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韩甫

时间:2024-01-18 11:00:53编辑:小周

杜韩甫的个人简介

杜韩甫(1885――1935),名钟琦,字韩甫,双江镇人,幼年失去父母,由兄嫂扶养,家境清寒,1902年到昆明,得亲友资助读私塾。光绪三年(1904年),在亲友支持下,经河口海防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回国,当时清廷在全国追捕革命志士,在广州等地不能久留,复于1906年再次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陆军东斌学校,与黄毓英友善,由黄介绍,吕志伊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反对帝制,争取民族独立革命活动。

河口举义

1908年夏,云南河口举义,电达日本。吕志伊等在日本发起云南独立会为义军声援。一时,人心振奋,到会者万余人,捐款达数千元。派韩甫与杨振鸿、黄毓英等30余人回国参加革命,韩甫与杨振鸿、黄毓英等改道赴新加坡谒见孙中山,商定密入滇西计划。韩甫与黄毓英等由缅甸入滇西联络会党。是年冬,杨振鸿与韩甫等筹备在永昌(今保山)起义,未成功,杨振鸿愤极染病。适清廷侦探追踪而至,韩甫与黄毓英等扶杨振鸿冒风雨走避,杨病体不支,呕血而死,韩甫等即星夜至干崖(今梁河),韩甫与黄毓英均身染重病,无良医药,境遇十分困难。1909年春,吕志伊至干崖,邀韩甫等至仰光治疗。病愈,韩甫与黄毓英即密入滇西,与张文光、马幼伯、吴品芳等继续进行活动,不避艰险,不辞劳瘁,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惟致力于革命。滇西人士受韩甫等人的宣传,相率加入同盟会者甚多。  宣统元年(1909年),杜韩甫因长期出入滇缅边境瘴区,身染瘴毒,缺少良医,吕志伊邀请,杜韩甫等到仰光治疗,病愈后不畏艰险,密入滇西,致力于推翻清朝统治斗争。  宣统二年(1910),滇西革命时机成熟,准备起义,因所运军械中途被扣,暂缓起义,计划改为集中全力举义广州,杜韩甫即密赴昆明,联合留日、留越毕业回滇及讲武堂学生中的革命党人加入军队运动,密谋响应广州起义。  宣统三年(1911)3月,广州起义失败,杜韩甫等仍缜密进行滇省起义。10月,武昌起义,不久,云南即举行“重九”起义。时大理和腾冲、永昌驻军,因消息隔绝,致生误会,几起冲突,吕志伊与蔡锷密商,派杜韩甫等力劝双方以民族大义为重,团结起来共同对敌,使滇西内讧平息。

履历

民国成立后,杜韩甫不居功,不图名利地位,锐意深造,又三渡赴日留学。  1913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妄图复辟帝制,杜韩甫奉孙中山密令,回滇动员各方革命力量,共同讨伐袁贼,护国起义奠定了基础。  1914年夏,杜韩甫受孙中山之命在云南秘密组织中华革命党组织,并和马幼伯等人和三迤会会长黄德润等集资出版云南最早的《滇声报》、《觉报》,积极宣传革命道理,唤起民众讨袁护国。杜先后担任《滇声报》经理、经理长职,在与吕志伊等同志积极策划宣传鼓动下,促使滇军邓泰中、杨蓁、田中谷等,黔军吴传声、熊其勋等同意一致联合起来拥护共和,反对帝制。护国军进军四川,杜韩甫辞去经理长职务,随蔡锷将军率护国第一军入川,参赞重要军机决策,使护国军节节胜利,终于推翻袁逆。  推翻袁世凯后,1919年回滇,出任昭通县知事。任职一年中,为9名受冤贫苦农民伸冤并释放出狱。  1920年,粤军与桂军不睦,相持在惠州,杜韩甫奉孙中山之命劝说李根源部,避免两军流血战斗。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围攻总统府,孙中山避难永丰舰,派杜韩甫入柳州敦促滇军讨逆,杜有病不能行,仍致函滇军将领范石生、张开儒共同讨陈,一举战败陈炯明,克复广州,解救孙中山。  1923年曹锟贿选,阴谋拉拢滇军杨希闵部,杜得知急告范石生力劝杨勿自毁滇军革命历史,杨希闵及决定拥护孙中山先生,拒受曹命。  1925年,十六军驻防韶关,杜韩甫任十六军驻韶关办事处主任,次年任十六军党代表兼广州办事处主任。1929年,十六军改编为陆军第五十一师,杜韩甫任汉口办事处主任,代表五十一师出席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1930年任五十一师驻南京办事处主任及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史编纂委员会编纂,1933年后辞职闲居上海,1935年8月3日旧疾发作,病逝于上海,享年50岁。

上一篇:蒂姆·沃特斯

下一篇:陈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