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砾

时间:2024-01-16 18:28:18编辑:小周

陈砾的个人简介

陈砾(1929-2006年),中国著名报人,原中国日报总编辑。原名陈远,浙江省慈溪县(今浙江余姚)人,父亲为陈布雷。

人物简介

1948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哲学系。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被委任为特派记者,赴朝鲜开城采访记录韩战双方的停战谈判工作,由此被授予三等功。

陈砾曾先後担任《 天津日报》组长,天津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天津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天津人民出版社社长、党组书记,天津市出版局副局长等职务。

1982年,出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1986年,出任中国日报社总编辑。

陈砾是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顾问委员会的会员,并是美国传记协会研究顾问委员会的荣誉成员。

200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人物经历

陈砾,浙江慈溪人,1929年5月出生于上海,是陈布雷最小的孩子。当时陈布雷作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刚参加完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同盟会元老,被蒋介石称为“革命导师”的张静江两次相访后,不得不辞去《时事新报》主笔之职,8月,奉派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虽然1927年就开始追随蒋介石,但此前陈布雷并没有完全脱离新闻界。

作为陈布雷最小的孩子,陈砾是受宠的。尽管陈砾极少向他人提及他的童年和少年,但从他们父子俩出游的照片就可看出陈布雷对幼子的疼爱之情。父亲奔波于上海、南京各地,陈砾经常和母亲王允默在一起,功课也是母亲亲自督导。王允默和她的姐姐,也就是陈砾的姨母都是师范生,从事幼儿教育,对孩子管教比较严。王允默写得一手好文章。陈砾和五哥陈迈、六哥陈遂年岁相差小,常在一块,特别是和大他两三岁的六哥陈遂更为亲密。他们和母亲、姨母常常在一起,感情很好。

陈砾是个乐天派,性格开朗豁达,也好开玩笑。他从小就能说会道,说起话来滔滔不绝。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在重庆南开中学的一次英文辩论会上,陈砾是主辩手。那次辩论会的主题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陈砾是反方辩手,认为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当时,国民党盼望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以便从中获利,共产党却断言不会爆发。陈布雷曾对陈砾说过,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承诺在对德胜利后三个月对日本宣战(当时苏日订有互不侵犯条约)。陈布雷的话帮助陈砾了解政局,赢得了辩论的胜利。

作为报人之后,陈砾一生都与报界息息相关。陈砾爱上新闻工作可追溯到中学时代。1943年末他在重庆南开中学上初三,就与同学周文骏、唐贤耀等人创办了一张《公能报》,用手抄形式在校园内张贴,对国家大事、校园生活均有报道评论,曾因刊登讽刺英国资助日本的漫画受教导处警告。

陈砾天资聪颖。初三没上完,就跳到了高中;高中只念了两年,又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北大也只念了两年半,又去了解放区。此后的陈砾常自嘲,念了一辈子书,初中、高中、大学,一张毕业证书都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京大学补发毕业证书,陈砾总算有了一张毕业证书。

崇拜父亲陈布雷

在北京朝阳区惠新苑的一座公寓里,记者见到陈砾的夫人 张燕平和其长子陈庞。

张燕平老太太81岁了,腿脚不便,推着助行椅走路,但记忆还好,思维清晰,言语清楚。 1950年她19岁时进天津日报工作,和 陈砾一样都是天津日报 元老级人物,所以见到天津日报的记者,又是要采写她爱人的事情,非常高兴。陈砾一生中为革命背叛了家庭,为建设新中国 兢兢业业,不想日后却因出身问题屡遭磨难,其心中的委屈,只有张燕平知道。多少年来,除老同志石坚、方放在陈砾去世时,写过悼念陈砾的文章外,很少有媒体关注过他的人生,特别是他和陈布雷之间的父子关系,如今《天津日报》想要报道陈砾的生平,老太太心情激动。老太太坐在沙发上,打开一本本厚重的老相册。其中一张褪色的老照片上,记录着北大学生愤怒游行的场面,游行队伍里陈砾瘦弱的身影清晰可见。一张张老照片,勾起她和儿子的回忆。

陈砾,1929年出生于上海。其祖父是浙江慈溪一位亦农亦商的茶商,家境优裕。其父 陈布雷原为报人,《时事新报》的主笔。早在陈砾出生前, 1927年陈布雷就已开始追随 蒋介石。陈砾出生时,陈布雷辞去报馆之职,到 浙江省任 教育厅厅长。

陈布雷先后两段婚姻,共育子女8人。前妻5年内为他生养5个孩子,最后死于难产。后娶的妻子为他生养3个男孩,最小的一个就是陈砾。天下父母爱幼子,陈布雷最喜欢陈砾,闲暇时总爱抱着他玩,只可惜他政事缠身,后来被叫到蒋介石身边,整天跟着蒋介石,南京、庐山、武昌等地到处跑,顾不上住在上海的妻儿。

张燕平说,以前陈砾和她讲过,父亲陈布雷家规很严,他自己生活俭朴、洁身自好,也要求孩子们必须像他一样,不得沾染纨绔子弟的习气,吃饭时孩子们眼前一人一个小碟,小碟里的饭菜吃不干净,别想再夹其他的菜。陈砾自小由母亲王允默带大,王允默幼儿师范毕业,所事工作就是幼儿教育,加之写得一手好文章,对陈砾的成长影响极大,以致陈砾从小就聪慧过人,小学没读完就跳到初中,初三没读完跳到高中,高中读两年就考进了大学。

1937年“8·13”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砾一家乘卡车到九江,换乘轮船去重庆。路上日本军机沿江轰炸扫射,陈砾乘坐的轮船差点被炸翻在长江里,从那时起,8岁的陈砾就懂得了什么叫国弱有人欺。

逃难到重庆之后,陈氏父子相聚的时间反倒多了一些。陈布雷乃蒋介石“ 文胆”,撰写文章是其主业。看父亲终日伏案疾书,陈砾很 崇拜。他自己也写文章,与同学在上初三的时候创办了一张《公能报》,没钱印刷,就用手抄的形式在重庆南开中学校园里张贴,内容多是校园生活和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只要有空,陈砾会向父亲讨教一些国际大事。比如会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问题?当时苏美两国的大军都已攻进德国,攻克柏林之后,两大阵营之间咫尺相见是否会起争端?陈砾问父亲,父亲就告诉他一个秘密:尽管苏联和日本之间签有互不侵犯条约,但苏联已在雅塔尔会议上,承诺对德作战胜利三个月后对日本宣战。也就是说,苏美之间还有共同的敌人,短期内怎会相互开战?不久,学校就“是否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问题,展开一场英文辩论会。当时国民党当局特别盼望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以谋取反共剿共的外部支持,所以持国民党一方立场的学生主辩第三次世界大战一定会发生。陈砾作为反方的主辩手,力辩没有这种可能。最后事实证明陈砾判断正确。那一年,他才14岁。

作为 父子,陈砾对父亲的感情是深厚的。解放后五六十年代,极“左”思潮极端泛滥时,直接为蒋介石个人服务的陈布雷,自然就成了“反动”的代名词,与其沾边儿者皆为右派。陈砾身为陈布雷之子,“运动”一来在劫难逃,但他还是坚持保留着与父亲陈布雷的一张合影照。后来,那张照片在抄家时被造反派当作“ 反革命”的证据给抄走。等事情过后,他还是要去讨回那张照片。

姐姐陈琏是引路人

陈砾走向革命,是在他离开重庆之后。而引导他走向革命、背叛家庭的,恰是他的小二姐 陈琏。记者在张燕平拿出的资料中,发现一本很薄的小册子,里面多是家人和战友追忆陈链的文章,其中有陈砾的一篇,题目就叫《小二姐――我的革命指路人》。

陈链是 陈布雷前妻生育的第五个孩子,就因生她,其母难产逝世。当初,陈布雷一怒之下将新生儿掷于带水的痰盂,随后又提出来一把扔到窗外,幸亏是平房,且有花草接住,小陈链死里逃生。难产、溺水、抛摔,这女孩出生之时便连闯三道鬼门关,日后更是神鬼不怕,成为陈家第一叛逆之人。

陈链由外婆养大,约到上学年龄时才回到陈家。陈砾小陈链10岁,自小他就非常喜欢,甚至是崇拜这位敢想敢干、作风泼辣的小二姐。他之所以喊她小二姐,是因为陈砾的姨母也带着两个女儿住在陈家,好区别开姨母带来的“二姐”。毕竟是父女,而且是儿多女少,比例六比二,陈布雷也十分疼爱陈链这个女儿。譬如曾有一段时间,在西南联大读书的陈链突然失踪,陈布雷急得到处寻找,最后连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都找到了,他对周恩来说:“请帮我查查,我的小女儿陈链是否到你们那边去了?”陈布雷指的是延安,他猜对了一半,他的小女儿没去延安,但已参加了革命,为躲避敌特的抓捕,此时已被地下组织转移到外地。

至于陈链是如何从精神和信仰上“拐跑”陈砾这位小弟的?不妨直录陈砾在《小二姐――我的革命指路人》中的自述:

“抗战胜利后,小二姐和我都到了上海。我到上海中学读书,她在申报馆资料室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到北平去了,在贝满中学教书。

“1946年夏天,我读完高中二年级,抱着u2018试一试u2019的心理报考北京大学哲学系,没想到居然被录取。家里说我年纪小,一个人去北方不好,叫我u2018按部就班u2019。我最有力的一条理由就是:u2018小二姐在北平!u2019不用说,小二姐也写信来,极力主张我去。

“1946年年底抗议美军 强奸北大学生 沈崇暴行的群众运动和国民党当局对学运的抑制和镇压,激起我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我很自然地站在大多数同学一边,参加了罢课和示威游行。小二姐赞许我的行动,但并没有具体地告诉我该怎么做。

“转年二月底,国民党政府以查户口为名,在北平市内进行大搜捕,其中清华学生王宪铨也被捕。当时正值期末大考,清华大学学生立即罢考抗议,汤用彤、向达、张奚若等著名教授发表声明,谴责国民党政府践踏人权,北大学生也在酝酿和清华一致行动,罢考抗议。

“这时候我却踌躇不前了。自来学生怕考试,我们采取罢考的方式来抗议,人家会不会说我们是怕考试呢?这是我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大考,我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如果有人没做好准备,也以保卫人权的借口来罢考,岂不是我也和他们为伍了吗?我就去找小二姐商量了。她耐心地帮我分析:现在是保卫人权,如果人身的权利都没有保障,还会有读书的权利吗?罢考的目标是光明正大的,不要怕人家说;民主运动的力量在于团结,如果有的参加,有的不参加,当局就不会放人。她还说,教授们都在支持你们呢。

“我听了她的话,心里明白了。参加了支持罢考的签名。签名人数虽然超过三分之二,学校当局仍然坚持要考。有些教授明确地表示同情罢考,但还是不能不发卷子。考试那天早晨,我们一些罢考的学生拥到教室窗外去看,发现那些奉当局命令去参加考试的右派学生,在里边交头接耳、递u2018小抄u2019,我们就大声揭露他们,使他们有的被老师收了卷子。

“清华大学等学校罢考以后,国民党当局立即释放了王宪铨等人。后来,我又把那些想破坏罢考的人的洋相告诉小二姐。这都证明她对我讲的那些话是多么正确。我们笑了好一阵子。

“那年暑假我回上海了,没能参加小二姐的婚礼。等我回来的时候,她在东城棉花胡同已经有了一个虽然俭朴,却是温暖的家。这就等于说,我去北平也有了个家。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我回北平还不到一个月,我亲爱的小二姐就在一个晚上同姐夫 袁永熙一道,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走了!同时被捕的还有北大同学邢福津(邢方群),清华的陈彰远等。

“我被这一个晴天霹雳惊呆了。一面写信给父亲,要求他立即想办法争取放人;一面每天都跑到平明日报去,找小麟姐姐(刘秀麟)想办法。同时,北京的各大、中学校,立即罢课,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

“过了些日子,母亲来信说,小二姐他们被押到南京了。尽管我向家里写信用了许多激烈的言词,父亲从来没回过信,只是母亲和姨母写信来要我u2018冷静u2019,要我体谅父亲,不要u2018被人利用u2019。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我才知道,小二姐已被接回家中,不久就被送回慈溪乡下了。后姐夫也被 释放了。

“这一年冬天是特别的凄冷。我也从小二姐的被捕,认识了现实的残酷。我从她和姐夫的榜样中,还认识到革命者必须准备付出最大的牺牲。这一切都激起了我更高的革命热情,同时我也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不少。不久,我就投入了热火朝天的学生自治会竞选中去了……

“回想起解放前的年月,小二姐是兄弟姊妹中冲破旧社会和家庭的樊笼,走向革命和共产主义的第一人,我们(注:还有陈砾的一个哥哥和姐姐)是跟着她走的。许多同志感到不好理解:你们这样出身的人,为什么还要投身革命?其实,人不是仅仅同家庭联系在一起的,他或她的社会存在,还有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在社会的动荡时期,社会前进的动向对人的影响极大。小二姐尽管对父亲也有很深的感情,对他的私德也表示敬仰,但她已把自己的命运同社会、同群众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关键的政治抉择上,她始终是清醒的,总是同社会前进方向保持一致而能够同国民党反动派针锋相对,甚至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而进行决死斗争。我觉得她的共产主义觉悟是深深植根于 爱国和 民主的要求之中的,也就是说,是来源于群众的反帝反封建的要求。”

人物评价

「陈砾同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为党的新闻出版事业奋斗的一生。他是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是中国日报社杰出的领导人。」――官方评价

上一篇:崔彩屏

下一篇:恩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