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美术家)

时间:2024-01-13 11:04:46编辑:小周

陈蕾(美术家)的个人简介

陈蕾,1978年生于北京,2001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2004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现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

参展记录

个展

2014年?

谜 ―― 陈蕾艺术个展,威尼斯925画廊,威尼斯,意大利;

群展

2016年?

食野之萍――古典之后的五种意度,烟台美术博物馆,山东;

探索、探索、再探索――纪念庞薰l先生诞辰110周年艺术展,泓文博雅艺术馆,北京;

殊途――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教师作品展,北京服装学院展厅,北京;

微观?二象性――当代青年工笔作品邀请展,1+1艺术中心,北京;

2015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北京;

东方墨语――新锐水墨画家巡展(第二回),杭州艺术王府,杭州;

点绛唇――艺术慢生活主题邀请展(第一回),国艺美术馆,南京;

设色记――中国新工笔画会首届提名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

古法&新生――CYAP水墨评选公示展,炎黄艺术馆,北京;

之间――与传统有关,当代艺术特展,Zoomart艺术馆,北京;

东方墨语――新锐水墨画家巡展(第一回),古吴轩画廊,苏州;

花开六尘――中国当代女艺术家邀请展(第四回),六尘艺术馆,南京;

晏之艺VII水墨新语――中韩艺术交流展,中森会&墙艺术中心,北京;

春来花开――中国当代花鸟画邀请展,新水墨意象馆,北京;

2014年?

艺术无界,星耀未来展,悦?美术馆,北京;

神话――当代工笔三人展,享悦汇,北京;

第三届中国壁画大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东成西就?紫禁之巅中意联展,万科会所,北京;

承?变:艺术新图景――第七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主题展,金陵美术馆,南京;

即墨――一种当下的工笔与水墨景象,新水墨意象馆,北京;

2011年?

学院工笔――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笔画展,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

庞薰l先生诞辰105周年师生艺术作品展,常熟美术馆,常熟;

2009年?

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第二届中国壁画大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08年?

中国岩彩绘画邀请展,中华世纪坛,北京;

2007年?

中韩当代艺术邀请展,北航艺术馆,北京;

2004年?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2年?

从洛桑到北京――2002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艺术评论

西洋图示下的东方新工笔

文/杨维民

从形式上而言,陈蕾的作品还是很典型的当代工笔的类型,但是与其他的当代工笔相比,她的创作十分丰富。这个丰富不是从创作数量或者画面内容上来看,而是一种图示方向上的丰富。

虽然是工笔画,但是从陈蕾的创作中,能够体会到许多从西方绘画中汲取的思考与探索。无论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服饰纹理的选择,甚至是最为代表中国符号的瓷器,都有一种强烈的西方印象。但这种西方印象的呈象,一定是建立在对传统水墨艺术强有力的基础上,面对古代的图案,图式,以及经典样式的准确表达之后,才能开枝散叶,各表一枝。

值得玩味的是,当这种宛若外销瓷一般的西洋风情,融入了宋人绘画的元素,不仅没有破坏掉原有画面的平衡感,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更探索出一种当代工笔的新方向与可能。

巧思与雅致

文/韩朝

2014年6月陈蕾在意大利威尼斯办了一个名为《谜》的个展。展览集结了画家近几年创作的数十件作品,有的作品我在国内的展览中见到过,印象深刻。我的第一感觉是,陈蕾是一个善于思考,基本功扎实,画面有感觉,语言有风格的画家。

陈蕾在创作心得中写道:“在东西方不同的艺术之间,在古代与现代艺术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共性?在不断变化着的时间与地域之间,会不会有一些永恒的因素?”――看来她想把握更为持久耐看的美感,她确乎在思考和追寻着永恒的美,追问着东西方的共性与个性,古今的融通与差异,她景仰西方的乔托,波提切利,弗朗切斯卡等大师,对中国传统工笔画也钟爱有加。

视野与方法决定着艺术家的路径和面貌。陈蕾视野开阔,中国的,西方的,传统的,当下的,她都不曾忽视。“我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画家身上学到了很多,例如马蒂斯和毕加索。可以说,他们的作品是现代艺术的源泉。我力图从他们的画面中发现一些形式美的规律,包括造型的韵律,黑白的结构,点线面的关系等”;“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很多细节却没有被现实所禁锢,他们获得了升华的美――一种永恒的特质。”陈蕾把学习感受写下来,也写进了她的画里。

前两年我们在刘巨德老师画室一起画模特,陈蕾很有耐心的画,一张张整纸的素描稿画出来,再过不久,就能欣赏到她的工笔作品了。工笔画的取向大概就那么几种,容易精工,却不易画出个人化的感受。陈蕾一方面在勾线填色、造型上、意味上下功夫,一方面寻找更能使作品有可读性、思想性的物与情。她已然感觉到:没有合适的物,则不会有引发共鸣的情绪和意味,托物言志是必须的,此情此物,使得绘画更具有当下的意义。因为有当下,才具有某种历史价值。

陈蕾的切入点是日常所见,却又有超现实的介入。日常的经验似乎由此划上一个问号,或者一个惊叹号,一个引号。其中的某种组合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物的组合,生出一种奇特的视觉感受,这是一种视觉需求,同时也是心理的,这种自由的组合使形式变得有意味,好看好玩起来。

陈蕾的作品,造型与古典工笔画造型所追求的圆润、细腻、光洁有所区别,陈蕾汲取了传统工笔画的一些东西,她也在西方艺术(比如文艺复兴前的早期艺术)里汲取了一种略显滞涩的造型,这一微妙的变异,感觉很别致,亦与当代工笔画的趋向步调一致。陈蕾在古今之变这股大潮中,既有所借鉴,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不是跟风,而是在风潮中找寻和确立自我。

在这个时代,风格化的图式往往为画家所强调,原因在于易于辨识和记忆。陈蕾大胆省去背景,留以大面积的白底,一方面集中力量画主体,凸显图式意味,不失精致感,一方面令表达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妙,同时获得了情感的某种放松和明快。值得注意的是,陈蕾在精致之外,尚有一种大气,并由此获得了一种恰当的诗意美感和语言张力。陈蕾早期作品受到刘巨德先生的影响,素雅而大气,后来的工笔画作品虽然在形式与材质表达上有别,但能看出某种必要的延续,还是素雅,还是不抠唆。现在回望她早期画的岩彩静物,好看耐看。

有时候觉得女性画家如何如何细腻,并以此为标签,其实无用,只是限制而已。细腻自然与工笔画亲近,却不是其全部。陈蕾当然有女性画家所具有的细腻。她的个人气质却不以细腻为旨归,而是其素朴大方性情的准确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则有可能超越女性画家的某种宿命一样的限定。

陈蕾是勤勉且可塑的。她身上有股子韧劲,从她的绘画转向上看得出,从她的一转一合上看得出。陈蕾也是灵活和聪颖的,她有时也在生宣或半生半熟的宣纸上作画,这样速度快一点,没有渲染之累。在一个市场化的今天,这是画家某种必要的应对策略,同时也不乏画家变换材质的一种新体验。

陈蕾似乎不大善于言谈,总是温和娴静的样子。熟悉她的朋友们都知道,陈蕾其实很内秀,她出版的一本色彩书籍,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很有看头。她也写诗,她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很难想象,一个文艺中人,没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没有敏感的感觉力和到位的表达力,终是入错了行。通过绘画,陈蕾找到并且实现了自我。在陈蕾心中,艺术或许一个谜,在她前面招手,陈蕾在艺术面前,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奔跑的孩子,自在而快乐。

在虚舟静心,为艺术祈祷――陈蕾的工笔绘画

文/刘巨德

陈蕾说:“艺术出了一道谜题。” 20余年,从岩彩画走到工笔重彩画,她一路追问,一路兴奋,一路沉思,一路耕耘。不管艺术的谜多么神秘,多么遥远,陈蕾总是怀揣解谜的梦勇往前行。

她顽强,执著,有理想。她用青春的时光和活力,在研究生阶段就温习古今中外历代艺术大师的思想,从中解悟他们的艺术真谛,赏析他们艺术命运的坎坷和奇丽。

“艺术是水,亦是船。”这是陈蕾刻骨铭心的艺术感悟。最近她画了两幅五米长的悬吊式的绢本工笔重彩画,细腻柔美,清凉空旷,昭示了她内心痴迷艺术的力量。一幅是持花牵马的人,另一幅是船上祈祷的人,像艺术的隐喻,充满生命能量的灵光,显现了她艺术意念纯净的情境和愿望。

她在虚舟为艺术静心,为艺术祈祷,为艺术空出。艺术作为人类生命的空无之乡,在超拔现实的另一个世界,抚慰人类,映照人心。空,已成为人类的智慧,空就是祈祷,空就是祝福,空就是青春光华的盛开,空就是美的由来。画面中,陈蕾把童年纸折的祥鹤引来,让童年的天真与梦想、青年的才情与学养,一并装进了她对艺术虔诚的空框。

陈蕾乘着虚舟漫游于艺术大海的虚空,她知道艺术的大海美无彼岸。但她相信“永未触之终点乃幸运之极致。” 因为艺术的虚空就是艺术的生命,就是艺术的目标和路径,美是不可能直接接近的,美的光芒却照入她的心灵。陈蕾虔诚于艺术的心境,为艺术祈祷的心境,必将感动美神,把她带向更遥远的无人涉足的美境。

读陈蕾的工笔绘画

文/尹丹

陈蕾的作品带有较为显著的女性气质,她喜欢关注生活中的微小主题,关注微妙的内心情感。例如在《太阳以西的独白之二》中,她以个人化的视角描绘一位吹气球的场景,蜻蜓在帽檐,灰兔依偎身旁,一切一切似乎都是对童年的追忆。陈蕾的作品仍然是水墨画,但我们已经很难看到那种延续了上千年的书法用笔。她把水墨理解为绘画的媒介,却并不纠结于“笔墨中心”的先入之见,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伤感的画面趣味。

作品欣赏

上一篇:单莺

下一篇:方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