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波

时间:2024-01-14 18:18:16编辑:小周

范海波的个人简介

范海波,男,汉族。1967年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乌海市书协副主席、乌海市企业家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城·乌海市书画院院士、王铎书画院院士。荣获乌海市“在文学艺术上有突出贡献”奖、乌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被评为乌海市“四个一批”人才。

人物生平

不懈的追求

海波是一名矿工子弟,多年煤矿生活的熏陶,使他与书法结了缘,在他看来,书法与煤城有着太多相似的 地方。那律动的墨韵就像井下流淌不息的乌金,红色的印章仿佛就是矿工奉献的光热。滔滔黄河水、巍巍桌子山滋养了他,也给了他书法创作的灵感和启发,在那片深爱的黑土地上,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书法艺术的真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艺与技尤其如是。对于书法,范海波当属于“乐之者”。因其“乐”,书法成了他毕生之追求。

范海波从1984年开始学习书法,当时,他正上高二,刚开始学的是钢笔书法,没有老师,班上字写得好的同学便成了他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有人给了他一本黄若舟老师的字帖,他如获至宝,认真临习。后来,庞中华老师在中央电视台的钢笔书法讲座又成了他学习的唯一教材。这时,书法热在国内悄悄升温,他报名参加了郑州硬笔书法学校的两年函授。期间,他首次参加了全市硬笔书法比赛,获得三等奖,这对他是一个莫大的鼓舞。接着,他又参加了长安书法函授学校和中国书画函大的学习,使他从自我摸索学习走向了系统正规学习的道路。书画函大每月一次的大课,他骑着自行车,往返二十多里地,寒来暑往,从不间断。李贺年、王文斌、王小雷诸师给了他悉心的教诲和指导。他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时被中国书画函大评为优秀学员。学习期间,他参加了乌海市“海玻杯”楷书命题书法大赛,获得一等奖。

功夫在字外

由于书法写得好,1990年他从平沟矿基层调到了机关,从事文字工作,这给他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工作之余,他流连于笔情墨韵之中,从形到意认真揣摩,碑帖相融,日久渐积,偶有挥之,所习诸家之形质、性情奔然于腕下。多年的学习,他逐渐认识到,书法不是简单地写字,而是作者综合修养和审美观的体现,“书道妙在性情,性情就是气质,气质是后天的涵养,是读书读出来的文化修养,写字贵在有书卷气”。正所谓功夫字外求。平时,范海波十分注重“字外功”的修炼。他认真阅读文学、哲学、史学、美学等方面的著作和各种书论,订阅了《书法报》、《中国书法》、《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等报刊杂志,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力求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来体验和解读书法,从横纵两个坐标上来探求古今书法审美的共通点,把现代人的审美观较好地体现 在作品当中,做到不厚古、不薄今,“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使书法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书法是要穷其一生去学习、去追求、去思索、去雕琢、去发展的艺术。”范海波深有体会地说。虽然这条路很漫长,也很艰辛,但他义无反顾。

十年磨一剑

他从未停歇磨砺手中的翰墨之“剑”。虽没有古人“笔成冢,墨成池”的经历,但却常常有夜深人静,灯下独练的情 景。每日业务工作之外就是伏案习书,亦经常挥毫至深夜。他擅长行草书,以二王、米芾、王铎、傅山、黄庭坚为取法对象,旁涉张旭、陆机等诸家,直至近现代书家等,都在其师法之列。他不拘泥一家一体,而是汲古出新,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此外,他还抓住一切时机,无论是参观古人书迹,还是看时人作品,总不忘含英咀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字有构成,书无定法。范海波不盲从于被称作“法”的实践之中。对于字的线条张力感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一种较强的艺术表现力。豪放、大气,洒脱、自然是他的艺术最求。他不以解构汉字为目的,而是把重点放在构成的现代意识以及视觉的审美感受上。他把传统书法注重个体的抒情写意,转换到对接受者进行视觉对话。他的作品带给你的除了是一种认读,更是一种以消除视觉的惰性来激活思维的解读。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就这样,经过多年的刻苦磨炼,范海波的书法艺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他的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翰墨颂辉煌”全国书法大展,获文化部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优秀作品奖,全国煤炭职工书法大赛三等奖,乌海市“十佳”青年艺术家提名,乌海市在文学艺术上有突出贡献奖、乌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2011年《中国书法》杂志“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中青年书家提名”栏目整版作了专题推介,产生了较大影响。

“书者,抒也”。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是飞扬的思绪,是浓缩的人生。书法使范海波的人生充满了乐趣,观赏他的书法,不仅让人领悟到书法技巧,而且还从中体味到不少人生感受。如今,书法已经成了范海波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墨海弄潮儿,豪情写人生。翰墨飘香的人生是何等的生动!

个人作品

本文所指书法小品是指四尺以内的横幅、斗方、扇面、条幅、中堂等艺术样式。随着书法小品进入厅堂馆所 和寻常百姓家,书法小品的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书法小品创作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书法爱好者在创作时应该把握以下方面:

一、形式新颖。书法小品在当今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装饰性。在一个“尚式”的时代,无不给书法家打上很深的烙印。因此,要跟上时代的审美步伐,书法家在创作小品的过程中,要敢于突破传统的书法样式,力避章法的满篇布局,善于敢于留白,大胆吸收借鉴现代平面构成理论。平面构成以其特有的视觉形态和构成方式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视觉美感。其形态的抽象性特征和产生不同视觉引导作用的构成形式,组成严谨而赋有节奏律动之感的画面,营造一种秩序之美,理性之美,抽象之美。做到布局巧妙,立即抓住评委和观众的眼球,从第一感觉

二、用纸考究。纵观近些年来的书法大赛,用纸愈来愈讲究,早就摆脱了传统黑白红三色的束缚,在用纸上可谓五花八门,争奇斗艳,琳琅满目,仿古的、做旧的、烟熏的、火燎的、水浸的、拼贴的等等,不胜枚举,可见竞争之激烈。小品书法用纸要根据内容、形式决定,一幅作品最好不超过三种颜色的纸,颜色的搭配一般以同一色系或近似色组合为好,也最协调。最忌大红大绿的组合。用纸颜色要紧扣主题和内容。小品书法用纸一般采用熟宣或半生半熟宣,过生的宣纸不易控笔,写出的线条难以精准。

三、笔精墨妙。用笔是书法的精髓,是书法独特魅力的具体体现。小品书法对用笔的讲究更是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我们知道,小品书法是适合近距离观赏的艺术作品形式,这就要求作者笔法精雕细琢,在精到、准确、到位的基础上,做到发乎性情,臻于自然之境。小品书法最忌用笔粗疏、简单,在用墨上,避免一味黑粗、墨色单一,体现出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学习借鉴绘画、篆、刻摄影等的构图方式,作品要有远中近景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四、小中见大。小品书法不因其小而显小,尺幅之间见天地万物。这就要求作者“破”小,展“大”。主要有几种方法:一是避免字的结构局促,要注意小中见大,处处体现一种大气象、大格局。二是“破”边,不受纸张的限制,线条敢于冲出纸外,纸尽意未尽,但这需要胆识。三是多种风格的融合。一幅作品不只是单一风格,可体现出不同风格或不同的和谐共融,反映出作者的创作能力。

参加展览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美术金彩奖展览;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

“翰墨颂辉煌”全国书法大展;

第三届兰亭奖尧山杯书法展;

第二届西部书法展;

“乌海杯”国际书法大展;

“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

“国粹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奖赛。

获奖记录

乌海杯全国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第十六届全国群星奖书法类金奖;

兰亭雅韵·第二届北兰亭书法电视大赛优秀奖;

第十二届、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优秀作品奖;

2011年《中国书法》杂志“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中青年书家提名”;

2011年书法导报全国首届手卷展优秀作品奖;

2011年神华集团职工摄影书画展书法一等奖等;

第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

“鱼水情”全国第二届双拥书画展三等奖;

《书法导报》全国书法家书写杜甫《秋兴八首》长卷报上展三等奖;

第三届中国职工艺术节书法美术作品展览书法类三等奖;

“王铎杯”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

“六盘山泰瑞杯”中国书法之乡书法大赛优秀奖;

“晋陕蒙”六市书画联展书法特等奖;

2009内蒙古煤矿职工艺术作品评选活动书法类最佳作品奖;

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群星奖”书法类作品金奖;

文化部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优秀作品奖;

全国煤炭职工书法大赛三等奖;

全国双拥书法展三等奖;

内蒙古煤矿职工艺术品评选活动书法类最佳作品奖;

乌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

摄影家范海波

范海波,男,1969年3月出生,副研究馆员,山东青年摄影家协会理事,日照市青联常委,日照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先后获得日照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青年艺术家”提名奖、日照市市直机关十佳青年、日照市 德艺双馨艺术家、“日照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擅长纪实摄影和民俗摄影,发表摄影作品1500余件。

上一篇:比佛莉·德安姬罗

下一篇:丁桂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