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苏

时间:2024-01-18 08:01:49编辑:小周

丛苏的个人简介

丛苏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6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赴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英国文学系留学,又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先后获华盛顿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硕士学位。此后一直在美国洛克菲勒纪念图书馆任主任职,并从事著述。。

个人履历

原名丛掖滋,山东文登人,生于掖县(今山东莱州)。1949年随家人到台湾。台湾大学外文系二年级时,在夏济安主编的《文学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伊莎白拉的蜜月》。后来常在《文学杂志》、《现代文学》、《自由中国》等期刊发表小说和散文。

创作路线

她一直坚持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路线。收在《白色的网》和《秋雾》两本集子里的,多是青年时代的作品,她说那是“在象牙塔里打着望远镜去描绘众生相”。从《想飞》开始,更多地面对现实中的丑恶与残酷。她写的故事里,常出现流浪的中国人和他们的苦闷与彷徨。在海外20多年,她一直不能忘怀祖国的土地和语言。近几年常在报刊发表杂文,更直接的关注现实。

自大学求学期间起,丛苏为《文学杂志》、《中华副刊》、《新生副刊》写小说,进西雅图的华大研究院时,又为《现代文学》、《自由中国》杂志写了一些散文和小说。作品多写旅美华人及留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学术上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

作品有《白色的网》、《秋雾》、《想飞》、《中国人》、《君王与跳蚤》、《净土沙鸥》。 丛苏的文字紧密,情感真诚,尤其擅长描写落魄异乡的中国人。在《中国人》序中,丛苏写道:“正如那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u2018安太以斯u2019一样,离开了母土的流浪人是脆弱,无根,无着落的。”无论是《想飞》里的知识分子间作家沈聪、《窄街》里的刘小荃、或是《自由人》里的古言泉,这些离开故土在异乡漂泊的《失根的兰花》内心处境的矛盾与纠葛,挣扎与无奈,透过丛苏的笔,一一鲜活起来,令人读后低回不已。 “他在日记上写着:u2018自由人说他的自由是无奈的u2019,那不是说他并不真正需要那份自由吗?他的自由其实不应该称为自由,而应该称唯一种无根无梢的流浪与放逐。放逐?被谁?自我放逐?这一代的中国人有多少是处在这种浪漫主义化的自我放逐的灰色黯云里,自怨自艾于无家可归,其实只是给自己在海外洋化过程作一个可怜的自圆其说罢了。但是自由人呢?我不懂得他。他真的冷漠得到了u2018太上忘情u2019的境界,抑在他心底,他只是一个孤独、胆怯的小男孩子,披着冷漠的盔甲怕受情感的创伤?”

著作书目

白色的网(短篇小说集)1969,仙人掌

秋雾(短篇小说集)1972,晨钟

想飞(短篇小说集)1977,联经

中国人)短篇小说集)1978,时报

君玉与跳蚤(散文、杂文集)1981,洪范

净土沙鸥(游记)1984,时报

兽与魔(短篇小说集)1986,香港三联

生气吧!中国人(散文、杂文集)1987,台北希代书版有限公司

上一篇:布雷波尔斯

下一篇:陈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