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维松

时间:2024-01-20 18:48:50编辑:小周

董维松的个人简介

董维松(1930-)河北黄骅人,中国传统音乐学家,戏曲音乐学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顾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委·

个人简介

董维松(1930-)河北黄骅人,中国传音乐学家,戏曲音乐学家,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 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顾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委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1945年8月参加革命,在解放军文工团从事音乐工作多年。1959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曾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暨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等职。出版有河北梆子《蝴蝶杯》、汉剧《宇宙锋》、

教授八十华诞

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学系承办,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协办的“咬定青山――庆祝董维松教授八十华诞暨中国传统音乐学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30至31日在北京京民大厦隆重举行。全程活动分为祝寿仪式、学术研讨、董维松戏曲教学学生演唱会三个部分。

祝寿仪式由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教授主持。主持人首先请来宾观看了纪录董维松教授成长、教学与研究经历的短片,随后,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教授致辞代表学院领导班子讲话,赵院长强调:“董先生将中国音乐学院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为己任,46年来,孜孜以求,始终不渝。董先生正是这一过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今天董先生寿之日,借此学界盛世之际,我再次代表中国音乐学院为董先生上寿贺言,祝之以礼,沏之以茶,祝福董先生身体健康、快乐平安。”为了庆贺董维松教授八十华诞,我院党委书记闫拓时教授专门撰文《桑榆青春在――为霞赛朝阳》,以此表示对董维松教授的敬意和祝贺。受未能到会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长乔建中教授的委托,谢嘉幸教授宣读了乔建中教授代表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发来的贺电,贺电中说:“董维松数十年如一日,忠于教职、行于著述、关心学校、爱护学生、不仅在教学科研上取得重要成就,也在师德学品上赢得普遍赞誉,堪称老一辈学者的楷模;在中国传统音乐学学会的三十年的学会历程中,董维松教授鞠躬尽瘁。恭祝董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随后,音乐学系主任姚艺君教授代表音乐学系致辞,她说:“我谨代表音乐学系的全体师生,致以衷心的祝贺,是名副其实的元老,为建设好中国人自己的传统音乐体系,无私的奉献一生,敢于担当。”谢嘉幸教授在会上代表音乐研究所谈及主编《咬定青山――董维松音乐研究之旅》一书时感慨地说:“严格意义上,比起董先生的五大弟子,我是没有资格来写此序言的。但作为董先生的后继者,我又觉得自己有这样的使命。”音乐研究所张天彤老师接受委托,分别宣读了樊祖荫教授、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沈阳音乐学院王瑞江和李玉珍教授夫妇,以及来自院内外的部门和个人宣读了贺信、贺电及对联。祝寿仪式上,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沈恰、李西安、金湘、李文珍、张泓懿、赵为民;中央音乐学院的汪毓和、田联韬、何振京;南京艺术学院的伍国栋;文化部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张刚;上海音乐出版社费维耀;中央民族大学的扎木苏教授,以及董维松教授的弟子管建华、萧梅、杨红、徐明岳教授,以及《咬定青山――董维松传统音乐研究之旅》的作者刘洪庆先生等人,分别对董教授及夫人张光新送上了诚挚的祝贺。

参加活动

30日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歌剧厅举办了“咬定青山――董维松教授学生戏曲唱段演唱会”。演唱会上,参与演出的有吴碧霞、龚琳娜、孟萌、张天彤、冯志莲、袁环、肖璇、李光辉等,他们分别在不同阶段跟随董维松教授学习戏曲演唱。赵晓楠、周强、董晶晶、魏金莹则作为特邀嘉宾友情加盟参加了演唱会。他们分别为观众带来了传统京剧、现代京剧、昆剧、河北梆子等剧种选段,以及碗碗腔、乐亭大鼓唱段。来自新疆的文化艺术骨干培训班的12名学员表演了十二木卡姆选段,以表示对董维松教授的祝贺。

闭幕式上,董维松先生用“惶恐、感谢、感动”六个字,对各位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的到来表示感谢。同时,分别对中国音乐学院院领导、音乐研究所、音乐学系、艺管系、国音堂,以及刘洪庆、弓宇杰、皇甫束玉(93岁,题字者)、周巍峙(“咬定青山”题字者)、山东齐鲁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等单位和个人表达了由衷的谢意!在感谢的同时,董先生说:“今后还要继续学习。”同时,董维松提出:要保持“汉族传统音乐的教学”、“少数民族的音乐的教学”、“外国民族音乐的传统的教学”这三个传统。承办单位之一代表姚艺君教授对于参加此次会议的全体代表表示感谢!最后,谢嘉幸教授在闭幕式总结发言中讲到:“感谢”、“感慨”、“感想”六个字。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们的到来;感慨研讨的学术味很浓;感想与设想今后要将此次会议的文集正式出版,并表示要继续做口述史的工作。

参加此次祝寿和研讨的120余位院内外代表给予此次活动以高度评价。

上一篇:曾亚林

下一篇:陈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