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

时间:2024-01-19 15:31:37编辑:小周

陈曼的个人简介

陈曼,80后知青独生子女,两岁进入少儿科班绘画学习, 起因只是随便在家里的破纸片上随笔“圈”的一只老鼠,妈妈发现了她绘画的天赋,于是带她进入北京各种少年学习,屡获各种少儿绘画大奖,之后经过中央美院附中四年的学习。 进入大学第二年生性“散漫自由”的她退学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期间又在校外从事平面设计工作,这些经历使得她经历了传统绘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舞台美术,摄影等“学院派”式的专业训练。用陈曼的话来说,这些就是她的基本功。之后成为专业的摄影师她个人觉得是因为对视觉和人的持久兴趣,再加上对时尚的那么一点点理解。陈曼觉得视觉不只是那些肉眼能看到的,最重要的是创作者内心的意识形态,还有敏感的神经,丰富的情感和恰当的天分。

陈曼 - 简介

陈曼 女 72岁 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主任医师.教授.原核医学主任。创立三院核医学科,近30年来,引进r 相机和SPECT等大型设备,开展核素检查项目30多种,诊断水平国内名流。除掌握全面核医学诊断外,尤其专长于消化系统.骨骼系统核素诊断。多年来除培养了大量医学生外,为本科培养了数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研究生和青年医师。近年来,为发展完善核医学临床应用,开展了甲状腺疾病.骨转移瘤和各种关节炎的核素治疗,效果良好。

陈曼 - 摄影师

人物简介

陈曼
女,北京人,新锐时尚摄影师,涉及领域包括设计、绘画、音乐、建筑等。在中央美院附中读书四年,在中央戏剧学院的舞美系学习一年,随后到中央美院摄影系学习四年。
陈曼的作品曾多次刊登于法国《PREFERENCE》、纽约《UNLIMITED》、英国《NYLON》、《SPORT&STREET》以及国内《青年视觉》、《VOUGE》、《ELLE》、《BAZAAR》等杂志,2003年、2004、2006年曾为青年视觉《VISION》封面摄影。
她的作品多次在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获奖,并参加日本、法国等地举行的时尚摄影展。2005年参加莫斯科“时尚与个性-摄影双年展”,2006年参加《浪潮》中国媒体艺术现象展等。

在Coldtea三周年之际,陈曼接受Coldtea专访

讲述了她对摄影和时尚的态度――
Coldtea:你如何定义你镜头下人物的可塑性高低?
陈曼:万事万物是由万事万物塑成的,一张照片也是,它背后的因素太多,看它的要求是什么,要是一寸照片,有头就行,要是选美照片,长的漂亮就行,有的照片人物光占一样儿就不行,他/她/它的可塑性取决于作品的要求,取决于周遭儿合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当时情绪,甚至还有当然还有社会情绪,其实按这个标准来说谁可塑性都是高的,因为我有风格敏感癖,和能使劲的想象力,就象一顿大家都觉得不好吃的饭,我可以光凭想象力把它吃完,而且心里深知从那个风格来讲它是美味的。
Coldtea:完成一件你满意的时尚摄影作品,造型、摄影、后期分别占的比重是?
陈曼: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百分之百,因为哪样儿给足了其它那两样儿都可以不要。
Coldtea:创作过程中,你多数听从你的天赋、技巧还是经验?
陈曼:都有,综合的,必须是综合的,以上条件要是只靠一样儿,那就是一时的,成了就是暴发户,就是短命的创作者,或者是苦命的创作者,因为他得再加上更多的勤奋努力和耐心。
Coldtea:在摄者与被摄者之间,你愿意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陈曼:都行。
Coldtea:你镜头下的人物多有光亮颀长的、冷冷的美,(你说在感觉器官还没有退化之前,学会了爱男人的味道,更爱女人的表皮脂肪)。你如何发掘他们区别于其他人的高识别度特质?
陈曼:敏感神经,我妈给我的敏感神经,成长经历给我的职业的和非职业的审美意识,因为我拍的是同类,我和他们一样,同类的特质很容易被同类发掘。
Coldtea:假如你知道自己即将最后一次按下快门,那张照片会是怎样的?
陈曼:每天我都在这么想,真的,人是不可预知未来的,要深知这一点,就知道现在的每一秒多么可贵,我能体会并尽量知道现在的每一秒,但这并不能预见未来。
Coldtea:你觉得陈曼这个名字对摄影界的意义是?对时尚界的意义是?
陈曼:我就是陈曼么,我觉得我就是个普通的北京南城女孩,和其他女孩一样,每一个我都是不同的我,我做我想做的事并努力把它发挥到极致,至于我对外界的意义,我自己没有资格评论定义,
图片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也不知道谁在看。
图片并不分分秒秒的需要观众,可是眼睛永远是醒着的。
我也一样。
别说不知道陈曼是谁,我们都在为她买账。
陈曼的摄影作品,是诸多奢侈品牌、时尚杂志、歌手唱片、电子产品的最后一道包装,也是打出的第一张王牌。人眼总是不由自主地躲避丑,追寻美。大街上、媒体里,当我们忍不住开始端详一张照片时,商家的挑逗才刚刚开始,而陈曼已再一次到达目的地。
陈曼是中国最优秀的时尚摄影师――甚至不需要再加“之一”二字。我们在她的视觉王国中旅行,叹为观止。
陈曼是个奇怪的个体,说话懒洋洋的,一出口就惊天动地,甚至都可以直接作为剧本台词了。明明做着艺术创作的工作,却张口不愿提“艺术家”三个字,成天混在时尚圈、明星圈,骨子里却是一个爱玩儿的文艺女青年,这样矛盾的女孩儿也只有文化交杂的北京胡同里能长出来。

成长

陈曼小时候住在大栅栏儿旁边的廊坊二条胡同里,是家里的独生女。冬天早上不洗脸、流着鼻涕,从家里偷4个鸡蛋给卖煎饼的做早餐,边吃边不情愿地、拐弯抹角地穿过煤市街,向炭儿胡同走去。走到一半,低头看见胸前的葱花儿,才想起没带红领巾,赶紧回头疯跑到家取。她不知道为什么不戴它就会没有一天进校门上课的权力,可在小小脑仁儿里这个红三角还不如一个糖三角。
和同学不同的是,陈曼从小就学习画画。2岁的时候,有天家里蹿出来只老鼠,还不太会说话的陈曼拿起笔就画了,妈妈看了,觉得画得挺像挺准,立即送她去少年宫学习画画。她一定是遗传了爸爸的美术基因,爸爸当时就是画广告牌的――80年代初的广告牌并不是印刷品,而是用水粉一小块一小块画出来,然后拼在一起――而且如今看来,父女俩的工作性质相同,都是和时尚、平面设计、人物相关,只不过爸爸的作品是国产化妆品华姿,陈曼则是香奈尔、资生堂之类。
爸爸对她比较仁爱,做医生的妈妈则严厉得多。陈曼在博客里写道:“我生来一副怒脸,不是成心的,就这副模样儿,谁让我妈天天老拿我爸的美工尺抽我脸,叫我脸部神经有毛病,嘴角永远向下走,眼睛永远向上看。”正是因为妈妈严格,陈曼的美术课程才从来没有断过,以至于在中考时,她非常轻松就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美院附中比一般高中要自由很多。“自由到什么程度――上课你爱听不听,爱坐哪儿坐哪儿,作业交了就行,不交也能凑合那种。”陈曼回忆高中时代,说脑子里根本没正经事,只想着谈恋爱。盯着操场上打篮球的男生:唉,这男的不错!唉,那男的不错!
她和张丹就是在高中时谈的恋爱,当时陈曼才14岁:“我就跟他坐最后一桌,挨着,刚开始我们俩是哥们,后来哥们哥们就好了。当时其实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反正最后就好了,都那样的。”

获奖

2000 年获香港 MACROMEDIA WWWHAT? THE WEB CAN BE FLASH AWARDS 大奖 2002 年获意大利 CAPALBIO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 Short is More-Emotions 大奖 2002 年被邀参加日本 TOKYO OUT WINDOW Exhibition 2003 年被邀参加巴黎 PAUL RICARD The Designed in France,Made in China Exhibition 2005 FASHION AND STYLE IN PHOTOGRAPHY, MOSCOW, RUSSIA 2005年 《时尚与个性-摄影双年展》,莫斯科,俄罗斯 2005年 Get It Louder 2005年 大声展 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专业,2003年年末到2007年为青年视 觉杂志VISIONmag拍摄封面,04年与东田造型合作拍摄至今,长期与 《VOUGE》,《ELLE》,《BAZAR》,《Marie Carie》,《时尚伊人COSMO》, 《时装 Officiel》,《MENS UNO》,《ilook》等各大时尚杂志有长期合作。2007 年 Get It Louder 2007年 7080七零八落全国青年设计巡回展 2007年nike 706 foce of love 展览 同年双米奇摄影作品被法国loft画廊收藏 2007-2008年 London V&A China design now展览,参展作品本身为展览全球宣传海报。

先进流程颠覆传统摄影

陈曼第一次准商业的片子是为著名艺术家陈逸飞先生创办的《VISION》杂志拍摄封面。因为印刷画面质量高,所以她选择了120的传统专业菲林相机。大多媒体都倾向有高质量并且高速的工作流程,当时因为后期的需要,传统菲林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数字扫描,工作程序的增加也就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并不能由摄影师一人把握,难免要出现错误,有时候片子都会递丢,因而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这让她开始偏向使用立拍立现的数码设备。
陈曼说,使用传统的菲林相机进行拍摄后,需要先对菲林行进冲洗,然后再经过电子分色系统扫描后成为TIFF格式的数码文件。之后才能将这些庞大的文件存入电脑进行查看和修整。这一过程需要相当长的工作时间。其中还不包括菲林冲洗后的不确定性――出来的效果也许并非如摄影师本人所想。而且动辄100MB的TIFF文件浏览起来对电脑而言是十分沉重的负荷,缓慢而且吃力。加上必须进行的放大,比对,微调,和之后进行的初选。从而筛选出较为满意的几十张照片。再从这几十张照片中细细挑选出最后10张左右的成品进行后期制作。整个的过程起码需要3个工作日,对专业摄影师而言显得相当的繁杂而浩大,更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最近,陈曼开始使用苹果出品的Aperture。这是一款为她带来了快速,高效拍摄流程的专业影像软件。经由Aperture强大的无线传送能力,陈曼的客户可以立即在自己的Mac Book上看到她刚刚拍摄的RAW格式照片,现场就可以立即进行挑选的工作。在当日工作结束后,就可以输出数字格式的文件给客户带走。这样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可以用Aperture把所有拍摄的照片归档,整理完毕。原本繁琐耗时的拍摄流程被大大缩短,为客户节省了大量时间,自然也就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Aperture独有的放大镜工具,是陈曼使用最多也最欣赏的功能。刚刚拍摄的RAW格式照片,可以立刻使用Aperture的放大镜工具进行局部查看,搭配强大高效的Macbook Pro,照片对焦是否准确马上就可以知道,快速而实用。以往这样的步骤,在其他软件中需要放大整张照片,再加上移动,比对,速度缓慢,可想而知。正是Aperture与苹果所提供的相关软件与硬件产品,使得陈曼觉得这是她心中最理想的专业工作环境。

陈曼 - 编剧

人物简介

陈曼 (1928―1993) 女,编剧。原名陈华黍。江苏省苏州市人。

人物生平

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财务管理系,自幼酷爱戏剧。1948年应征到上海同孚大戏院,在前辈编剧陶贤先生的指导下当起了业余编剧。至解放时,先后编写了古装戏《浮生梦》、《将门之子》和现代戏《寒流》、《白毛女》等剧。1949年夏,入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结业后进合众和光明越剧团正式担任编剧工作,编写了《红花果》、《飞凤山》等剧。1950年夏又进入第二届戏曲研究班学习,结业后先后进文宣、自力、青年等越剧团任编剧,编写了《有情郎》、《金玉良缘》、《孟丽君》、《梁红玉》等剧。1951年上半年经上海市文化局推荐,受芳华越剧团特邀,与沈泯、毛秋白合作编写了《贾宝玉》。同年夏,再进第三届戏曲研究班学习,结业后正式受聘为芳华越剧团编剧。1952至1954年间,又受少壮越剧团之邀兼任该团编剧。从1951年至1958年编写的剧本有:《何文秀》、《相思果》、《秋江》、《西厢记》、《杨忠保》、《忠王李秀成》等10多部传统戏和《红色风暴》、《东海怒涛》、《她上了圈套》、《红花村》等现代剧。1959年1月随芳华越剧团支援福建,编写了《盘妻索妻》、《武则天》、《郑成功》等剧。“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到福建光泽县山区。1980年重返芳华,次年调回上海,受聘于虹口越剧团,编写了《沙漠王子》、《张羽煮海》、《天长地久》等剧。从事越剧创作40余年,创作编写大小剧目100多个,其中《何文秀》、《盘妻索妻》、《沙漠王子》已成为尹派艺术的代表剧目,流传各地。《沙》剧已由上海电视台摄制成4集电视连续剧。《盘妻索妻》、《张羽煮海》、《沙漠王子》、《天长地久》等剧还被上海、江苏、浙江电台和电视台录音、录像和灌成唱片。所作《琴瑟缘》和《秦楼月》均有单行本出版。1985年1月退休后仍笔耕不止,又编写了《破镜重圆》、《颠倒姻缘》等剧上演。

上一篇:低苦艾乐队

下一篇:刁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