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泰松

时间:2024-01-17 13:39:19编辑:小周

储泰松的个人简介

1984年9月-1988年7月 安徽师范大学读本科1988年9月-1991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俞敏先生   1997年9月-2000年7月 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鲁国尧先生   2000年9月-2002年7月 复...

教育经历

1984年9月-1988年7月 安徽师范大学读本科1988年9月-1991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俞敏先生

1997年9月-2000年7月 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鲁国尧先生

2000年9月-2002年7月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联系导师吴金华先生

1991年7月-现在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现任职务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院副院长,语言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 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8年)。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安徽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辞书学会副会长。

教学课程

1、古代汉语

2、汉语音韵学

3、汉语语音史

4、汉语概说(英文)

5、语言研究文献检索与利用

6.历史语言学

研究方向

1、汉语语音史

2、佛典语言研究

3、汉语方音史

4、历史语言学

科研项目

1、唐代音韵:《全唐诗》《全唐文》用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05BYY026)

2、可洪音义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博基[2000]31号)

3、七-十世纪安徽文人用韵与安徽方音,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AHSK03-04D26)

4、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99jw0061)

5、全唐五代诗词文用韵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3j4w064)

6、《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语音系统研究,安徽师范大学专项研究基金(2004xzx09)

论著

1、唐五代关中方音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2007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2、梵汉对音概说,古汉语研究1995年1期

3、鸠摩罗什译音研究(声母部分),语言研究增刊1996年

4、施护译音研究,《薪火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

5、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古汉语研究1998年1期

6、梵汉对音与上古音研究,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5期

7、鸠摩罗什译音的韵母研究,安徽师大学报1999年1期

8、唐代的秦音与吴音,古汉语研究2001年2期

9、《高僧传》标点指误,古籍研究2001年2期

10、“和尚”的语源及其形义演变,语言研究2002年1期

11、“毗岚”的流变及其相关问题,汉语史学报第二辑

12、隋唐音义反切研究的观念与方法之检讨,复旦学报2002年4期

13、余校本《广韵》补,古籍研究2003年3期(与曹洁合作,第二作者)

14、唐五代关中诗人律诗失律现象研究,安徽师大学报2004年2期

15、《可洪音义》札记,古汉语研究2004年2期

16、唐代音义所见方音考,语言研究2004年2期

17、《三国志》裴松之音注浅论,江苏大学学报2004年5期

18、《西昆酬唱集》的格律特征――兼与晚唐诗人比较,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2期

19、《齐民要术》特殊注音浅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2期

20、《可洪音义》注释的内容及其特色,佛经音义研究DD首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p256-271

21、点校本《魏书》校补,古籍研究2005年卷下(总48),232-237,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22、普通话音节的四声分布及其例外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4期

23、中古佛典翻译中的“吴音”,古汉语研究2008年2期

24、中古汉语里表示疼痛、惊讶的拟声词,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期

25、唐末以前音义文献中的“轻重”及其涵义,中国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南京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26、汉藏对音千字文(一)(二)(与张涌泉联合校录),《敦煌经部文献合集》第八卷,中华书局2008年8月

27、唐代文献中的指示代词“这”字DD兼论“这”读去声的始见年代(第二作者),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二辑,巴蜀书社2009年

上一篇:陈薪璇(演员)

下一篇:范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