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允的个人简介
董允是三国人物,董和的儿子,刘禅的舍人,诸葛亮死后一直是蜀国的最大忠臣。蜀汉侍中守尚书令。字休昭,董和之子。刘备立太子, 董允被选为舍人,徙洗马。刘禅继位,迁董允为黄门侍郎。
丞相诸葛亮北代前上书刘禅,劝其宫中之事向董允等咨询,不久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宿卫亲兵。
延熙六年(243)加辅国将军,七年任侍中守尚书令,九年去世。
董允 - 董允
(?-246),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中郎将董和之子。初为太子舍人。刘禅嗣位,迁黄门侍郎。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前,虑后主年轻,不分黑白,以允秉心公亮,上表请以允、费t、郭攸之任宫省事。不久,迁允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允对后主常诤谏。时后主宠宦官黄皓,允不但正色匡主,而且数责皓。皓畏允,允在世时不敢为非作歹。延熙七年(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t的副手。九年,卒。董允 - 人物传记
允自刘备立太子后,董允一直侍奉刘禅。诸葛亮北伐前,在《出师表》中推荐董允,董对上匡正刘禅、对下斥责黄皓,使两人不敢胡作非为。董允多次推辞了他应得到的爵位、封土和高官。又为了接见董恢而放弃了重要的游宴,都体现了董允为人正道、礼贤下士、不求高官厚禄的优秀品质。在蜀汉士民眼中,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t并列为“四英”。董允死后,陈祗与黄皓逐渐把持朝政、迷惑刘禅,终于导致蜀汉灭亡。蜀汉人民都因此而追思董允。在整部《三国志》中,董允是极少数能够立传“子不系父,可别载姓”的人物之一,足见其人之优越。历史评价:诸葛亮:侍郎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於斟酌规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彰其慢。蒋琬: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陈寿:允匡主,义形於色,秉心公亮。裴松之:以允名位优重,事迹逾父。杨戏:掌军清节,亢然恒常,谠言惟司,民思其纲。董允 - 蜀汉尚书令董允墓
董允墓,位于江阳区分水岭乡董允坝,当地传说为衣冠冢,建墓时间不详。明万历二十六年(1599年)知州阮时升曾建墓碑诗碑各一,诗云:"功著两朝存故里,人亡千载只孤坟,山河未改生前旧,禾泰今瞻陇下耘,遗冢有基犹识性,荐无主独悲君,遥知英爽依然在,欲挽炎精日已曛"。 董允,字休昭,泸县嘉明镇人,东汉末年,其父董和事刘璋为益州太守,刘备立太子时,允被选为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加辅国将军,七年任尚书令,九年卒。1988年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董允 - 家庭成员
父:
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一起处理左将军大司马府之事。
董允 - 特征
董允有威严,黄皓也因其威严而不敢作乱。
而且谦虚、礼贤下士,董允常与费t、胡济等共同游玩宴饮,一切已经准备好,一名较低级的官员董恢十分尊敬董允,想跟随他们游玩,但董允不准,他认为:“本所以出者,欲与同好游谈也,今君已自屈,方展阔积,舍此之谈,就彼之宴,非所谓也。”为以身作则,更决定不去游玩,费t等也不准备了。
董允 - 历史评价:
诸葛亮:侍郎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於斟酌规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彰其慢。
蒋琬: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
陈寿:秉心公亮。
常璩: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t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
陈寿:董允匡主,义形於色,皆蜀臣之良矣
裴松之:以允名位优重,事迹逾父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曾写道:侍中郭攸之、费t、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于创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伟、允之任也……苦无与德之言,则责莜之、讳、允等之但,以用其咎。这位诸葛亮眼中贤臣的过允,也是蜀汉后期的主要重臣之一。诸葛亮北伐时,后主刘禅还过分年轻,判断力不成熟,使以做事一向公正严明的董允,协助后主摒除异邪、并升迁为传中,领虎资中郎将,统率亲卫兵。郭攸之和费伟,性格较温和,故进谏纳言的工作,几乎全由董允负责,连后主刘禅都畏惧他三分。蒋琬进驻汉中后,成都军政大事由费伟负责,董允成为费伟最好的助手。刘禅宠爱宦官黄皓,黄皓陪慧反应灵敏 常会卖弄小聪明,唯一治得了他的便是董允。终董允之世,黄皓之地位不过黄门丞,发挥不了影响力。
董允 - 相关链接
刘备
关羽
张飞
董卓
马超
张辽
吕布
黄忠
吕蒙
三国志
陈宫
张松
水镜先生
袁术
文丑
董允 - 参考资料
[1] 《出师表》
[2] 《三国志―董允传》
[3]《华阳国志》
[4]《三国志―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评》
董允 - 参考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99122.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1%A3%E5%85%81
http://tieba.baidu.com/f?kz=193531888