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慈

时间:2024-01-13 12:14:39编辑:小周

仓慈的个人简介

仓慈,字孝仁,三国时淮南(治今安徽寿县)人。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在淮南屯田,仓慈任绥集都尉,黄初末年又任长安令,官吏民众皆畏而爱之。曹魏太和年间,仓慈担任敦煌太守,安抚百姓、沟通西域、政绩卓著,深得百姓以及西域各国的爱戴。后仓慈卒于任上,人们更把仓慈的相貌画成图像,以作追思之用。西域人士知道仓慈已死,都聚集起来对其哀悼,甚至有人会以刀子割伤自己的脸庞,以表示其血诚。他们同时又替仓慈立祠,以作遥祀。

人物简介

仓慈字孝仁,三国时淮南人。建安为绥集都尉,黄初末年又任长安令,太和中迁敦煌太守,仓慈到任后抚恤民众,压制豪强,重新分配土地。又不以重刑治理郡中事务,不是特别严重的罪行,都不判处死刑,某一年被处决者竟不满十人。西域各国的朝贡使者常常因大族豪强的阻拦而不能到达都城。与各国的贸易,豪强也多采取欺诈手段。仓慈到任后派出使者一一安抚,各国使者要去洛阳的,仓慈都给予方便。又和各国进行交易,公平合理。因此当地汉人和胡人都称赞他的德政。后卒于任,西域各国为其发丧,又立祠拜祭。

人物生平

仓慈,是淮南郡(今安徽寿县境)人,最初是郡府里的一个小官吏。公元209年,曹操令张辽等率军在合肥屯田,仓慈升为绥集都尉,后调任长安令。他为政清廉,不畏强暴,“史民畏而爱之”。231年,仓慈出任敦煌太守。
仓慈生活的时代,正是内地与西域形势都处于动荡不安的时代。东汉末年,随着黄巾军起义的失败,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变得十分尖锐激烈。经过长期征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权。刘备退据四川,建立蜀汉。孙权则割据长江中下游,在南京建立吴国。由于中原地区时局不安,各派政治势力你争我夺,使“郡在西陲”的敦煌与内地之间的政治联系中断,中央王朝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没有给敦煌郡派过太守。
敦煌当地的封建地主、豪强利用中原各派政治势力无暇西顾的机会,称王称霸,任意兼并农民土地。对于途经敦煌的中外商人,他们更是任意欺凌,百般阻挠。即便是允许商人们在当地贸易,也往往趁机敲诈勒索。敦煌当地的封建地主及豪强的倒行逆旌,严重影响了西域各族人民与内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阻碍了中外商人正常的商业贸易活动。
敦煌是丝绸之路中段南、北路东端的总汇之处,它不仅在中西交通中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且也是中央王朝在西域行使主权,进行统治的基地。所以,曹魏政权非常关心敦煌地区事态的发展。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后,即派尹奉为敦煌太守。但尹奉到任后,在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面前,表现得软弱无能,“无所匡革”。敦煌的地主豪强也根本没把尹奉放在眼里,继续为非作歹。所以,丝绸之路仍不能畅通。
公元231年,魏明帝把精明强干的长安令仓慈派往敦煌,接替尹奉担任太守。仓慈到任后,为恢复和整顿当地社会秩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减免各种赋税,抚恤贫民,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处理过去积压下来的各种诉讼案件;对于被阻隔在敦煌,并受到刁难、迫害的中外商人,亲自出面做说服和解释工作;尽量满足中外商人的正当要求和愿望。对要求继续由敦煌去内地经商的,发给通行证件,准其前往;对想从敦煌返回原籍的,则拿出府藏物资与之公平交易,尔后派专人护送出境。自此以后,被阻隔了数年的丝绸之路又畅通了。仓慈的事迹,很快传遍了西域各地,也传到了国外,“由是民夷翕然称其德惠”。
由于仓慈清除了堵塞在敦煌商道上的“障碍”,丝绸之路又恢复了往日那种“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荣景象。西域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焉耆、龟兹、疏勒、鄯善、于阗、车师、乌孙等不断派遣使节,携带各种物资向魏朝贡,同时进行各种贸易活动。远在帕米尔以西的大宛、康居也派人到洛阳,出售他们的优良马匹。有的商人甚至长期定居洛阳,从事商业活动。内地的使者和商人,也常常贩运各种商品,经敦煌销往西域各地,有的也在高昌、于阗等地落户安家。丝绸之路的畅通,商业活动的兴盛,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使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数年之后,仓慈死于任上。敦煌地区的官吏和老百姓“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仓慈的死讯传到西域,各族人民或聚集在戊己校尉驻地高昌,或聚集在西域长史驻地海头,致哀悼念。有的人还按照当地风俗,“以刀画面,以明血诚”。西域各族人民还专门为他建立了祠堂,“遥共祠之”。他的事迹一直为各族人民世代传诵。

史书记载

《三国志·魏书·仓慈传》文言文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黄初未,为长安令,清约有方,吏民畏而爱之。太和中,迁敦煌太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到,抑挫豪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先是属诚狱讼,县不能决,多集治下,慈躬往省阅,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族多逆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皆劳之。欲诣洛者,为封过所,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使吏民护送道路,由是民夷翕然称其德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又为立祠,遥共祠之。
《三国志·魏书·仓慈传》译文
仓慈字孝仁,是淮南人。起初担任过郡里的小吏。建安年间,魏太祖皇帝(曹操)在淮南进行招募人民屯田,让仓慈担任绥集(安抚)校尉。魏文帝黄初末年,仓慈做了长安令,为官清净简约有法度,下级官吏和老百姓既害怕而又爱戴他。魏明帝太和年间,调任敦煌太守。敦煌郡在西部边疆,因为战乱和内地隔绝,太守职务曾空缺二十多年,因此当地豪门大户强横自大,于是成为习俗。前任太守官员只不过遵守奉行旧有的各项制度而已,对这类坏习俗没有什么纠正和改变。仓慈到任以后,抑制打击豪强势力,救济照顾贫弱的百姓,非常符合当地处理政事的实际情况。过去大户族所占田地有剩余,但是普通百姓却没有立锥的土地,仓慈割取大户族多余的田地按人口都分配给贫弱的百姓。让老百姓只逐渐归还土地的成本。从前所属县城的讼诉案件大量堆积,县令不能判决,多数都汇集到郡太守这里。仓慈亲自去审阅,斟酌挑选轻重,如果不是犯了严重的死罪,只是用鞭或棍责罚后就释放了。一年当中判刑的还不超过十个人。又一件事是平常西域各族胡人要来中原贡献财物,但各豪门大户多拦路阻断,不准过往。在和胡人买卖贩运的时候,欺骗侮辱轻视,交易是否公平也大多说不清。胡人们对此怨恨,仓慈都慰劳他们。凡是要去洛阳的,就为他们出具过关的凭证并封盖官印;想从敦煌郡返回西域的,官府给他们公平换取钱物。常常用官府现成财物和他们进行交易。还派官吏和百姓在路上护送他们,因此老百姓和各族胡人一起称赞他的品德和恩惠。几年后仓慈死在官任上,郡里的官吏和百姓悲伤痛苦好像死了亲属一样。用画图绘制他的形象,怀念他生前的容貌。等到西域的各族胡人听到仓慈的死讯,都共同聚会在主管西域的将军戊己(派驻巡视)校尉和当地官长的驻地举行吊唁活动,胡人放声大哭,有的用刀划破面容,以表明出自内心深处的诚意。还为仓慈建立祠堂,在遥远的西域共同祭祀。

重要事迹

三国时淮南人。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在淮南屯田,仓慈任绥集都尉,黄初末年又任长安令,官吏民众皆畏而爱之。太和中年又任敦煌太守。敦煌郡当时位于西部边远地区,缺乏管理,当地大族豪强占有权力和大量田地,贫富差距悬殊。仓慈到任后抚恤民众,压制豪强,分田地给贫苦农民。又不以重刑治理郡中事务,不是特别严重的罪行,都不判处死刑,某一年被处决者竟不满十人。
敦煌郡虽偏远,但它是西域各国朝贡的必经之路。仓慈到任前,西域各国的朝贡使者常常因大族豪强的阻拦而不能到达都城。与各国的贸易,豪强也多采取欺诈手段,西域各国不能申诉。因此多生怨言。仓慈到任后都派出使者一一安抚。各国使者要去洛阳的,仓慈都给予方便。又和各国进行交易,公平合理。因此当地汉人和胡人都称赞他的德政。
数年后在任上逝世。当地人民极其悲哀,又画影图形。西域各国发丧,又立祠拜祭。

后人评价

陈寿:郑浑、仓慈,恤理有方。抑皆魏代之名守乎!
陈寿评价说::郑浑、仓慈,体恤民情,治理得方,大概都称得上魏代著名的郡守吧!

上一篇:陈信德

下一篇:陈金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