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乃尔的个人简介
毕乃尔,法国人。是清代入籍安徽的唯一外国人。
人物生平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鸿章在家乡淮南地主团练的基础上组建淮军。同治元年(1862年)春,李鸿章率淮军乘英国轮船到了上海。在外国势力的帮助下,李鸿章在沪购置外国枪炮,聘请洋人为枪炮教习。法国军人毕乃尔亦投奔淮军,被李鸿章派到刘铭传所率"铭字营",教练士兵枪炮。
此后,刘铭传授予毕乃尔记名总兵,派他统领炮营.毕乃尔率炮营追随刘铭传转战江南各地,在攻打江阴、无锡、常州等地的太平军的军事行动中,颇为"卖力",深受清廷及李鸿章、刘铭传等淮军将领的赏识,被授以顶戴花翎(三品顶戴)及"法什尚阿巴图鲁"的名号。
个人生活
毕乃尔在加入淮军后,便遵循中国习俗,"冠带发",学讲中国话,娶中国女子为妻,并萌生加入中国国籍的想法。
在镇压了太平军后,他又随刘铭传所率的淮军西上攻剿捻军。途径庐州(合肥)时,因刘铭传部官兵多为合肥人,故在合肥停留一段时间。毕乃尔在与合肥人的接触中,深感此地民风淳朴,对合肥印象很好,故向清廷请求在合肥定居入籍。毕乃尔这一请求得到李鸿章、刘铭传的支持。同治五年三月十一日,李鸿章就此向清廷上《毕乃尔入籍合肥片》,认为清廷"应准如所请,以遂其所归"。不久,清廷批准了毕乃尔入籍合肥的请求。
毕乃尔在入籍合肥前,已在当地购置田产,房舍,退役后,便以退职军官的身份,在庐州定居,成为清代入籍安徽的唯一外国人。
1867年2月,“铭军”在湖北境内同捻军相遇。贸然出击的刘铭传被捻军分割包围,手下大将死伤无数,毕乃尔也在激战中阵亡。后来,刘铭传将他的棺木带回六安,并在城南(现金安区境内)原白塔寺乡J树庵村的严小庄子选了块风水宝地厚葬了他。据说,老毕的墓地很气派,当时“合肥三怪”之一的王尚辰还题了一副对联刻在墓前4米高的石柱上。题曰:异地借才,用夏变夷真杰士;同仇敌忾,摧锋陷阵大功臣。
1958年,毕乃尔的墓地被毁。直至1985年,为迎接安徽省暨合肥市联手举办的台湾建省、刘铭传任首任巡抚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刘的后人曾去白塔寺寻找过,仅看见一张墓地的石供桌,而现在更什么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