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舒(校长)

时间:2024-01-14 14:27:10编辑:小周

陈舒(校长)的个人简介

陈舒(Alexander Chen),男,汉族,1984年9月4日出生,祖籍浙江。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学士,广东省第十届青年联合会委员,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教育大使,英豪剑桥国际高中创始人,其父是中国著名教育专家陈忠联。

个人简介

陈舒12岁留学英国,入读费蒂斯中学(Fettes College);18岁考入英国伦敦大学经济系;21岁担任伦敦AGILO对冲基金公司金融分析师;22岁回国筹办英豪剑桥国际高中;25岁培养出剑桥女孩舒丹;30岁创造了价值上亿的国际教育品牌;2010年获英国皇室颁发的英国商业大奖。

陈舒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并曾任广州申亚志愿者队队长,多次组织义教活动,还曾参与42公里慈善马拉松长跑。由他创立的“梦想速达”是全球首个“以慈善养慈善”的新型公益项目。

在教育工作上,他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巧妙结合中西教育优势,开创了“双文化”的国际教育新模式,学生全部考上了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顶尖大学。2010年,他开始在全国进行义务教育巡讲,推广先进教育理念,并接受了凤凰卫视鲁豫、胡一虎的采访。他现已走遍中国17个省市,授课197场超过50万人次。更曾受邀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团结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民革中央委员会、明盟中央委员会、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全国文联、全国妇联、英国总领事馆、中国欧盟商会、广东英国商会演讲,并引起强烈反响。2010年,中国英国商会向他颁发了英国商业大奖,他成为了该奖项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教育世家

教育世家指的是陈忠联、陈舒父子,为中国教育事业拼搏贡献的一族两代人。第一代“教育狂人”陈忠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贵族私立学校――英豪学校;其子陈舒,留学英国12年,后放弃英国高薪回国创办英豪剑桥国际高中。20年来陈氏父子二人已成功将一千多名学子送往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顶尖名校。

个人经历

一、弃商从教 为祖国培育英才

“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22岁的陈舒放弃了伦敦对冲基金金融分析师的高薪职位,回到国内筹办教育,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国际学校校长。

以前,中国的国际学校只有两种形式:100%西式教育,照搬西方,完全脱离中国实际;100% 中式教育,沿用国内教育模式,缺乏国际视野。陈舒将这两种形式巧妙结合,在教学上结合中西教育优势,在德育上渗透中西文化的影响。这种“双文化”模式下, 陈舒已培养出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世界名校学子,至今为止学生全部考上了世界排名前100位的顶尖大学。

他还长期致力于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国外37所知名大学保持着密切友好的合作关系;与剑桥大学合作建立非营利性国际教师培训基地;与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开办非营利性暑期科技夏令营。

二、全国巡讲 为教育苦行千里

2010年,陈舒将自己十余年的海外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整理成教育专题讲座。2010年冬开始,他亲赴中国各省市地区,为当地教育局、学校、企业义务授课。现已走遍中国17个省市,授课197场超过50万人次。

陈舒更曾受邀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团结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民革中央委员会、明盟中央委员会、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全国文联、全国妇联演讲,并引起强烈反响。

三、文化信使 架中外交流之桥

陈舒认为,教育就是传递文化最好的桥梁。他在国际学校安排老师给外教们上中国文化课,还专设了国学论坛,聘请国学名家给师生讲解中国历史、文学知识。

陈舒还曾多次受英国总领事馆、中国欧盟商会、广东英国商会等中外文化交流机构邀请上台演讲。为了表彰陈舒在中英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2010年中国英国商会向他颁发了英国商业大奖,他成为了该奖项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四、身体力行 为社会贡献力量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德育上陈舒坚持以身作则,他多次带队去邻近的小学义教;在校内取消一次性餐具;被Segway China聘为副总裁,为中国推进环保事业;参与澳门国际马拉松长跑,为癌症基金会募集善款。

其实,陈舒从学生时代起就热衷于社会服务。2004年,正值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当时作为志愿者队长的陈舒,负责志愿者统筹和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嘉宾接待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2010年,陈舒创立了“DreamEX梦想速达”的慈善项目。以往的慈善都是从捐赠到救助的单向投入,而“梦想速达”开创了一个“以慈善养慈善”可循环的新型公益模式。

陈建华市长号召全体广州市民参与到垃圾分类运动当中,陈舒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他在校内加大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严格落实垃圾分类管理。

2011年5月,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陈舒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教育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了岭南人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怀,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建设和谐广州、幸福广州贡献出力量。

上一篇:陈张太康

下一篇:曹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