慰问演出。

1966年

春,常香玉率团赴三线进行慰问演出。

1977年

8月1日,率团赴武汉慰问军区广大指战员。

1978年

3月19日,受河南省省委委托,率团赴天津对天津人民和支援天津震后重建的河南建筑工人进行慰问,历时二十二天。

1979年

3月24日,随中央慰问团抵广西老山前线,慰问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解放军和当地群众。

6月15日,第二次赴大庆为石油工人和当地驻军进行慰问演出,历时两个月。

1982年

春节期间,进京慰问驻京部队和军烈属。并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筹集基金义演两场,还深入到北京大兴县万庄和西单商场进行慰问。

3月,为郑州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筹集基金进行义演。

1984年

1月19日,赴吉鸿昌家乡扶沟县慰问,自费购买一千册图书捐赠给吕潭镇图书室。

1987年

5月26日――31日,常香玉与唐喜成、吴碧波等在郑州、开封为“大兴安岭特大火灾”进行赈灾义演。

7月25日,在沈阳参加全国民族声乐理论研讨会期间,到沈阳军区总医院慰问参加大兴安岭救灾住院的伤病员和医务人员。

10月14日,常香玉为黄河游览区炎黄二帝雕塑筹资义演。

1988年

5月――6月,为“香玉杯”艺术奖筹资,率团先后在巩义、西安、咸阳、宝鸡、洛阳、三门峡等地巡回演出,历时两个多月。

10月,随刘源副省长率团赴河南油田进行慰问演出。

1990年

4月30日――5月2日,在河南省人民剧院为亚运会捐资义演。

1991年

7月15日,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灾,由香玉杯评委会发起,在郑州儿童影剧院举行赈灾义演,常香玉、李斯忠、唐喜成、高洁、虎美玲登台献艺。演出所得悉数捐赠灾区。

夏,参加中央电视台“风雨同舟”赈灾义演晚会,再次为遭受洪灾的同胞募捐。

1997年

6月16日,在河南省人民剧院携子女为下岗工人义演。

1998年

年初,携家人和弟子在省人民剧院再次为下岗工人募捐义演,所得6万元全部捐给河南省送温暖工程基金会。

2003年

5月,为抗击非典进行捐款。

12月23日,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建筑工地抱病参加对河南建筑工人进行的慰问演出。

(上述为不完全统计)

【常香玉基金会】

2008年11月30日,河南省常香玉基金会在省人民会堂成立,省委、省政府及中国文联等单位致信祝贺。常香玉基金会由原副省长李志斌担任名誉理事长,原政协副主席赵江涛担任总顾问。河南省常香玉基金会由常香玉女儿常如玉任理事长。新成立的常香玉基金会将发扬常香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戏剧艺术的崇高精神,以常香玉“戏比天大”高度责任感,募集资金发展现代戏剧艺术,推动文化繁荣;开展扶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等公益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常香玉大师是我国目前唯一被国务院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文艺工作者,她一生实践“戏比天大”的座右铭,视艺术为生命,是豫剧界一位领军人物。常香玉基金会的成立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曾在常大师身边工作过的我省著名戏剧评论家荆华、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范军等眼含热泪地深情回忆了在常大师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深爱着养育她的父老乡亲和喜欢她的戏曲观众,甚至在重病期间依然赴北京奥运工地慰问民工的感人事迹。

成立大会结束后,基金会理事长、常大师的女儿常如玉说:“我觉得像妈妈这种精神和她对艺术的精益求精,这种发自内心地要认认真真地做一件事情,这种精神很难得,我觉得提起来常香玉,她就是一个爱的化身。国家有难她都要站出来,而且发自内心地从家里人做起,并说国家有难了,我就是想给年轻人提个醒,大家都做点事儿。所以我就觉得老太太这种精神要把她发发扬下去,必须得有一个机构,我也真诚地希望全国人民还有各界人士来监督我们,把我们常香玉基金会这个事办好。”河南省常香玉基金会的成立,不仅是对故去的一代戏剧大师的缅怀,更是对宝贵的常香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主要作品

在豫西一带跑野台时期(1932--1935)

《铡美案》

这是常香玉1932年首次登台演出的第一个剧目,在剧中饰演英哥(娃娃生)。

《洪月娥背刀》

又名《虹桥关》,这是常香玉学习的第一个剧目,在剧中饰演洪月娥(刀马旦)。

在豫剧《黄鹤楼》中反串翎子生周瑜

《阴阳河》

在剧中饰演李桂莲(青衣)。

《破洪州》

在剧中饰演穆桂英(刀马旦),演出“下花园”一折。

《抱琵琶》

在剧中饰演秦香莲(青衣)。

《买衣争子》

即《桃花庵》,在剧中饰演窦氏(青衣)。

《玉虎坠》

又名《杀王腾》,在剧中饰演王娟娟(闺门旦)。

《斩蔡阳》

1934年在郑州长发戏院演出此剧,这是常香玉首闯郑州的第一个剧目,“豫西三张一周”之一的周海水饰演关羽,常香玉在剧中饰演马僮(武生)。

在豫剧《三哭殿》中饰演银屏

《卖苗郎》

又名《孝妇泪》,在剧中分别饰演苗郎和柳逢春,与汤兰香互换角色。

《曹庄杀妻》

又名《善宝庄》,在剧中分别饰演焦氏和曹庄(泼旦,武生两门抱)。

《香囊记》

即《抬花轿》,在剧中饰演“疯闺女”周凤莲(花旦)。

进入开封和中州戏曲研究社时期(1936--1938秋)

《善宝庄》

即《曹庄杀妻》,1936年元月在开封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焦氏(泼旦),与接着演出的《杀王腾》《打祭桩》并称常香玉进开封踢响的“头三脚”。

《杀王腾》

即《玉虎坠》1936年在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王娟娟(闺门旦)。

《大祭桩》

演出“打路”一折,在剧中饰演黄桂英(闺门旦)。

《黄爱玉》

又名《刘庸私访》,1936年与“豫西三张”之一的张同庆在开封醒豫舞台联袂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黄爱玉(花旦,泼旦)。

《秦雪梅》

该剧由张丙运,史书明根据旧戏整理,张福仙设计唱腔。1936年在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全剧共分“闹书馆”,“别府”,“吊孝”三折,在剧中饰演秦雪梅(闺门旦)。

《蓝桥会》

该剧由张丙运,史书明根据传统戏整理,张福仙设计唱腔,在剧中饰演兰瑞莲(闺门旦)。

《贩马记》

又名《李桂枝写状》,1936年与马天德在醒豫舞台合作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李桂枝(闺门旦)。

在豫剧《卖苗郎》中反串衰派老生周云泰一

《收姬昌》

1936年在开封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姬母(老旦)。

《打南阳》

1936年在醒豫舞台,在剧中饰演能干(武丑)。

《泗州城》

1936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开封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水母娘娘(武旦)。

《洛阳桥》

1936年在开封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耶律含嫣(花旦)。

《破天门》

在剧中饰演穆桂英(刀马旦)。

《破洪州》

在剧中饰演穆桂英(刀马旦)。

《六部西厢》

由著名剧作家王镇南编导,1937年2月开始在开封醒豫舞台演出此剧,马天德饰演张君瑞,(一二部)常香玉饰演崔莺莺,杨桂云饰演红娘;(三四五六部)常香玉饰演红娘,杨桂云饰演崔莺莺(花旦闺门两门抱)。

《劈杨藩》

1937年4月6日在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樊梨花(刀马旦)。

《和北番》

即《二度梅》或《陈杏元》,由王镇南编导,1937年4月15日在开封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陈杏元(闺门旦)。

《汾河湾》

1937年4月17日在开封醒豫舞台与张同庆合作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柳迎春(青衣)。

《哭长城》

由王镇南编导,1937年在开封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孟姜女(青衣)。

《桃花庵》

由王镇南编导,1937年在开封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窦氏。1956年又由陈宪章导演加工后演出。

《如姬窃符》

由王镇南编导,1937年在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如姬(闺门旦)。

《棠棣之花》

由王镇南根据郭沫若同名话剧编导,1937年在开封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聂荣(花旦,刀马旦)。

《五堂会审》

即《游龟山》又名《蝴蝶杯》等由王镇南编导,1937年在开封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胡凤莲(闺门旦)。

《水漫兰桥》

即《兰桥会》王镇南又再次整理执导,在剧中饰演兰瑞莲(闺门旦)。

《盗佛手桔》

即《女中魁》,因“倒仓”返回豫西。1937年5月在密县野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周凤娘(花旦,刀马旦),并在剧中反串小生。

《巧姻缘》

即《日月图》,1937年5月在密县跑野台时与张同庆合作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胡莲英(花旦)。

《断肠花》

1937年8月在开封醒豫舞台演出此剧。

《李刚打朝》

1937年8月在开封醒豫舞台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国太(老旦)。

《打土地》

这是豫剧的第一个现代戏,由王镇南编导,1938年2月5日在纪念中周锡去研究社成立一周年时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农妇(青衣)。

西安,宝鸡,汉中,兰州及香玉剧社时期(1938冬--1955)

《白玉楼讨饭》

反串翎子生周瑜剧照二

该剧由樊樊山编剧,1939年元月6日西安开锣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白玉楼(青衣)。

《三上关》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樊梨花(刀马旦)。

《齐天大圣》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剧。

《麒麟烛》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剧。

《慈云庵》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剧,疑是《慈悲愿》,在剧中饰演唐僧(小生)。

《三女侠》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剧。

《武家坡》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王宝钏(青衣)。

《花园赠剑》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剧,疑是《花园赠金》或《百花赠剑》,在剧中饰演百花公主(刀马旦)。

《黄鹤楼》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剧,在剧中常香玉饰演周瑜(武生),祥符名旦王秀兰饰演赵云,豫西名旦宋淑云饰演刘备。

《织黄绫》

又名《牛郎织女》,1939年农历七月初七在西安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织女(闺门旦)。

《齿痕记》

即《桃花庵》,由著名剧作家樊粹庭编剧,1941年在西安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窦氏(青衣)。

《邵巧云》

又名《霄壤恨》由樊粹庭编剧,1941年在西安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邵巧云(由闺门到青衣)。

《七部西厢》

《六部西厢》续集,由黄自芳编导,1942年秋在宝鸡河声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红娘(花旦)。

《双训子》

《秦雪梅》续集,由黄自芳编导,1942年秋在宝鸡河声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秦雪梅(青衣)。

《灯节缘》

由黄自芳编导,1943年正月十六在宝鸡河声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小姐(闺门旦)。

《鸳鸯梦》

由黄自芳根据《孔雀东南飞》改编并导演,1943年正月在宝鸡河声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刘兰芝(青衣)。

《秦雪梅吊孝》

由著名剧作家陈宪章再次改编执导,1945年在宝鸡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秦雪梅(闺门旦)。只演“观文”,“别府”,“吊孝”。删去“训子”。

《凤仪亭》

又名《连环计》,又陈宪章编导,1947年在西安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貂蝉(花旦)。

《金碧霞》

由剧作家王景中编剧,1949年在兰州天山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金碧霞(刀马旦)。

《柳化蝉》

由王景中编剧,1949年在兰州天山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柳化蝉(青衣)。

《八部西厢》

由王景中改编,1949年在兰州演出此剧。

《花木兰》

由陈宪章根据马少波京剧本编导,1950年12月在西安南大街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花木兰(花旦,武生)。

《梁山伯与祝英台》

陈宪章编导,演出“十八里相送”“楼台会”两折,1952年在西安南大街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祝英台(闺门旦,小生)。

《白蛇传》

由王景中根据田汉同名京剧本改编,李紫贵执导,演出“游湖”“结亲”“酒变”“盗草”“水斗”“断桥”六折,1952年2月底在开封人民大会场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白素贞(青衣)。

《投衙》

这是《游龟山》中的一折,1953年赴朝鲜慰问时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胡凤莲(闺门旦)。

河南省豫剧院一团时期(1956--1966)

《漳河湾》

1956年元月一日在郑州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曹秉华。

《擦亮眼睛》

由著名作家李准编剧,陈宪章导演。

《大祭桩》

由陈宪章编导,1956年12月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黄桂英(闺门旦)。

《五世请缨》

由陈宪章根据传统戏整理,1957年12月12日在省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佘太君(老旦)。

《母亲》

根据白沉,兰流同名沪剧改编,陈宪章执导,1958年5月22日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母亲。

《破洪州》

由陈宪章根据传统戏整理并执导,常香玉,赵义庭,赵锡铭共同导演,1959年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穆桂英(刀马旦)。

《三哭殿》

由陈宪章改编,1959年12月1日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银屏公主(青衣)。

《杜十娘》

由陈宪章根据河北跃进青年剧团同名演出本移植整理,1960年元旦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杜十娘(闺门旦)。

《鸳鸯谱》

由陈宪章根据川剧传统剧目移植整理,赵义庭导演。1960元月28日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刘慧娘(闺门旦)。

《游龟山》

由赵籍身陈宪章根据传统戏整理,1961年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胡凤莲(闺门旦)。

《玉虎坠》

有陈宪章根据传统戏整理并执导,1962年元旦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王娟娟(闺门旦)。

《朝阳沟》

由杨兰春编剧,杨兰春,许欣执导,在剧中饰演拴宝娘。

《李双双》

由李准,赵籍身,杨兰春改编,许欣执导。1964年5月30日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李双双,高兴旺饰演孙喜旺。

《杜鹃山》

1965年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柯湘。

《人欢马叫》

由刘锡拈李树修编剧,刘锡年执导。1965年6月9日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吴大娘。

《卖箩筐》

由黄俊岭根据同名越调改编,在剧中饰演张大嫂。

文化大革命以后时期(1973年以后)

《百将渡》

由崔承海,夏相林,谢巧官执导,1973年5月23日前夕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杨奶奶。

《红灯记》

1974年10月9日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李奶奶。

在豫剧《黄鹤楼》中反串翎子生周瑜二

《于无声处》

1978年11月18日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母亲。

《断桥》

由陈宪章改编,赵义庭导演,1980年4月9日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参加豫剧流派调演,在剧中饰演白素贞(青衣)。

《冰山春水》

1980年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再剧中饰演郑豫华。

《柳河湾》

1981年12月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此剧,在剧中饰演郭大脚。

(上述戏码为不完全统计,常香玉一生演出剧目远不止此)

荣誉记录

1989年10月1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

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庆祝中国唱片出版事业4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共设2个奖项,88个单位和个人获奖。

获奖的戏曲曲艺类演员

梅兰芳、裘盛戎、马连良、周信芳、程砚秋、张君秋、李世济、童芷苓、方荣翔、李维康、俞振飞、新凤霞、常香玉、郎咸芬、红线女、姚璇秋、丁果仙、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丁是娥、陈书舫、竞华、筱文艳、严凤英、侯宝林、马季、高元钧、骆玉笙、蒋月泉

获奖的戏曲曲艺类单位

无锡市锡剧团、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西安易俗社

学生弟子

01翟爱云(1928――2002),豫剧旦角,河南省偃师人。这是有资料可考常香玉最早的学生

香字辈学生

02王香芳

03张香芙

04杨香蘅

05马香茗

06王香婷

玉字辈学生

07 陈玉鼎

08 王玉朋

09 夏玉润

10 赵玉环(1936――1953),在朝鲜慰问期间不幸牺牲。

11 秦玉秀

12 高玉秋(歌唱家李娜的启蒙老师)

13 马玉英

14 韩玉生

15 宋玉炳

16 谷玉君

71 陈玉榜 (豫剧演员小香玉之父)

17 潘玉兰(豫剧演员小香玉之母)

18 王玉莲

19 朱玉梅

20 朱玉霜

21 张玉香

22 范玉清(影视演员修庆之母)

23 李玉萍

24 许玉花

25 李玉春

26 黄玉俊

27 郭玉贵

28 薛玉成

29 张玉乾

30 杨玉宝

31 王玉茹

32 张玉芳

33 袁玉惠

34 张玉静

35 阎玉蓓

36 荆玉凤

37 荆玉玲

38 范玉新

39 张玉娥

40 郑玉喜

41 沈玉珍

42 萧玉珠

43 董玉琴

44 刘凤琴

45 刘凤典

46 海金凤

47 李四喜

48 王少堂

49 修正宇(影视演员修庆之父)

50 李自正

51 崔岱军

52 郭铁生

53 张小萍

54 职天才

55 石方元

56 朱西安

57 固解放

58 许春梅

59 谢巧官

60 张岐生

61 马自强

62 彭万里

63 李泽民

64 卞艳玲

65 孔长安

66 胡福安

67 赵新再

68 张家旺

69 张锡康

70 王亚萍

弟子

72 孙兰香

73 张月荣

74 孙玉菊

75 林秀兰

76 王希玲

77 虎美玲

78 李金枝

79 陈继萍

80 张丽萍

81 冯四维

82 于 波

83 王素珍

84 汪荃珍

85 王 惠

86 菅爱梅

87 卢玉琴

88 朱桂琴

89 朱巧云

90 索海燕

91 范 军

私淑

92 谷秀荣

93 杨美容

女儿

94 常小玉

95 陈小香

96 常如玉

孙女

97 小香玉

个人生活

当81岁的常香玉老人身穿着一件桃红色上衣面带着微笑走进我们演播大厅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所有的编导也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一期节目我们筹划了有半年的时间,能请到这样一位大师来我们的节目也一直是我们的心愿。这样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我们的节目中向我们讲述着她的人生经历,讲述着她的爱人,讲述着她心中的遗憾……

父亲――我的启蒙老师

常香玉的父亲也曾经是个唱戏的,后来因为嗓子受伤,就在戏班里做一些打杂的事情。常香玉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三个姑姑都是童养媳,大姑二姑都被人打死了,常香玉为了躲过被卖做童养媳的命运,只能随着父亲学戏。当时父亲对她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可让你跟我学戏被我打死,也不能让别人把你给打死。”开始常香玉先是跟着父亲学戏,后来父亲请了老师专门教她。从9岁开始父亲就经常因为学戏的事情打骂常香玉,一直打到她20岁,最严重的一次是父亲在车上因为她学不好戏而狠打她,让周围的老乡误以为常香玉的父亲是个人贩子。常香玉告诉我们她的老父亲是个很有眼光、很有见解的人,常派唱腔的形成最早就是由他帮常香玉改戏开始的。

因为唱戏所以改名

在那个年代唱戏的人地位极低,很多人把他们称为“戏子”。常香玉本名叫张妙龄,因为族长觉得他们家族中出了个唱戏的,感到丢人,不准她姓张,死后也不准她进张家祖坟。后来遇到一位常老大,拜为义父,开始姓常。常老大对常香玉就如同自己的女儿一样,至今常香玉还不能忘记常老大给她做的烧饼加肉。

十二岁成名

父亲为了让常香玉积累舞台经验,让年幼的她参加各种演出,“我老父亲是让我小生、武生、丑角、老婆,什么角都让我演。”就这样,年仅12岁的常香玉便已经小有名气了,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候我就有身价了,一个月就能挣八块大洋了。”

“戏子”的倔强性格

常香玉是个性格极其倔强的女子,她的倔强成就了她的事业,她的倔强也不允许她向任何人低头,老人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次,有个三青帮头子娶小老婆,要常香玉去唱堂会。常香玉没办法只能去,在现场唱的是一出悲剧《孔雀东南飞》,这个流氓大怒,要打她,常香玉跳到桌子上,把手里的两枚戒指吞到肚子里自杀,后来被人抢救了过来。

生活、事业的伴侣――陈宪章

十九岁那年常香玉演一台新戏,请了许多知名人士去看,陈宪章就是其中一个。演出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意见。陈宪章的发言引起了常香玉的注意。他针对常香玉戏中的一句台词说:“u2018我看他眉清目秀人忠厚u2019这句词用得不准确。你根本就不了解他,就怎知眉清目秀的人一定是忠厚老实的呢”常香玉听了之后,觉得这个人不仅懂戏,还很幽默,就这样对他有了好感。尽管当时的陈宪章已经结婚,但这并没有阻挡常香玉对他的爱慕。“那时候我觉得他是个好人,有文化,还是个河南人,那时候不懂谈恋爱,也不敢往那去想,反正心里光想着那个人的样。”、

两人刚认识的时候,有一次陈宪章到常香玉家,为表示对她的好感,就向她要了一个道具―剪子。陈宪章说你的指甲太长了,我帮你剪一下吧,常香玉刚把手伸出来,手就被陈宪章抓住了。常香玉形容当时的情形是:“我当时的心是乱极了。砰砰砰地跳,不知道该说什么”。后来因为常香玉父母极力反对,他们因此曾分开过8个月。

在常香玉和陈宪章结婚前,她曾经对陈宪章提出过三个条件,一是她不嫁当官的人,二是不给别人当小老婆,三是不能因为她是个唱戏的就看不起她。“阮玲玉的死对我有很大刺激,我就想着,我这个人如果不找个好丈夫结婚也是那个下场。”

对于常香玉提出的要求,陈宪章一一答应,与前妻离了婚,并且把官辞了。结婚后陈宪章更是放弃了一切,专心为常香玉的事业奔波。加之陈宪章自幼喜爱戏剧,也很有艺术天赋,开始为常香玉编写剧本,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花木兰》。其实可以说,没有陈宪章就没有后来的常派豫剧艺术。常香玉从小没学过文化,认识陈宪章后才一点点学习看报。为了不让其他事情分散常香玉的精力,陈宪章把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承担了下来,对常香玉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他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影响常香玉的演出,那样会对不起观众。“宪章是帮我帮惯了,所以我什么都不会,除了唱戏,别的都不会,他不仅给我教词还要解释,里头每句词的意思他都要解说。我们家里头的大大小小,所有的一切事情都不跟我讲,天塌下来的事情也不能跟我讲。”

如今,陈宪章老先生已经去世三年了,在他病重的那段日子里,常香玉每天都要到病床边去陪伴他,“我每次去的时候,他总是抓着我的手,不想让我离开。”在那段日子里,常香玉主张给已经无药可医的老伴实施安乐死,“我知道老头受罪,我希望他早走。”在陈宪章刚离开的那段日子里,常香玉痛苦极了,她曾经跟女儿说过这样的话:“你说你爸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他怎么就不发明一种药,让我们俩同时一天死?”陈宪章的骨灰就放在常香玉的房间里,常香玉说,有这个在,我就可以天天跟他说说话。常香玉很坚强,在丈夫离开没多久后就从巨大的痛苦中走了出来,因为她觉得她要高高兴兴的活着。朱军的那句话说的很好:“听了常老这段话,我们应该笑,应该为有这样的人间真情,为有这样让人真正感动的情感而笑。”

用艺术回报社会

在朝鲜战争时期,常香玉带领着整个香玉剧社奔赴朝鲜战场,为志愿兵进行慰问演出,那时候常香玉马不停蹄的演出,为的就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什么。“伤兵我去慰问,看见伤兵我就心疼。”

在抗美援朝时期,政府发出号召,要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常香玉知道后就同丈夫商量要为国家捐赠一架飞机。他们决定在各地举办演出,将演出得到的钱用来捐赠飞机,陈宪章特地为此写了剧本《花木兰》,经过半个月的准备,终于开始了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各地的政府和老百姓都极为支持,许多人听说是为国家捐赠飞机,纷纷把身上的手饰摘下来,捐赠出来。就这样,香玉剧社在全国各地整整跑了两年,终于筹到了15亿人民币,捐献了一架名为“香玉剧社号”的米格15战机。

老琴师眼中的常香玉

王国权老人是一位琴师,与常香玉合作了60多年,当朱军问到他常香玉是个怎样的人时,他是这样说的:“在戏剧界她的贡献最大,艺术也最好,还捐赠飞机。”

心中的遗憾

当朱军问到常香玉老人这一生有什么遗憾的时候,老人沉默了很久,告诉我们她有两个遗憾,一个是她的后代没有人能完整的把她的常派唱腔继承下来。另外一个就是因为这么多年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豫剧事业上,忽略了丈夫和孩子,对他们的照顾不够。常香玉在小女儿一岁的时候因为要拍电影就给孩子断了奶,使小女儿差点因为喝牛奶而死掉。对丈夫的愧疚更是一言难尽,“老伴病了好多年,我对他的照顾很不够,我要是能多照顾一点,他现在也许能多活几年”。

我们与老人畅谈了一个下午,听老人讲着过去的事情,一字一句都是那么的打动着我们,有很多事情离我们非常遥远了,但情感却是那样的接近,我们虽然没有经历那个年代,但我们都在用情感真正地感受着那样的一个年代,感受着那样的一种情怀……

相关报道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战争馆》里,陈列着一份已经褪色的《香玉剧社半年来捐献演出的工作总结》。这份《总结》真实地记录了豫剧著名演员常香玉为志愿军捐献飞机,1951年8月至1952年2月率领香玉剧社到6省市巡回演出的情况。

拂去历史的尘埃,打开这份珍贵的文献,让我们去追寻常香玉这位爱国艺人带领香玉剧社在全国6省市巡回义演的历史轨迹。

1951年6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坦克的号召后,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捐献武器运动高潮,各行各界的人士都积极投身于捐献活动。豫剧演员常香玉和她领导的"香玉剧社"决心到全国一些大城市巡回义演,用演出的收入为志愿军购买一架战斗机。为此,常香玉卖掉了自己的一部卡车,拿出多年的积蓄,作为捐献义演的资金。为了不影响到外地演出,常香玉把自己的3个孩子(大的不足7岁,小的刚刚3岁)全都送进托儿所。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她们在各地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仅在开封、郑州、新乡3地演出,就得义演捐款5亿余元(旧币)。1952年2月,常香玉带领全社演职员胜利返回西安。现陈列在《抗美援朝战争馆》的《香玉剧社半年来捐献演出工作总结》,就是这次捐献义演的真实记录,成为常香玉和香玉剧社为志愿军捐献飞机的有力见证。

经过半年的巡回义演,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常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

常香玉和香玉剧社为志愿军捐献义演的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好评,称其为“爱国艺人”和“爱国主义的典范”。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特向她赠送锦旗,并在常香玉代表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志愿军时,又向她献上束束鲜花,以感谢她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的贡献。常香玉也在朝鲜前线为志愿军演出了香玉剧社在义演唱会中最精彩的节目――豫剧《花木兰》。她说:"前方同志拼了命,流了血,保卫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我们为抗美援朝捐献一架飞机,这能算得了什么呢?"

上一篇:蒂尔·诺瓦克

下一篇:陈永彬(自行车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