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画家)的个人简介
沉浮,真名陈夫,男、1965年出生于安徽蒙城,祖籍山东。现任中国美术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画?画中国”组委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秘书长,北京零零壹画馆艺术总监,“中国画?画中国”策展人、秘书长。其代表作品有:《庄子游》、《黄山》、《无欲》、《秋实》、《大墨滴翠》、《塔川秋色》等。
人物简介
分精彩且风格多变,虽然是写生作品但是严谨深刻并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作品以山水画居多,气势磅礴,变化多端。写意梅花更是堪称一绝,2002年,应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邀请为南京市委办公大楼创作巨幅国画“金陵梅花图”,沈鹏先生题款,并捐献给南京市政府,现陈列在南京市政府外事接待大厅。同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在南京中山陵建立“中国梅花艺术馆”中长期陈列其作品。2003年9月,沉浮发起跨时三十年的主题写生创作“中国画?画中国”全国系列艺术活动,任总策展人、秘书长。现任文化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秘书长,北京零零壹画馆艺术总监。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沉浮当选政协第十二届安徽省委员会委员。
主要作品
梅花系列《春讯》、《古韵图》、《铁骨柔情》、《铁骨》、《寒冬雪中见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花溪》、《池田》、《白梅花》;山水系列:《大吉晴雪》、《放歌天山》、《寂静的港湾》、《涌》、《塔川秋色》、《天地山灵》、《伦敦之夜》、《五彩滩》、《冬韵流古》、《多彩港湾》、《流动的徽州》、《梦如丝》、《流动的夜色》、《我的徽州》、《禅境》、《金陵梅花图》、《五彩柳》、《三界外之八》、《三界外》;形意书系列:《江南好》、《山雨欲来》、《成象系列之三》、《雨霁图》、《泽地新构》、《花溪之二》、《石海迷宫》、《丫山点翠》、《花溪之二》、《万象系列之三》、《庄子游》等。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重大展览并获奖,其作品和展览分别在日本、新加坡、美国、泰国、克罗地亚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且被日本、英国、美国、克罗地亚等国家机构收藏。
代表作《山魂》、《庄子游》、《黄山》、《无欲》、《金陵梅花图》、《花溪》、《脂红海珊瑚》、《涌》、《古韵图》、《铁骨》、《五彩滩》、《禅境》、《秋实》、《大墨滴翠》、《塔川秋色》、《梦如丝》。
出版物
1991年12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沉浮书艺》,沈鹏先生题写书名,中国书协理论部主任王景芬作序。
2003年,《收藏界》杂志出版沉浮专刊。
2009年11月,中国当代美术家书系:《沉浮徽州精品》、《沉浮梅花精品》、《沉浮山水精品》、《沉浮形意书精品》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2年8月1日,《视界聚集――沉浮(陈夫)》,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美术院主办、出版。
2013年1月,沉浮信息入编《新中国美术家大典?全两册(美术卷?书法卷)》,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3年1月19日,《妙悟斋――中国美术院沉浮工作室(第一期)》出版并且发行。
收藏收藏日期
收藏单位及收藏人
收藏作品
1990年
中央电视台
形意书:《雨中情》
2001年11月
克罗地亚MIMARA博物馆
中国画:《涌》
2001年11月
克罗地亚总统梅西奇
中国画:《铁骨》
2001年11月
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馆
中国画:《花潮》
2003年2月
南京市政府
中国画:《金陵梅花图》(沈鹏先生题款)
2003年8月
中南海紫光阁
中国画:《铁骨柔情》
2007年10月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画:《秋之律》
2008年3月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贝尔达姆美术馆
中国画:《秋实》
2009年7月
上海世博会
中国画:《梦如丝――我的徽州》
2010年11月
“第十六届亚运会全国中国画展”
中国画:《流动的夜色》
2013年10月
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中国画:《沙湖鸣翠》
作品风格
沉浮在大学期间主攻花鸟画。七八年前进入北京画院杨延文的高研班工作室,开始学习中国山水画。这一改亦一发不可收拾,近几年来他以画山水画为主。不太熟悉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的沉浮,在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中,不拘一格,顺其自然,以自然为师,绘胸中万象。他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他的画从生活中来,没有哪门哪派的套路和痕迹,使人感觉清新悦目。这种转变所凸显的艺术境界的显现,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为高”(米芾语),尤其是山川景物,烟云变灭,不可临摹,须凭胸臆的创构,才能把握全景。点出意境之二关键:一是“变灭”,变化感;二是“全景”,整体感。沉浮的山水画中的“浩然之气”与“变化多样”都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独特的山水画与时代达到了和谐的共振。
然而,对于像沉浮这样的中青年画家所以取得的成就,与其说是功力的扎实和绘画语言的娴熟,毋宁说更重要的是由于他把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摆得很正,对社会的关照和自身的感悟以及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得比较稳健所使然。
沉浮的艺术,不仅继承和延续中国画古往今来积极反映生活、追求艺术真善美的优秀传统,而且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作为社会主义美术的主导力量无论在题材的开拓上或是艺术形式技巧的表现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运用。
5.3 书画同源 书法路上的自醒
当时沉浮的大学书法老师李传周(现在已经去世)告诉沉浮说:“书法是线,是骨,书法写不好,画面也是立不起来的,整个画也无从把控。”他立刻开始补习书法,逐渐去摸索书画之间的关系,并且认识到书画同源。
《说文解字》是沉浮选择开始了解汉字的开始,这本书被认为是东汉末以前的百科全书,正如许慎的儿子在《上说文解字表》里面所说:“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贾逵),作《说文解字》,六艺群身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对于沉浮来说,他从《说文解字》里面开始了他的书法新天地,从头溯源,在这本书里他深刻的认识到了“六书”,通过自己的勤勉、专注与执着,不断去挖掘里面的深意,也不断去解构,然后用自己的办法再去重构一个自己的艺术体系。
1985年正是85美术学潮,当时任职于南京美术学院的美术评论家李小山写了一篇文章《中国画的穷途末路》,在美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完全否定了中国画,说中国传统画没了出路。当时的沉浮也引起了深思。1986年下半年沉浮一直在考虑一种方式,试图在自己的书法中不仅延续传统汉字的意蕴,又想把最现代的东西融合进去,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可以把自己的画与字交融在一起,结论就是将自己的汉字书法作为创作母体,然后结合画不断去探索尝试。这个里面不仅是人文的,历史的东西,还包含对文字本身的理解,对文化的理解,对传承的一种延续,这些都让沉浮激动不已。由于反复研究《说文解字》带给沉浮的思考让他一直都在思考汉字到底是怎么来的,除此之外,因为熟知颜草隶篆的各种交替演变,包括工种和功能两个方面,让沉浮自己独到的“形意”书法开始逐渐形成,并且最终在90年代初开启了书画界的一个新大陆,取得权威的认可,也带给学术界一缕春风。
5.4 90年代初首次个展亮相亚运会
90年代初,25岁的沉浮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个人展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张亚彬先生的主张下在北京香山饭店进行展出,当时是1990年9月26日,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的第二天。此次展览由当时的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亲自推荐到亚运会文宣部并亲自题词,王平(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原常委)、王恩茂(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以及韩美林、田世光,沈鹏夫妇等都出席了画展。
5.5 丹青妙笔 铁骨柔情一枝梅
沉浮素有“梅花王子”之称,最早对梅花情有独钟源自大学时候的花鸟专业,上大学时,沉浮对当时陈丹青的一篇讲话记忆深刻,那时候陈丹青已经在美国。沉浮在学校用自己的卡带式录音机听陈丹青讲述关于美术的故事,沉浮记得讲到陈丹青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看到一幅展出的王冕的梅花,还是雪景寒梅图,这是当时八国联军抢走的一件珍品,参观者路过那幅作品不许拍照,不许临摹,当时他就十分愤慨,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丢失了多少这样的真迹不说,更无奈竟然无法过多的学习。这对沉浮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在大学的时候花鸟专业,自己找到一套画梅的方法,梅花作为四君子梅兰竹菊的首位,又是号称国花,梅花更象征一种精神,历朝历代文人墨客都歌咏梅花。沉浮也将梅花选为切入点。1993年,沉浮的梅花作品还随大学老师余德隆到美国进行展览。当时余德隆先生对沉浮说:“你要是能把梅花画好,其他花鸟都不在话下,为什么呢,梅花没有叶子,只有花和枝干,因为它不像别的花一大片叶子下来就可以遮丑了,因为叶子可以用来遮丑。”于是沉浮对梅花的态度更加坚定。
沉浮画梅,起笔与收笔,任由心在主宰。其梅,无身、无骨、无肉、无形也无相,但处处散发着胎气的芬芳。他的梅花得到很多认可,杨延文说是“铁骨柔情”。除了其梅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被展出和收藏以外,2007年沉浮被任为南京中国梅花艺术馆馆长。
5.6 克罗地亚大放异彩
2001年11月,应克罗地亚MIMARA博物馆邀请赴克罗地亚萨格勒布举办个人画展,此展是中国驻克大使馆推荐的第一位中国画家。后在克罗地亚作访问艺术家。作品被克罗地亚总统梅西奇和中国驻克大使馆收藏。克罗地亚《自由报》、《早报》、《晚报》等报道。
人物故事
90年代的中国梦 30年的梦想 10年的坚守
中国古代宋人范宽常年往来于终南山、太华山一带,对关陕景色有深刻的感受和描绘,存世有《溪山行旅图》。近现代江苏画家傅抱石《江山万里行》可以走长江,也有走长城的,但是很少有画全中国的。沉浮不仅一个人想画中国画,画中国,并且还组织带领一大帮中国艺术家开创并且坚守着这个美丽的中国梦。在90年代初他就萌生了这个想法,2003年的时候正式提出并且发起跨时三十年的主题写生创作工作“中国画?画中国”全国系列艺术活动,任总策划、秘书长。2013年已然坚持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年,十年坚守,走过这个梦想的三分之一。
最早诞生”中国画?画中国”的想法之后,靳尚谊先生给予高度的肯定和支持,并且给当时沉浮的策划书上面写了一行字:“大为同志,陈夫的创意此活动很好,有利于中国画的繁荣与发展……”, 落款是“靳尚谊,望给予参与和支持”。之后沉浮拿着电话号码就直接去了美协,当时沉浮是第一次见到刘大为常务副主席,刘大为当时正在主持一个会议,刘大伟先生与沉浮一拍即合,让《美术》杂志社参与主办。
自2004年9月以来,堪称中国美术史上浩大工程,以“中国画、画中国”为主题的全国性绘画艺术创作活动,震撼了整个美术界,计划用30年时间画遍中国,被业内人士称为“时间跨度最长,画家阵容最大,活动规格最高”的写生创作工程。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的靳尚谊先生称此活动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创举”。第一届参与的艺术家由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精选出来的30余位全国知名画家齐聚南京,包括刘文西、范扬、靳尚谊、杨延文、孔维克、易洪斌、朱道平、郭文涛、张志平等等,“中国画?画中国”全国系列绘画艺术创作活动从此启动。自那以后,中国画、画中国,写生、创作、出版、展览,一时间风靡中国。这项活动使艺术家进一步找到了自己创作的本源。
著名画家刘文西曾在参与“中国画?画中国”时说:“我已71岁,争取活到100岁,要年年参加活动,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想会尽量走到底。”著名画家马西光说:“由于任务重,时间紧,我不得不改变了以往采风以画为主的做法,而全力投入观察、了解、调查、研究我感兴趣的具有江南特色的人和事,颇有新的收获。”
现时期,我国的文化艺术领域异彩纷呈、百花齐放,而中国画坛却有一番别样的景象:人才济济,但浮躁者多,实践者少,勇敢者更少。而沉浮先生一手策划并开展的“中国画?画中国”活动,其理念、学术、方向、定位、运作的成功,均让人刮目相看。
“中国画?画中国”,定位清晰,组织有力,严格遵守“团结、挑战、发展”的宗旨。自2004年起到现在,已经走过江苏、香港、新疆、四川、山西等地,这个活动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美术活动的知名品牌。作为组委会秘书长、活动创意和发起人的沉浮先生,他在开展这个活动中所遇到的挑战与压力,非常巨大。但是他凭借自己的胆识、智慧与才能得到美术界与社会的高度赞赏。该活动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心支持,对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