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江(画家)

时间:2024-01-16 03:29:35编辑:小周

陈建江(画家)的个人简介

陈建江,长沙人。2012年本科毕业于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师从王炳炎教授;201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蔡智教授;曾研修于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第四届工笔画家创作高研班。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上海分院会员,梵境重彩画艺术工作室特聘画家,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专业教师。

参展记录?

2016年

作品《生生不息》参加“丝绸之路?翰墨通渭”首届中国画、油画作品展(甘肃省通渭悦心美术馆);

作品《唐风汉韵》参加荣宝斋中国画双年展?2016(中国美术馆);

2015年

作品《春蚕怀丝》参加“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作品《庭前白鸽鸣春》参加纪念扬州2500周年城庆――丹青扬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扬州国际展览中心);

2014年

作品《齐纨鲁缟》参加“翰墨齐鲁”首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临沂市文化中心);

作品《汉绮唐c》参加“重温经典”娄东(太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江苏省太仓博物馆);

作品《抱布贸丝》参加“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作品《粉翎栖画》参加“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3年

作品《粉翎栖画》参加首届“八大山人”全国中国花鸟画作品展(江西美术馆);

2012年

作品《素心》参加十七届河南新人新作展(河南);

作品《蕉荫图》参加广西自治区博物馆民族团结摄影书画大赛(广西民族博物馆)。

获奖经历?

2016年

《生生不息》入选“丝绸之路?翰墨通渭”首届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唐风汉韵》入选荣宝斋中国画双年展?2016(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2015年

作品《春蚕怀丝》参加“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作品《庭前白鸽鸣春》入选纪念扬州2500周年城庆――丹青扬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2014年

作品《齐纨鲁缟》入选“翰墨齐鲁”首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作品《汉绮唐c》参加“重温经典”娄东(太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作品《抱布贸丝》入选“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作品《粉翎栖画》入选“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2013年

作品《粉翎栖画》入选首届“八大山人”全国中国花鸟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

2012年

作品《素心》参加十七届河南新人新作展,并获优秀奖(河南省美协主办);

作品《蕉荫图》入选广西自治区博物馆民族团结摄影书画大赛(广西美协主办)。

出版著作?

《中华书圣――王羲之》,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1.1。?

收藏记录

《春蚕怀丝》(140X210cm),江苏省美术馆,2015.6.15;?

《汉绮唐c》(138X190cm),江苏省太仓博物馆,2014.6.15;

《粉翎栖画》(115X260cm),江西美术馆,2013.12.25。

艺术评论

博采众长?――陈建江艺术作品解读

文/王炳炎

建江随我学习中国画七年有余,从一开始,便发现他对色彩的感受和把控能力以及对白描的领悟能力非常强,稍加点拨便能领悟到其中的方法并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这对于学习中国画的人来说,可谓实属不易。加之其本身勤奋苦学,为人诚恳,秉性忠厚,内敛谦和,敏于思考,敢于求问,大学本科为学习中国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科毕业后便考入广西艺术学院继续读研深造,而后又在北京现代工笔画院深造,出于湘楚之地,又入邕城,而后又求学于京城,在多地域修学的经历,无疑使他在认识、阅历及眼界上得到了拓展。从他的求学经历来看,在湘学习的四年得到了湘楚文化的晕染并溯源学习优秀的传统艺术并夯实其基础,而后身处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邕城发挥运用,后又入人才荟萃的京城识得百家之长。其多年来的执着地研习、临写、创作,使其近年作品开始频频获得全国性美术作品展奖项,其广纳所学的聪慧步履渐行渐远。

建江通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与深刻感悟,有着良好的造型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他的作品格调高雅、笔简意宏,流露出些许汉唐气息,质朴而古拙。学习中国工笔画多以盛唐、两宋绘画精品是以为功,而建江则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深入的研习、临写之后,开始寻找秦砖汉瓦唐三彩中蕴藏的汉唐气息。其作品在笔墨上讲究格调,色彩上强调质朴简约,构图上追求简淡阔达,在表达中加入自我的感受和性情的真实流露,在一种主体生命对物象生命的感应中成就中国画的精神,使观者在欣赏画作时感受到一种确有所感的认同与共鸣,这正是我们画作中需要的“意”与“象”的默契。

从他近年来作品来看,其作品一类是“古为今用”吸取了古代壁画、石刻以及纺织品中的一些养分;另一类是“洋为中用”借鉴了版画、印度壁画以及日本绘画中的表现手法和观念。他的作品中其以桑蚕为题材的《汉绮唐绫》、《春蚕怀丝》、《齐纨鲁缟》、《桑诗蚕歌》等一系列作品,吸收古代壁画、石刻以及纺织品中的一些养分,作品质朴,构思厚重,格调高古;其以南方花卉植物为题材的《粉翎栖画》、《清旷幽远》、《幽梦》等一系列作品,则借鉴与融合了版画以及日本绘画的表现手法和观念。

其作品《汉绮唐c》通过运用传统中国画的皴法表现画像石的肌理,以中国画的钩法将中国汉代马王堆出土菱格对鸟纹钩勒出来,以中国特有的朱砂红表现桌面,作品运用画像石、中国汉代的织锦纹饰、中国红等元素与作品的主要部分蚕茧融合于作品中;而作品《齐纨鲁缟》通过运用宣纸的特性表现背景有如古代壁画斑驳剥落的肌理效果,以拓印的方式将织锦的特有纹理表现出来,同时大胆的将唐代《捣练图》作为一个文化的元素运用到画面中,以一种装饰与写实相结合的表现方式,通过将现代的蚕茧与古代的画像石、织锦纹饰结合表达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崇敬与瞻仰之情。织锦作为特种丝绸,代表着当时先进的东方文化,其精美绝伦的图案如“卷云纹、信期纹、对鸟纹、长寿纹等”是汉唐主体文化以及与世界文化和谐交流的鲜明符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上的视觉认同。当然,汉唐文化在丝绸之路上与各国文化的交流,也使中国织锦图案与各国文化想融合,形成多元性,如连珠纹、葡萄纹则是波斯文化的反向传播,宝相花亦是印度佛教、希腊卷草纹饰与中华吉祥图式完美结合的团花图案,是大唐气度的流行符号。其选择汉唐织锦残片以及画像石为元素,首先赋予了画面强烈的特定历史语境,通过精心剪裁组合,织锦残片和画像石就如同汉唐气象的符号,运用平面装饰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与写实蚕茧、蚕蛾或遮掩或浮现,不断打破与重建视觉的时空关系,呈现出虚幻的历史意象语义。这也正是《汉绮唐c》这幅作品的成功之处,运用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以最具中国画特质的平面装饰手法,简洁明丽的中国传统三色“黑红白”,以汉代画像石、织锦图案运用装饰与写实相结合的方式来构成画面,没有繁杂的历史宏幅的刻画,却将中国古代的丝绸文化至现代的蚕丝工艺流转,丝绸文化的传承清晰的刻画出来,简约而不简单的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与瞻仰之情表达出来,让人经久回味,对汉唐气象高山仰止。

中国画强调在观察物象中运用中国画的创作语言,特有的笔墨语言形式,来表现画家对物象的感受。建江工笔作品《粉翎栖画》通过运用木瓜树叶干的特点形成放射状的动态造型,椭圆的木瓜加上栏杆上的点状形成点,以平面黑白的形式表现树叶。整个画面以装饰与写实的手法结合,特别是画面中借鉴了版画的手法,以统一单纯的色调和交织繁密放射状的线条构成画面,将丰富的变化置换成类似版画的处理,减少空间层次,弱化不同物象的质感特征,以平面黑白的方式表现树叶,打破叶片的固有形态,形成跳跃的黑白块面节奏,主观地消解意象的自然形态,营建一种超现实的空间意境。这一表现方式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同时整个画面以墨色为主,精练概括,起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使画面既具有现代中国画的时代性又不缺乏传统中国画的韵味,这也正是他对现代工笔画个性化的大胆实践。

从建江的作品来看,他对古今中外诸种艺术的学习与借鉴虽初见端倪,但是他如此年轻,能够在艺术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让自己的作品初见个人面貌,这是一种尝试,也是其继续前行的动力和目标。我相信中国画和古今中外诸种艺术的融合还会展现出无限的可能,建江还年轻,未来路还很长,同时也希望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守好中国画的传统精神,保持住中国画的精神特质,博采众长,在传承与创新的艺术道路上渐行渐远。

学海无涯,愿天道酬勤,艺途顺利!

作品欣赏

上一篇:德奥德·哈里

下一篇:程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