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菲利浦·威特的个人简介
大卫·菲利浦·威特 “泡泡男孩”
David Phillip Vetter (1971年9月21日 C 1984年2月22日)
基本介绍
大卫·菲利浦·威特 “泡泡男孩”
David Phillip Vetter (1971年9月21日 u2013 1984年2月22日)
人物简介
大卫·菲利浦·威特,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物;因为他,有很多科学家从“活体实验”的角度了解到人类在无菌环境下的发育和长时间与世隔阂的心理发育,从而完成了很多对人体科学、心理学有重大影响的论文、著作;同时他还见证了一代医师从挽救生命到挽救自由尊严与生命的过渡。他一生短暂,留给自己的很少(哪怕是与母亲的一个吻),但他留给这个世界的馈赠却很多很多。
人物生平
1971年9月21日, 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圣鲁克医院。从出生那一刻起, 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罩中, 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陷疾病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SCID)”。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 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对他来说, 泡泡外面的世界充满着致命的威胁, 甚至连母亲一个充满疼爱的吻或者拥抱, 都可能会给他带来可怕的后果。大部分患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新生儿都在出生后不久夭折了。医生们认为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但是医学测试发现, “泡泡男孩”父亲、母亲和姐姐的骨髓都与他的骨髓不匹配, 而医生们向全球征求合适的骨髓干细胞供体的努力也毫无结果。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泡泡男孩”在泡泡里等待着, 但希望慢慢变成了失望, 为他治疗的医生也一个个离他而去。与世隔绝的压抑和孤寂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与日俱增。那些曾经把“泡泡男孩”案例称为医学史上的奇迹的人们开始反思并决定, 不能再把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像实验用的小白鼠一样囚禁在牢笼里了!
1983年底,新任主治医生为“泡泡男孩”移植了姐姐凯瑟琳的骨髓干细胞,虽然两人的骨髓并不完全匹配。手术后,凯瑟琳骨髓内潜伏的致命病毒就侵入了他脆弱的身体,并肆意地大量繁殖,医生竭尽全力为他抢救也无济于事。最终,医生放弃了治疗,把“泡泡男孩”从禁锢了他12年的泡泡里抱了出来。
1984年2月22日,与病魔和孤独斗争了12年半的“泡泡男孩”享受着生命的尊严与自由,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他在塑料泡泡里度过了12年的光阴, 他渴望亲人深情地拥抱, 却在临死那一刻, 第一次触摸到妈妈的手。
他是经受苦难却从不哭泣的美丽天使, 他帮助成千上万的孩子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