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黄的古月的个人简介
作者照片 古月(1937~2005),古月原名 胡诗学,其姓氏拆开来为古月。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37年出生于湖 古月北汉口。1949年参军,1978年被叶剑英元帅亲自圈定为演 毛泽东的 特型演员。 从影二十七年间,古月已在87部影视作品中出演了毛泽东。2001年3月1日,中央军委为专业技术三级以上的 文职干部佩将官金色帽饰带,扛将官柏枝,并配备工作用车。由此古月成为“ 文职将军”之一。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苍黄的古月 【创作年代】近代 【作者姓名】冯乃超 【文学体裁】诗诗词原文苍黄的古月
苍黄的古月地平线上泣
氤氲的夜色怕妒
漫着野边有暮烟
掩我心头有忧郁
矗立的杉林默无言
睡眠的白草梦痕湿
惆怅的黄昏色渐密
沉重的野烟
沉重的忧郁
日暮的我心
浓冬将至的我心
夕阳疲惫的青光幽寂
给我黑色的安息
黑色的安息
黑色的安息
疲惫的心头压逼
苍黄的古月地平线上泣
氤氲的夜色怕妒
夕阳的面色苍白了
沉重的野烟
沉重的忧郁
鉴赏 二十世纪20年代中期,由浪漫主义走向象征主义创作道路的冯乃超,努力追求法国象征派诗人所提倡的音与色结合的“纯粹的诗”。作者的诗作不仅讲究语言音节的美感,而且注重色彩的象征与丰富。《苍黄的古月》便是一幅色彩美的画卷。 这首诗用沉重的笔调抒写了古月的苍黄,“我”心头沉重的忧郁,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没落、文化衰微的哀伤。诗人忧伤的心境是通过富于色彩感的语言和意象显露的。他吟唱“苍黄的古月在地平线上泣、氤氲的夜色怕妒保栌健八叩陌撞菝魏凼扳甑幕苹枭ッ堋保С跋ρ舻拿嫔园琢恕薄U庑└挥谏矢械氖浼忧苛耸耸闱樾蜗蟮南拭餍院透星樯实呐ㄖ匦浴6庑┥剩钟氤跗诎谆笆煌挥泄羰心侵智苛业墓夂腿取J嗽擞玫氖窍笳髋墒韫勰芙淮泶钆涞姆椒ǎ故泳醯纳矢杏胩醯囊舾泻托峋醯奈陡薪徊媪庸钩尚蜗螅纭跋ρ羝1沟那喙狻⒏液谏陌蚕保庋痛锏搅艘耘ㄖ厣世醇忧啃蜗笮缕娴囊帐跣ЧN薰种熳郧逅捣肽顺笆械纳矢惺欠岣坏摹薄 在丰富的色彩变化中,全诗还有比较一致的色彩趋向――“苍黄”、“苍白”、“青光”、“黑色”,这种深暗的色调是这首诗,甚至是冯乃超所有象征诗的主调。这一色彩追求,不仅折射了象征派诗人的美学崇尚,还反映了诗人虽然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充满厌恶和敌意,但又总是在一个相对狭小、相对封闭的艺术空间里进行咏唱,显得虚弱、颓丧和无能为力。虽然这种色调有时作为一种“底色”,或许能把其他色彩反衬得更加艳丽,鲜亮;然而,在整体的诗歌绘画中,难免留下一些“病态美”的暗影。当然,话说回来,冯乃超诗作中那丰富的色彩感,仍然为中国诗歌“诗中有画”这一艺术传统的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作者简介 冯乃超(1901~1984),笔名冯子韬、马公超、李易水。广东南海人。中共党员。生于日本,曾在东京帝国大学先后学哲学、美学、美术史,后弃学归国参加创造社,历任《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编辑,上海艺术大学、中华艺术大学教师,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任左联第一任党团书记,《红旗报》、《战争旬刊》编辑,香港华南局文委书记,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人事部副部长,中山大学副校长,北京图书馆顾问。全国第一届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192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红纱灯》,小说散文集《傀儡美人》,短篇小说集《抚恤》,文艺论著《文艺讲座》,译著《芥川龙之介集》、《河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